陳亞垚
原發(fā)性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主要臨床表現是以血壓升高為主,其特點為發(fā)病率高,而治療率和控制率低。選擇合理的降壓藥,積極的降低血壓,不僅可以逆轉靶器官的損害,還可以降低心腦血管病事件的發(fā)生,并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因此選擇合理的降壓藥來控制血壓是目前臨床上的重要課題。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1]提倡高血壓聯合治療,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提高控制率。筆者對復方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的療效進行了觀察,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資料 入選的100例患者來自我科2011年1月~2012年1月診斷收治的原發(fā)性輕中度高血壓患者,均符合2005年修訂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高血壓的診斷標準。2組患者均無冠心病史、腎功能不全、糖尿病以及痛風者,檢查排除繼發(fā)性高血壓者。隨機將患者分為2組:觀察組50例,其中男29例,女21 例,年齡(53.4±5.8)歲,病程(5.5 ±2.9年)。對照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 例,年齡(52.9 ±6.1)歲,病程(5.6±3.1年)。2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早晨起床時口服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含厄貝沙坦150 mg,氫氯噻嗪12.5 mg)1片,每日1次。對照組早晨起床時口服厄貝沙坦150 mg/次,每日1次。2組治療觀察均為4周。治療期間患者活動方式均不改變,且禁用其他對血壓有影響的藥物。
1.3 觀察方法 每天8:00~9:00取坐位測量血壓。具體要求為,所有患者治療前7 d,每天測量血壓1次,取其平均值作為治療前血壓。治療開始后第1周~第4周內每天測量血壓1次,取其平均值作為治療后血壓。用藥前1周和治療4周,心率每天測3次,取平均值。用藥前1周和治療4周生化檢驗包括血清鉀、腎功能、血糖、尿酸變化。
1.4 療效標準 血壓療效標準參照1979年全國心血管流行病學及人群防治匯報討論會議紀要的規(guī)定[2],顯效:舒張壓下降≥10 mm Hg并降至正?;蛳陆怠?0 mm Hg,如收縮壓高則同時降至正常;有效:舒張壓下降雖<10 mm Hg,但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 mm Hg,如收縮壓高則下降≥30 mm Hg;無效:未達到上述水平者??傆行Ю龜禐轱@效例數與有效例數之和。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利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
2.1 2組治療前后生化檢驗結果比較 見表1。
表1 2組用藥前、后生化檢驗結果比較(±s)
表1 2組用藥前、后生化檢驗結果比較(±s)
組別 用 藥 前用藥后(第4周)血糖(mmol/L) 血鉀(mmol/L) 肌酐(μmol/L) 尿素氮(mmol/L) 血尿酸(μmol/L)血糖(mmol/L) 血鉀(mmol/L) 肌酐(μmol/L) 尿素氮(mmol/L) 血尿酸(μmol/L)觀察組 5.1 ±1.7 4.3 ±0.6 78.3 ±15.7 4.8 ±2.0 290.5 ±30.9 5.3 ±1.7 4.1 ±0.6 79.2 ±14.6 4.9 ±1.8 250.5 ±26.9對照組 5.0 ±1.4 4.1 ±0.5 78.1 ±16.5 5.2 ±1.6 280.2 ±32.5 5.1 ±1.4 4.1 ±0.7 77.3 ±16.2 5.1 ±1.9 240.5 ±24.7 t值 0.322 1.812 0.062 1.105 1.624 0.644 0 0.616 0.544 1.936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2組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 2組患者治療4周后的臨床治療效果總有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27,P<0.05),見表2。
表2 2組治療4周臨床療效比較 (n,%)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以動脈血壓升高為主要表現的一種慢性病,也是對人類健康威脅最大的疾病之一。由于大多數高血壓患者早期多無癥狀,悄無聲息,故高血壓被醫(yī)學家形象地稱為“無聲殺手”。目前,我國有多達1.6億的高血壓患者,并且人數還在不斷增加中,其中僅有6.16%的患者血壓控制滿意[3]。原發(fā)性高血壓對人體的臟器有巨大的影響,可能會導致人體臟器的衰竭,因此如何控制血壓就顯得尤為重要。同時高血壓患者積極的降低血壓,可以降低心腦血管病事件的發(fā)生。然而降壓藥的單藥有效率較低,為30% ~70%[4],而2種以上藥物的聯合應用則可以提高有效率?,F臨床多數患者需要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降壓藥才能使血壓達標,一般血壓超過目標血壓20/10 mm Hg以上,應考慮選用兩種降壓藥作為初始用藥,其中一種通常為噻嗪類利尿劑。下面我們分別討論一下厄貝沙坦和氫氯噻嗪的作用機制,以及兩種聯合使用的效果。
厄貝沙坦是一種新的ARB,通過選擇性競爭阻斷血管緊張素Ⅱ與血管緊張素Ⅱ1型受體結合,抑制血管緊張素Ⅱ收縮血管作用,降低交感神經活性,減少血管緊張素Ⅱ調節(jié)的醛固酮分泌及減少血管緊張素Ⅱ參與的腎小管重吸收而發(fā)揮降壓作用[5]。與其他藥物相比,除了有效降壓外,ARB還具有心腎保護功能。氫氯噻嗪為噻嗪類利尿劑,通過排鈉、利尿,可以減少血容量而降低血壓,但是在降壓的同時可能引起低鉀血癥、高尿酸血癥。復方制劑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是一種固定劑量ARB+噻嗪類利尿劑的降壓藥物,由厄貝沙坦150 mg+氫氯噻嗪12.5 mg組合而成。其優(yōu)點表現在兩藥的互補可以協(xié)同降壓,還可以相互減少或抵消單藥長期使用中出現的不良反應。一方面利尿劑激活了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RASS),而ARB可以有效的抑制RASS系統(tǒng),使其體液神經水平的不良反應幾乎不出現。另一方面ARB的輕度保鉀作用又減少了噻嗪類利尿劑引起的低鉀不良反應,故利尿劑與ARB的聯合應用被認為是高血壓患者或伴有糖尿病患者的最佳選擇。本文通過4周療程的觀察顯示,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在臨床上治療高血壓的療效非常顯著,其總有效率(98%),遠遠高于使用厄貝沙坦為主要治療方案的對照組(80%)。
綜上所述,厄貝沙坦與氫氯噻嗪聯合使用具有協(xié)同效應,較其單獨用藥降壓效果更強。兩者配伍還有其他優(yōu)勢:極少發(fā)生藥物所致的體位性低血壓,對血糖、血清鉀、尿酸等生化指標影響極小甚至無影響,不減慢或加快患者的心率等等。因此,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是一種目前臨床上較為理想的降壓藥物。
[1]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2004年高血壓防治指南(實用本)[J].高血壓雜志,2004,12(6):483-486.
[2]葉任高.內科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258.
[3]韓雙林.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治療高血壓的療效觀察[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07,20(5):540.
[4]蔣雄京,李 衛(wèi).醫(yī)院門診就診人群高血壓相關知識及其對高血壓防治的影響[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8,23(4):269-272.
[5]李 瑩,黃志軍.血管緊張素Ⅱ2型受體心血管效應的研究進展[J].心血管病學進展,2007,28(3):715-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