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明飛
高中語文課程改革是高中語文教育的一場深刻變革,是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關鍵和核心,它涉及語文課程的體系、結構和價值取向,將引起語文教學理念、教學結構、教學方式方法的重大革新,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困惑。
沒有哪一門課程像語文這樣參差多態(tài),也沒有哪一門課程像語文這樣讓人捉摸不透。語文到底是什么?該教什么?該怎么教?有人提出來這樣的疑問:“學術語文是學者的語文,生活的語文是大眾的語文,中小學語文為什么會夾在兩者之間如此的尷尬?又為什么會和政治等其他學科混雜不清呢?”
湖南省教育科學院的劉建瓊老師認為:“實際上,語文教育的困惑仍是理性探求不夠。”“缺少課程意義的學科,一定會將自己學科的特性不知不覺消融在漫無邊際的學科群里,從而失去自己的個性存在?!庇腥苏J為劉老師的語文氣息來自感性、自覺和文采,其實,更多的是來自對語文深刻的認識、理性的提升。
我認為高中課改的精神主要體現(xiàn)為變“課堂”為“學堂”,變“教師主導”為“學生主體”,變“重學習結果”為“重學習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目標。
新課改要求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變“教師主導”為“以學生為主體”,講究“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晌覀兊膶W生生源主要是二類及其以下的學生,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
1.學生基礎差。學生閱讀面較窄,閱讀能力較差,對文字的理解能力不強,大多數(shù)學生閱讀文章的水平只停留在類似故事會、故事情節(jié)較強的文章,難以理解一些富有哲理的文章。
2.學習習慣差。學生主體精神喪失,厭學情緒嚴重,學生沒有記筆記的習慣,沒有讀書的習慣,沒有自學的習慣,特別是低層次的班,學生自習課不知道如何看書,有相當部分的人不愿看書,教室一片喧鬧,所以,在教學中,教師不敢也不能放手,教師的很多教學策略無法實施,大部分時間花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習慣上。
根據(jù)因材施教,結合本校實際,我們采取以下策略
1 理科班學生多數(shù)喜歡做題,覺得語文過于零散不好把握
針對這些我班學生加強雙基訓練,培養(yǎng)學習習慣。督促學生做筆記的習慣、練字習慣、背書的習慣、閱讀的習慣,如每天堅持練字和背書訓練。
2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
多數(shù)學生依賴思想嚴重,不愿動腦,習慣于“填鴨式”教學,喜歡教師逐段講解。教師提問,他們就等待教師給出標準答案;教師布置作業(yè),他們總是問交不交、改不改,好像是給教師做作業(yè)。我們在教學中放慢進度,逐步過渡,堅持一節(jié)課多練,多讓學生動筆的習慣;堅持不出示標準答案,培養(yǎng)學生多思的習慣。在教學中,降低難度,精心設計提問,堅持多問,一個環(huán)節(jié)一個環(huán)節(jié)地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樹立信心,有自己的見解,逐步放手,培養(yǎng)其自主精神!
豐富的教學內(nèi)容靠教師逐步講讀是不現(xiàn)實的,教的目的就是為了不教。所以在教學中應加強學法指導,講讀結合。
例如必修1第一單元的詩歌教學上,我們整體教學的重點落實在“情感與意象”上,教學生如何解讀意象、品味語言、體會情感。重點落實在意象上,意象按具體的事物分景象、物象、人物形象;按寫法又分描述性意象和象征性意象。教師只要抓住這些意象的解讀方法進行指點,學生就可以舉一反三,初窺解讀詩歌門道。第二單元注重提要鉤玄的學法指導,交給學生如何“提要”方法,如在教學《燭之武退秦師》中,在整篇中,我用國家的關系來提文章要點,在每一段的教學中,我用人物及其事件來提段落要點。通過這些學法指導,為學生自主學習和單元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3 教師做方法的探求者,做精神的呵護者
語文學習需要講究方法,比如批改作文寫評語,可以用細節(jié)贊美式評語、技藝點撥式評語、思想彰顯式評語等等,為學生發(fā)現(xiàn)寫作的妙處。還要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傾訴之美,比如,寫作態(tài)度之美、作品形象之美、表達技巧之美語言創(chuàng)新之美。幫助他們建立寫作自信。
4 尊重學生的個性解讀,增強合作探究
在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個性解讀尤為重要,因為語文學科有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個性解讀就是要讓他們的身心和情感去體驗和感悟語文。閱讀鑒賞課,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我解讀文體,自我理解文本的內(nèi)涵,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如《鴻門宴》的教學,可以把項羽失敗的原因的鑒賞作為“選點探究”的案例加以研究,用歷史的眼光和現(xiàn)代觀念來審視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和審美價值,通過探究讓學生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華文化精神;寫作課,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我手寫我心”,寫出自己的情感,自己的風采;品味語言課,教師可以進行仿寫,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表達能力。這樣以合作探究、實踐為核心,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從而有效進行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語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教育就是解放。就是喚起對真善美的追求 ,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義務、精神態(tài)度、人格個性。課堂語文,教什么遠比怎么教要重要。當我們突出學生主體性時,更要注意教學過程應該更加明朗,教學方法更有效得體。
新課改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困惑,新教材給我們帶來的焦慮感和無助感,但最重要對策就是我們要改變自我,端正教學心態(tài),提升自我素養(yǎng),加快自我成長。“人是需要終身學習的”這也是新課改對教師提出的要求,我們身為人師,別無選擇,行動是最好的方法。積極研究教材,了解相關知識,批判性地接受各種全新教育理念,學習使用包括網(wǎng)絡在內(nèi)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培養(yǎng)健康的心理和完善自己的人格,使自己真正成為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廣博而精深的文化素養(yǎng)以及豐富的人格內(nèi)涵的新一代教師。這既是新課改對我們的要求,也是教師個體追求自我實現(xiàn)的精神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