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玲,張騫云,南桂英,馬文華
臨床護理路徑(CNP)是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的一組人員根據(jù)某種診斷、疾病或手術綜合臨床、護理、藥劑、檢驗、麻醉、營養(yǎng)、康復、心理以及醫(yī)院管理,甚至有時包括法律、倫理等多學科醫(yī)學知識,而制訂的一種臨床治療的綜合模式,按照臨床路徑表的標準化治療護理流程,讓病人從住院到出院都按此模式來接受治療護理。臨床路徑作為一種既能貫徹關鍵質量管理原則,又能節(jié)約資源的標準化治療模式,為醫(yī)院的醫(yī)療質量建設提供了一種切實可行的管理手段,受到醫(yī)學界普遍重視。為了順應新形勢變化,將臨床路徑應用于臨床護理教學,以使所培養(yǎng)的護理人才綜合素質進一步提高,為護理行業(yè)提供適應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和健康需求變化的高級應用型人才,逐步形成護理專業(yè)的教育特色和優(yōu)勢?!秿徫荒芰C合訓練》課程是我校于2006年與行業(yè)一線人員共同開發(fā)的一門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安排在所有課程結束之后,臨床實習前開課,共計104學時,包括個案情景訓練、基礎護理技術、人文禮儀等內容。個案情景訓練教材為我校自編教材[1],包括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內容,共編寫案例59個,每個案例下選取3個或4個情景,完全模仿臨床實際工作,將基礎護理技術及人文禮儀內容有機融合在一起,使學生盡早適應臨床環(huán)境。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對案例缺乏系統(tǒng)理解,因為每個情景只片面代表每個病例的特殊時期,學生不能系統(tǒng)掌握疾病護理。為此,引入臨床護理路經(jīng)重新編寫教材,選擇2009年衛(wèi)生部發(fā)布臨床路徑管理試點工作方案中112種疾?。ú》N)中的常見病種,按臨床護理路徑編寫教材,從病人入院開始一直到出院,將每天的治療、護理、執(zhí)行醫(yī)囑等情況均展現(xiàn)出來[2]。
1.1 對象 選擇3年制護理??茖W校中2年組學生500人,均為高中起點,已修完專業(yè)基礎課及專業(yè)臨床課,即將實習。
1.2 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按臨床路徑設置情景,給學生一個完整的“病人住院情景”,如講解消化性潰瘍急性大出血病人的護理中應用CNP,讓同學們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模擬臨床情景參與CNP的實際運作。以消化性潰瘍急性大出血病人的CNP為例,①入院當日:采取搶救措施,立即通知醫(yī)生,安置病人平臥位,保暖,安慰病人,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吸氧;立即建立靜脈通路做好輸液、輸血準備,按醫(yī)囑準備止血藥物,常規(guī)給予去甲腎上腺素8mg加入150mL~250mL的冷生理鹽水中分次口服;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及嘔血和大便的性質和量,記錄24h出入量,嘔血后做好口腔護理,清除血跡及嘔吐物,有活動性出血者禁食;無活動性出血者給予溫涼米湯,每次約200mL,每日6次或7次,做好生活護理;介紹環(huán)境、主管醫(yī)生、責任護士等,做好心理護理。②入院后第1天:臥床休息、保暖。2h觀察1次,并記錄生命體征、嘔血及大便的性質和量,記錄24h出入量。向病人解釋疾病相關知識,消除焦慮情緒,少量出血者給予溫涼流質飲食,如牛奶、豆?jié){、蛋湯等。做好生活護理,介紹科室情況、作息時間、探視制度和陪護制度。③入院后第2天:臥床休息、保暖,4h觀察1次,并記錄生命體征、嘔血及大便的性質和量,記錄24h出入量。做好健康宣教,防止再次出血。增加流質飲食量,每日4次或5次。做好生活護理。④入院后第3天:床上活動。4h觀察1次,并記錄生命體征,詢問大便情況。宣傳營養(yǎng)對康復的重要性,指導調理飲食方法,協(xié)助生活護理。⑤入院后第4天、第5天:血壓平穩(wěn)后可起床活動,防跌倒。6h觀察1次,并記錄血壓和脈搏,詢問大便情況。飲食可進軟食。講解消化性潰瘍的病因、治療原則和護理要點。⑥入院第6天及以后:起床活動,并逐漸增加活動量,詢問大便情況。飲食可進軟食,少食多餐,勿過飽。征求病人意見。⑦出院當日:囑病人軟飯飲食1周后可改為普通飲食,增加營養(yǎng),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暢,防止再次出血發(fā)生。告知出院帶藥的服用方法、復診時間、辦理出院手續(xù)的步驟。按CNP編寫案例情景,實施護理措施,并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對CNP加以修改、補充和完善。
應用臨床路徑后發(fā)放問卷,調查學生對該教學方法的主觀反應,共發(fā)放問卷530份,收回530份,有效500份,有效回收率94.3%,見表1。
CNP是病人在住院期間的護理模式,是針對特定的病人群體,以時間為橫軸,以入院指導、接診時診斷、檢查、用藥、治療、護理、飲食指導、活動、教育、出院計劃等理想護理手段為縱軸,制成一個日程計劃表,對何時該做哪項檢查、治療及護理,病情達到何種程度,何時可出院等目標進行詳細的描述說明與記錄。護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機械地執(zhí)行醫(yī)囑或等待醫(yī)生指示后才為病人實施治療護理,而是有計劃、有預見性地進行護理工作。病人亦了解自己的護理計劃及護理目標,主動參與護理過程,增強病人自我護理意識和能力,達到最佳護理效果;護患雙方相互促進,形成主動護理與主動參與相結合的護理工作模式。CNP的基本功效是通過減少無效服務項目,降低住院或服務的天數(shù),更有效地利用衛(wèi)生資源;減少工作的失誤、重復和拖拉;改善醫(yī)療服務提供者的工作質量;改善醫(yī)患關系,加強相互交流;及早發(fā)現(xiàn)問題并快速加以糾正、處理;促進質量管理,加強臨床結果和服務效果意識。CNP作為護理管理新模式,融入了成效管理的概念,將“早日康復”和“盡可能少的醫(yī)療費用”列為實施最佳護理的一個重要內容[3]。減少了醫(yī)療行為的隨意性,縮短了病人的平均住院天數(shù),降低了醫(yī)療成本。同時,CNP是一種新型的質量管理模式,制約因素較多。傳統(tǒng)的工作思路、服務理念、護士知識結構的欠缺,影響了護理工作的內涵質量。不同病人病情變化的復雜性,也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在工作中提高機動性和應變能力。CNP的應用在為學生傳授護理知識的同時,不僅使其記住了標準化的護理工作程序,更加重視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人際溝通能力與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尤其突出、強化整體護理觀念,提高學習興趣及學習成績,并能很好地完成與臨床零距離對接,既符合最新的教育理念,又解決了護理教學與護理實踐脫節(jié)的問題,符合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模式?!秿徫荒芰C合訓練》課程在學生臨床實習前開課,為學生更好地融入臨床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表1 學生對該教學方法的主觀反應 人
護理教育應走在學科發(fā)展的前列,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不斷適應臨床護理變化。這樣可以有效縮小教育與臨床之間的溝壑,從而提高教育,培養(yǎng)高素質護理人才。
[1]王慧玲.臨床護理實踐能力培訓指導:個案護理[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7:1.
[2]金玉忠,王慧玲.臨床護理實踐能力培訓指導:個案護理[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1:1.
[3]磨琨,黃茜.臨床護理路徑管理模式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華醫(yī)院管理雜志,2002,18(3):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