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國艷
帕利哌酮緩釋片是一種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藥,也是利培 酮的主要活性代謝產物[1],經過臨床驗證,具有療效好,副作用少,社會功能恢復較好[2-3]等特點。該藥于 2009年開始在我國上市,用于治療精神分裂癥。為探討帕利哌酮緩釋片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療效及安全性,本研究以奧氮平為對照進行研究。
1.1 對象 為 2011年 12月-2012年 6月我院住院患者,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 3版 )》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4];年齡在 18~ 65歲;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5]總分≥60分。排除嚴重軀體疾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入組前 1周內使用過抗精神病藥、抗抑郁藥、抗躁狂藥者、2周內接受過電休克治療及嚴重自殺企圖者。均取得知情同意。入組前進行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肝功能、腎功能、心電圖檢查均無明顯異常。共 60例,隨機分為帕利哌酮緩釋片組 30例 ,男 16例 ,女 14例 ;年齡 18~ 58歲 ,平均 (28.9± 9.4)歲 ;病程 1個月~ 11年,平均(6.1±4.4)年;奧氮平組 30例,男17例 ,女 13例 ;年齡 19~ 57歲 ,平均 (28.6± 8.8)歲;病 程 1個月~ 12年 ,平均(6.3±4.7)年。兩組均完成了 8周的治療,無脫落。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先經藥物清洗 1w。帕利哌酮緩釋片組起始劑量 6mg/d,2w后根據病情調整至 12mg/d;奧氮平組起始劑量 5mg/d,2周后根據病情調整至 20mg/d。療程均8w。兩組患者均可酌情使用苯二氮卓類藥或抗膽堿能藥物。1.3 療效評定標準 采用 PANSS評定療效,在治療前及治療第 2、4、8周后評定 1次,按 PANSS減分率計,≥75%為痊愈;50%~74%為顯著進步;25%~49%為進步;<25%為無效;采用治療中出現的癥狀量表(TESS)在治療前及治療第2、4、8周末評定不良反應。 在治療前及治療第 2、4、8周末分別檢查肝腎功能,心電圖,血糖及體質量等。
1.4 統計處理 采用 SPSS 10.0軟件包進行t檢驗和χ2檢驗進行統計學分析。
2.1 PAN SS量表評判結果 帕利哌酮緩釋片組和奧氮平組PANSS總分治療后均有下降,兩組在治療后 2、4、8周PANSS總分、陽性癥狀分、陰性癥狀分及一般精神病理癥狀分與治療前比較明顯下降,差異均有顯著性 (P<0.05),表明上述兩藥對精神分裂癥均有效。但兩組之間比較差異無顯著性 ,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 PAN SS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 PAN SS評分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1
?
2.2 兩組臨床療效的比較 治療 8周后帕利哌酮緩釋片組和奧氮平組的有效率(痊愈+顯進+進步)分別為 90.0%和93.3%,經 χ2檢驗,兩組間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
2.3 不良反應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為 33.3%和49.5%,差異無顯著性。帕利哌酮緩釋片組常見的不良反應為錐外系反應(震顫,靜坐不能)、嗜睡及頭痛等。奧氮平組常見的不良反應為嗜睡、體質量增加等。兩組患者不良反應主要發(fā)生于用藥 1~ 2周,程度均較輕,經適當調整劑量及相應處理后可緩解或消失。
本研究結果顯示,帕利哌酮緩釋片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療效和奧氮平相當,與國外研究結論基本一致[5]。副作用少而程度輕,對社會功能改善比奧氮平更明顯,同時輕微的副作用能提高患者遠期治療的依從性,對于促進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整體社會功能恢復具有明顯的效果。
[1]Grant S,Fitton A.Risperidone:A review of its pharamacology and therapeutic potential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J].Drugs,1994,48(2):253-273
[2]Herbellt Y,Mehzer.Efficacy tolerability tablets ex tent-release in treatment of acute schizophrenia pooled data from 3~ 6 week,placebo-controlled studies[J].Clin Psychiatry,2008,69(5):817-829
[3]Davidson M,Emsley R,Kramer M,et al.Efficacy,safety and early response of paliperidone ER: Results ofa 6 week,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 study[J].Schizophr Res,2007,93:117-130
[4]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科學會,中國精神疾病分類及診斷標準 [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62-75
[5]何艷玲,張明圓.陽性和陰性綜合癥量表及其應用 [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1997,7(6):353-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