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開洋
急性腦出血是臨床中常見一種疾病,臨床中經(jīng)常采取手術治療。手術中如何選取有效的麻醉藥物能夠降低患者血管應激反應,提高麻醉效果。因此,本文對我院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之間收錄的120例急性腦出血手術患者分別給予丙泊酚與咪達唑侖的麻醉效果進行探討,具體的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之間收錄的120例急性腦出血手術患者,隨機的分為兩組。丙泊酚組60例,男30例,女30例,患者的年齡為22~67歲,平均年齡為(48.3±3.5)歲。硬膜外血腫患者20例,硬膜下血腫患者22例,腦內血腫患者18例。咪達唑侖組60例,男32例,女28例,患者的年齡為20~69歲,平均年齡為(49.7±3.4)歲。硬膜外血腫患者21例,硬膜下血腫患者20例,腦內血腫患者19例。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比較無明顯的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實施靜-吸復合麻醉,并在術前采取0.1 mg/kg維庫溴銨+2.0 μg/kg芬太尼,咪達唑侖組給予0.1 mg/kg咪達唑侖,丙泊酚組給予1.0 mg/kg丙泊酚進行麻醉誘導,并且術中給予1.5% ~2.0%的異氟醚進行麻醉維持,并給予2 mg/次維庫溴銨間斷推注,0.2 μg/kg舒芬太尼一次性推注,并持續(xù)泵入0.2 μg/(kg·h)舒芬太尼,2~4 mg/(kg·h)丙泊酚或者0.1 mg/kg咪達唑侖[1]。并進行觀察麻醉中的情況。
1.3 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主要觀察兩組的患者麻醉過程中血壓和心率的變化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取SPSS 18.0的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分析,計量資料采取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并采取t檢驗,組間數(shù)據(jù)比較采取χ2進行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通過兩組的患者血壓和心率比較分析,丙泊酚組患者的MAP和HR較術前有明顯的改善,而咪達唑侖組患者治療前后MAP和HR改善效果不明顯,兩組的比較具有明顯的差異(P<0.05),統(tǒng)計學有意義。詳見下表1。
表1 兩組的患者治療前后MAP和HR變化比較(±s)
表1 兩組的患者治療前后MAP和HR變化比較(±s)
組別 例 指標 術前 術中 術后10 min 術后30 min咪達唑侖組 60 MAP(mm Hg) 165.3±12.3 160.4±12.3 162.4±12.6 163.2±11.7 HR(次/min) 66.4±11.4 69.6±10.7 71.3±10.3 69.5±10.6丙泊酚組 60 MAP(mm Hg) 165.6±12.3 149.7±10.6 148.5±9.9 147.8±9.9 HR(次/min)67.0±11.7 87.5±12.3 88.6±12.2 87.6±12.0
急性腦出血在臨床中屬于常見的病癥,在臨床中具有發(fā)病急和進展快以及死亡率高等特點,臨床中常常采取手術治療。由于手術采取的是全身麻醉,如何選合適的麻醉藥物對手術的實施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
丙泊酚是臨床中常見的麻醉藥物,該藥物具有起效快和作用時間短以及擴張周圍血管,并有效的降低血管阻力等優(yōu)點,在臨床中具有較廣泛的應用[2]。而咪達唑侖是一種鎮(zhèn)靜效果比較明顯的麻醉藥,具有較強的抗焦慮和鎮(zhèn)靜以及安眠與肌肉松弛等作用,而且其作用也比較快,代謝滅活也較快,且持續(xù)的時間短[3]。通過本次的臨床研究分析,臨床急性腦出血手術中應用丙泊酚麻醉效果優(yōu)于咪達唑侖的麻醉效果,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血壓狀況,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4]。
[1] 顧勇偉,周文潔,葉軍霞.丙泊酚與咪達唑侖輔助硬膜外麻醉鎮(zhèn)靜效果的比較.海峽藥學,2012,22(11):674-675.
[2] 鄧功芬,向大清.丙泊酚靜脈麻醉用于無痛人工流產的觀察與護理.中外醫(yī)療,2010,11(25):556-557.
[3] 鄧揚,呂芳,白靜珉,等.咪達唑侖在子癇前期產婦剖宮產術中的應用.中華全科醫(yī)學,2012,14(12):664-665.
[4] 鄭增旺,王克杰.咪達唑侖和丙泊酚用于全身麻醉效果的比較.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2006,15(03):623-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