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波
腹部鈍性外傷致腸破裂作為臨床上比較常見的腹部臟器損傷類型之一,往往由于外傷原因、部位不明,以及是否存在合并傷等問題,給臨床診斷和治療帶來較大的困難,如果確診延遲、治療不及時,將會錯過患者搶救的最佳時機,甚至導致患者死亡[1]。本研究中,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間,我院診治的22例腹部鈍性外傷致腸破裂患者,在受傷24 h內明確診斷,并給予相應手術治療,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xiàn)將結果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間,我院診治的44例腹部鈍性外傷致腸破裂患者,根據(jù)受傷距離確診時間的早晚,將其分為早期組(時間<24 h)和延遲組(時間≥24 h),每組各22例。所有患者入院時,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以及腹脹、惡心、嘔吐等,或伴有腹膜炎體征,B超檢查顯示實質性臟器損傷,CT顯示不同程度的腹腔積液,腹部X線檢查表明多數(shù)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氣腹征。22例對照組患者中,男13例,女9例,年齡11.0~63.0歲;22例觀察組患者中,男14例,女8例,年齡12.0~64.0歲。在性別、年齡方面,兩組患者沒有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3 診斷方法 對患者受傷部位,外傷作用力的方向、大小、速度,以及受傷后的臨床癥狀,進行詳細詢問,尤其注意詢問腹痛是否存在進行性加重情況。體檢時,仔細檢查腹壁皮膚受損情況,明確腹部壓痛部位、范圍、腹膜刺激征的程度、肝濁音邊界,以及腸鳴音的變化情況,必要時,適時給予診斷性腹穿,以盡快明確診斷。
1.4 治療方法 ①十二指腸破裂:早期組采用單純縫合修補術、十二指腸憩室修補術;延遲組采用十二指腸近端造瘺聯(lián)合傷段切除、吻合口周圍引流術,以及胰十二指腸切除術。②小腸破裂:早期組采用傷段切除聯(lián)合修補術,延遲組采用腸切除聯(lián)合吻合口周圍引流術、近端造瘺聯(lián)合傷段切除、吻合口周圍引流術。③結腸破裂:早期組采用一期修補術、一期切除吻合術,延遲組采用腸外置聯(lián)合二期切除術、一期切除吻合術。④直腸破裂:早期組采用修補縫合術,延遲組采用近端造瘺聯(lián)合傷段切除、遠端二期縫合術。
1.5 觀察指標 及臨床療效判定標準:對兩組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進行觀察和比較。臨床療效:①治愈:癥狀和體征消失,傷口愈合良好,沒有出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②有效:癥狀和體征有所好轉,但存在傷口感染、竇道形成。③無效:腸瘺、腹腔感染嚴重,需要再次手術治療。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shù)資料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與延遲組相比,早期組的治愈率明顯升高,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細結果見表1。
2.2 兩組術后并發(fā)癥比較 與延遲組相比,早期組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顯著降低,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細結果見表2。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表2 兩組術后并發(fā)癥比較(例,%)
當患者遭受腹部鈍性外傷時,間接外力超過腸壁耐受限度時,就會導致腸破裂。由于受傷部位不明確、傷口類型不明、個體差異,以及被多種臟器損傷癥狀覆蓋等原因,往往導致腸破裂診斷的延遲[2]。通過早期詳細詢問外傷史,尤其詢問腹痛是否存在進行性加重情況,以及細致體檢,這對腹部鈍性外傷致腸破裂的早期診斷,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
腹部鈍性外傷致腸破裂患者具有明顯的腹部鈍性外傷史、受傷后短時間內出現(xiàn)腹膜刺激征、X線檢查可見膈下游離氣體、診斷性腹穿抽出渾濁液體或腸內容物、出現(xiàn)休克、菌敗血癥、電解質紊亂癥狀[3]。所以,對于腹部鈍性外傷致腸破裂患者,應詳細詢問病史,仔細體檢,結合必要的輔助檢查,盡早診斷,選擇合適的手術方法,及時手術治療[4]。
本研究中,與延遲組相比,早期組的治愈率明顯升高,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顯著降低,總而言之,對于腹部鈍性外傷致腸破裂患者,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能夠明顯提高臨床療效。
[1] 李小平.閉合性腹外傷小腸破裂53例診斷體會.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10(17):160.
[2] 李金柱.鈍性外傷致降結腸破裂1例.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2009,16(4):49-49.
[3] 潘毅明,腹部鈍性外傷致遲發(fā)型橫結腸破裂1例.中國法醫(yī)學雜志,2010,19(5):286.
[4] 鄧鏡龍,外傷性腸破裂早期診斷及治療效果分析.白求恩軍醫(yī)學院學報,2012,10(3):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