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
(新鄉(xiāng)學(xué)院外國語學(xué)院,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3)
自翻譯由對純文本的關(guān)注上升為對相關(guān)語境剖析的高度,譯者、讀者的視野得到了極大的開拓,各種翻譯新理論層出不窮,翻譯研究迎來了高速發(fā)展的又一春。在此情境之下,翻譯美學(xué)的蓬勃發(fā)展也為翻譯研究提供了強大的推力。論文從翻譯美學(xué)的視角出發(fā),深入剖析、解讀《荷塘月色》的英譯本,以期推動漢語言文化的對外傳播。
1927年,朱自清先生任教于清華大學(xué)。當(dāng)時大革命失敗,中國大地籠罩在白色恐怖之下,眾多有識之士苦悶不堪,欲投身革命而又顧慮重重。7月的一個晚上,先生獨自漫步于一池荷塘邊,心里頗不寧靜。月光下的荷塘婆娑迷人,荷葉田田,裊娜多姿,蟬聲、蛙聲此起彼伏,連成一片,甚是熱鬧。但先生的心情恰如荷塘四面高低錯落的楊柳一般,樹色陰陰,模糊不清,一副死氣沉沉的樣子。一靜一動,靜動之間反襯出先生孤寂失意,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博大情懷。
《荷塘月色》被人譽為:“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畫”,更被頌為千古之佳作。拜讀原作之后,荷葉的清香仿佛充斥鼻腔,令人陶醉;多姿的葉子仿佛清水出芙蓉,閃現(xiàn)眼前;淡淡的月光仿佛牛乳從天傾瀉而下,模糊了眼睛,更沁入了心靈。但見荷塘之上,月色如夢如幻;月色之中,荷塘如詩如畫。為了將月下荷塘、荷塘之月刻畫得入木三分,作者用詞考究,充分調(diào)動一切藝術(shù)手法,如疊聲詞、雙聲疊韻、明喻、暗喻、反襯、層遞、擬人、排比以及同感等技巧,為讀者勾勒出一幅幅醉人美景。《荷塘月色》用詞精妙絕倫,景色的描寫生動自然、活靈活現(xiàn)。作者通過夏夜荷塘的描寫,寓情于景,處處透露著對自由的向往,更顯襯出對超凡脫俗境界的追求。整篇文章一氣呵成,優(yōu)美的語言讀起來令人流連忘返,充沛的情感觸摸起來令人感同身受。
《荷塘月色》是一篇融情感和音律的美文。其情感之感人肺腑,其音律之鏗鏘頓挫,均令人陶醉不已。有鑒于此,《荷塘月色》對譯者而言不啻為一項艱巨的挑戰(zhàn)。因此,到目前為止,《荷塘月色》共有四個英譯本。其一為朱純深譯本;其二為王淑升譯本;其三為楊憲益、戴乃迭合譯本;其四為李明譯本。這四個譯本側(cè)重不同,各有千秋。但細(xì)細(xì)品讀之下,均可感受到譯者都十分注重翻譯中美學(xué)價值的再現(xiàn)。下文以原文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為依托,結(jié)合譯文所折射出來的神韻來分析譯文所體現(xiàn)的美學(xué)價值。
漢語中的疊聲詞妙趣橫生,讀起來朗朗上口,頗具音樂美感。疊聲詞的運用不僅為文章增添了幾分樂感,更能營造悠遠(yuǎn)的意境,所以頗得作者青睞?!逗商猎律分携B聲詞頻頻出現(xiàn),體現(xiàn)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妙不可言。比如:“月亮漸漸地升高了”,其中“漸漸”一詞最具動感,將月亮的行進(jìn)過程拖長、放慢,是一種徐徐的進(jìn)程之美。細(xì)讀之下,月亮仿若從水中緩緩浮起,拖曳著婀娜的身姿,是一種淡淡的美。再如:“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著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短短兩句話竟然出現(xiàn)了三組疊聲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倘若刪去這三組疊聲詞,原文讀起來頓時形同嚼蠟,神韻蕩然無存?!扒壅邸笔呛商恋淖匀幻溃瑹o人工雕琢之痕跡,順其自然、渾然天成。“田田”是荷葉的茂盛鮮麗之美,層層荷葉相連相遮,競相鋪開而來,不甘落后?!巴ねぁ笔桥拥逆鼓让?,修長的身材、文雅的儀態(tài),舞曲中裙擺盈盈而動,飄飄然如自然舒展的葉子一般。下文對《荷塘月色》四個英譯本做對比分析:
豐富的疊聲詞是本文的一大亮點,從第一段的“日日、漸漸、模模糊糊、悄悄”到第六段的“遠(yuǎn)遠(yuǎn)近近、高高低低、重重、陰陰、隱隱約約”等等,全文疊聲詞數(shù)不勝數(shù),不勝枚舉。豐富多彩的疊聲詞令整個文章讀起來宛如行云流水、酣暢淋漓。但由于英漢兩種語言存在巨大差異,漢語中的大量疊聲詞在英語中找不到同樣的表達(dá)方法,因此,有些譯文靈活變通,曲徑通幽,在上下文中采用時態(tài)、頭韻等英語特有的表達(dá)方式來展現(xiàn)原文的音韻效果。
比如,對于原文出現(xiàn)的“漸漸”一詞,四位譯者不約而同地采用了過去進(jìn)行時,通過“-i n g”的形式來描述徐徐漸進(jìn)的動作之美,達(dá)到了同等的效果。再如,漢語中的“曲曲折折”一時難以找到對等物,四位作者同樣不謀而合地采用了頭韻的方法來有效地加強文字的節(jié)奏感,想方設(shè)法產(chǎn)生相同的感染力。在表達(dá)“曲曲折折、田田、亭亭”等疊聲詞時,四位作者均通過上下文構(gòu)建頭韻。具體而言,朱純深譯本采用“winding,water,what”;王淑升譯本采用“urface,shooting,skirts,slim”;楊憲益、戴乃迭合譯本采用“with,winding,which,water”;李明譯本采用“winding,what,was;field,flared,fair;leaves,looking,like, lasses””等詞達(dá)到音義相映、時空延綿、形象通感的效果,彌補了單個詞的不足。
除了疊聲詞之外,作者還采用了大量形象化的動詞,如“瀉、浮、籠、畫、漏”等。這些詞讀起來耐人尋味,生動傳神。比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下文對《荷塘月色》四個英譯本做對比分析:
梁武帝大同九年(5 4 3)太學(xué)博士顧野王編撰的《玉篇》是一部按漢字形體分部編排的字書,是《說文》之后中國最重要的字書之一,也是漢語文字學(xué)史上第一部楷書字典。瀉在該書中的釋義為:傾也。宋朝偉大詩人陸游在《雨夜》一詩中寫道:“急雨如河瀉瓦溝,空堂臥對一燈幽”,一個“急”字更是烘托出“瀉”的“快”。四個譯文基本采用直譯的方法,“,“shed(pour forth); float(be in motion due to some air or water current); wrap (enclose or enfold completely with or as if with a covering)””等詞均達(dá)到了出神入化的意境效果。譯文和原文一樣,讀起來神秘、朦朧、虛幻,令人愛不釋手。
豐富多樣的修辭是散文所倚重的有效藝術(shù)手法,修辭的運用使得原文形象逼真、多姿多彩?!逗商猎律吩闹忻饔饔玫锰貏e多、特別活。與此同時,作者還運用了排比、擬人、對偶、同感、呈遞、反襯等多種修辭手法。整個文章因修辭而動感十足,修辭著實起到了壓軸的作用。(見附表)
透過上述比較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為了再現(xiàn)原文嫻熟的修辭技巧,譯文作者或直譯或意譯。雖然有時很難做到字?jǐn)?shù)甚至是音節(jié)對等,但譯者靈活變通,妥善處理,將原文層出不窮的修辭手法傳達(dá)了出來,為譯文增添了神韻。
平行結(jié)構(gòu)的多次運用,也是本篇原文的文體特色之一。從原文“荷塘四面,長著許多樹,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敝形覀兛梢钥吹剑@一句法結(jié)構(gòu)因其在短語或句子一級的重復(fù),非常有效地加強了文字的節(jié)奏感。而譯文“On the side where the path is, there are willows, interlaced with some others whose names I do not know.”充分利用英文中平行結(jié)構(gòu)的類似效果,力圖產(chǎn)生同樣的效果。同時,譯者對長句的翻譯也注重美學(xué)效果的表達(dá)。例如:原文: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
譯文:On the side where the path is, there are willows, interlaced with some others whose names I do not know.
原文包含三個句子,而譯文用一個長句來表達(dá)。譯者把原文的第二句處理成了介詞短語,成了“葉子和花”的非限制性定語,這樣一來,表達(dá)一氣呵成。雖然譯文的層次感,側(cè)重點和原文略有不同,但譯文讀起來頗符合西方國家讀者的審美觀,容易為西方國家讀者接受。
[1]胥瑾.英漢對比與翻譯教程[M].北京:化學(xué)工業(yè)出版社,2010.
[2]徐麗月.《荷塘月色》英譯本對比分析[J].雞西大學(xué)學(xué)報,2011,(11).
[3]張雅晴.關(guān)于《荷塘月色》四個英譯本的文體分析[J].青年文學(xué)家,2009,(11).
[4]朱燕萍.《荷塘月色》兩個英譯本的對比賞析[J].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0,(6).
[5]劉曉華.從語言的表情功能和美感功能看《荷塘月色》的兩個英譯本[J].咸寧師專學(xué)報,2000,(5).
[6]黃靜芬.從詞匯層面看朱純深《荷塘月色》英譯本對意境的傳達(dá)[J].綿陽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