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 沖
(丁沖,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編校中心主任)
進入21世紀,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我國的圖書出版得到空前的大發(fā)展。到2011年圖書的品種數(shù)為369,523種,而我國580家出版社,平均每家出版社出書高達637種。因此,生產量遠遠超過生產能力是所有出版社當前的一個共同問題。在編校方法上尋求突破也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方向,而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為我們提供了這個可能。
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大學語文》全書約46萬字,采用一校、三校人工校對,二校機器校對(電腦校對軟件)的校對模式。三個校次完成后,全書留錯情況如下:
校對留錯共63處。其中二校電腦提示31處,占49.21%;三校發(fā)現(xiàn)32處,占50.79%。
原稿留錯共115處。其中一校發(fā)現(xiàn)或質疑87處,占75.65%;二校電腦提示13處,占總錯的11.31%,占剩余錯(28處)的46.43%;三校發(fā)現(xiàn)或質疑15處,占總錯的13.04%。
全書差錯是校對留錯和原稿留錯的總和,共計178處。其中人工發(fā)現(xiàn)134處,占75.28%;電腦提示44處,占24.72%。
以上數(shù)據(本文中的數(shù)據不包括排版的差錯被一校校出的)可列表1至表3如下:
表1 數(shù)據統(tǒng)計
表2 留錯統(tǒng)計
表3 排錯統(tǒng)計
從以上統(tǒng)計數(shù)據可以看出,這本書原稿留錯較多,經過分析,有如下原因:首先,作者提供的原稿有一部分是從網上下載的,而網上資料的準確度本來就不高,因此,雖然編輯花了很多心血,也難免百密一疏。其次,這部書稿的原稿一部分是磁盤稿,排版錯誤相對于手寫稿少一些,這也體現(xiàn)了校對工作從校異同向校是非轉換的趨勢。
從表3的統(tǒng)計數(shù)據看,似乎電腦校對的作用有限,只占11.31%。這樣的認識是片面的。因為在這本書中,電腦校對是二校,而一校人員已經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錯誤,因此電腦顯得作用不大。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電腦提示的差錯也接近萬分之一(44/46萬≈0.96/10000),電腦的作用其實是很大的,這一點我們在后面會談到。
(1)錯字
錯字是較罕見的,但本書中有1處,出現(xiàn)在茅盾先生的小說《林家鋪子》中:
朔風吹著那些招牌,口義口義地響。
“口義”字在收字5.6萬的《漢語大字典》、收字8.5萬的《中華字海》等字典類工具書以及其他工具書中均無,是個錯字,經查其他資料,此處“口義”應為“嚓”。
(2)多字
原稿有1處多字(括號內的字是多的):
你一定是逃(走)出來的。
(3)漏字
漏字共有9處(括號內為所漏之字),占總錯數(shù)的5.06%。例如:
道教所說的仙境中(上)清宮有兩闕。
辛丑:魯隱(公)元年五月二十三日。
相傳文王被紂拘時,因推演《易》象以作(八)卦。
《鈷(鉧)潭西小丘記》
其中最后一例一校樣為《鈷鉧西小丘記》,一校時加上了“潭”字,改樣時排版人員將“潭”字替換了“鉧”字,而對紅時未發(fā)現(xiàn),三校時方校出。此例說明,核紅時必須將改動之處的前后左右均檢查一下,以避免誤改。
(4)別字
我們在此將別字分為如下幾類:
①形音誤
此類差錯共29處(括號內的字為正確的,下面標有橫線的為電腦發(fā)現(xiàn)的,下同),占全部差錯的16.29%。例如:
《燕哥(歌)行》
遣(譴)責 壽王李帽(瑁) 上闕(闋)
筆峰(鋒) 采(彩)綢 宮闋(闕)
臨穎(潁)縣 末稍(梢) 隨候(侯)珠
《漿(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耶酥(穌) 雜色班(斑)駁的 囑付(咐)
獄事之解,張宮諭元汴力為多,謂(渭)心德之
候(侯)門一入深似海 《史記·項羽本記(紀)》
逼進(近) 打磕(瞌)睡 女嬙(墻)
甘冽(洌) 在船梢(艄)歇著
②形誤
此類差錯共50處,占全部差錯的28.09%。例如:
榮龐(寵) 脈胳(絡) 峰戀(巒)
開(并)大造宮殿 抓往(?。?/p>
《瑟(琵)琶行》
原料:糯米(市售優(yōu)級),麥曲(生曲自制),酒藥(浙江富陽新澄酒曲),水(食用級),杏鮑菇、草菇、猴頭菇、海鮮菇、香菇、茶樹菇、平菇、灰樹花(福建盛耳食品有限公司)。
萬民之從(眾) 奏(秦)王 為秦湘(相)
宇(字)雁冰 審已(己)以度人 臂(譬)如
夢(楚)囚 魁(魅)力 面幕(冪)
概(慨)嘆 不泛(乏)幽默 人(入)城
興備(奮) 何用汝嗚(鳴)呼為
鋸會(令)稍偏 手里拿看(著)一張字條兒
撲籟籟(簌簌) 確災(實) 并(拼)湊
街(待)到 發(fā)起拌(抖)來 扣子松子(了)
項(頂)天立地 這一屋(層)大概還沒住人
思(恩)德 張塵(生) 《特(牡)丹亭》
范雎(?。suī]:一作范雎[jū(]注音為原稿上有的)
③音誤
此類差錯共12處,占全部差錯的6.74%。例如:
高潮疊(迭)起 固(故)步自封 憂郁證(癥)
根本不會想(享)到快樂 陷席廉于(入)獄
明(名)正言順 帶(戴)著腳鐐 府治(址)
鯊魚才再來襲擊它(他)
(5)簡化字
有5處繁體字可簡化而未簡化,占全書錯的2.81%。例如:
摐(扌從)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
沈(沉)濁得很 行百馀(余)里
(6)文字類其他差錯
有21處文字差錯不好歸類,占全部差錯的11.80%。例如:
卷地(土)而來 酸(悱)惻動人 得(獲)罪
對(圣)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
《史江(記)》 優(yōu)(段)成式 性憨(戇)拙
祗(只)宜公門修行 不得(是) 局開(長)
人才(物) 人(中)間 面(申)斥
異形詞有11處,占全部差錯的6.18%。例如:
滴滴嗒嗒(答答) 恢弘(宏) 畜牲(生)
消(銷)魂 宏(弘)揚 磨練(煉)
蕭(肖)邦 奸滑(猾)
此類差錯共9處,占全部差錯的5.06%。例如:
席方平在藝術上有哪些特點?
《席方平》是《聊齋志異》中的一篇,此處指這篇小說有何特點,因此“席方平”應加書名號。
“我怎么會走上那樣的地方去的?”我已經變了一個最下等的人了……我將何以為生,我又何必生存在這多苦的世界里呢!”想到這里,他的眼淚就連連續(xù)續(xù)的滴了下來。
此句的第一個問號后的反引號是多余的。
拼音錯有2處,均為聲調錯,占差錯總數(shù)的1.12%。例如:
有1處此類錯誤,系兩行文字重復,一校未發(fā)現(xiàn)。
遂出,抽筆為詞。值城隍早衙,喊冤以投。羊懼,內外賄通,始出質理。城隍以所告無據,頗不直席。席忿氣無所內外賄通,始出質理。城隍以所告無據,頗不直席。席忿氣無所復伸,冥行百余里至郡,以官役私狀告之郡司,遲之半月,始得質理??に緭湎耘勤蚋舶?。
本書中有1處序號差錯。
這類差錯一般都是原稿留錯,共13處,約占全部差錯的7.3%。例如:
傅德民、鄧洪平:《毛澤東詩詞鑒賞》,四川人民出版社,1921(2001)年版。
新時期王蒙的代表作主要有短篇小說……中篇小說……長篇小說《活動變形人》(活動變人形)等。
巴金(1904—[2005,原缺]),原名李堯棠,字芾甘。
冰心(1990[1900]—1999),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
據《史記·魯(周公)世家》記載,周公因接納賢才,不敢怠慢,曾一頓飯而三次“吐哺”。
茅盾是五四新文學(化)運動以來成就卓著的杰出作家。
有13處差錯不好歸類,歸于其他類中,此類差錯占全部差錯的7.30%。例如:
山光水色(水光山色)
心中早又五分傷感(五內摧傷)
在強烈(波濤)洶涌的波光里
以上8類差錯可歸納如表4所示。
表4 錯誤類型
對于錯字,現(xiàn)在有一部分從業(yè)人員認為已無錯字出現(xiàn),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因為如果原稿出現(xiàn)錯字,雖然排版字庫中無此錯字,但是錄入人員會用造字程序將這個錯字造出來。因此,錯字現(xiàn)在雖然在磁盤稿中少見,但絕不是沒有,我們對此不可掉以輕心。對于不認識的字(包括繁體字),查一下工具書,不要輕易放過。而且,前面舉例的多字和漏字多是“先入為主”的思維定勢造成的。
對于異形詞,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并無對錯之分,但從純潔、規(guī)范祖國語言文字的角度來說,應統(tǒng)一。如果從提高校對效率的角度考慮,可以將異形詞交給電腦處理;但從提高自身業(yè)務素質的角度考慮,校對人員還是應該注意辨析。
標點符號的正誤判斷完全依靠校對人員的知識水平。而對于成對標點使用不當,兩個標點連在一起等錯誤,電腦校對會有提示。
拼音正誤判別只能靠校對人員的積累,不怕麻煩地查檢工具書。
此類差錯較少,如果校對人員沒有發(fā)現(xiàn),可利用電腦校對幫助發(fā)現(xiàn)。
如果校對時沒有發(fā)現(xiàn)錯誤,通過校對后期的整理工作也能發(fā)現(xiàn)。
對于這類差錯的發(fā)現(xiàn),主要靠校對人員平日的知識積累,有較寬的知識面,這也是提倡高級校對人員要成為雜家的原因之一。同時要對校、本校、他校、理校以及人機結合等多種方法綜合運用,即“不擇手段”。對于前文“知識性與事實性差錯”留錯類型中舉例中的例①、例③、例④的錯誤都可通過理校法排出。例②、例⑤、例⑥可查工具書用他校法排出。例⑤也可查《史記》用對校法糾錯。對立志于成為一名高級校對人才的校對人員來說,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和各種方法的靈活應用是不可少的。
對于其他類差錯的發(fā)現(xiàn),同樣需要我們知識的積累、經驗的總結。例如本書中節(jié)選自《紅樓夢》的《寶玉挨打》里的一處錯誤:“原來寶玉會過雨村回來聽見了,便知金釧兒含羞賭氣自盡,心中早又五分傷感(五內摧傷),進來被王夫人數(shù)落教訓,也無可回答(說)?!边@個錯誤是很難發(fā)現(xiàn)的,我們發(fā)現(xiàn)這個錯誤也是很偶然的。在校對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原稿中助詞“得”用得很頻繁,而根據我們的經驗,古漢語不是這樣用的,我們就查對了幾種版本的紅樓夢,包括脂本系列的庚辰本、有正本,以及刻本系列的程乙本等,也就順帶發(fā)現(xiàn)這篇小說中的一些錯誤。當然,如果我們注意積累,掌握的知識很精,有些錯誤也是能發(fā)現(xiàn)的,如“總像隔著一層薄薄的綠紗面幕(冪)似的”。“幕”有“覆蓋在上面的大塊的布、綢、氈子等”意思,而“冪”有“覆蓋東西的巾”的意思。明白了意思,也就知道如何取舍了。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計算機技術廣泛應用于我們的生活。圖書出版也不例外,有許多計算機軟件可用于編輯和校對工作,這些軟件能發(fā)現(xiàn)政治性差錯、錯別字、多字和少字、詞語搭配不當和部分語法語義的錯誤、異形詞和繁體字、“也作”和曾用詞、英文錯誤、標點錯誤、數(shù)字性錯誤、重句錯誤、科技計量單位錯誤、目錄錯誤、標題錯誤、公式和圖例序號錯誤以及用戶自定義錯誤等。我們從十幾年前開始使用電腦校對軟件,在實踐中通過不斷摸索和總結,較好地掌握了電腦校對軟件的功能,使它成為我們不可或缺的助手和朋友,為我們將一部分精力從“校異同”轉移到“校是非”提供了可能。我們前面列舉的很多錯誤都是電腦校對軟件提示的(下面帶橫線的),很多都體現(xiàn)了上面所述的電腦校對的功能。計算機校對系統(tǒng)具有速度快(校對速度30萬字~300萬字/小時,例如校對《大學語文》這本書連同人工查看改錯也就1天左右時間)、查錯率高、功能多等特點,特別是對于人工由于受環(huán)境、情緒等方面影響而產生的一些“熟視無睹”的差錯,電腦校對都能很好地提示。但我們要強調電腦畢竟是機器而不是人腦,對有些事實性、知識性以及語法邏輯等錯誤是不能判斷的,而且誤報率達50%左右,因此人機結合、優(yōu)勢互補才是我們提高質量、提高效率的最佳選擇。
以上是我們對《大學語文》校對后的一個小結,它只是一本書的個案小結,不能涵蓋圖書出錯的所有規(guī)律(例如本書較少存在的語法錯、邏輯錯),但我們認為人類的知識總是一點點地積累起來的。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如果我們所有的出版從業(yè)人員都從日常的點滴做起,積極探索圖書的出錯規(guī)律,注意積累、提高,能在一定程度上達到對錯誤有預見性,并在形勢發(fā)生變化的同時主動學習和使用現(xiàn)代化的辦公技術,那么,圖書的編校質量就能得到保證,我國出版業(yè)的發(fā)展和繁榮一定會持續(xù)下去。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2]周麒.出版校對培訓教程[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3]陽建國.編輯校對實用手冊[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北京黑馬飛騰科技有限公司.黑馬校對V15版使用說明書[R]
[5]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縮印本)[M].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3.
[6]冷玉龍,韋一心.中華字海[M].北京:中華書局,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4.
[7]王力.王力古漢語字典[M].北京:中華書局,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