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花 趙茜茜 苑 杰,3▲
1.開灤精神衛(wèi)生中心,河北唐山 063000;2.河北聯(lián)合大學應用心理學院,河北唐山 063000;3.河北聯(lián)合大學精神衛(wèi)生研究所,河北唐山 063000;
大學階段在個體人格發(fā)展過程中,屬人格再造期,是個體社會化的一個重要階段[1]。大學生的許多心理問題是由心理落差誘發(fā)的。所謂心理落差是指個體原有的自我概念、自我定位或自我預期與現(xiàn)實情境中的實際感知和心理體驗存在較大的出入而形成的心理反差[2],這種心理反差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體情緒智力的高低[3]。目前,國內(nèi)外關(guān)于心理落差方面的研究很少,僅有少量報道和文獻探討了關(guān)注個體心理落差的必要性及其解決策略[4-7],而實證方面的研究不多。因此,研究大學生心理落差及其影響因素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旨在探討情緒智力對大學生心理落差影響,為提高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參考依據(jù)。
采用方便抽樣法,選取河北聯(lián)合大學在校大學生469名,于2011年10月~2012年3月進行施測和分析,其中,男226名,女243名;大學一年級學生98名,二年級學生103名,三年級學生194名,四年級學生74名;家庭所在地農(nóng)村(包括鄉(xiāng)鎮(zhèn))316名,城市(包括縣城)153名;獨生子女145名,非獨生子女324名;學生干部234名,非學生干部235名;父母對子女整體期望偏低33名,一般109名,偏高205名,很高122名。
1.2.1 測評方法
采用問卷方式對學生進行施測,測試前向受試者使用統(tǒng)一指導語,當場填寫并回收問卷。
1.2.2 研究工具
1.2.2.1 大學生心理落差自評問卷 該問卷由馬彩霞[2]編制,共45個項目,包括5個維度:學習方面、人際關(guān)系方面、課外生活及活動方面、自我評價方面、戀愛方面的心理落差,采用5級計分,臨界值為3分。得分越高,表明大學生的心理落差越高。該量表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
1.2.2.2 大學生情緒智力問卷 該問卷由王曉娟[8]編制,由47個項目組成,包括操作自我情緒的能力和操作他人情緒的能力兩個維度,自我維度(23個項目),由認識情緒、表達情緒、調(diào)控情緒、預見情緒、體驗情緒5個因素構(gòu)成,他人維度(24個項目),包含覺察情緒、評價與表達情緒、預見情緒、體驗情緒、調(diào)控情緒5個因素。該問卷采用三級評分,得分越高說明情緒智力越高。問卷的Cronbach α系數(shù)為0.91,重測信度0.79,與EIS(中文版)總分之間的相關(guān)系數(shù)r=0.68(P<0.001),表明問卷總體及各維度都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
采用SPSS 13.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相關(guān)性分析采用Spearman 相關(guān);回歸性分析采用Stepwise 逐步回歸分析;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大學生在學習、人際關(guān)系、課外生活及活動、自我評價、戀愛等方面心理落差得分均高于臨界值3分。說明在讀大學生具有中等偏上程度的心理落差傾向。見表1。
研究顯示,不同家庭情況、職務、年級、父母對子女的整體期望的學生心理落差問卷各維度及總分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非獨生子女心理落差大于獨生子女;非學生干部心理落差大于學生干部;高年級心理落差大于低年級;學生心理落差隨著父母期望程度的增大而上升。見表2。
表1 大學生心理落差得分情況(±s,分)
表1 大學生心理落差得分情況(±s,分)
項目 人數(shù) 得分學習人際關(guān)系課外生活及活動自我評價戀愛合計469 469 469 469 469 469 3.214 ±0.951 3.296 ±1.068 3.310 ±0.930 3.265 ±1.085 3.255±0.750 3.273±0.957
情緒智力問卷中自我認識情緒、自我表達情緒、自我調(diào)控情緒、自我預見情緒、自我體驗情緒、他人覺察情緒、他人評價與表達情緒、他人預見情緒、他人體驗情緒、他人調(diào)控情緒維度及總分與大學生心理落差各維度及總分均呈顯著負相關(guān)(P<0.001),即情緒智力越低,大學生心理落差越大。見表3。
為更好地探討情緒智力對大學生心理落差的預測作用,以操作自我情緒的能力和操作他人情緒的能力兩個維度為自變量,以大學生心理落差為因變量,進行Stepwise逐步回歸分析。結(jié)果顯示,情緒智力對大學生心理落差有負向預測作用,可以解釋其變異的73.70%。見表4。
大學階段是身心成長發(fā)育的關(guān)鍵時期。研究發(fā)現(xiàn),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心理落差,這與桂艷萍[9]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赡苁且驗槲覈髮W生多數(shù)處于青年中期(18~24歲)這一年齡階段。在這個階段,個體的生理發(fā)育已接近完成,但其心理尚未成熟,主要表現(xiàn)為自我定位或個人目標偏高,理想自我大大超過現(xiàn)實自我,對自己的期望過高,在學習、生活、心理素質(zhì)、社會交往等方面會存在迷茫與困惑,從而出現(xiàn)心理不平衡,導致較大的心理落差。
表2 不同人口學變量對大學生心理落差的影響(±s,分)
表2 不同人口學變量對大學生心理落差的影響(±s,分)
因素 學習方面 人際關(guān)系 課外生活及活動 自我評價 戀愛 總得分獨生是(n=145)否(n=324)t值P值學生干部是(n=234)否(n=235)t值P值年級大一(n=98)大二(n=103)大三(n=194)大四(n=74)F值P值父母整體期望偏低(n=33)一般(n=109)偏高(n=205)很高(n=122)F值P值43.30±14.24 46.57±12.61 2.231 0.260 30.12±10.40 34.04±10.60 3.319 0.001 34.46 ±10.38 37.15 ±10.10 2.353 0.021 11.97±4.07 13.47±4.37 3.226 0.001 19.13 ±6.87 20.84±6.52 2.315 0.025 138.98±43.96 152.07±42.16 2.738 0.008 34.73±9.47 56.55±4.16 29.809 0 24.11 ±7.73 41.76 ±3.49 29.408 0 28.13 ±7.83 44.65 ±3.40 27.372 0 9.71±2.89 16.40±2.64 24.153 0 15.15 ±5.34 25.57 ±2.43 25.112 0 111.82±30.25 184.92±10.51 32.268 0 41.54±13.91 36.16±9.26 51.35±11.04 47.06±13.28 34.620 0 30.76 ±11.29 24.33 ±7.16 38.15±9.08 32.34 ±9.66 42.460 0 12.60 ±4.99 9.99 ±3.08 14.72 ±3.83 12.94±3.95 41.098 0 18.68±7.76 15.93±5.06 23.10±5.51 20.57±6.32 26.467 0 18.68±7.76 15.93 ±5.06 23.10 ±5.51 20.56±6.32 28.102 0 136.64±46.45 114.91±28.53 168.52±35.79 150.18±41.37 39.896 0 46.08±14.69 44.22±12.58 42.88±12.88 51.37±12.16 10.916 0 33.62±10、71 31.70±10.18 30.76±10.80 37.51±9.51 10.535 0 36.38 ±10.98 35.66±9.70 34.14 ±10.24 40.74±9.26 10.602 0 13.85±4.12 12.51±4.88 12.16±4.05 14.90±3.82 10.648 0 20.77±7.17 19.90 ±6.41 19.08±6.71 22.83 ±6.09 7.978 0 150.70±46.73 143.99±41.15 139.02±42.58 167.34±39.03 11.310 0
表3 情緒智力各維度及總分與心理落差各維度及總分的相關(guān)性分析(r)
表4 大學生心理落差與情緒智力的逐步回歸分析
研究結(jié)果表明,家庭情況、職務、年級、父母對子女整體期望對大學生心理落差有影響。非獨生子女心理落差較大。姚齊和[10]的研究也表明,非獨生子女心理健康狀況較差。這可能是因為多數(shù)獨生子女的成長環(huán)境寬松,自我滿足感強,從而表現(xiàn)出較好的心身素質(zhì);相比之下,非獨生子女可能因兄弟姐妹多、家庭生活條件和環(huán)境欠佳,父母對其重視程度得不到心理上的滿足,失落感嚴重,從而出現(xiàn)較大的心理落差。非學生干部心理落差高于學生干部,這與陶金花等[11]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一般說來,學生干部經(jīng)過一定時間的校園工作鍛煉,綜合能力得到發(fā)展,社會性得到增強,可以正確評價自己,從而對自己做出適當?shù)脑u估,心理落差相對于普通學生小。高年級學生心理落差較大,尤其是大三學生心理落差明顯高于其他年級學生,這與桂艷萍[9]的研究結(jié)果相反。可能是因為大一、大二學生剛從高中時代進入大學,沒有強烈的就業(yè)壓力,大三學生長期處于相對單純的學校環(huán)境中,面臨學習與就業(yè)雙重壓力,自我期望過高,面對嚴峻的就業(yè)形勢,現(xiàn)實自我產(chǎn)生就業(yè)或繼續(xù)深造的壓力,形成較大的心理落差。大學生心理落差隨著父母期望程度的增大而上升。父母的期望程度會通過言語、行為、表情等對孩子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的期望程度過高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使孩子喪失自信心,產(chǎn)生巨大的心理壓力,易對自身及環(huán)境提出更高的要求,當孩子達不到這個要求時會表現(xiàn)出更大的心理落差。
研究發(fā)現(xiàn),情緒智力越低,大學生心理落差越大。情緒智力往往被定義為個體適應性地知覺、理解、調(diào)節(jié)和利用自己及他人的情緒的能力[3,12]。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的心理落差狀況。高情商者往往能有效地覺察、理解自我及他人的情緒狀態(tài),找出促使某種情緒或心境產(chǎn)生的原因,并能很快對心理落差做出必要的調(diào)節(jié);而低情商者則不能及時認識到自我情緒產(chǎn)生的原因,也無法自如地控制和調(diào)節(jié)情緒,導致較大的心理落差。大學生情緒智力總體表現(xiàn)出積極的趨勢,但其內(nèi)部因素的發(fā)展卻不平衡[13],必須針對大學生情緒智力的結(jié)構(gòu)特點進行相應的教育和培養(yǎng),減少大學生心理落差,培養(yǎng)健康、合格的高素質(zhì)人才。
[1]夏凌翔,黃希庭,萬黎,等.大學生的自立人格與現(xiàn)實問題解決[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1,27(1):52-58.
[2]馬彩霞.大學生心理落差及其應對方式的調(diào)查研究[D].聊城:聊城大學,2007.
[3]Salovey P,Mayer JD.Emotional intelligence.Imagination[J].Cognition-and-personality,1990,9:185-211.
[4]廖鳳林,方平.大學生自我概念三種類別落差與心理健康的調(diào)查[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3,17(2):117.
[5]丁立平.大學生“心理落差”的類型、成因與矯治[J].山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2,(1):75-77.
[6]范敏.大學生自尊、情緒智力與主觀幸福感及適應性的關(guān)系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10.
[7]Heine SJ,Lehman DR.Culture,self-discrepancies,and self-satisfaction[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1999,25(8):915-925.
[8]王曉娟.大學生情緒智力問卷編制及調(diào)查[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5.
[9]桂艷萍.大學生人格、成就動機與心理落差的關(guān)系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9.
[10]姚齊和.獨生與非獨生子女個性特征比較研究[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0,8(1):54-55.
[11]陶金花,田芳.高校學生干部人格特質(zhì)和應對方式調(diào)查研究[J].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9(11):1377-1378.
[12]Schutte NS,Malouff JM.Measuring,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related constructs[M].New York:Edwin Mellen Press,1999.
[13]張進輔,徐小燕.大學生情緒智力特征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4,27(2):293-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