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英 朱桂軍
1.河北省趙縣婦幼保健院內(nèi)科,河北趙縣 051530;2.河北醫(yī)科大學第四醫(yī)院ICU,河北石家莊 050000
原發(fā)性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組以一系或多系的異常造血或無效造血為臨床特征的克隆性造血干細胞疾病。近年來,MDS與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間的聯(lián)系不斷引起學者關注。國外文獻報道[1],MDS伴發(f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比率在10%以上,以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最為多見,其他包括白塞病、Graves病、克羅恩病等。同時部分患者雖無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臨床表現(xiàn),但免疫學檢查亦可存在異常。為觀察MDS合并自身免疫異常患者的臨床特征,探討合并自身免疫異常對MDS患者轉(zhuǎn)歸及生存期的影響,筆者對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或免疫學檢查資料完善的146例MDS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比較分析,現(xiàn)將研究資料報道如下:
收集2009年1月~2012年6月河北省石家望而卻步市趙縣婦幼保健院治療的146例MDS患者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經(jīng)骨髓穿刺涂片、骨髓細胞組織化學染色等檢查確診,免疫學檢查資料完善。根據(jù)是否合并自身免疫異常將其分為合并自身免疫異常組和免疫學檢查正常組。自身免疫異常組患者31例,男11例,女20例,年齡31~76歲,中位年齡47歲,其中12例明確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9例為現(xiàn)免疫學檢查異常。免疫學檢查正常組115例,其中男75例,女40例,年齡17~82歲,中位年齡51歲。
分析記錄兩組患者一般情況、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情況、血常規(guī)指標、染色體核型分布以及轉(zhuǎn)白率、中位生存時間等指標。免疫性疾病的實驗室檢查由本院檢驗中心免疫學實驗室完成。隨訪及預后:所有病例隨訪至2012年6月30日,隨訪1~42個月,中位隨訪時間為15個月。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中位數(shù)表示,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計數(shù)資料構(gòu)成比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46例原發(fā)性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患者中,15例(10.27%)同時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 5例(33.33%),白塞病 3例(20.00%),Graves病3例(20.00%),克羅恩?。–rohn′s disease)2 例(16.67%),干燥綜合征1例(8.33%),超敏性血管炎1例(8.33%)。另有16例(10.96%)患者出現(xiàn)免疫學檢查異常,但無自身免疫性疾病臨床癥狀。二者合計31例,所占比例為21.23%。
合并自身免疫異常組患者年齡31~76歲,中位年齡47歲,其中<60歲者 23例(74.19%),≥60歲者 8例(25.81%);免疫學檢查正常組患者年齡17~82歲,中位年齡51歲,其中<60歲者 72例(62.61%),≥60歲者 43例(37.39%)。自身免疫異常組患者<60歲者比例明顯高于免疫學檢查正常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合并自身免疫異常組患者男性11例(35.48%),女性20例(64.52%);免疫學檢查正常組患者男性75例(65.22%),女性 40例(34.78%)。自身免疫異常組患者女性比例明顯高于免疫學檢查正常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n(%)]
合并自身免疫異常組和免疫學檢查正常組患者外周血血常規(guī)檢查指標比較,血紅蛋白 (HGB)、白細胞計數(shù)(WBC)、血小板計數(shù)(PLT)、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ANC)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合并自身免疫異常組患者染色體核型正常19例(61.29%),異常12例(38.71%);免疫學檢查正常組患者染色體核型正常65例(56.52%),異常50例(43.48%)。兩組患者染色體核型與預后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血常規(guī)指標比較(中位值,范圍)
表3 兩組患者染色體核型與預后比較[n(%)]
合并自身免疫異常組患者轉(zhuǎn)化為急性白血病者8例,轉(zhuǎn)白率為25.81%;免疫學檢查正常組患者轉(zhuǎn)化為急性白血病者26例,轉(zhuǎn)白率為22.61%,兩組轉(zhuǎn)白率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合并自身免疫異常組患者中位生存期為19.5個月,免疫學檢查正常組患者為28.6個月。后者明顯較前者為長,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轉(zhuǎn)白率與中位生存期比較
近年來,自身免疫性疾病對MDS轉(zhuǎn)歸和預后的影響逐漸引起學者關注。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2-3],部分MDS患者合并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率顯著高于后者的自然發(fā)病率,另有部分患者雖無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臨床表現(xiàn),但免疫學檢查亦可存在異常,說明MDS與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間的關系并非偶然。本次研究顯示,146例MDS患者中,15例(33.33%)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另有16例(10.96%)患者出現(xiàn)免疫學檢查異常而無臨床癥狀,二者合計占比(21.23%),與文獻報道基本一致[4-5],為MDS與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間的聯(lián)系提供了進一步的佐證。
MDS與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出現(xiàn)的內(nèi)在機理尚不明確。部分學者認為[6-7],MDS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源自同一類型免疫異常,如T細胞功能失常,即可在引發(fā)造血干細胞破壞(發(fā)生MDS)的同時,引起人體其他組織或器官出現(xiàn)自身免疫性疾病。部分MDS患者在給予免疫抑制劑治療后病情可緩解,可為這一說法提供佐證。也有觀點認為[8-9],MDS本身即可導致一系列自身免疫方面的異常,包括NK細胞減少、B淋巴細胞活化、巨噬細胞受損引發(fā)免疫復合物清除受阻等,并進一步出現(xiàn)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本次研究未能準確掌握患者MDS與自身免疫異常出現(xiàn)的時間先后,因此尚難對上述假說提供證據(jù)。
本次研究顯示MDS患者合并自身免疫異常多見于年齡<60歲的女性。其原因可能是男性和女性的免疫環(huán)境有異。女性在接受抗原或病原微生物刺激后更容易發(fā)展為以TH1為主的免疫反應。TH1分泌的IL-2、IFN-γ等細胞因子可形成致炎環(huán)境從而促進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高發(fā)[10]。
此外,自身免疫性疾病對MDS轉(zhuǎn)歸和預后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對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對MDS患者預后的影響尚無明確結(jié)論,有研究認為存在自身免疫異常的MDS患者預后比無免疫異常的MDS患者明顯更差,也有研究顯示兩者間并無統(tǒng)計學差異[11-12]。本次研究顯示,合并自身免疫異常組患者轉(zhuǎn)白率與免疫學檢查正常組比較雖無統(tǒng)計學差異,但其中位生存期卻明顯縮短。因此筆者傾向認為合并自身免疫異常對MDS的預后尤其是生存期存在不良影響,但此種影響并非因轉(zhuǎn)化為急性白血病所導致。
總之,自身免疫性疾病與MDS之間的聯(lián)系值得臨床工作者進一步研究、總結(jié),以期明確二者間的內(nèi)在關系、發(fā)病機制和治療對策,提高對MDS的治療水平,改善患者預后。
[1]Okamoto T,Okada M,Mori A,et al.Correlation between immunological abnormalities and prognosis in mtelodysplastic syndrome pations[J].Int J Hematol,2009,66(3):345-351.
[2]李冰,徐澤鋒,崔蕊,等.合并自身免疫異常的原發(fā)性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患者臨床特征及生存分析[J].中華血液學雜志,2012,33(7):527-531.
[3]鄧飛琦,唐威.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關聯(lián)臨床觀察[J].中華現(xiàn)代內(nèi)科學雜志,2007,4(6):504-506.
[4]秦玲,周莉莉,劉珂,等.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異??寺》植技芭c外周血細胞變化的關系[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2,19(23):8-9,12.
[5]李萍,歐陽建,周榮富,等.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患者骨髓單個核細胞免疫表型特點及臨床意義[J].臨床血液學雜志,2012,25(4):434-436.
[6]付塹.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35例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16):106-107.
[7]易彥,葛圣雷.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合并自身免疫病的WPSS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0,20(13):2034-2037.
[8]肖唐杰,陳素娥.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40例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2,9(19):58-59,64.
[9]Hahm C,Mun YC,Seong CM,et al.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based karyotyping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or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with trisomy 8 as the sole chromosomal abnormality[J].Acta Haematol,2012,129(3):154-158.
[10]韓丹壘,郭靜明.骨髓微環(huán)境和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的研究進展[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2,15(21):2375-2377.
[11]鄭冬麗.68例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臨床診治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7(25):157-158.
[12]Wang ES,Lyons RM,Larson RA,et al.A 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phase 2 study evaluating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omiplostim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low or intermediate-1 risk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receiving lenalidomide[J].J Hematol Oncol,2012,5(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