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志霞 崔燕兵 劉 偉
1.漯河醫(yī)學高等??茖W校,河南漯河 462002;2.河南中醫(yī)學院分析測試中心,河南鄭州 450008
金銀花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帶初開的花[1],主要分布在山東、湖南、廣東、河南、安徽、四川、陜西、貴州等地。味甘、性寒,為臨床常用藥,金銀花具有廣譜抗菌、抗病毒、抗腫瘤、增強免疫、解熱抗炎、利膽保肝等多種藥理作用。臨床用于癰腫癤瘡、喉痹、丹毒、熱毒血痢、風熱感冒、溫病熱等癥。主要成分為綠原酸、木樨草苷、揮發(fā)油等。關于金銀花的產地加工,多數本草著作均在采后陰干?,F(xiàn)代研究報道有硫磺熏曬法[2]、蒸曬、烘干,強制通風裝置干燥[3-4],微波干燥等。目前,關于金銀花硫磺熏蒸及烘干以后有效成分定量分析報道不多,本次試驗測定了硫磺熏蒸和烘干后金銀花中綠原酸的含量,為產地加工后金銀花藥材的質量評價提供參考依據。
DIONEX Summit 系統(tǒng)高效液相色譜儀,METTLER AE 240 十萬分之一天平,F(xiàn)A2004A萬分之一天平;所用乙腈為色譜純,水為雙蒸水,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綠原酸對照品(批號:110753-200212,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木犀草苷對照品(批號:111720-200603,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所用金銀花藥材由河南中醫(yī)學院藥學院董誠明教授鑒定為金銀花(Lonicera japonica Thunb.)。烘干金銀花采用40℃烘干5 h,再55℃,烘干10 h;硫磺熏蒸樣品硫磺用量100 g/m3,熏蒸1次,熏蒸2 h,然后照上述方法烘干。
AichromBond-AQ C18(250 mm×4.6 mm,5 μm); 流動相:0.4%磷酸溶液-乙腈=87∶13;流速:1.0 mL/min;柱溫:30℃;檢測波長:327 nm;進樣量 10 μL;理論塔板數不低于1 000。
分別取綠原酸、木犀草苷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置棕色量瓶中,分別加50%的甲醇制成1 mL 含40 μg的溶液,即得(10℃以下保存)。
取金銀花粉末(過四號篩)約0.5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50%的甲醇溶液50 mL,稱定重量,超聲處理功率(250 W,頻率 35 kHz)30 min,放冷,再稱定重量,用50%甲醇補足減失重量,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xù)濾液5 mL,置25 mL 棕色量瓶中,加50%的甲醇溶液至刻度,搖勻,即得。
2.4.1 線性關系的考察 精密量取“2.2”項下綠原酸對照品溶液 2、4、6、8 mL,用 50%的甲醇定容至 10 mL,搖勻,得到5個濃度的綠原酸對照品溶液。按上述色譜條件各進樣10 μL,以峰面積(Y)為縱坐標,對照品的量(X)為橫坐標,繪制標準曲線,回歸方程:Y=6.028 6X-5.211 9,r=0.999 9,綠原酸在0.083 6~0.418 0 μg 范圍內呈良好線性關系。色譜見圖1。
2.4.2 精密度試驗 精密吸取同一綠原酸對照品溶液5 μL,連續(xù)進樣6次,記錄峰面積,其RSD=0.10%。提示儀器精密度良好。
2.4.3 重復性試驗 取同一批金銀花樣品0.5 g 共6份,精密稱定,照“2.3”項下的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測定綠原酸含量,其RSD值為1.34%。
2.4.4 穩(wěn)定性試驗 分別精密吸取供試品溶液10 μL,分別于0、2、4、8、10、12、24 h 注入高效液相色譜儀,記錄綠原酸峰面積,其RSD 為0.87%,表明樣品中綠原酸在24 h 內穩(wěn)定。
2.4.5 加樣回收率試驗 取已知含量的金銀花樣品6份,每份約0.25 g,精密稱定,分別加入定量綠原酸對照品,按“2.3”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測定回收率,結果見表1。
2.4.6 樣品含量測定 精密吸取各批次供試品溶液10 μL按“2.1”項下色譜條件進樣,以外標法計算各樣品溶液中的綠原酸的含量,結果見表2。
硫磺熏蒸法作為一個傳統(tǒng)的加工養(yǎng)護方法,一直在一些醫(yī)院、生產企業(yè)和民間沿用。硫熏使中藥材或中藥飲片干燥快,不變質,不發(fā)霉,不蟲蝕。該方法不僅改變藥材外觀,而且影響藥材化學成分的變化,從而使藥材的質量發(fā)生變化。在控制硫熏后二氧化硫殘留量符合國家現(xiàn)行標準的情況下,該法作為新鮮金銀花的加工方法有一定存在價值。
表1 加樣回收率試驗結果(n=6)
表2 金銀花中綠原酸含量測定結果(mg/g)
金銀花含量測定結果可以看出,硫磺熏蒸后金銀花中綠原酸的含量普遍比烘干品高,這可能是硫熏后金銀花內部化學成分之間發(fā)生相互作用的結果,有待進一步研究。同一炮制方法中不同產地之間的差異較大,其中鄭州產地金銀花中綠原酸含量較低,封丘、山東兩地含量較高,這可能與當地的土壤、氣候等環(huán)境因素密切相關。各個產地金銀花經兩種方法炮制后,含量均在1.5%以上,符合《中國藥典》2010年版規(guī)定。
[1]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S].一部.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0:205.
[2]楊俊杰,豆成林,李娟,等.河南金銀花產地深加工的探討[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1,22(11):2739-2740.
[3]辛華,豐杰,程若敏,等.HPLC 測定不同產地金銀花中綠原酸和木犀草苷[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2):60-63.
[4]趙四清,曾嶸,雷鵬,等.熏硫加工對天麻飲湯劑質量的影響[J].湖南中醫(yī)學院學報,2005,25(2):25,37.
[5]孟曉巖,丁勇.高效液相色譜法同時對金銀花中5 種有效成分的含量測定[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2,15(2):93-94.
[6]楊蓓蓓,劉超,王素娟,等.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金銀花藥材中3 種成分的含量[J].藥物分析雜志,2006,26(2):168-171.
[7]陳鋼,侯世祥,胡平,等.金銀花提取物中綠原酸的穩(wěn)定性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3,28(3):223-225.
[8]時軍波,徐娜,劉長安,等.金銀花不同部位中綠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的測定[J]化學分析計量,2010,19(6):45-47.
[9]馬曉青,蔡皓,劉曉,等.硫磺熏蒸前后金銀花的HPLC 指紋圖譜比較和聚類分析[J].中國新藥雜志,2012,21(1):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