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鳳蓮
山東省濟寧市婦幼保健院,山東濟寧 272000
慢性盆腔炎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通常病程長,易反復發(fā)作,纏綿難愈,常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不僅能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殖健康,而且還能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與工作及生活質量,進而影響心理健康。慢性盆腔炎的傳統(tǒng)治療方法多采用口服或靜脈滴注抗生素治療,但是常規(guī)的抗生素治療效果不佳[1],而且有學者認為[2],中藥以辨證論治為主,結合多種外治方法,可大大提高臨床的治療療效并提高治愈率。隨著各項研究的進行,通過口服中藥、保留灌腸的同時配合抗生素的綜合療法逐漸應用于治療慢性盆腔炎。該方法可軟化炎性包塊瘢痕,緩解組織粘連,促進炎證病變吸收,從而緩解病痛,治愈疾病的目的。鑒此,為提高慢性盆腔炎的治療效果,促進患者身心康復,筆者于2012年2~8月對43例慢性盆腔炎實施了中醫(yī)綜合療法,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2年2~8月在我院婦科門診就診符合盆腔炎診斷標準[3]的86例患者,其中年齡24~46歲,病程0.7~8年。按拋硬幣分組法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43例)和對照組(43例)。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癥狀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1 對照組 進接受西藥治療:頭孢曲松鈉3 g 加替硝唑100 mg,靜脈滴注,每天1次,14 d 為1個療程。
1.2.2 觀察組 在接受對照組西藥治療的基礎上增加中醫(yī)綜合療法,即口服中成藥婦炎泰,每日2次,每次2 袋。中藥保留灌腸法配以微波療法。灌腸方主要由敗醬草、野菊花、連翹、川楝子、延胡索、赤芍、丹參、三棱、紅花等藥物組成。根據(jù)疾病不同類型,適當加減相應的中藥。每日灌腸1次。灌腸后給予婦科微波脈沖波理療,機器為天津順博公司生產(chǎn)的SW-61A 系列微波治療機,頻率為(2 450±50)MHz,輸出功率為8~20 W,灌腸后囑患者平臥,顯露腹部,將200 mm ×100 mm 矩形輻射器置于患者腹部包塊或壓痛最明顯處,以有溫熱感為宜,30 min/次,1次/d,14 d 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2個療程,經(jīng)期停止治療。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參照相關標準[4],觀察評定兩組患者子宮體和附件增厚、活動、壓痛等的變化,下腹腰部脹痛,帶下量、色、質的變化情況,每項情況按輕、中、重分別評以1~3分。療效標準[4]分為痊愈、顯效、有效、無效??傆行?(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所有數(shù)據(jù)由SPSS 16.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對比采用 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臨床癥狀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臨床癥狀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總積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總積分比較(分,±s)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t值 P值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43 43 10.57±4.32 11.15±4.11 0.64>0.05 6.26±1.35 8.91±1.69 8.03<0.01 6.25 3.31<0.01<0.01
觀察組臨床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對于慢性盆腔炎的臨床治療,西醫(yī)主要采用廣譜抗生素,臨床實踐表明,應用抗生素治療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和體征。但有學者認為[6],西醫(yī)所采用的抗生素治療療效多不理想。并且長期使用易造成腸道菌群失調和耐藥性。盆腔炎性疾病是一種遷延性病癥,療程相對較長,所以不能單純僅依靠抗生素治療,應采用中西醫(yī)相結合的治療方式。中醫(yī)藥治療慢性盆腔炎在辨證施治的基礎上,采用多途徑給藥,多方法治療,能使藥物直接或間接作用于病變部位,促進局部炎癥吸收,具有顯著的優(yōu)勢。目前,已有許多學者對此進行了相關的研究,有的結合中藥口服治療,有的結合中藥灌腸治療,均都表明了療效由于單純西藥治療,中醫(yī)療效確切。而對于在西藥治療的基礎上,綜合應用中醫(yī)療法未見有相關報道。鑒此,本研究在有關研究的基礎上,依據(jù)中藥治療的辯證機理,嘗試了包括中藥口服、中藥保留灌腸及微波理療等在內的中醫(yī)綜合治療模式。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病情及病程等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兩組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治療后,兩組臨床癥狀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1),表明兩組治療方法均有效,但是,觀察組臨床癥狀評分又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表明觀察組臨床癥狀改善程度高于對照組。從臨床治療效果上看,觀察組治愈率和顯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而無效率卻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觀察組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1)。綜合上述結果,可以推斷出本研究所實施的中醫(yī)綜合療法不僅能夠有效改善盆腔炎患者的臨床癥狀,而且能夠提高臨床治療有效率。
綜上所述,本研究資料表明,對于盆腔炎的臨床治療,在西醫(yī)治療的基礎上,配合中醫(yī)綜合療法,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
[1]趙彩霞,馬鳳英,卜素芝.中西醫(yī)結合應用于慢性盆腔炎治療68例臨床分析[J].牡丹江醫(yī)學院學報,2007,1(28):73-74.
[2]王萌,高月平.慢性盆腔炎的中醫(yī)治療概述[J].光明中醫(yī),2008,23(10):1640-1641.
[3]樂杰.婦產(chǎn)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54-250.
[4]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243-253.
[5]郭桂玲.120例慢性盆腔炎綜合治療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9,22(4):122-123.
[6]陳玉蓉.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 56例[J].新中醫(yī),2008,40(10):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