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奇駿 姚 婕 黎玉君 翁合妹 龔嘉欣 丘翠環(huán) 楊永霞
廣東藥學院基礎(chǔ)學院物理與電子學教研室,廣東廣州 510006
口腔癌是一類發(fā)生于唇、腭、舌、口底和牙齦等部位的上皮源性惡性腫瘤。目前口腔癌多采用以手術(shù)為主的治療方法,但術(shù)后患者5年生存率只有50%左右,同時還具有較高的復發(fā)風險[1]。核磁共振1H 譜(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NMR1H)是研究生物樣品代謝變化的一種常用手段,近年來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謝組學方法已經(jīng)得到廣泛應用[2-6]。本文應用核磁共振1H 譜并結(jié)合多變量分析方法研究口腔癌患者血清的代謝組特征,尋找與癌變相關(guān)的血清代謝標志物,闡明口腔癌患者血清生化過程的改變。
于廣東藥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收集口腔癌患者血清樣本10例和健康人血清10例(收集時間:2011年11月~2012年4月),置-80℃超低溫冰箱貯存。
采樣前,將所有血清樣本解凍,在4℃下,10 000 g 離心10 min。取400 μL 上層血清加至5 mm NMR 測試管中,后加入100 μL 0.2 mol/L 磷酸緩沖溶液(0.2 mol/L Na2HPO4-0.2 mol/L NaH2PO4,pH=7.4)和 50 μL 重水,振蕩混勻。
每一個樣品均采集 Carr-Purcell-Meiboom-Gill(CPMG,relaxation delay-90-(τ-180-τ)n-acquisition) 氫譜,總回波時間為100 ms,3 s 延遲時間,64k 數(shù)據(jù)點, 采集次數(shù)為128?;瘜W位移定標為乳酸甲基雙重峰δ1.33。
采用軟件TOPSPIN 2.0對所有1H CPMG 譜進行自動積分,積分區(qū)間δ0.5~4.6,積分間隔0.01。主成分分析前對每一個譜的積分值進行歸一化處理,后將歸一化值導入軟件 Simca-P 12.0(Umetrics,Sweden)中進行主成分分析。
采用 SPSS(Version 13.0,SPSS Inc.,USA)軟件對正常人和口腔癌患者血清代謝物的歸一化積分值做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由圖1 可清楚地觀察到亮氨酸、異亮氨酸、纈氨酸、乳酸、丙氨酸、糖蛋白、谷氨酸、乙酰乙酸、谷氨酰胺、甲胺、二甲胺、酪氨酸、苯丙氨酸、組氨酸、膽堿和葡萄糖等信號峰。對比健康人與口腔癌病人血清CPMG1H 譜,可以發(fā)現(xiàn)膽堿、葡萄糖和乳酸有明顯的變化[7]。為了能夠篩選出具有顯著性差異的代謝標志物,將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統(tǒng)計分析對兩組樣本的血清代謝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圖1 為代表性的健康人與口腔癌患者CPMG1H 譜。
圖1 健康者(a)與口腔癌患者(b)血清CPMG1H 譜
為了篩選出口腔癌患者血清代謝標志物,本文采用代謝組學常用的多變量分析-主成分分析方法對上述得到的CPMG1H的歸一化積分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主成分分析方法能夠根據(jù)樣本代謝圖譜的特征給出樣本間的分類,同時還可以篩選出對區(qū)分有較大貢獻的代謝物(即化學位移區(qū)間)。對健康者(○)和口腔癌患者(●)血清CPMG1H 譜的主成分分析結(jié)果見圖 2(PC1 比 PC2,R2=82.5%)??梢缘玫娇谇话┗颊哐逯邪被幔涟彼?、異亮氨酸、纈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組氨酸),谷氨酸、糖蛋白、甲胺和二甲胺、葡萄糖的含量是升高的,而乳酸和膽堿的含量降低。
通過得分圖(圖2a)可以看到,健康人和口腔癌患者血清樣本在PC2 維可以完全區(qū)分開,通過對PC2值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jié)果表明這兩類樣本在PC2 維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負載圖(圖2b)給出了兩類樣本中主要的代謝物變化,口腔癌患者血清中氨基酸(亮氨酸、異亮氨酸、纈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組氨酸),谷氨酸、糖蛋白、甲胺和二甲胺、葡萄糖的含量是升高的,而乳酸和膽堿的含量降低。進一步通過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這些代謝物均具有顯著性差異(P< 0.05)。
口腔癌患者血清中乳酸含量是降低的,這可能表明在口腔癌患者血清代謝中無氧糖酵解過程減少,這與鼻咽癌血清代謝中乳酸變化一致[8]。磷脂膽堿和膽堿是存在于細胞膜上的磷脂,而口腔癌患者血清膽堿含量的降低可能與細胞膜破壞,細胞凋亡過程出現(xiàn)了失衡狀態(tài)有關(guān)。
圖2 健康者(○)和口腔癌患者(●)血清CPMG1H 譜主成分分析(a)得分圖(b)負載圖
此外,亮氨酸、異亮氨酸、纈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和組氨酸在口腔癌患者血清中含量是明顯增加的。糖蛋白和谷氨酸對免疫功能的維持有重要作用,如提高機體代謝和改善機體免疫狀況等。糖蛋白和谷氨酸含量的增加表明其代謝過程受到調(diào)控,相應的調(diào)控功能受到影響[9]。
總之,通過對口腔癌患者血清代謝組的研究,并結(jié)合主成分分析方法篩選出了口腔癌患者血清代謝標志物,這將為口腔癌診斷提供可靠的分子水平上的代謝證據(jù)。
[1]Brandwein GM,Teixeira MS,Lewis CM,et al.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istologic Risk Assessment, but Not Margin Status, Is Strongly Predictive of Local Disease-free and Overall Survival[J].Am J Surg Pathol,2005,29(2):167-178.
[2]楊永霞,楊生義,梁敏鋒,等.基于核磁共振波譜的乙肝患者血清代謝組研究[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10,31(3):288-291.
[3]高崗,楊根金,婁子洋.腎虛證大鼠尿液的核磁共振譜代謝組學研究[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09,30(5):565-568.
[4]Lehnhardt FG,Bock C,Rohn G,et al.Metabolic differences between primary and recurrent human brain tumors:a 1H NMR spectroscopic investigation[J].NMR Biomed,2005,18(6):371-382.
[5]陶曉峰,楊根金,王曉鈞,等.離體眼眶腫瘤及正常組織超高場磁共振波譜特點的比較[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06,27(8):882-884.
[6]楊永霞,陳阿麗,梁敏鋒,等.慢性乙肝與重癥乙肝患者血清代謝組比較[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7(18):27-28.
[7]楊永霞,梁敏鋒,陳阿麗,等.應用核磁共振代謝組學方法分析食管癌患者血清代謝物[J].江蘇醫(yī)藥,2010,36(16):1867-1868.
[8]符方方,姜苗苗,王希成,等.基于核磁共振波譜的鼻咽癌患者血清代謝組研究[J].廣東藥學院學報,2011,27(3):312-315.
[9]Fowler A,Rappas A,Holder J,et al.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prostate cancer from benign hypertrophy by in vitro1H NMR[J].Magn Reson Med,1992,25(1):14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