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仁瑞 肖震宇 李 峰 劉華峰 (贛州市人民醫(yī)院腫瘤科,江西 贛州 341000)
鼻咽癌是頭頸部常見的惡性腫瘤,我國南方地區(qū)尤為高發(fā)。雖然發(fā)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但目前認為與遺傳易感、EB病毒感染及高齡等因素相關〔1,2〕。由于鼻咽癌多為低分化鱗狀細胞癌,對放射治療較為敏感,所以臨床上鼻咽癌的治療主要依靠放射治療〔3〕。雖然治療主要以放療為主,但仍然有一部分患者在接受放療后會殘留受累淋巴結,為復發(fā)埋下隱患〔4〕。對于放療后殘留淋巴結的治療,手術是較為理想的選擇,在影像學定位后,可有效清掃淋巴結。本文回顧性分析老年鼻咽癌患者不同手術方式的療效。
1.1 研究對象 回顧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鼻咽癌患者83例;均經臨床、影像學等檢查明確診斷為鼻咽癌;均接受放射治療,且治療后影像學證實有殘存受累淋巴結;無合并鼻咽癌以外的其他惡性腫瘤;無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臨床資料完整。依據(jù)患者放療后接受手術方式的不同分為2組,觀察組39例,功能性頸淋巴結清掃術(改良術式及選擇性頸淋巴結清掃術);對照組44例:根治性頸淋巴結清掃術。兩組患者在性別比例、年齡、病程、體質指數(shù)及臨床分期上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s)
?
1.2 治療方法及標準 放療后3個月經影像學檢查證實有頸部殘余受累淋巴結,決定針對殘留淋巴結進行手術治療。均接受同一組醫(yī)師施行手術。鼻咽癌的臨床分期采用國際抗癌聯(lián)盟推薦的TNM分期標準。
1.3 觀察指標 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術后3年累積生存率及相關影響因素。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t檢驗和χ2檢驗。術后累積生存率應用Kaplan-Meier曲線計算,生存率的比較采用Log-rank檢驗。影響患者術后3年生存率的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
2.1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比較 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2.82%)顯著低于對照組(36.36%)(χ2=4.446,P=0.014)。見表2。觀察組和對照組皮瓣壞死、切口感染、乳糜漏、切口延期愈口分別為2、3 例;1、4 例;4、8 例;3、7 例。
2.2 兩組患者術后3年生存率的相關情況 兩組患者術后3年無淋巴結復發(fā)率3年無遠處轉移率和3年累積生存率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和圖1。
表2 兩組患者術后3年生存率的相關情況〔n(%)〕
圖1 兩組患者術后3年累積生存率比較
2.3 影響患者術后3年生存率的多因素分析 淋巴結大小、是否侵犯頸內靜脈、淋巴結外癌結節(jié)是患者術后3年累積生存率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見表3。
表3 影響患者術后3年生存率的多因素分析
放射治療是老年鼻咽癌的首選治療方法,多數(shù)患者對放療較為敏感,但放療仍然會導致部分受累淋巴結殘留〔5,6〕。因而放療后有必要對殘存淋巴結進行手術清掃,手術多選擇在放療后3個月,因為放療后3個月內殘留淋巴結有逐步消退的可能〔7〕。放療后再施行手術有一定難度,首先老年患者機體正處于衰老階段,難以承受創(chuàng)傷較大的手術;其次,放療會導致組織纖維化使得腫瘤與周圍組織界限難以分清,同時肌肉、血管神經等組織也會不同程度粘連,均會給手術增加難度;放療對頸部皮膚造成損傷引起手術切口的愈合不良〔8,9〕。在手術方式的選擇上,既往認為行根治性頸淋巴結清掃術可以最大程度清掃殘余淋巴結,從而獲得較為滿意的遠期生存率〔3〕。但此種手術損傷較大,患者接受性差。
本研究提示根治性淋巴結清掃術的必要性并不存在,并沒有顯著改善患者遠期療效。但功能性頸淋巴結清掃術近期療效優(yōu)于根治術。
1 湯敏中,蔡永林,鄭裕明,等.人類白細胞抗原與鼻咽癌的相關性〔J〕. 遺傳,2012;34(12):1505-12.
2 樓建軍,朱小東,曲 頌,等.p53基因多態(tài)性與鼻咽癌遺傳易感性的關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8):3867-9.
3 Xu JH,Guo WJ,Bian XH,et al.A comparative study of locoregionally advanc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treated with intensity modulated irradiation and 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y〔J〕.Cancer Radiother,2013;17(4):297-303.
4 Tsang RK,Mohr C.Lateral palatal flap approach to the nasopharynx and parapharyngeal space for transoral robotic surgery:a cadaveric study〔J〕.J Robot Surg,2013;7(2):119-23.
5 姚家紅.鼻咽癌適形調強放射治療的護理〔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2;16(18):10-2.
6 楊成梁,邱榮良,吳 慧,等.TPF方案誘導化療加同期調強放化療治療局部晚期鼻咽癌近期療效觀察〔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1;15(23):43-5.
7 肖友平,陳韻彬,潘建基.磁共振全身成像在初診鼻咽癌遠處轉移中的應用價值〔J〕. 中國腫瘤臨床,2012;39(12):849-52,860.
8 Mak CH,Cheng KM,Cheung YL,et al.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ruptured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pseudoaneurysms after irradiation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atients〔J〕.Hong Kong Med J,2013;19(3):229-36.
9 Huang T,Chen MH,Wu MY,et al.Correlation between expression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ucer an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and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J〕.Ann Otol Rhinol Laryngol,2013;122(3):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