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元亮
摘 要 由于早期建筑在技術、施工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問題及缺陷,同時由于雨水沖刷等自然因素,經過多年使用往往會導致結構承載力不足,甚至存在安全隱患。部分早期建筑由于在穩(wěn)固性方面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拆除重建成本過高,因此,房屋住宅加固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 房屋破壞 破壞原因 拆除重建 施工技術 技術措施
一、持續(xù)降雨導致房屋破壞嚴重
由于連續(xù)十幾個小時的強降雨,致使某村居民點部分房屋浸入水中,造成本來就坐落在軟弱土層上的房屋地基經降雨和洪水浸泡而遭受嚴重破壞,院墻大多坍塌、歪斜。房屋受災的重點是村牧民搬遷定居點,該處共住30戶,其中7戶已成危房。在這7戶危房中,有三戶受災最為嚴重:一戶因房內積水0.8 m深,導致土塊墻體已經垮塌,必須拆除重建;另一戶墻體裂縫較大需加固維修;第三戶是30年老房,年已失修,屋面漏雨,門窗破敗,應及予維修。筆者曾去現(xiàn)場調查,并參與修建。下面就房屋破壞原因及重建措施進行分行、論述。
二、房屋破壞原因分析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該處所有房屋破壞的原因,均為地基土軟弱,經雨水或外來水侵入地基后,造成房屋基礎沉降量較大,房屋遭受破壞的表面現(xiàn)象是洪水災害所致,其實真正的原因是地質災害所為。此處的地質土層有4 m~5 m厚,土層中含鹽類(碳酸鈣、碳酸鎂),土層中生、植物腐殖質形成的甲烷、硫化氣體較多,土的結構為蜂窩、海綿體、絨絮體結構。此類土質由于存在氣體和孔隙,因此透水性極強(雨水或積水可垂直穿透幾米厚土層,也可在幾米深下,水平遠距離傳遞)。此類土質在遇水情況下,體積膨脹,但其壓縮性很大。此類土質一年四季,根據(jù)高、低溫度及含水率的大小,一直在膨脹和收縮的狀態(tài)中反復循環(huán),在這種極不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中建一般簡易民房,可以說是先天條件存在嚴重不足。多年來,僅僅因為降雨或季節(jié)變化、地下水位的高低而造成房屋地基下沉,從而使房屋結構嚴重破壞的例子已為數(shù)不少。
三、重建措施、建議
為了提高建房技術標準,應將地基加深到1.5 m,基底加寬到0.8 m,基底設0.8 m寬、0.4 m厚素混凝土地梁,地梁上砌0.5 m寬、0.9 m高片石基礎,基礎頂加設0.37 m寬、0.2 m厚鋼筋混凝土圈梁。如果在正常地質條件下,按上述技術標準建一般簡易房(發(fā)生地震情況除外),其房屋結構應該是牢固可靠的。但在這次調查中發(fā)現(xiàn),這座用高標準所建房屋僅因院內雨水滲透,就造成地基較大沉降,構成危房。還有一戶拆除重建房屋按上述標準施工的地基,還未砌墻,由于地基沉降,基礎頂部的混凝土圈梁已被拉斷??梢栽O想,此房建成,荷載增加,勢必造成危房。這種新房拆了按高標準重建,重建了還成危房的惡性循環(huán),說明了地質條件的特殊性。在有地質災害的區(qū)域建房,單憑想象估計,將地基設多寬、多深是很不科學的。
建議一:在原址修復重建。首先應做地質勘探,摸清不穩(wěn)定土層具體深度,必須將房屋基礎座在穩(wěn)定的砂石土層上,才能保證房屋基礎及上部結構的穩(wěn)定、安全可靠。如果該處不穩(wěn)定土層如居民反映的的確有4 m~5 m深度,在開挖槽基時,應采用室內土方全開挖,砌完基礎后再回填。另也可采用換土法施工,即將室內土全部挖出,換填寫原始戈壁土,分層夯實到距地面1.5 m或1.2 m處,再砌片石條形基礎到地面高度。
上述兩種基礎施工方案,應優(yōu)先選后者。二種基礎施工均存在工程量大、造價高、工期長的弊端,但這是從房屋結構安全考慮下不得已的選擇(院墻基礎如何施工應另外考慮)。
建議二:就近換址重建。據(jù)村干部反映及調查的情況,建議在現(xiàn)居民點向南約200 m處。該處有利條件是:地質條件好(戈壁土),搞基礎施工工程量少、造價低、工期短,距砂場電源約100 m,可就近送電。另外,場地平坦開闊,便于施工開展。因是戈壁場地,可解雨天出行泥濘之苦。
三、常用房屋改造加固技術措施
1.新增混凝土框架托換施工技術。(1)特點及使用范圍:新增混凝土框架托換施工技術(以下簡稱為“托換技術”)是先將原有砌體結構的混凝土圈梁加固成設計要求中的框架梁之后,采用一定的支撐體系將加固后框架梁托起。將設計中設置柱的位置部分砌體鑿除,之后澆筑框架柱,待新增的混凝土框架梁柱體系完全達到設計強度后,拆除承重墻體,完成對既有砌體結構托換過程。新增混凝土框架托換施工技術主要應用于既有砌體結構加固改造工程。(2)應注意的主要問題:新增混凝土框架托換施工技術是在原結構正常承載原有上部結構荷載的情況下施工,在鋼筋制作安裝、模板支設和混凝土澆筑時,必須解決好以下方面的問題。首先,施工前必須了解原有結構的受力情況,對原有砌體結構的梁、板做好合理的臨時支撐。其次,必須處理好新增框架結構體系與原有砌體結構的界面,以方便施工完成后的拆除工作。再次,必須嚴格按照科學的施工技術要求進行拆除工作,布置好合適的拆除方案,同時需及時做好施工中結構變形的監(jiān)控,并做好相應的應急措施。
2.框架結構加大截面施工技術。(1)特點及使用范圍:框架結構加大截面施工技術是將原結構構件表面鑿毛和清潔處理,采用鋼筋混凝土包套或部分包套來增大原構件的截面面積,以提高其承載力和剛度,或改變其自振頻率的一種直接加固法。優(yōu)點是有長期的使用經驗,施工簡單,適應性強。缺點是濕作業(yè),施工期長,易形成肥梁胖柱。適用于梁、板、柱、墻等構件及一般構筑物的加固,特別是原截面尺寸顯著偏小及軸壓比明顯偏高的構件加固。(2)應注意的主要問題:框架結構加大截面施工技術的加固效果與原結構在加固時的應力水平、結合面構造處理、施工工藝、材料性能以及加固時是否卸荷等因素直接相關。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首先,必須處理好關鍵節(jié)點的施工??蚣芙Y構的節(jié)點對于整個結構的運行使用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柱與基礎處的加固連接,柱與梁的加固連接必須嚴格按照規(guī)范執(zhí)行。其次,必須保證新舊混凝土具有較高的結合強度。再次,必須鑿去原構件結合面風化酥松層、碳化銹裂層及嚴重油污層,直至完全露出堅實基層,再進行鑿毛。另外,必須在新舊混凝土之間涂刷一層高黏結性能的界面劑。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建筑物在加固施工前,應詳細查看原有建筑物的現(xiàn)狀及原始資料,并充分理解加固設計意圖。當遇到需要拆除承重結構的改造施工時,需要詳細分析加固設計意圖,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案實施。 對于新舊結構的結合,應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和施工規(guī)范要求進行,以確保加固實施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