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韓,洪 巖,劉 楓,萬琪琳
目前,隨著診斷和介入術越來越多使用造影劑,造影劑腎病 (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已經成為急性腎損害的重要原因,CIN是住院患者急性腎功能衰竭的第3大原因[1]。隨著老齡化的進展,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冠狀動脈造影的患者中占很大一部分,本文探討造影劑對老年糖尿病患者腎功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10月—2011年2月在河南大學淮河醫(yī)院心內科住院接受冠狀動脈造影術及介入治療的糖尿病患者330例,年齡>70歲,血肌酐 (Scr)在正?;€內。其中男180例,女150例;平均年齡 (73.4±4.7)歲。
1.2 研究方法 冠狀動脈造影術選擇橈動脈徑路,應用6F造影導管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造影劑統(tǒng)一使用非離子低滲型造影劑碘普羅胺 (優(yōu)維顯370注射液,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100 ml:37g),造影劑用量 (101.3±17.7)ml。造影前及造影后靜脈滴注0.9%氯化鈉溶液 (500±1000)ml充分水化,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島素和或降糖藥物積極控制血糖,造影前停用二甲雙胍,所有患者分別于造影前,造影后第1天、第2天抽血測定尿素氮 (BUN)、Scr、血胱抑素C(CysC)。
1.3 診斷標準 CIN診斷標準,患者使用造影劑后24~48h Scr水平升高44.2μmol/L或較基礎值上升25%,并排除心力衰竭、嚴重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其他影響因素。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2.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 ()表示,造影前后各項指標的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造影前后血CysC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與造影前比較,患者造影后第1天、第2天血CysC與造影前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1);造影后第1天與造影后第2天血CysC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1)。造影前后BUN、Scr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1)。無一例患者發(fā)生CIN(接受造影劑后2~3d)。
表1 造影前后血CysC、BUN、Scr比較 ()Table 1 Comparison of blood CysC,BUN,Scr before and after contrast
表1 造影前后血CysC、BUN、Scr比較 ()Table 1 Comparison of blood CysC,BUN,Scr before and after contrast
CysC(mg/L) BUN(μmol/L)Scr(μmol/L)1.13±0.21 5.01±0.92 76.9±27.81.03±0.19 5.79±0.82 75.8±31.0造影后第1天 1.89±0.26 6.01±1.02 79.8±26.7造影后第2天造影前
在診斷性造影和介入手術中,大多數患者都會有輕度的Scr升高 (<17.68μmol/L),但對腎功能并無明顯影響,CIN的診斷標準是使用造影劑后24~48h Scr水平升高≥25%或44.2μmol/L。造影劑可引起腎小管管型阻塞和腎小血管血管收縮導致腎小管壞死,這是目前認為CIN的病理基礎,此外,造影劑還可通過氧化應激炎癥反應等對腎小管直接毒性作用,另外造影劑還可增加血管活性物質,如內皮素、前列腺素等的濃度,導致腎髓質血流量的降低,腎內血流再分布加重腎小管的破壞[2]。CIN發(fā)病率在普通人群中<2%,但在心力衰竭、慢性腎功能損傷等高危人群的發(fā)病率為20% ~30%[3],但通過水化等治療后發(fā)病率會降低很多。因此,國外學者認為:對腎功能正常人群,一次或者每天的使用劑量不超過300ml,一般不會引起CIN。但是對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行冠心病介入治療時,普通劑量的造影劑會有什么影響?目前研究的資料不多。在腎臟損傷早期,隨著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腎小管分泌Scr量的增加,使Scr水平維持在正常范圍內;而CysC不存在腎小管分泌的影響,隨著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能表現一定程度的升高。因此,CysC是一種理想的反映腎小球濾過率變化的內源性標志物,能夠作為非常有價值的指標來反映腎功能的早期變化[4-5]。
本文觀察了33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造影劑前后各項腎功能指標的影響,結果未發(fā)現造影后Scr水平較術前升高44.2μmol/L或25%以上,即無一例CIN發(fā)生,這也可能和造影前后充分水化等有關。但與造影前相比,造影后CysC水平顯著升高,造影后第2天血CysC雖然仍明顯升高,但與第1天相比,已顯著下降,提示造影術后患者存在腎小球濾過率下降,一過性腎功能的輕度損害,與文獻報道一致。也說明造影劑對老年糖尿病患者腎功能有影響,因此,對于此類患者需術后密切觀察,造影前后可以預防性應用水化治療,清除造影劑[6]。同時CysC水平對CIN的早期診斷可能更有價值,能較Scr更早反映腎功能的變化。
1 Itudniek N,Goldfarb S,Wexler L,et al.Nephrotoxicty of ionic and nonionic contrast media in 1196 patients:a randomized trial.The lohexol looperactive study[J].Kidney Int,1995,47:254 -261.
2 汪斌,劉志忠,張豐富.不同劑量冠狀動脈造影劑對腎功能的影響 [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07,l23:794-795.
3 Rickli H,Benou K,Ammann P,et al.Time course of serial cystatin C levels in comparison with serum ereatinine after application of radiocontrast media[J].Clin Nephrol,2004,61:98-102.
4 陳慶海.尿微量蛋白檢測臨床應用進展[J].國外醫(yī)學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分冊,2002,23(3):178-180.
5 趙心宇,趙春艷,曲剛.2型糖尿病腎病血清胱抑素C與高敏C反應蛋白檢測的意義[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9(2):200-201.
6 張黔恒.70歲以上老年人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造影劑腎病的危險性分析 [J].廣東醫(yī)學,2005,2(1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