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罡
殷罡 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
俄羅斯和美國就敘利亞化學武器問題達成框架協(xié)議,敘利亞化武危機峰回路轉,對敘利亞一觸即發(fā)的災難性軍事打擊瞬間轉變?yōu)橐粓鼍薮蟮膰H博弈。究其緣由,敘利亞問題實在是中東所有矛盾的集合,無論出手幫誰,都是火上澆油,極可能誘發(fā)災難性的地區(qū)戰(zhàn)爭。于是,俄羅斯的“棄化武換安全”建議在幾個小時之內就得到了世界各國的積極呼應,敘利亞危機迅速轉入政治解決進程。
敘利亞亂局在初起階段,的確包含著一般性的民主訴求,但很快就顯露出其教派爭斗的本質,特別是2011年8月敘利亞政府在壓力之下頒布新的《選舉法》和《政黨法》,啟動重大政治改革措施之后。由于國內遜尼派民間武裝蜂擁而起、境外遜尼派流亡勢力不依不饒和境外遜尼派極端勢力趁火打劫,敘利亞沖突已經完全演變?yōu)橐粓鲅鹊慕膛沙饸ⅰ?/p>
對于敘利亞境內外反對派文武力量和海合會國家而言,將敘利亞轉變?yōu)檫d尼派主導的標準阿拉伯國家是第一要務,出錢出力天經地義;對于伊朗和黎巴嫩真主黨而言,確?!笆踩~派新月帶”不被攔腰斬段刻不容緩,該出兵就出兵,該援助就援助,決不手軟;對于基地組織和來自世界各地的遜尼派極端武裝分子而言,這是向什葉派穆斯林和基督徒發(fā)動圣戰(zhàn)的絕好機會和絕好場所,妄想建立一個囊括伊拉克西部和敘利亞北部的哈里發(fā)國家,所以他們肆無忌憚,猖狂之極;北部庫爾德武裝的目的倒是最簡單的:保護家園,誰也別來占便宜!真要天下大亂,伊拉克北部的庫爾德兄弟們是不會袖手旁觀的,放開手干,說不定還能為庫爾德斯坦爭得一個夢寐以求的出???。
于是,在殘酷的敘利亞戰(zhàn)場上,你根本分不清誰是為了民主自由,誰是為了保護專制獨裁,有的只是教派廝殺。沖突再不制止,周邊國家誰也別想免遭戰(zhàn)火蹂躪,美國和歐洲再也別想安靜過日子。
過去,敘利亞擁有大量化學武器且拒不簽署禁用化武公約,而國際社會拿它就是沒有辦法。這是敘利亞的另一個特殊國情決定的,即它同以色列仍處于戰(zhàn)爭狀態(tài),它的領土戈蘭高地至今仍被以色列占領。在結束以色列占領和雙方締結永久和平條約之前,敘利亞需要一個殺手锏,同以色列的強大軍力及核武器保持戰(zhàn)略平衡,這個殺手锏就是化學武器。2004年1月卡扎菲在壓力下放棄了生化武器之后,敘利亞受到了同樣的壓力,但巴沙爾·阿薩德以國情特殊為由,拒不效仿卡扎菲,聯(lián)合國安理會也只是在三個月后通過第1540號決議,用重申禁止擴散核生化武器的辦法息事寧人。
一年前,執(zhí)意不愿直接介入敘利亞亂局的奧巴馬在化學武器再次成為一個話題的時候曾經表示,動用化武是一條紅線,表層意思是敘利亞政府敢于動用化武,美國一定出手,深層意思是,只要不用化武,美國就不介入,而動用化武,是敘利亞政府絕對不敢干的事兒。現(xiàn)在,美國認定敘利亞政府動用化學武器了,該動武了吧?但奧巴
馬還是磨磨蹭蹭,學著英國首相拿議會說事兒的辦法,堅持要等國會授權,其不愿深陷敘利亞泥潭的立場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恰在奧巴馬極度糾結之時,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提出了好建議:只要敘利亞政府交出所有化學武器,就可以免遭外部軍事干預。
《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禁止化學武器公約》 (Convention on the Banning of Chemical Weapons)于1997年4月29日生效,是第一個全面禁止、徹底銷毀一整類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并具有嚴格核查機制的國際軍控條約,其核心內容是在全球范圍內盡早徹底銷毀化學武器及其相關設施。總部設在荷蘭海牙,目前有189個締約國。
9月15日,敘利亞大馬士革,新學期開學第一天,孩子們在家長的陪同下回到學校。
普京的建議是一個大手筆,但這個大手筆是有鋪墊的,這個鋪墊就是美國新任國務卿克里三個月前對莫斯科的訪問。那次訪問結果表明,美國已經開始采納了政治解決敘利亞危機的建議,同俄羅斯商量召開日內瓦會議為敘利亞危機找出路了。受此鼓舞,敘利亞政府軍在黎巴嫩真主黨武裝的支援下,在戰(zhàn)場上接連獲勝,敘利亞反對派武裝同基地組織的沖突也愈演愈烈,巴沙爾·阿薩德在談判桌上的籌碼進一步加重。孰料鬼使神差,化學武器這個紅線在這個時候被重重地踩了一腳,敘利亞政府剎那間成了等待屠宰的獵物,敘利亞這個潘多拉盒子即將被徹底打開。此時俄羅斯拋出這樣的建議,無異于奇跡般挽狂瀾于既倒。因此,俄的建議實在是幫了所有的人。
其實,奧巴馬不愿意讓敘利亞局勢失控有著多方面的原因。他知道,伊朗那邊兒換了務實派新總統(tǒng),同伊朗展開高層次直接對話的時機已經成熟,這時候對敘利亞動武,逼急了伊朗,伊朗核問題的政治解決希望就更加渺茫了。在伊朗核問題上失手,是奧巴馬無論如何擔當不起的。奧巴馬限期結束阿富汗戰(zhàn)爭、完全撤軍伊拉克和在利比亞蜻蜓點水,都是為了減輕在中東的負擔,更多地讓盟友分擔責任,以便為美國重點關注亞太創(chuàng)造條件。在阿富汗的未來尚不確定,伊拉克自身安全及其同伊朗的關系令人擔憂和伊朗核問題久拖不決的情況下,美國實在承受不了陷入一場新的和后果更加不確定的戰(zhàn)爭。如果在敘利亞問題上理性行事,得到伊朗信任,美國同伊朗的直接對話很可能獲得不錯的成果,而敘利亞的“棄化武換安全”模式一旦行之有效,伊朗的“棄核武換和平”就不是不可想象的事兒了。對伊朗人而言,這種前景何嘗不是極大的誘惑?
中東是大國博弈的舞臺,也是埋葬大國的墳場。歷史上,英國人和蘇聯(lián)人都吃了大虧,美國人不是不知道,也不是不提防。倒是俄羅斯,在冷戰(zhàn)后期敗走埃及和阿富汗之后,現(xiàn)在遇到了回歸中東的大好機會。俄羅斯回歸中東,是大勢所趨,因為它是中東的近鄰,敘利亞是目前俄羅斯黑海艦隊南出博斯普魯斯海峽之后的唯一補給地,且是其同土耳其戰(zhàn)略博弈的重要支撐點,失去了敘利亞,就等于失去了俄羅斯在東地中海的利益,這是俄羅斯絕對不能允許的。而俄羅斯的愿望,恰好同美國在中東分擔責任的國策不謀而合。讓給俄羅斯一些利益,換取俄羅斯承擔一些責任,美國何樂而不為?
美國減負,歐洲分責,俄羅斯進取,這是大國中東博弈不可扭轉的趨勢。在這個大趨勢下,誰都不愿意被中東內部沖突拖著走,都不愿意被利用,這是觀察敘利亞局勢必須要注意到的。經常有人問,為何中國不發(fā)揮更大作用?答案非常簡單:穩(wěn)定的中東符合中國的利益,中國無力介入也無需介入那里的沖突,只要堅持呼吁政治解決,不助紂為虐,就是對中東和平的最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