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會莉
隨著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在精神科臨床的普及,患者的治療有了更多的選擇;藥物副反應較傳統(tǒng)藥物有著明顯減少,患者的依從性有了較大的提高,患者的認知功能的改善明顯。然而對于長期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因受經濟等方面的條件限制仍以服用傳統(tǒng)抗精神病藥物主要。對這類患者的認知功能的研究還不是很全面。
2012年4月我院與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簽署了“維思通集善援助合作項目”,旨在幫助貧困患者用經濟的價格,使用更有效、更安全的利培酮治療,以更好恢復社會功能,順利回歸社會,為進一步探討利培酮對長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我們進行了相關研究,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在我院2012年4月住院患者中,住院時間超過5年,病情穩(wěn)定,無典型的陽性癥狀,符合CCMD-3慢性分裂癥診斷標準的長期住院患者40例,排除嚴重軀體疾病、腦器質性疾病、酒精或藥物依賴及妊娠、哺乳女性,其中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齡(48.32±9.6)歲,平均病程(11.4±5.6)年,平均受教育(7.3±3.5)年,既往應用氯氮平治療11例,奮乃靜9例,氟哌啶醇7例,舒必利7例,氯丙嗪6例。
1.2 方法
1.2.1 給藥方法 符合“援助項目”的40例患者入組前均停用原抗精神病藥1周作為清洗期,適當予安慰劑,一周后利培酮初始計量1 mg/d,2周內逐漸加至3~5 mg/d,最大不超過6 mg/d,平均(3.21±2.75)mg/d,療程8周,治療中可酌情使用苯二氮卓類藥物或安坦。
1.2.2 療效評定 采用中國修訂韋氏成人之力量表(WAISRC)、韋氏記憶量表(WMS),威斯康星卡片分類測驗(WCST)在治療前及治療8周時各進行一次測評。
1.2.3 統(tǒng)計方法 所有數據應用spss10.0統(tǒng)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
2.1 入組患者治療前后WCST、WAIS-RC、WMS評分結果比較,見表1。
表1 入組患者治療前后WCST、WAIS-RC、WMS評分(±s)
表1 入組患者治療前后WCST、WAIS-RC、WMS評分(±s)
注:治療前后比較*P<0.01,**P<0.05
量表 因子 治療前 治療后WCST 總測驗次數 76.49±19.86 63.54±18.73*持續(xù)錯誤應答數 15.59±11.77 10.81±7.90*正確反應數 23.86±12.11 28.01±13.14隨即錯誤數 26.48±14.91 16.03±10.89**WMS 記憶商數 86.23±20.27 100.35±21.40**WAIS 智商總數84.37±19.82 98.12±20.32
2.2 不良反應 錐體外系反應4例、體重增加6例、心電異常2例、月經紊亂1例、轉氨酶升高3例、不良反應成都均較輕微,無需特殊處理,隨治療發(fā)展可耐受或消失。
據有關文獻報道,精神分裂癥認知功能障礙同陽性癥狀、陰性癥狀一樣,為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基本癥狀成分。其特點為病前智能、學習及工作正常,但起病后認知功能突然下降,且在隨后的病程中如同“靜態(tài)的腦病”一樣,并不呈進行性發(fā)展。目前,其原因未明,但多數學者認為可能與前額葉的多巴胺DA功能下降等因素有關。同時某些藥物由于具有降低警覺性、阻斷多巴胺受體和抗膽堿能活性作用,會影響患者的注意和信息整合功能,加重原有的認知功能障礙。而利培酮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無抗膽堿能的副反應,且為DA、5-羥色胺平衡拮抗劑,能調節(jié)DA系統(tǒng),減輕因過度阻斷DA活性而引起的錐體外系反應,減少抗膽堿能藥的合用,對認知功能的損害較小[1-7]。
利培酮作為一種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其結構與吩噻嗪類或丁酰苯類等抗精神病藥物不同,治療機理主要是具有選擇性單胺拮抗作用,它與5-羥色胺2(5-HT2)受體和多巴胺(DA2)受體有較高的親和力,具有5-HT和DA平衡拮抗作用[8],從而改善分裂癥的陽性陰性癥狀及認知功能。
本研究發(fā)現,入組患者經利培酮治療8周后,WCST測驗中的總應答數、持續(xù)錯誤應答數、隨即錯誤數較治療前顯著下降;WMS中記憶商數顯著高于治療前。表明利培酮能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認知功能,一方面改善傳統(tǒng)抗精神病藥物加劇的認知功能障礙,同時因認知功能缺陷與陰性癥狀可能有相似的生物學基礎[9],故通過利培酮作用于陰性癥狀機理,對原有認知功能缺陷亦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利培酮在認知功能改善,療效及依從性方面均優(yōu)于傳統(tǒng)抗精神病藥物,為長期住院慢性分裂癥患者的治療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同時在應用過程中要密切關注維思通所致血清泌乳素增高,體重增加等副反應,給予及時有效處理。
[1]Borison RL.The role of cognition in the risk-benefit and safety analysis of antipsychotic medication.Acta Psychiatry Scand,1996,94(1):5.
[2]Gold JM,Harvey PD.Cognitive deficits in schizophrenia.Psychiatr Clin North Am(schizophrenia),1993,16(2):295.
[3]劉哲寧,趙靖平,譚偉象,等.以陰、陽性癥狀為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威斯康星卡片分類測驗的比較研究.中華精神科雜志,1998,31(2):100.
[4]趙靖平,楊德森.精神分裂癥認知功能的研究進展.中華精神科雜志,1998,31(1):58.
[5]Hyde TM,Nawroz S,Goldbery TE,et al.Is there cognitive decline in schizophrenia?A cross-sectional study.Br J Psychiatry,1994,164(8):494.
[6]Cohen JD Servan-schreiber D.Atheory of dopamine function and its role in cognitive deficits in schizophrenia.Schizophr Bull,1993,19(1):85.
[7]劉哲寧.精神分裂癥的實驗神經心理學研究進展.國外醫(yī)學精神病學分冊,1995,22(4):229.
[8]張繼志,吉中孚.精神藥物的合理應用(第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48-52.
[9]Woldin A,Sanfilipo M,Wolf AP,et al.Negative symptoms and hypofrontality in chronic schizophrenia.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1992,49(12):956.
[10]Gallhofer B,Baner U,Lis S,et al.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schizophrenia:comparison of treatment with atypical antipsychotic agents and conventional neuroleptic drugs.Eur Neuropsycho Pharmacology,1996,6(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