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軍 張立平 丁有霞 李亞東 王存碩 河北省唐山市第三醫(yī)院外一科(唐山 063100)
踝關節(jié)骨折是骨科常見的骨折病癥之一,踝關節(jié)由于處于患者身體受力承壓部位,并起著對足部運動及血液循環(huán)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本病的恢復效果是治療的關鍵。但是,如果踝關節(jié)骨折后沒有進行及時正骨及糾正組織錯位就開展手術治療,勢必會影響患者的預后恢復。資料顯示,踝關節(jié)骨折患者術前的正骨及組織糾正對患者的手術治療過程、術后恢復效果均有重要影響[1,2]。為了使踝關節(jié)骨折患者獲得更好的術后恢復效果,本院采用中醫(yī)正骨配合手術治療踝關節(jié)骨折并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臨床資料 選取2008年3月~2011年4月入住本院并接受治療的踝關節(jié)骨折患者162例,其中男性患者86例,女性患者76例,年齡區(qū)間為15~58歲,平均年齡為32.9歲。所有患者中墜落摔44例,扭傷68例,車禍撞傷36例,砸傷14例。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分別為治療組及對照組,每組患者81例,其中對照組采用手術治療方案,治療組采用中醫(yī)正骨配合手術治療方案。
治療方法 對照組治療方案:對于對照組所有患者,首先將患者的踝關節(jié)骨折部位進行固定,然后經前外側進行縱切,并顯露患者的脛骨干及外踝,同時保護其腓腸的神經纖維,避免神經受損。若患者的踝部脛骨骨折線斜行,并且無碎骨出現,則踝關節(jié)可以用拉力螺釘進行擰入加壓,使其骨折塊之間產生一定壓力并相互靠近。若采用髓內釘進行固定,則進釘點要選外踝的尖部,并盡力選在外側,避免由于擠壓作用引起患者的外踝向距骨部位傾斜,并造成一定程度的踝穴狹窄。若骨折出現在脛骨的下面,則可以用髓內型踝螺絲釘進行固定。若患者屬于內踝骨折,且無移位則一般以石膏進行固定治療,除非患者特別要求,否則不行內固定進行治療。若患者的癥狀比較明顯,可稍延遲其內固定的時間。固定一般以松質骨加壓螺絲釘進行固定,而對于粉碎性骨折患者則宜選用張力帶和克氏針進行固定。
治療組治療方案:所有患者采用神經阻滯麻醉后,令患者根據患者骨折情況采取仰臥或者側臥位,一位護理人員用手握住患者的跖部及足跟使其置于患者旋后位,另一護理人員握住患者患小腿的近端并雙手對握患側的踝關節(jié)。護理人員先對骨折部位進行牽引,在一定的牽引作用下,逐漸將患者的踝關節(jié)向內翻,拇指將外踝內推,其余手指在內側固定住脛骨下段并用力向外,以形成明確的對擠力,根據患者的骨折、移位狀況進行矯正。護理人員調換手位,并以拇指向后推動內踝平復患者骨折部位。對于出現脛骨下端部位骨折的患者,護理人員用拇指在脛骨的脛腓聯合部位用力推擠,隨后兩手向內扣合,并用掌根對擠患者的踝關節(jié),以糾正其下脛腓的分離,盡力使之復位。對于后踝折塊出現向后上方脫位者,需要盡力對抗牽引,并在遠端進行提牽足跟,使之向前移動,對患者的脛骨下端進行按壓向后并伺機矯正脛距及患者的前后脫位現象。若患者的骨折塊復位效果不理想,則會嚴重影響脛距關節(jié)的恢復及手術治療,嚴重者可用克氏針刺入進行撬撥固定。正骨復位效果較好的患者可以考慮嚴密觀察數日,并輔助中醫(yī)辨證外敷藥物治療,待恢復理想后進行適當運動鍛煉。對于骨折嚴重的患者在正骨后需要進行骨外科手術進行治療。手術治療同對照組。
療效標準 患者手術期間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進行記錄,并計算每組患者的平均手術時間?;颊叱鲈呵皩山M患者的治療效果及滿意度進行調查?;颊忒熜У脑u定標準為:優(yōu)良:患者的踝關節(jié)基本功能恢復,其背伸運動幅度大于15°,患者患側無疼痛,且可以恢復正常的工作和生活,X光片顯示其內外踝均不存在側方的移位,后踝的移位不超過2mm,骨折部位的前后移位不超過2mm,且內踝并無近端的移位現象;中:患者踝關節(jié)基本功能部分恢復,其背伸運動幅度大于10°,但運動后出現輕微不適,X光片顯示為后踝移位不超過4mm,內外踝的側移位不超過2mm;差:患者踝關節(jié)基本功能喪失,其背伸運動幅度小于10°,日常活動出現疼痛,X光片顯示其內外踝的側方移位、后踝移位均大于4mm。
對兩組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調查方式采取問卷形式,在問卷中共設10題,題目皆針對治療過程以及患者恢復狀況進行設計,每題有四個選擇項滿分10分,各個選項的分值有所不同,最后根據患者的答卷情況進行分數統計?;颊邼M意度區(qū)間界定如下:①80~100分為滿意;②60~79分為基本滿意;③60分以下為不滿意。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均數采用t檢驗,組間分析選用方差分析檢驗,P<0.05具有顯著性意義。
治療結果 對照組共有患者81例,手術治療81例。對照組患者共有81例,其中正骨后無需手術治療患者29例,其余正骨后進行手術治療。患者出院前對其進行效果評價。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及滿意度調查詳見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滿意度調查結果(例/%)
討 論 中醫(yī)正骨手法指的是醫(yī)護人員通過雙手采用中醫(yī)常用、特定技巧在骨折患者的體表進行骨骼和組織糾正的操作。其主要是通過各種手法的綜合用力以及醫(yī)護人員的配合來幫助患者正骨。其可以通過體表利用物理力學直接在人體的局部產生一定生物學效應,并患者的各個經絡、穴位、氣血方面幫助患者骨骼復位及氣血循環(huán),以達到治療骨折的目的。中醫(yī)正骨方法歷史悠久,可以快速直接地幫助患者恢復受損部位,并加速患者痊愈。及時采用中醫(yī)正骨手法可以盡快緩解患者痛苦,并方便患者的后續(xù)治療。資料顯示,良好的骨組織及韌帶復位是踝關節(jié)正常功能恢復的基礎[3,4]。通過對研究結果及治療效果觀察顯示,治療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為107.9±14.9min,明顯低于對照組216.7±20.6min,且治療組患者的優(yōu)良率為90.1%,高于對照組27個百分點。這表明對患者事先進行中醫(yī)正骨,然后擇機進行手術治療可以明顯提高手術效率及最終踝關節(jié)的恢復效果,符合相關文獻結論。此外,本院還對兩組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以判定治療方案在患者中的反響。結果顯示,治療組滿意度為98.8,高于對照組7.4個百分點,說明本治療方案明顯優(yōu)于傳統手術治療,效果顯著。
[1]蔡樹輝,盧永兵.46例急性踝關節(jié)扭傷中醫(yī)外治法體會[J].光明中醫(yī),2011,26(04):712-713
[2]顧 騏,李金學,朱立國,等.中醫(yī)正骨推拿手法分類的現狀與分析[J].中醫(yī)正骨,2011,23(08):74-77
[3]謝慶祥,夏賢生,蒙劍德,等.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踝關節(jié)骨折脫位28例療效分析[J].海南醫(yī)學,2008,19(08):125-126
[4]何喜全.中醫(yī)正骨治療移位跟骨關節(jié)內骨折29例[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8,10(05):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