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亮 馬 寧 王鳳成 寧夏自治區(qū)石嘴山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石嘴山753000)
秋季腹瀉是嬰幼兒常見病、多發(fā)病,臨床上缺乏特效治療。在臨床工作中我們用秋瀉靈合劑(馬蹄香)治療輪狀病毒性腸炎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臨床資料 全部病例的發(fā)病時間是2006~2008年3年間的9月至12月間,除外同時患有中度以上的貧血、佝僂病、營養(yǎng)不良癥等基礎病的住院急性腹瀉患兒。發(fā)病年齡6至18個月,其中8至14個月的年齡組占82%。隨機分為:治療組120例,其中男63例,女57例;對照組140例,男75例,女65例;兩組皆在起病3d內就診。全部病例入院時大便培養(yǎng)陰性,大便常規(guī)檢查符合秋季腹瀉,74.6%患兒便輪狀病毒性抗體陽性。尿素氮、肌苷正常。
治療方法 原則是首先糾正患兒水電解質、酸堿失衡,禁用抗生素。治療組在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失衡的同時使用下列藥物:加用秋瀉靈合劑(成分為馬蹄香;國藥準字Z53021543)口服,嬰兒1次5mL,幼兒1次10mL,4次/d。對照組補液,利巴韋林,思密達,合理喂養(yǎng)。
療效標準 顯效:用藥后至48h內,腹瀉減少到3次以內,腹瀉總量<150mL;72h以內腹瀉停止,大便成形。有效:用藥后至48h內,腹瀉減少到5次以內,腹瀉總量<250mL;72h以內腹瀉停止,大便成形。無效:用藥后至48h內,腹瀉次數仍在5次以上,腹瀉量>300mL。
治療結果 兩組治療結果 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結果
討 論 中醫(yī)學認為輪狀病毒腸炎為感受時疫寒濕所致,肺衛(wèi)受邪,表證乃見,上焦失治,則邪于中道,致土失健運,清濁不分,含污下降,泄瀉乃作[1]。寒邪內困,邪正相爭,故發(fā)熱。中藥馬蹄香,味辛、微苦,性能行氣散寒,主治嘔吐、腹瀉、腹痛。現代醫(yī)學認為①馬蹄香具有保護小腸粘膜和促進腸粘膜絨毛上皮修復的作用,使腸粘膜對微生物的抵抗力增強[2],從而防止了病毒由小腸粘膜上皮向腸組織深層乃至全身擴散。②馬蹄香血清提高細胞抗病毒感染的能力,其提取物降低病毒的毒力,可能是減弱病毒對靶細胞的吸附,降低細胞與病毒親和力的雙重作用;對吸附RV 的MA104細胞,馬蹄香血清可能使吸附于細胞表面的RV與細胞解離,保護細胞的正常結構和功能[4]。③馬蹄香中含有的萜類化合物具有廣譜抗菌活性,提示馬蹄香可以抑制多種腸道細菌的新陳代謝和生長繁殖,從而有效防止雙糖的降解[3],減輕腹瀉。④CD4/CD8比值是評價細胞免疫功能極為重要的指標,比值下降或倒置提示機體細胞免疫功能紊亂,腹瀉患兒若CD4/CD8失調,可使B細胞受抑制,造成免疫球蛋白低下,IgA減少可使黏膜的免疫保護作用減弱,易合并腸道外感染及發(fā)展為慢性腹瀉。而馬蹄香能使腺小體組織中的淋巴細胞、巨噬細胞顯著增多,其中CD4T細胞增多尤為明顯[3]。⑤馬蹄香對回腸有抑制節(jié)律性收縮的作用,使腸蠕動受到抑制[4];從而減少腹瀉次數,減輕腹痛。
兩組治療后止瀉時間和總療程(d) 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后止瀉時間和總療程(d,±s)
表2 兩組治療后止瀉時間和總療程(d,±s)
注:△總療程為用藥前病程加止瀉時間
項 目治療組對照組t值P值止瀉時間2.18±0.83 3.87±2.56 7.01>2.58 <0.01總療程5.49±1.32△ 7.66±1.86 10.68>2.58 <0.01
[1] 范春華.中西藥結合治療小兒秋季腹瀉122例[J].陜西中醫(yī),2004,25(5):402-403
[2] 許望純,陳寶田,傅金星,等.輪狀病毒腸炎中藥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1997,8(17):511-512.
[3] 譚國軍.秋瀉靈合劑治療輪狀病毒腸炎的臨床觀察[J].云南醫(yī)藥,2008,3(29):291.
[4] 宋普球,徐 磊,李 玲,等.秋瀉靈合劑抗輪狀病毒活性的體外試驗[J].中國藥師,2006,2(9):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