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敏 李桂芹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合并糖尿病臨床護理
施敏 李桂芹
目的 分析整體護理方法對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ASO)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積極作用。方法 取本科186例ASO合并糖尿病患者為實驗組, 臨床給予整體護理, 擇取前期本科收治的180例實行常規(guī)護理的患者設為參照組, 對比兩組患者對護理的評價。結果 實驗組186例患者均治愈或好轉出院,且并發(fā)癥均得到有效控制;實驗組以96.24%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參照組90.00%護理滿意度(P<0.05)。結論 給予ASO合并糖尿病患者臨床整體護理方法, 對患者病癥的轉歸和預后均有顯著成效, 也客觀上提高了護理滿意度。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糖尿?。蛔o理
ASO是機體動脈硬化的局部表現(xiàn), 國外有關研究發(fā)現(xiàn):年齡超過70歲的人群中ASO的患病率在15%~20%之間。糖尿病是當前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且患病率有逐年上升和年輕化趨勢。給予ASO合并糖尿病患者提高優(yōu)質護理, 可從客觀上減輕患者病痛和改善預后, 現(xiàn)就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yī)院血管外科給予整體護理的186例患者的護理情況, 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本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186例ASO合并糖尿病患者設為實驗組, 給予整體護理, 其中男、女分別為110、76例, 年齡范圍在37~93歲, 平均年齡為(66.5±8.9)歲, 病程在0.5~21年, 平均病程為(9.2±7.4)年。病癥狀況:50例出現(xiàn)麻木和感覺異常, 110例間歇性跛行和靜息痛, 26例足部潰爛壞死;患者中并發(fā)高血壓、冠心病分別為106、43例, 其中146例非手術治療, 40例外科手術治療。擇取前期本科收治的180例實行常規(guī)護理的患者設為參照組。
1.2 護理方法 參照組:實行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①充分了解患者病癥。包括基礎病癥、患肢癥狀和治療史等。②抓好心理疏導工作。因該病具有病程較長和遷延難愈等特點, 患者易背上 “心理包袱”。護理人員應關心和理解患者, 給予其正確引導和耐心解釋, 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1]。③指導合理飲食。節(jié)食既是治療糖尿病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也是治療下肢潰瘍和防止其蔓延的關鍵。臨床對患者膳食要求應把握低鹽、低脂肪、低熱量的原則, 嚴控攝糖?;颊呖墒骋紫臓I養(yǎng)品, 可適量食用瘦肉、脫脂奶、雞蛋白等[2]。④禁止吸煙。早在1911年Erb就曾指出吸煙與ASO之間關系密切, 并建議患者戒煙以減少其對身體的傷害, 這是因為煙草中尼古丁可引起患者血液濃度增大和血管痙攣, 加重患肢病癥程度。⑤加強血糖控制。正確合理的飲食是控制血糖的關鍵, 臨床可依據(jù)患者的年齡、體重和活動量等合理安排飲食, 保證熱量攝入與消耗的平衡;并依據(jù)其病癥程度, 利用降糖類藥物或胰島素來控制血糖, 但在使用時應注意監(jiān)測患者身體狀況。⑥加強患肢護理。指導患者抓好患肢日常護理工作, 如堅持每天溫水洗腳, 保持患部皮膚干燥和滋潤等。缺血性潰瘍換藥后用薄紗布或棉球隔開足趾, 以緩減摩擦帶來的疼痛。壞疽應選擇刺激性小的藥液,因為患者壞疽處難愈合, 輕者糜爛潰瘍, 重者深部組織潰爛, 甚至破壞骨質導致截肢[3]。對創(chuàng)面巨大的患者, 可考慮植皮。⑦加強肢體功能訓練和患部疼痛護理。指導患者進行適量活動, 改善肢體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ASO患者疼痛較為劇烈, 應要求患者謹遵醫(yī)囑服用藥物, 并密切觀測病癥變化情況。
1.3 護理判定 自擬回訪調查表 滿意:患者積極樂觀配合護理工作, 病癥完全治愈, 并發(fā)癥得到有效控制。較滿意:患者病癥得到明顯改善, 并發(fā)癥得到有效控制。不滿意:患者病癥未見明顯好轉甚至惡化, 并發(fā)癥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 用%計數(shù), χ2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186例患者均治愈或好轉出院, 且并發(fā)癥均得到有效控制;實驗組以96.24%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參照組90.00%護理滿意度(P<0.05),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調查表[n, (%)]
據(jù)相關調查:ASO超過10年的患者群體中, 有50%左右出現(xiàn)ASO病變, 患病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倍。ASO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大多疼痛劇烈, 尤以夜間為甚, 再加上病程遷延較長, 常給患者身心帶來極大的痛苦, 臨床給予患者整體護理方法, 對病癥的治療和預后都具積極意義。本院回訪調查發(fā)現(xiàn):實驗組186例患者均治愈或好轉出院, 且并發(fā)癥均得到有效控制;實驗組患者以96.24%護理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參照組患者90.00%護理總滿意度(P<0.05)。
可見臨床給予患者整體護理對患者病癥的轉歸和預后都有顯著成效, 也客觀上提高了護理滿意度。因此臨床護理時應改變傳統(tǒng)以“治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 將其轉化為以“人”為中心的護理模式, 臨床從充分掌握患者病癥情況, 加強飲食和患肢的指導工作, 切實落實對患者的心理疏導工作, 指導患者加強肢體功能訓練等及個方面入手, 確保患者有一個舒心的治病氛圍, 早日恢復身體健康。
[1] 林秀麗, 周雷, 葉江嬪, 等.2型糖尿病患者并發(fā)下肢動脈硬化的護理.中國實用護理期刊, 2010, 26(9):24-25.
[2] 張偉濱, 王冰, 王江濱, 等.糖尿病性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護理體會.現(xiàn)代醫(yī)學進展, 2010, 10(15):2941-2944.
[3] 劉曉恩.糖尿病足的保健與治療.吉林醫(yī)學雜志, 2010, 31(12): 1663.
450052 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yī)院血管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