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世嬌,楊軼男,胡曉斌,董湘玉,石靜云,張 峰,王昱斌,胡 陽
心血管疾病始終位居我國居民死因首位,且呈不斷升高趨勢[1]。根據(jù)衛(wèi)生部衛(wèi)生統(tǒng)計信息中心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我國2006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率為183.7人/10萬,2008年為241.0人/10萬,分別占當年死亡構成比的34.80%和40.27%[2-3],這意味著每年我國因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shù)達30萬人,而每死亡3人就有1人是死于心血管疾?。?]。世界心臟協(xié)會統(tǒng)計結果顯示,目前的心血管疾病防控形勢十分嚴峻[5],且心血管疾病發(fā)病有年輕化趨勢[6]。許多成人心血管疾病常始于兒童時期[7-8],而心血管疾病對兒童及青少年健康的危害已引起醫(yī)學界的廣泛關注。本研究通過對蘭州市某醫(yī)院2001—2011年住院心血管疾病兒童及青少年進行分析,旨在探討兒童及青少年住院患者心血管疾病分布趨勢,現(xiàn)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擇蘭州市某醫(yī)院2001—2011年收治的兒童及青少年心血管疾病患者1 024例為研究對象,心血管疾病的診斷參照國際疾病分類第十次修訂 (ICD-10)的診斷標準。1 024例患者中男550例,女474例;年齡0~20歲,平均(6.5±6.1)歲;漢族956例,少數(shù)民族68例。
1.2 觀察指標 調(diào)閱所有患者的病歷,采用自行設計的調(diào)查表收集其性別、年齡、病種等信息。兒童及青少年分類標準:新生兒期 (自胎兒娩出臍帶結扎時開始~28 d)、嬰兒期 (出生29 d~1周歲)、幼兒期 (>1~3周歲)、學齡前期 (>3~7周歲)、學齡期 (>7~10周歲)、青春期 (>10~20周歲)[9];病種包括先天性心臟病 (先心病)、川崎病、心肌病、心律失常及其他心血管疾病。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8.0軟件建立數(shù)據(jù)庫,計算年平均增長速度 (v);構成比的比較采用χ2檢驗;疾病分布趨勢與年份間的關系采用Spearman秩相關分析;檢驗水準α=0.05。
1.4 質(zhì)量控制 參與調(diào)查的調(diào)查員需經(jīng)過統(tǒng)一培訓,調(diào)查表由專人審核,審核采用隨機抽查法,由專人抽取10%原始數(shù)據(jù)進行核對,以控制和降低信息錄入誤差。
2.1 性別分布趨勢 1 024例患者中男550例,女474例,男女比例為1.16∶1,男女患者構成比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6.294,P>0.05,見表1)。Spearman秩相關分析結果顯示,男女患者疾病分布趨勢與年份間均無直線相關性 (r男=-0.045,P=0.894;r女=0.045,P=0.894)。
2.2 年齡分布趨勢 住院患者中,新生兒期、嬰兒期、幼兒期、學齡前期、學齡期和青春期患者分別為27、201、174、253、84、277例,不同年齡組患者構成比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χ2=376.784,P=0.000,見表2)。Spearman秩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學齡前期患者疾病分布趨勢與年份呈負相關(r學齡前期=-0.682,P=0.021),年平均下降速度為10.94%;新生兒期、嬰兒期、幼兒期、學齡期、青春期患者疾病分布趨勢與年份均無直線相關性 (r新生兒期=-0.009,P=0.979;r嬰兒期=0.145,P=0.670;r幼兒期= -0.136,P=0.689;r學齡期=0.619,P=0.620;r青春期=0.200,P=0.555)。
表1 2001—2011年蘭州市某醫(yī)院兒童及青少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性別分布趨勢Table1 Gender distribution trends of th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hospitalizations due to CVD from 2001—2011
表2 2001—2011年蘭州市某醫(yī)院兒童及青少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年齡分布趨勢〔n(%)〕Table2 Age distribution trends of th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hospitalizations due to CVD from 2001—2011
2.3 病種分布趨勢 1 024例患者中,先心病、川崎病、心肌病、心律失常和其他心血管疾病分別為591、210、144、55、24例,不同病種患者構成比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χ2=306.556,P=0.000,見表3);Spearman秩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先心病患者疾病分布趨勢與年份呈正相關 (r先心病=0.709,P=0.015),年平均增長速度為36.43%;心肌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患者疾病分布趨勢與年份均呈負相關 (r心肌病=-0.800,P=0.003;r其他心血管疾病= -0.793,P=0.004),年平均下降速度分別為0.69%和2.92%;川崎病和心律失?;颊呒膊》植稼厔菖c年份均無直線相關關系 (r川崎病=-0.445,P=0.170;r心律失常= -0.264,P=0.433)。
表3 2001—2011年蘭州市某醫(yī)院兒童及青少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病種分布趨勢〔n(%)〕Table3 Disease entities distribution trends of th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hospitalizations due to CVD from 2001—2011
本研究結果表明,2001—2011年蘭州市某醫(yī)院兒童及青少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男女比例接近,為1.16∶1,心血管疾病的分布趨勢在男女之間無明顯差異;年齡分布趨勢結果顯示,兒童及青少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以青春期和學齡前期兒童為主,除學齡前期兒童所占比例有所下降外,其他年齡段疾病分布趨勢與年份間均無直線相關關系。兒童及青少年心血管疾病的臨床早診早治工作開展得仍不夠充分,對兒童及青少年心血管疾病認識不足。Mensah等[10]研究結果顯示,美國每年因心血管疾病產(chǎn)生的醫(yī)療費用和生產(chǎn)力損失超過4 000億美元,人口老齡化、肥胖、不完善的預防措施以及對危險因素的不理想控制等將會繼續(xù)加劇心血管疾病的負擔。從兒童及青少年時期就采取積極措施、改善不良生活習慣、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對預防心血管疾病至關重要。
本研究結果顯示,先心病和川崎病患者分別占全部患者的57.75%和20.57%,是兒童及青少年心血管疾病的核心病種。先心病是人類發(fā)病率最高的出生缺陷,是造成嬰幼兒死亡的主要原因。我國先心病發(fā)病率為4.05‰~12.30‰,每年約有15萬新生嬰兒罹患各種類型的先心病,流行病學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其發(fā)病率近年來有上升趨勢[11];劉瑞昌等[12]報道,隨著海拔的增高,先心病患病率相應增加。本研究結果顯示,2001—2011年蘭州市某醫(yī)院兒童及青少年先心病患者所占比例明顯升高,年平均增長速度為36.43%。分析其原因為隨著診斷技術的提高,特別是心臟超聲等檢查技術的廣泛使用,使得許多先心病患者得以及時確診;此外,在西部欠發(fā)達地區(qū),過去先心病這種重大疾病患者可能會選擇放棄治療,近幾年隨著“大病保障”等醫(yī)療保障制度的不斷完善以及民政部“殘疾孤兒手術康復明天計劃”等項目的啟動,就診人數(shù)增多,使得很多先心病患者得到了救助。借助各種醫(yī)療保障與社會力量,積極推進先心病的早診早治是西部亞高原欠發(fā)達地區(qū)先心病防治的重要途徑[13]。川崎病作為兒童及青少年心血管疾病的第2大病種,其防治也不容忽視。2001—2011年蘭州市某醫(yī)院兒童及青少年心肌病患者所占比例有所下降,年平均下降速度為0.69%,與章旭等[14]對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兒童醫(yī)學中心心內(nèi)科1999—2009年收治的兒童心肌病患者分布趨勢不一致,分析其原因可能與地區(qū)、醫(yī)院是否將川崎病患者的最后診斷歸為心肌病有關,因為目前對于心肌病的診斷仍存在爭議。
綜上所述,基于蘭州市某醫(yī)院2001—2011年兒童及青少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病歷調(diào)查結果,男女發(fā)病比例相當,青春期和學齡前期是高發(fā)年齡段,先心病和川崎病是主要病種,積極推進兒童及青少年心血管疾病的早診早治工作刻不容緩。
1 衛(wèi)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1[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2.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國衛(wèi)生統(tǒng)計年鑒2006[M].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6.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國衛(wèi)生統(tǒng)計年鑒2008[M].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8.
4 趙冬.我國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危險因素流行病學現(xiàn)狀[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1,25(13):5.
5 Ford ES.Trends in predicted 10-year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mong U.S.adults from 1999 to 2010[J].J Am Coll Cardiol,2013,61(22):2249 -2252.
6 胡大一.轉(zhuǎn)變理念做實我國心血管疾病的預防[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8,36(7):577-580.
7 Daniels SR,Greer FR,Committee on nutrition.Lipid screening and cardiovascular health in childhood[J].Pediatrics,2008,122(1):198-208.
8 劉敬.兒童心血管疾病的現(xiàn)狀與未來[J].國外醫(yī)學:兒科學分冊,1994,21(6):320-323.
9 沈曉明,王衛(wèi)平.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3-4.
10 Mensah GA,Brown DW.An overview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burden in the United States[J].Health Affairs(Millwood),2007,26(1):38-48.
11 Pradat P,F(xiàn)raneannet C,Harris JA,et al.The epidemiology of cardiovascular defects,PartⅠ:a study based on data from three large registries of congenital malformations[J].Pediatr Cardiol,2003,24(8):195-221.
12 劉瑞昌,吳天一,格日力,等.高原地區(qū)兒童先心病流行學的研究[J].青海醫(yī)藥雜志,1983,26(S1):8-12.
13 黃國英.川崎病的診斷和治療——川崎病流行病學現(xiàn)狀[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6,21(10):721-723.
14 章旭,黃美蓉,陳樹寶,等.兒童心肌病診斷治療10年回顧[J].臨床兒科雜志,2011,29(4):345-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