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純,魏萬林,母春華,趙錦國,董躍紅,汪瓊,張紅葉
根據(jù)最新人口普查結(jié)果,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而老年人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fā)人群[1]。為了解敬老院男性人群主要的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流行和聚集情況,本研究對北京、河北、山西和山東省15家敬老院進行現(xiàn)況調(diào)查。
1.1 研究對象 2010年12月~2012年6月納入北京市、河北樂亭縣和清河縣、山西屯留縣和山東文登市15家敬老院60歲以上男性人群1269例,平均年齡(65.8±11.4)歲。
1.2方法采用心血管病流行病學調(diào)查方法。調(diào)查內(nèi)容包括問卷調(diào)查、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問卷調(diào)查包括:一般情況、個人史、既往史、婚育史等;體格檢查包括身高、體重、腰圍、血壓(歐姆龍HEM-7200電子血壓計,連續(xù)測量3次后取平均值);采用日立7060C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采用酶法檢測血脂、血糖等。
1.3 質(zhì)量控制 對調(diào)查員進行培訓并考核合格后方可開展調(diào)查?,F(xiàn)場收集標本后立即送往實驗室離心分血,冷凍保存,最后送往北京中心實驗室檢測。數(shù)據(jù)采用EpiData3.0軟件,雙人雙錄入,保證數(shù)據(jù)錄入的準確性。
1.4 診斷標準
1.4.1 高血壓 依據(jù)2010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版[2],收縮壓(SBP)≥140 mmHg和(或)舒張壓(DBP)≥90 mmHg(1mmHg=0.133kPa)。
1.4.2 糖尿病 按照1999年WHO標準,空腹血糖(FPG)≥7.0mmol/L,并包含已確診為糖尿病且正在接受治療者;6.1mmol/L≤FPG<7.0mmol/L為空腹血糖受損。
1.4.3 血脂異常 依照2007年《血脂異常防治指南》,符合以下任何一項標準為血脂異常,并包括已診斷的血脂異常患者。血清總膽固醇(TC)≥5.72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3.64 mmol/L;甘油三酯(TG)≥1.70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0.91 mmol/L,血脂得到控制定義為上述四項達標。
1.4.4 超重或肥胖 體質(zhì)指數(shù)(BMI)≥24kg/m2,腰圍(WL)≥90cm(男性)。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使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連續(xù)性變量的統(tǒng)計描述采用()表示,分類變量采用百分數(shù)(%)表示。連續(xù)性變量均數(shù)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分類變量率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一般人口學特征 與60歲以下人群相比,60歲以上男性人群血壓和血脂均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2.2 不同年齡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患病情況與60歲以下人群相比,60歲以上人群高血壓發(fā)病率較高,吸煙率相對較低,患糖尿病的比例亦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2.3 不同年齡人群主要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聚集情況 與60歲以下人群相比,60歲以上男性同時存在多個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比例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隨著社會發(fā)展和人口老齡化的改變,人類疾病譜正在發(fā)生變化,非傳染性慢性病(NCDs)已成為危害人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衛(wèi)生問題,在NCDs中心血管病占死亡原因的首位。研究表明,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和吸煙等是獨立的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而如果合并2個以上危險因素則比任何單一因素更易造成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3,4],其中高血壓又是導致心血管病發(fā)生和死亡最重要的危險因素,60%腦卒中和50%的冠心病與高血壓有關[5]。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敬老院60歲以上男性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吸煙率和超重或肥胖的患病率都高于60歲以下男性,同時也高于與2002年全國居民營養(yǎng)狀況調(diào)查60歲以上組(吸煙率除外)[6],尤以高血壓患病率升高更為顯著,與2007年北京市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中老年人的調(diào)查比較[7]結(jié)果相同。此外,同時存在多種心血管病危險因素的比例較高也是此次調(diào)查的特點,且在60歲以上人群中尤為明顯,這一結(jié)果與美國中老年人群[8]相差不大。
以上結(jié)果說明,敬老院男性人群各種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患病率很高,年齡越大這一特點越明顯(特別是高血壓),并且隨著年齡增長合并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比例逐漸升高;因此,在敬老院老年人群心血管病的防治工作中,除了強調(diào)對高血壓的防治,還應全面干預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6],以減少心血管病的發(fā)生率和死亡率。
表1 一般特征()
表1 一般特征()
注:與60歲以下人群相比,aP<0.05
特征 60歲以下(n=295)合計(n=1269)SBP(mmHg) 142±22 157±26a 154±26 DBP(mmHg) 85±12 85±12 85±12脈壓(mmHg) 57±15 72±20a 68±20 BMI(kg/m2) 23.8±3.9 23.8±3.8 23.8±3.8 WL(cm) 82.8±12.1 83.7±11.1 83.5±11.3 TC(mmol/L) 4.6±1.1 4.7±1.0 4.7±1.0 TG(mmol/L) 1.6±1.5 1.4±1.0a 1.3±0.3 HDL-C(mmol/L) 1.4±0.4 1.3±0.3 1.3±0.3 DLD-C(mmol/L) 2.6±0.8 2.7±0.8a 2.7±0.8 FPG(mmol/L) 5.4±1.6 5.6±2.2 5.6±2.160歲以上(n=974)
表2 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患病率
表3 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聚集情況
[1]Murray CJ,Lopez AD. Mortality by cause for eight regions of the world: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J]. Lancet,1997,349(9061):1269-76.
[2]2010年衛(wèi)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高血壓聯(lián)盟(中國),國家心血管病中心高血壓防治指南. 2010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R].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1, 39(7):579-616.
[3]謝蓉蓉,李桂梅,霍美玲,等. 腰圍/身高比值:預測兒童代謝綜合征有效簡便的中心性肥胖指標[J]. 中華內(nèi)分泌代謝雜志,2004,20(3):272-5.
[4]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The IDF consensus worldwide definition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EB/OL]. 2005-04-14.
[5]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癥預防與控制指南.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疾病控制司[M]. 2003:1.
[6]王隴德主編. 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健康狀況調(diào)查報告之2002綜合報告[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50-65.
[7]張雷,崔紅月,劉愛萍,等. 北京市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及聚集情況分析[J]. 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雜志,2010,18(3):238-40.
[8]周北凡,武陽豐,李瑩,等. 中國成人代謝綜合征腰圍切點的研究[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5,33(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