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
編者按:職業(yè)教育近年來的快速發(fā)展,并沒有改變其教育“洼地”的地位。當職教成為弱勢群體學生的選擇,無疑會進一步將其推向弱勢的位置。發(fā)展職業(yè)教育,并不能依賴官員子女選擇職業(yè)教育,輿論爭議背后卻折射出職業(yè)教育自身多重問題。
曾為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的紀寶成現在擔任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學會第四屆理事會會長,他稱現在幾乎沒有市委書記、市長與縣委書記、縣長的孩子上職業(yè)院校,就連說職教重要的人的孩子一般也都不上職業(yè)院校。很多老百姓的孩子上職業(yè)院校是無奈之舉。(據《中國青年報》報道)
雖然各級政府表示對職業(yè)教育高度重視,許多職校的自我宣傳也花團錦簇,但紀寶成說的“老百姓不認可、不愿意送孩子上職業(yè)院?!?,可以說是個普遍現象。既然普通百姓都不愿讓孩子上職校,官員如此就更可以理解了。而對比發(fā)達國家情況,再從我國社會發(fā)展需求看,這一現象無疑是不合理的。
紀寶成說,上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不少地委書記、行署專員及縣委書記、縣長的孩子都上中專。其實,那時干部子女讀中專的多,固然有工人地位較高原因,也有社會普遍學歷較低、高等教育覆蓋率低的因素。那時候讀個中專,相當程度上相當于今天讀大學,很多人畢業(yè)后從事的是管理工作,因此很多官員的孩子上中專,不等于他們對當工人興趣大。那時候能轉戶口、分配工作的中專,與今天的職校不是同等概念。
不過,即便今天高等教育“大眾化”了,職業(yè)院校的地位較低,幾乎沒有市縣領導的孩子上職校,也還是引出了一個疑問。眾所周知,普通高校尤其是重點大學的分數,要比職業(yè)院校的分數高,重點高中的分數也比中專、職高的高。很多老百姓的孩子無奈上職校,有考分不高的原因,可難道官員的孩子都是學習尖子,都能考高分嗎?市長縣長的孩子幾乎沒人上職校,不只是觀念和選擇的事情,背后還有著權力導致的教育不公。
其實,讀職業(yè)院校還是普通高中、大學,原本都是考生的自由選擇。即便官員的孩子不愿讀職校,誰也不能強迫他們去讀。只是,市長縣長的孩子幾乎沒人上職校,所反映出的職教低人一等、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兩個突出問題,必須得到高度重視和有效解決。這就好像市長可以不熱愛游泳,但市長能下河游泳,可以反映出當地的環(huán)保工作成效。期待職業(yè)院校的生源分布合理化,不再是工農子弟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