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qū)健民
糖尿病酮酸癥中毒是一種能威脅生命的糖尿病急性并發(fā)癥之一, 是體內缺乏大量的胰島素而引起的高血糖、高血酮、酸中毒的一組臨床綜合征。最常發(fā)生于1型糖尿病患者, 2型糖尿病患者在某些情況下亦會發(fā)生。臨床表現(xiàn)以發(fā)病急、病情重、變化快為其特點。臨床常用小劑量胰島素持續(xù)靜脈滴注治療DKA。胰島素泵是目前糖尿病的主要治療方法, 能模擬正常胰島素分泌模式, 持續(xù)向患者體內滴注微量的胰島素, 此治療方式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間于本院診治的糖尿病酮酸癥中毒的患者100例, 男64例, 女36例,年齡17~61歲, 平均年齡(40±8)歲, 所有患者符合199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國際糖尿病聯(lián)盟(IDF)公布的糖尿病診斷及分類標準。將所有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50例和治療組50例, 兩組患者體重指數(shù)、血糖、血尿酮體、電解質、血pH值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療方法 首先, 兩組均按常規(guī)予以對癥及支持治療,包括抗感染、注射補液等。然后, 對照組:初始時, 用生理鹽水聯(lián)合普通胰島素0.10 U/(kg·h)持續(xù)靜脈滴注, 每2 h監(jiān)測一次血糖。當血糖下降大于30%時, 維持原劑量進行滴注;若血糖下降小于30%時, 將其劑量增至0.20 U/(kg·h)。若血糖降至13.9 mmol/L時, 便使用5%的葡萄糖注射液或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 按葡萄糖與胰島素之比為2~4:1持續(xù)靜脈滴注至尿酮陰性后, 改為皮下注射短效胰島素, 以防血糖回升。 治療組:短效胰島素采用諾和諾德公司生產的諾和靈R筆芯, 應用MiniMed507型胰島素泵連接導管及皮下埋置針頭24 h持續(xù)滴注胰島素, 全天量的50%為餐前大劑量。若進餐可在餐前30 min用泵注射餐前大劑量, 胰島素的量根據血糖值計算, 必要時可用臨時大劑量來控制血糖。
1.3 療效評估 指標觀察: (1)每2h監(jiān)測患者外周毛細血管血糖, 靶血糖值擬為空腹血糖值小于7.5 mmol/L, 餐后血糖值小于10.0 mmol/L。(2)每8h監(jiān)測外周血酮體改變(正常參考值小于0.6 mmol/L)。(3)每4h全自動監(jiān)測尿糖尿酮水平。(4)每8h進行化驗血氣分析, 監(jiān)測血pH值。(5)低血糖情況:末梢血糖小于3.5 mmol/L,任何有無出現(xiàn)癥狀定義為低血糖。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采用SPSS軟件包處理, 數(shù)據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 顯著性差異采用t檢驗, 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療效指標(血糖達標、尿酮轉陰、血酮恢復正常時間、平均每日胰島素用量及低血糖發(fā)生率)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達標、血酮及尿酮轉陰、胰島素用量、低血糖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達標、血酮及尿酮轉陰、胰島素用量、低血糖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血糖達標時間(d) 血酮轉陰時間(d) 尿酮轉陰時間(d) 胰島素用量(U/d) 低血糖(例)對照組治療組P 50 50<0.01 4.0±0.5 1.5±0.5<0.01 3.5±0.5 2.5±0.5<0.01 4.0±0.5 2.5±0.5<0.01 50.50±6.80 45.56±5.50<0.01 5 0>0.05
DKA是常見的糖尿病急性并發(fā)癥, 是胰島素不規(guī)范治療或感染等各種誘因作用下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 引發(fā)高血糖、尿酮、血酮及水、酸堿失衡、電解質紊亂的綜合征[1]。常規(guī)采用小劑量胰島素持續(xù)靜脈滴注治療, 但由于攜帶不方便,給患者帶來很多的麻煩。胰島素泵能模擬人體胰腺胰島素分泌模式, 24 h持續(xù)地向患者體內輸入基礎量胰島素, 進食前再根據需要輸入負荷量。胰島素泵持續(xù)輸入基礎量胰島素,可抑制肝糖輸出增加, 促進外周組織基礎糖利用, 使空腹血糖穩(wěn)定。餐前大劑量胰島素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2,3]。
通過比較這兩種不同的胰島素給藥方法治療DKA的臨床療效可知, 傳統(tǒng)治療方法因胰島素的吸附作用影響治療效果, 加上其他因素的影響包括輸液器調節(jié)不精準、旋鈕調節(jié)不靈敏等, 致使血糖波動極大又不能及時有效地調整胰島素劑量, 從而影響對血糖的控制。而胰島素泵治療效果能更理想、更好地控制血糖, 抑制酮體的生長, 縮短了尿酮體轉陰的時間, 并且胰島素泵高效而穩(wěn)定地控制了夜間及凌晨的高血糖, 又明顯地減少了餐前的胰島素用量, 避免了餐后高胰島素血癥及餐后低血糖, 除外, 每個時間段的胰島素滴注可自如調整, 減少低血糖高發(fā)期間的胰島素基礎注射。另外,胰島素泵治療避免了患者靜脈注射或多次皮下注射胰島素,減輕患者的痛苦。胰島素泵強化治療能迅速糾正代謝紊亂,安全性更高, 其對并發(fā)嚴重感染、酮酸癥中毒、脆弱糖尿病、糖尿病妊娠以及糖尿病手術期特別有益[4]。
總而言之, 采用胰島素泵治療糖尿病酮酸癥中毒更加有效、迅速安全, 且能靈活調整, 是目前臨床醫(yī)生控制血糖的最佳手段, 值得臨床推廣。
[1]王穎. 胰島素泵治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臨床研究. 武警醫(yī)學院學報,2010,19(7):538-540.
[2]陳莉明. 胰島素泵的臨床應用. 國際內分泌代謝雜志, 2010,30(2):135-138.
[3]徐艷.胰島素泵治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臨床分析.中國廠礦醫(yī)學, 2008, 21(6):669-670.
[4]程道荷,田積華,應菲, 等. 胰島素泵強化治療患者低血糖影響因素分析與預防. 護理學雜志,2011,26(3):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