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萬義
【摘 要】巖土工程勘察是建設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階段,勘察報告是建設工程設計的重要依據之一,在巖土工程勘察中對規(guī)范強制重要條文的要求進行全面理解,是每個勘察工作者應該具備的基本要求,它關系到勘察成果的質量能否滿足設計要求。
【關鍵詞】巖土工程勘察;強制性條文;原位測試
0.序言
地基土是一個非勻質體,在自然界形成過程其性質無論在水平方向上還是在垂直方向都表現出一定的差異,在勘察過程中如何通過選取一定數量的土試樣或原位測試來對其正確評價,《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有明確的規(guī)定,那么我們如何理解其規(guī)定的內涵是我們每個巖土工作的首要任務
1.對巖土勘察規(guī)范部分強制條文要求及理解
(1)《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GB50021-2001)(2009版)4.1.20規(guī)定詳細勘察采取土試樣和進行原位測試應滿足巖土工程評價要求,并將合下別要求。
1)采取土試樣和進行原位測試的勘探孔的數量,應根據地層結掏、地基土的均勻性和工程特點確定,且不應少于勘探孔總數的1/2。鉆探取土試樣孔的數量不應少于勘探孔總數的1/3。
2)每個場地每一主要土層的原狀土試樣原位測試數據不應少于6 件(組),當采用連續(xù)記錄的靜力觸探或動觸探為主要勘察手段時,每個場地不應少于3 個孔。
3)在地基主要受力層內,對厚度大于0.5m的夾層或或透鏡體,應采取土試樣或進行原位測試。
4)當土層性質不均勻時,應增加取士試樣或原位測試數量。
對上述要求的理解:
①取土試樣和原位測試鉆孔的數量,不應少于勘探孔總數的1/2,作為最低限度。取土鉆孔和原位測試孔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技術孔,非鑒別孔,原位測試包含連續(xù)記錄的靜力觸探試驗和動力觸探試驗。
②第2款中的原位測試包含指標準貫人試驗以及十字板剪切試鼓、扁鏟側脹試驗等,不包括載荷試驗,也不包括連結記錄的靜力觸探和功力觸探試驗。應滿足每層原狀土試樣原位測試(如標準貫人試驗)數據不應少于6 件(組)或每個相同方法的原位測試(連續(xù)記錄的靜力觸探試驗和動力觸探試驗)數為3個孔。
由于土性指標的變異性,單個指標不能代表土的工程特性,必須通過統(tǒng)計分析確定其代表性,從滿足統(tǒng)計分析的角度出發(fā),樣本數最少為6個,所以規(guī)范明確規(guī)定每一主要土層土樣或原位測試不應少于6件(組),這其中應不含不合格或不能用的數據。
取樣和測試對同一主要土層來說不能太集中,一般試驗或取樣的孔數占總孔數的1/2或2/3(以單體建筑或建筑群計)。
對相同層位來講,靜力觸探和重型動觸每孔只能視為一組數據。
甲類(級)建筑地基單棟建筑取樣或試驗不應少于3個鉆孔,以控制一個面。同時,土的性質不均勻時,要增加取樣及測試數量;厚度大于0.5m的透鏡體或夾層應取樣或測試;當場地較小時,可利用鄰近已有資料參與統(tǒng)計。
對土樣要分出質量等級,才能確定室內試驗項目:
(2)14.3.3規(guī)定巖土工程勘察報告應根據任務要求、勘察階段、工程特點和地質條件等具體情況編寫,并應包括下列內容:
1)勘察目的、任務要求和依據的技術標準。
2)擬建工程概況。
3)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
4)場地地形、地貌、地層、地質構造、巖土性質及其均勻性。
5)各項巖土性質指標,巖土的強度參數、變形參數、地基承載力的建議值。
6)地下水埋藏情況、類型、水位及其變化。
7)土和水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
8)可能影響工程穩(wěn)定的不良地質作用的描述和對工程危害程度的評價。
9)場地穩(wěn)定性和適宜性的評價。
對上述要求的理解:
①巖土工程的規(guī)模大小各不相同,各勘察階段目的要求也不一樣,勘察對象的工程特點、自然條件差異很大,不可能制定一個統(tǒng)一的報告書格式但是為了保證勘察工程質量,《巖土勘察規(guī)范》對勘察報告的基本內容作了明確的規(guī)定,在具體執(zhí)行過程中可根據各工程的具體情況按規(guī)范規(guī)定的基本內容進行編寫。
②在敘述勘察目的、任務要求和依據的技術標準時,應以勘察任務書要求或勘察合同為依據,并寫明委托單位的名稱和勘察階段。根據這些要求,明確需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和設計要求的某些特殊技術參數,同時確定采用哪些現行的技術標準。籍此表明服務對象和技術要求標準已經明確。
③關于擬建工程概況。這部分的內容主要是對擬建工程的特點及性質進行全面的闡述。但在可行性勘察階段,甚至在初步勘察階段,擬建工程情況都還比較模糊的,只能大致對建筑類型、傾向性的布置作粗略敘述,而詳細勘察階段,則建筑平面、基礎形式等等相關的內容都已確定,應詳細闡述,使表明勘察工作具有明確的針對性。
④關于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主要表明勘察方法的可靠性和工作精度,也反映資料的可信度。在這部分的內容中,可行性勘察階段較簡單,以搜集資料為主,有調查和物探等少量工作;而初步勘察階段和詳細勘察階段就有地質測繪、鉆探、井探、原位測試、取土、室內試驗等內容的工作布置和相應工作量。表明勘察工作達到了相關的任務要求。
⑤關于場地地形、地貌、地層、地質構造,巖土性質及其均勻性,這是報告的主要部分。其描述的內容,在可行性研究階段主要是區(qū)域的地質、地貌、地層、構造、地震與場地穩(wěn)定性的關系,與巖土分布的關系;而初步勘察階段和詳細勘察階段則是以場區(qū)為研究對象,主要了解場區(qū)的環(huán)境地質條件和巖土分布及性質。
⑥關于各項巖土性質指標、巖土的強度參數、變形參數、地基承載力的建議值,在給出承載力時應注明給出的方法,是原位測試還是理論計算;在可行性研究階段是根據區(qū)域資料提供相關的巖土性質參數,若場地有特殊性巖土,應深入論證;在初步勘察階段和詳細勘察階段,巖土性質是通過室內原位測試、室內試驗獲得的,首先應劃分巖土單元,按巖土單元統(tǒng)計分析主要的巖土參數,給出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標準差、變異系數和統(tǒng)計數量。提供參數應根據工程特點和地質條件合理選用,建議值要與地區(qū)經驗或鄰近工程反分析相比較綜合確定。
⑦關于地下水的埋藏情況、類型、水位及其變化:在可行性勘察階段了解地下水的類型、水位,但當水文地質條件復雜、有地面塌陷、淹沒場地等不良水文地質條件時,應進行專題論證。在初步勘察階段和詳細勘察階段,對地下水條件敘述時,應闡明地下水類型、水位、季節(jié)變化和年變化、補給、越流和排泄條件。當有多層地下水且對工程有影響時,應闡明各層水位或水頭是否存在徑流補給,并評價其對工程的影響。同時,要判別地下水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
⑧關于可能影響工程穩(wěn)定的不良地質作用的描述和對工程危害程度的評價。首先是界定場地或場地附近是否存在影響場地穩(wěn)定的不良地質作用,當存在時應詳細描述和論證不良地質作用的種類,分布、發(fā)育階段、發(fā)展趨勢和對工程的影響程度,提出適宜(下轉第82頁)(上接第24頁)的避讓或防治建議。
⑨場地的穩(wěn)定性的適宜性評價。
在充分掌握上述資料的基礎上,結合工程特點和巖土技術要求,進行巖土工程分析評價,對建筑場地的穩(wěn)定性、適宜性及經濟與技術的合理性進行分析與論證,并提出對設計和施工的建議。
場地穩(wěn)定性評價,應根據所處地質環(huán)境進行相應的評價。
對地震烈度大于或等于6度的地震區(qū),按抗震規(guī)范評價場地和地基的地震效應。
當場地內及附近有全新活動斷層、發(fā)震斷裂和正在活動的地裂縫時,提出避讓措施。
對建筑于坡地上的建筑物,應進行邊坡穩(wěn)定性分析,預測人工活動引起的變化,對不穩(wěn)定邊坡提出整治和監(jiān)測建議。
老城區(qū)古河道、暗浜、人工洞穴、人工地下設施對建筑場地和地基穩(wěn)定的影響等等。
場地建筑適宜性評價,結合建筑物的性質和場地的地質條件,從滿足地基承載力要求、建筑物變形要求和使用要求等方面進行天然地基、復合地基、樁基等基礎方案的適應性評價。
2.結論
規(guī)范中強制性條文是勘察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須執(zhí)行的,正確理解掌握其含義會使每個勘察工作員能夠為設計者一份優(yōu)質的勘察報告,是為建設市場提供運行規(guī)則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是保證工程建設安全及質量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