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隨著車載導航儀越來越普及,自駕游也越發(fā)流行起來。只需簡單地輸入指令,導航儀就會把你帶到任何一個你想去的地方。其便捷性讓喜歡自駕游的朋友如魚得水。
但很多人覺得導航儀沒必要買特別高端的,只要能“指路”就行,于是為了圖便宜,買上了劣質導航儀。
在這里提醒消費者,購買導航儀時,首先應仔細查看導航儀的制作工藝。質量不合格的導航儀,通常會采用廉價的塑料外殼,做工打磨粗糙,接縫處不夠緊密,包裝也相對簡易,觸摸屏的亮度和精度也比較差。其次,不要輕信免費升級的承諾。任何一家GPS銷售公司都難以做到無限期免費提供升級更新服務。即使有免費升級,消費者也要提防地圖軟件并非正版地圖。第三,謹防電池過熱問題。切忌因貪圖便宜購買來路不明的廉價車載導航儀,嚴重偽劣的產品甚至會引發(fā)車內火災。第四,劣質車載電子導航儀輻射過大,會影響消費者的身體健康。消費者長期使用輻射過強的車載電子導航儀,會產生頭疼、失眠、記憶力下降等不良后果。
本刊說兩句:雖說買上劣質導航儀不像吃進劣質食品一樣讓人那么義憤填膺,但是必須承認,這劣質導航儀帶來的問題卻也讓人夠“堵心”的。本來是高高興興地出去玩,卻被不靠譜的導航儀導錯了路,“迷途知返”還好,就怕迷途不知,讓原本愉快的旅途變成了“尋途記”,大傷雅興。所以,您還是別太心疼那點“銀子”,該“出血”時就“出血”,去正規(guī)的汽車用品店選購品質有保障的導航產品。
袋裝奶,因其便利性深受人們的喜愛。出門時順手拿一包,路上用牙咬開直接喝成了很多白領的習慣。袋裝奶也成為很多幼兒園以及大中小學早餐的優(yōu)先選擇。不過,你知道嗎?袋裝奶外包裝口圖案及文字中的油墨染料多數含有鉛,長期牙咬袋裝奶飲用,容易重金屬中毒,會影響血液和腸胃系統(tǒng)。
對此,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秘書長董金獅表示,原則上油墨等染料是不可以直接入口的,現在不少純牛奶、酸奶、果味牛奶的包裝袋顏色很鮮艷,這也意味著包裝袋要使用更多的油墨,這有可能會加大油墨中重金屬和溶劑向包裝袋內遷移的機會。用牙咬開包裝袋直接對著包裝袋喝牛奶,容易將油墨中的重金屬成分吸食入體內,久而久之會造成安全隱患。建議企業(yè)在袋口印刷和開口設計以及開口后如何放置方面加大創(chuàng)新。
目前,含苯類溶劑型油墨生產已被國家發(fā)改委列為淘汰項目,環(huán)保水性油墨技術已趨于成熟,但卻沒能得到廣泛的推廣和應用,仍然有大量企業(yè)使用含苯油墨進行印刷,包括報紙印刷、食品包裝產品印刷等,這種實際應用與技術條件嚴重相悖的現象也是食品包裝行業(yè)相關產品的隱憂問題之一,食品包裝印刷呼喚環(huán)保油墨。
本刊說兩句:袋裝奶是喝起來很方便,只需咬開一角即可暢飲。但如果咬得不夠“藝術”,很難不把包裝上的油墨一并吃進肚里。這似乎也恰恰是對廣告“一天一杯奶,強壯中國人”的莫大諷刺。有人會說,只要不用牙咬,問題不就解決了么。非也,這頂多是個權宜之計。我們不應讓消費者努力去適應商家,而是要讓商家竭力改進技術,更好地服務消費者,這才是順應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
隨著智能手機越來越普及,使用手機上網已經成為許多人日常的娛樂和消遣方式,甚至成為伴隨許多人入眠的習慣。但如若操作不當,就會讓手機吞了你的錢,你卻渾然不知。只有到給手機繳費時才大呼“冤枉”。
所以在日常使用手機上網時要注意:
手機上網流量的使用情況要時常關注。盡可能避免因超流量產生高額費用的情況發(fā)生。
使用WIFI最好關閉3G上網功能。有的智能手機在信號不穩(wěn)定和較弱時,會自動搜索并切換到3G網絡,繼續(xù)提供上網服務。消費者還以為自己使用的是免費的WIFI,實際上是計費的3G網絡。
手機下載、安裝軟件要謹慎。有的軟件下載可能需要耗費較高的流量,而有的軟件在安裝后,將實時刷新,不知不覺中便會產生較高的流量費用。
小心刷機時被植入吸費軟件。所謂刷機,通俗來講就是給手機重新安裝系統(tǒng)。刷機后可以使手機的功能更加完善,并且使手機還原到原始狀態(tài)。但是刷機也存在一定風險,首先刷新過的手機廠家是不給保修的,更重要的是,很容易被某些不法刷機商植入一些吸費軟件,讓消費者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
本刊說兩句:使用智能手機已然成為一種時尚。智能手機與傳統(tǒng)手機相比較,最重要的變化就是能隨意上網。但這份隨意也讓很多人付出了“慘痛”代價——話費莫名其妙地飆升,掏腰包時心不甘情不愿。所以呀,要想讓這份隨意來得更愜意,就要更加熟悉自己手機的功能,了解自己的話費套餐情況,做到知己知彼。
隨著天氣轉冷,熱奶茶、現磨咖啡……這些美味而又便捷的飲品又受到熱寵,而且這些大都離不開吸管的“陪伴”。但是用塑料吸管喝熱飲時,總能讓人喝出不太舒服的怪味,而且吸管包裝上多數沒有任何標識,屬于“三無”產品,大部分人并不知道這樣的吸管會存在健康隱患。
按照國家標準GB/T24693-2009《聚丙烯飲用吸管》要求,生產吸管的原材料應選用食品包裝級聚丙烯,而且吸管在出廠前還要做無異味、無污點、無色斑、無氣泡、無毛刺、無雜質、無穿孔及包裝數量、包裝壓痕等項目的檢驗,且在正常生產的條件下,對結構、材料、工藝沒有較大改變的情況下,至少每年進行一次接觸含酸性、油性等飲品是否安全的衛(wèi)生性能檢驗。食品級塑料是沒有味道的,如果有味道可能就是廢塑料的味道,而且顏色越鮮艷,安全隱患越大。黑心企業(yè)可能會使用顏料來遮蓋廢舊等不合格材料。這些顏料里面通常含有鉛、鎘等重金屬和苯胺類的有機染料,對肝臟、腎臟都可能造成傷害。一旦使用,尤其是喝熱飲的時候,有害物質會隨之溶解,危害人體健康,尤其是對于熱衷飲料的少年兒童來說,健康成長和智力發(fā)育將會受到嚴重影響。
著名食品安全專家董金獅教授建議,應盡量減少一次性吸管的使用,特別強調別用吸管喝熱飲,因為飲料溫度過高容易被燙傷,另外很多化學物質在溫度高時更容易析出。
建議廣大消費者不要去市場買那些沒有“QS”標識、五顏六色的吸管,應該去正規(guī)超市或商場購買,買時盡量挑選透明的、獨立包裝的吸管。
本刊說兩句:真是沒想到,小小的吸管里卻隱藏著如此多的“玄機”。經常使用吸管的朋友要注意了,下次再喝出怪味的時候,別誤以為是飲料不對勁,那可能是吸管有問題!而且越是顏色鮮艷的吸管,可能問題越大,那很可能是黑心企業(yè)為了掩蓋廢塑料而給吸管穿上了美麗的外衣??磥?,我們身邊的隱形健康殺手還真是“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