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冬梅 梁頌游 章 單 陳迪雄
廣東中山市人民醫(yī)院 1)心理科 2)神經(jīng)內(nèi)科 中山 528400
抑郁癥是腦卒中后的常見并發(fā)癥,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清楚,但臨床上腦卒中后抑郁十分常見,阻礙腦卒中后患者神經(jīng)功能的康復,并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1]。各研究報道的腦卒中后抑郁發(fā)病率和患病率變異很大,有研究認為卒中后1個月是發(fā)病的高峰[2],但也有研究認為腦卒中后3~6個月是發(fā)病高峰[3]。國內(nèi)研究發(fā)現(xiàn),腦卒中后抑郁的發(fā)生率在腦卒中后1月為39%、3~6個月為53%、1a為64%[4]。因此,早期抗抑郁治療對腦卒中患者十分重要。選取2009-08—2012-01在我院內(nèi)科住院的腦卒中患者72例,分別采用單純物理治療與物理治療+藥物治療(氟西?。睦碇委熃Y(jié)合的治療方法,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腦卒中患者72例,男34例,女38例;年齡39~72歲,平均(53.43±13.42)歲。按照隨機數(shù)字法將72例患者分為2組,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及排除標準 入選標準:(1)符合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學術(shù)會議制定的腦卒中標準,并均經(jīng)頭顱CT、磁共振等證實;(2)病程≤6個月;(3)中等以上的抑郁癥狀,漢密爾頓評分>16分;(4)存在肢體活動功能障礙;(5)年齡<75歲。排除標準:(1)有腦梗死病史;(2)藥物過敏;(3)嚴重的心、肝、肺疾?。唬?)有嚴重的精神障礙。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僅采取物理療法,研究組采取物理治療+藥物治療(氟西汀)+心理治療。
1.3.1 物理療法:包括維持與改善關(guān)節(jié)活動范圍訓練、關(guān)節(jié)松動技術(shù)、增強肌力和肌肉耐力訓練、恢復平衡和協(xié)調(diào)性功能訓練、體位擺放、身體移動及站立步行功能訓練等。主要按照本體感覺神經(jīng)肌肉促進療法(PNF)[5]對患者進行物理治療:包括手法接觸、牽拉、牽引、擠壓、最大阻力、口令交流、時序、強化、視覺刺激,手法包括節(jié)律性穩(wěn)定、緩慢逆轉(zhuǎn)、慢逆轉(zhuǎn)、快逆轉(zhuǎn)、節(jié)律性發(fā)動及重復收縮等。
1.3.2 藥物療法:治療組采用氟西汀治療(商品名易為治,湖北海泊元化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56296-78-7),20 mg/d,2次/d。
1.3.3 心理療法:針對腦卒中病人不同的心理問題予以個別心理干預,內(nèi)容主要包括:耐心傾聽病人述說各種癥狀,采用認知療法讓病人了解發(fā)病原因、危險因素、病程發(fā)展、治療及預后等相關(guān)知識;分析和解釋病人提出的相關(guān)問題,提高病人對疾病的認識,正確對待老年期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減少和避免心理應激,消除顧慮和悲觀、失望心理,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對癥狀改善者及時鼓勵。
1.4 評價指標 比較2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1個月時的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6]及Zung抑郁自評量表評分[7],并采用Barthel指數(shù)[8]比較2組患者的日?;顒幽芰Γ捎蒙窠?jīng)功能缺損評分量表評估2組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情況。比較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抑郁程度評價 治療前2組患者的HAMD評分及Zung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1個月后研究組HAMD評分及Zung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2組抑郁程度評價 (±s)
表1 2組抑郁程度評價 (±s)
評分 研究組(n=40)對照組(n=32) t值 P值HAMD評分 治療前20.42±2.31 19.82±2.24 1.109 0.27治療后 11.32±1.21 14.53±2.14 8.025 <0.01 Zung評分 治療前 19.47±1.04 18.92±2.15 1.424 0.158治療后 12.42±2.64 15.41±4.52 3.513 <0.01
2.2 2組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比較 研究組Barthel指數(shù)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2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比較 (±s)
表2 2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比較 (±s)
組別 n Barthel指數(shù)評分 t值 P值研究組 40 58.61±6.25 6.692 <0.01對照組32 67.42±4.52
2.3 2組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情況比較 研究組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見表3。
表3 2組神經(jīng)功能缺損情況比較 (±s)
表3 2組神經(jīng)功能缺損情況比較 (±s)
組別 n 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 t值 P值研究組 40 11.32±2.12 9.433 <0.01對照組32 17.28±3.22
2.4 2組不良反應比較 研究組不良反應多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不良反應意義比較 [n(%)]
腦卒中是一種發(fā)病率、致殘率都很高的疾病,不僅給患者帶來身體上的痛苦,對病人心理上也會產(chǎn)生很大影響,軀體癥狀與精神癥狀相互作用,產(chǎn)生惡性循環(huán),對患者的身心健康產(chǎn)生嚴重影響。所以,在臨床上運用抗抑郁和(或)焦慮藥物是積極和必要的[9]。盡量使患者癥狀緩解,達到臨床治愈。氟西汀是一種選擇性5-羥色胺重攝取抑制劑,為新一代抗抑郁藥物。文獻報道,鹽酸氟西汀不但能改善腦卒中后抑郁,而且能通過促進5-羥色胺遞質(zhì)的功能,改善神經(jīng)運動功能來促進腦損傷后的功能恢復和調(diào)節(jié)目的性的運行反射[10]。
本研究中治療前2組患者HAMD評分及Zung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1個月后研究組HAMD評分及Zung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Barthel指數(shù)評分也明顯低于對照組,治療后對照組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明顯比對照組嚴重。表明氟西汀配合康復訓練及心理治療在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的改善、抑郁癥狀的緩解、降低致殘率、提高生存質(zhì)量等方面有顯著的療效。
2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在氟西汀引起的3例不良反應中,均同時服用鈣拮抗劑,引起惡心、潮紅等不良反應。鈣拮抗劑減量后癥狀消失,可能與氟西汀抑制CYP3A4有關(guān)[11],該酶介導維拉帕米和硝苯地平代謝。
綜上所述,對于腦卒中患者,早期抗抑郁治療有助于減輕患者的抑郁程度,提高日常活動能力,減輕神經(jīng)功能缺損,提高生命質(zhì)量。
[1]張德新,金翔,劉智宇,等 .氟西汀促進中風后抑郁患者神經(jīng)功能康復的作用[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09,18(7):746-747.
[2]陳秀瓊,陽初玉,林衛(wèi),等 .氟西汀配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的臨床研究[J].中國康復,2008,23(1):23-25.
[3]Rickards H.Depression in neurological disorders:an update[J].Current Opinion in Psychiatry,2006,19(3):294-298.
[4]Hackett ML,Yapa C,Parag V,et al.Frequency of depression after stroke:a systematic review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J].Stroke,2005,36(6):1 330-1 340.
[5]王瑞芳,王五洲 .氟西汀對腦卒中后伴抑郁癥患者總體康復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09,12(9):54-56.
[6]孫玉妹 .早期干預對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綜合康復的作用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1,19(5):743-744.
[7]Tucker GJ.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depression[J].Seminars in Clinical Neuropsychiatry,2002,7(3):213-220.
[8]劉玲英,羅均,楊期明,等 .氟西汀聯(lián)合支持性心理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1,8(3):8-10.
[9]莊驚奇,王晨,張曉軍,等 .腦卒中后抑郁早期干預對神經(jīng)功能康復的影響[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2,11(4):307-309.
[10]鄧芳文 .抗抑郁綜合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癥47例的臨床研究[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10(10):119-120.
[11]Benedetti F,Bernasconi A,Pontiggia A.Depression and neurological disorders[J].Current Opinion in Psychiatry,2006,19(1):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