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仁奎,曹玉忠
(1.九臺市園林處,吉林長春 130500;2.九臺市森林病蟲防治檢疫站,吉林 長春 130500)
梓樹(Catalpa ovata G.Don)為紫葳科梓樹屬喬木植物,自然分布于我國東北、華北、華東、西北東部、西南、華南北部,日本亦有分布。喜光,稍耐陰,耐寒,適生于溫帶地區(qū),在暖熱氣候下生長不良。深根性,喜深厚肥沃濕潤土壤,不耐干旱和瘠薄,能耐輕鹽堿土,抗污染性較強。梓樹樹體端正,冠幅開展,葉大蔭濃,春夏黃花滿樹,秋冬莢果懸掛,經久不凋,是優(yōu)良的綠化樹種。嫩葉可食;根皮或樹皮、果實、木材、樹葉均可入藥;木材亦可作家具。
梓樹耐寒性較強,在長春市的氣候條件下,當油松、刺槐、檜柏遭受凍害時,梓樹通常無任何凍害相。但是在2012年5月初,卻發(fā)現有個別植株芽未萌動展葉,或部分枝條的芽未萌動展葉,這種現象一直持續(xù)到秋季休眠,表現出整株死亡或個別枝枯死,2013年這種狀況仍然在繼續(xù)(未增加新死亡株和枯枝)。死亡株和枯死枝未發(fā)現病害和機械損傷,初步判斷是低溫凍害所造成的。作者以長春城區(qū)不同綠地的梓樹為調查對象,對其生長狀況和抗低溫能力進行評價。
采用現地直接調查法,逐株每木測量胸徑,觀測展葉狀況,確定整株是否死亡,枯枝枯死程度,對其生長狀況進行評價。調查于2012年7月中旬和2013年7月中旬進行。調查地點:長春工業(yè)大學修正路校區(qū)家屬住宅區(qū)、長春市衛(wèi)光街(繁榮路至衛(wèi)星路段)、長春市湖寧路(湖濱街至人民大街段)。
凍害的分級標準見表1。
表1 梓樹受凍害等級及判定標準
使用下列公式計算凍害指數:
整理3塊綠地梓樹生長狀況的調查數據,結果見表2。
表2 不同綠地梓樹受凍害狀況
通過表2可以看出,在相同的城市生態(tài)條件下,3塊綠地梓樹的生長狀況、受凍害程度差異較大,而且與胸徑和樹體大小無必然聯系。依據表2數據計算凍害指數和凍害率,結果見表3。
表3 不同綠地梓樹的凍害指數和凍害率
通過表3可以看出,3塊綠地梓樹的凍害指數分別為 15.8、24.1 和 13.1,平均為 17.7;凍害率分別為 36.8%、45.0% 和 22.2%,平均為34.7%。長春市衛(wèi)光街栽植群體表現最差。
長春市2011年至2012年冬春季節(jié)的氣候與常年有所不同,最大的特點是裸地封凍。在11月初有2場降雪,但由于氣溫高,雪全部融化,此后直至春節(jié)一直未降雪,地面出現較大的凍裂縫隙;加之氣溫低、持續(xù)時間長,致使根部遭受凍害。此外,絕大多數宿根花卉遭受凍害而死亡。氣象記錄顯示,-10℃以下低溫為115 d,-15℃以下低溫為84 d,-20℃以下低溫為38 d;2012年至2013年冬春季節(jié)上述3個溫度指標值分別為114 d、91 d、61 d。由此可見,兩個年度的長期持續(xù)低溫的累積作用是導致梓樹發(fā)生凍害的直接因素,當然個體的生長差異和遺傳差異亦起到一定作用。
對長春市不同地點(路段)栽植的梓樹受凍害狀況的調查結果表明:3個調查地點的凍害指數分別為 15.8、24.1 和 13.1,平均為17.7;凍害率分別為 36.8%、45.0% 和 22.2%,平均為34.7%。導致梓樹發(fā)生凍害的原因,一是裸地封凍,無雪期長達100 d,地面出現較大的凍裂縫隙;二是持續(xù)冬季低溫,致使根部遭受凍害,而使地上部分整株死亡和部分枝條枯死。
[1]李靜,樊秀成,范廣吉.垂榆凍害調查及其影響因素的分析[J].吉林林業(yè)科技,2010,39,(5):37-3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