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春春
(安徽師范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19世紀初,西方國家開始盛行科學啟蒙運動,尤其在美國,自然科學與實用技術日益受到青睞,美國大學中的古典學科和“文理并舉”(經典審美與科學原理)的教育方式受到批評和攻擊,不少學者出現了向實用教育一邊倒的傾向,主張放棄古典學科,著重講授實用學科。另外,美國高校還面臨著德國大學模式的挑戰(zhàn)和英國花巨資建立倫敦大學事件的沖擊。對此,耶魯大學校長Jeremiah Day在1827年組織教授討論是否應該放棄古典學科以及如何應對當下各種紛繁復雜的矛盾,并于1828年發(fā)表了一個報告,即《耶魯報告》,也稱《教學課程報告》。
學院教育的目的不是簡單的教授單一的專業(yè)技能,而是提供廣泛、深刻而堅實的完整教育,為精英教育奠定基礎;不是為謀求日后的商業(yè)利益,而是通過思維和心智的訓練以謀求終身快樂;不是締造某一行業(yè)的專家,而是培養(yǎng)擁有全局觀點,能夠領導群倫的通才。
《耶魯報告》對學院教育目的的闡述體現了耶魯大學宏觀而卓越的辦學理念,它提醒我們,大學教育是一種精神設計,是一種終生教育,是發(fā)展人類的實踐活動能力、思維分析能力、創(chuàng)造創(chuàng)意能力、關愛博大的慈悲心懷。
與學院教育目的相應,《耶魯報告》堅定了進行完整教育的信念,指出大學課程設置體系的目的,不是進行僅僅包括幾門科目的片面教育,更不是進行包含對所有學科淺嘗輒止的淺顯教育,也不是為完成某一職業(yè)的實用教育,而是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地開始一個全面的教育課程。以使他們學會學習,擁有全局的觀點和精神力量上的廣度與平衡,在大學有限的時間里最大限度的為將來打下基礎,進而構建上層建筑。因此,耶魯大學在課程設計上有以下特點:
1.在文學和科學各個分支間保持一個合理的比例,以使學生得到均衡發(fā)展。
2.在智力教育中,注重激發(fā)學生的責任感和學習動機,以使他們最有效地使用自己的智力資源。并且提出學者應該通過自身努力來塑造自己。
3.集中學習書本知識和基本原理,設置練習課程。報告認為:為了在短暫的時間里進行有效的學習,學生必須集中學習書本知識,以充分了解該學習領域的基本原則,為研究和調查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設置練習課程,以給予學生全面調查研究某一特定研究課題的機會。
4.將專業(yè)學習排除在學院課程之外,以為書本和科學知識騰出空間?!兑攬蟾妗分赋?,科學知識和思維的訓練不會在匆忙的事務中發(fā)生,而只能在大學獲得。因此推遲專業(yè)教育的犧牲是值得的,它所換來的是一個片面教育與全面教育之間的巨大差別。
5.統(tǒng)一進度學習。有時候很多人認為不應當強迫學生去學習他所不擅長或不喜愛的學科。然而,在一個學生還沒接觸最基本的原理之前,他又怎能知道自己對此學科有無興趣和能力呢?科學理論是所有高智力成就的共同基礎。當他們掌握了幾門科學的共同基礎知識時,就可以讓他們選擇最喜歡的科目學習了。
另外,學校還實行中期考試,以檢驗學生學習的積極參與程度,激勵學生持續(xù)不斷地進行智力活動的艱苦訓練。
學生來上大學并不是為了在學校完成他們的教育,而是要打下全面的科學原理的基礎,為進入實用學科作好準備。因此,耶魯大學就學位體系而言,理論和實踐并重,兩條發(fā)展道路平行有序。
針對“為什么要在理論上浪費時間,而不把時間用在探索實用技術上”這一疑問,《耶魯報告》指出,勞動者注定要被其他人限制在狹窄的道路上,他需要擁有廣博和科學知識的人的持續(xù)監(jiān)管,即“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但同時也指出:只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進行有效的教學,克服兩個層次教育中的不足,提高二者真正的尊嚴和價值。因此,當學生獲得學位之后,他應該在實踐中繼續(xù)學習,因為他的教育剛剛開始,并沒有結束。
1.對效仿歐洲大學模式的回應
《耶魯報告》發(fā)表前,歐洲大學,尤其是德國大學對人的關注與尊重的傾向對耶魯造成了重大沖擊,很多人提出要效仿甚至照搬歐洲大學模式。對此,《耶魯報告》進行了深入的調查與分析,并做出了回應。
報告通過列舉仿照歐洲模式建立大學所需經費的巨大以及對美國大學生入學年齡、入學前的學術造詣的對比,明確指出,在美國各大學采用歐洲大學教育教學的規(guī)定與計劃毫無用處,除非美國大學的學生在年齡和學業(yè)獲得上比現在提前3或4年。同時,報告指出,歐洲大學模式也并非一無是處,他們的規(guī)劃中也必有一部分是適合美國獨有的情形和特征的,但應該慎重的引進和適當的修正,而不應該照搬照抄。
2.對公眾要求的回應
公眾的要求無非是兩點:一是要求有適當的學習課程,同時這些課程要面向所有階層的年輕人。對此,《耶魯報告》給予了肯定,并指出未來能夠提供更多的途徑來滿足公眾這方面的要求。另一個則是要求學院擴大入學口徑,降低學業(yè)標準。對此,報告堅定的予以駁回,并做出以下解釋:
首先,大學要維護在公眾眼中的現有價值,必須依靠學院所提供的獨特教育,如果大學降低了學業(yè)標準,以片面教育替代完全教育,蛻變?yōu)檫B專科學院都不如的名義上的大學,或者演變?yōu)榘氪髮W半??茖W院的機構,那么必將會遭到人們的拋棄。采取擴招第一、質量第二的政策,其結果必是短暫的成功和永久的失敗。
其次,大學之間的競爭應該是質量上而不是數量上的競爭,其目標應該是在教育實質價值上而不是在規(guī)模上超越對手,只有這種大學間的競爭才有利于教育的發(fā)展。
教育增長模式應該是榆樹式的增長:根基深厚,枝葉繁茂,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顯得越發(fā)可敬。而不應是鉆天楊式的,這種增長根基淺薄、經不起考驗,甚至會導致毀滅。
再次,本科課程的目標不是為完成從事某一種職業(yè)作準備,而是傳授各類綜合的知識,從而改進、提高各種職業(yè)的水平。
國家目前正處于繁榮發(fā)展的趨勢當中,大量的財富聚集在一些人手中。除了單單擁有財富以外,他們應當得到優(yōu)良的教育,擁有廣博開放的視野,具有堅實而高雅的成就以及卓越的品質,使他們能夠以知識來推動社會,參與有尊嚴的知識階層,以最光榮的、最有益于社會的方式來使用他們的財富。
最后,報告提出,淺薄而平庸的教育不適合指導國家發(fā)展。國家的壯麗河山注定了我們要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我們怎能容許我們的文化衰頹、貧乏和膚淺呢?
二者實際上是實現耶魯教育目標的方法。報告指出,僅靠課堂授課是無法實現所有的教學目的的。因此,耶魯大學采用住宿制學院,即在學校內,學生組成了一個大家庭,教員也同樣是這個大家庭的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他們不僅在工作與進餐的時候與學生們在一起,其他的課余時間也在一起。在宿舍學院建筑內,學生的房間附近一定安排有一個教員的房間。
而分組導師制則是指將每個班分成幾個組,每個組都配備一個導師管理。導師一方面應該有長期供職的經歷,能夠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另一方面應該了解學生詳盡的信息,例如學生的特別感受、偏見和思維習慣等,以能夠對學生產生溫和而令人欽佩的影響。導師制不僅對學生學業(yè)和道德發(fā)展有重要的正面意義,而且它使得教師責任更加明確,有利于學院的管理。
《耶魯報告》被稱為美國高等教育第一篇正式的教育哲學論述。《耶魯報告》發(fā)表的第二年,A.S.Packard在North American Review上發(fā)文支持《耶魯報告》,并用general education陳述了大學開設共同學習科目的必要性,“通識教育”一詞在美國正式出現。
另外,通識教育的思想在耶魯大學得到了傳承、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耶魯大學也因此奠定了學院百年不變的風格,為國家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1928年,耶魯大學正式實施住宿制學院制度,并將該獨特的制度延續(xù)至今。該教育制度避免了學校過大導致的師生之間以及同學之間無法進行良好交流的缺陷,使學生所受的教育不再僅局限于課堂,而是擴展到生活起居中,對大學使命的完成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1]耶魯報告(一)[J].陳漢強,等,譯.國際高等教育研究,2008(1):24-35.
[2]耶魯報告(二)[J].蔡虹焰,等,譯.國際高等教育研究,2008(2):24-35.
[3]卡爾·雅斯貝爾斯.大學之理念[M].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7.
[4]楊福家.耶魯1828報告[EB/OL].(2011-06-13)[2012-11-26].http://www.acad.fudan.edu.cn/s/94/t/313/5a/09/info230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