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來縣宏升中心學校 韓 亮
寒冷的冬日,辦公室內(nèi)溫暖如春,生氣盎然。我一邊悠閑地喝一杯清香的茗茶,一邊認真批閱著學生的作業(yè),時而昂頭挺身做一個深呼吸,活動活動筋骨,品味品味生活,著實令人愜意。
“哎,今天大家寫什么作文?”馬老師冷不丁問了一句,讓所有人的萬千思緒都暫時靜止。
眾人無語,陷入沉思……
“韓老師,你寫什么?”大家齊聲問我。
“我想想……”自己一時還沒作出決定。
翻閱了一下手頭的作文書,瀏覽了一遍近年的作文題,于是回頭跟大家說:
“我想了兩個題目,一個是《善良的魅力》,另一個是《擁你入懷》,這兩者可自由選擇,你們看怎樣?”
“?。?!寫什么?《擁你入懷》?”一片詫異聲。
“《善良的魅力》還是可以寫的,但是怎么能寫《擁你入懷》?學生看了這個題目不得一片嘩然?”丁老師和劉老師紛紛提出質(zhì)疑。
“這可是某市的中考題呀,怎么不能寫呢?”我爭辯道。
“那這個市怎么會出這樣的考題,不可思議!要是你寫還差不多……”大家笑道。
自己掩卷沉思,低頭無語……
或許這個題目有些煽情吧,因而吊人胃口,往往把人的情思引向男女之事,使人浮想聯(lián)翩。如果這樣去想,也的確無可厚非,因為這畢竟是人之常情。但任何一個事物既然存在,那必有其存在的合理之處,某市出了這個作文題,也自有出這題的道理。我想,不妨讓學生做做吧,也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課堂上,我把作文題《擁你入懷》寫在黑板中間,轉(zhuǎn)身對學生說:
“同學們,今天我們寫一篇作文,題目就是《擁你入懷》?!?/p>
話未說完,臺下就發(fā)出一陣唏噓之聲。有的對視而笑,有的低頭不語,還有的滿臉茫然……
看到此景,我并沒有打斷他們的活動,而是讓他們盡情宣泄。不久,課堂逐漸安靜下來,我一本正經(jīng)地說:
“剛才大家看了題目,可能勾起了你無盡的思緒,情感的河流在你的心間徜徉,那么就請大家展開想象的翅膀,讓你的這份真情在你的筆端行走游弋。請大家記住一句話:動情的內(nèi)容加上巧妙的結(jié)構(gòu)和精彩的語言便是一篇出色的文章。”
學生不再喧鬧,心底逐漸平靜下來,低頭思考。繼而看到的是學生專注的神情,或蹙眉而思,或展顏一笑,或奮筆疾書,酸甜苦辣、喜怒哀怨的思緒就在這頓首垂足和智慧指尖中肆意飛揚。
……
看了學生的文章,不禁令人慨嘆。作文的出彩和亮點之多,超乎我的想象。無論是內(nèi)容的選擇,還是語言的錘煉,都各具特色,令我嘖嘖稱贊?,F(xiàn)舉一隅,與君共賞:
擁你入懷
一滴墨,浸染了天空。廣寒宮的桂花和著寂寞的琴音簌簌飄落,素娥的玉指輕輕撫撥靈弦,彈一曲相思遙寄人間。于是,夜?jié)u沉,黛色的天幕籠罩著雕花小樓,昏黃的燭光透過紙窗,勾起我無盡的遐思,愿夢中擁你入懷……
(一)江南岸邊觸游思
春光泛起層層鱗波,江南的朦朧籠罩在含煙的楊柳叢間。不知是誰忽吟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回眸凝望,原是一位才子游興盎然詩興大發(fā)矣!彎彎曲曲的山路綿延而上,層層疊疊的山峰中定藏著鮮為人知的勝景。“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爆槵樀淖x書聲從山林深處傳來,那才子原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我不禁被他那滿腹經(jīng)綸折服得五體投地。又一縷微風掠過,眼前的美景漸漸隱去……
(二)白發(fā)雖發(fā)憶疆場
金戈鐵馬在戰(zhàn)場上馳騁,一腔熱血揮灑其中,戰(zhàn)爭的號角再次吹響,卻不能穿梭于槍林彈雨中為國殺敵。幽暗的燈火無力地照著風燭殘年,雙手粗糙的硬繭,額上濃密的皺紋一圈圈烙在歲月的深處。“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闭l的憂傷在筆墨間流淌,誰的悲憤在詞風中顯現(xiàn),我只能呆呆地望著他心酸的淚水在蒼老的臉頰滑落,靜靜地聽著他無奈地哀嘆“英雄無用武之地”??墒俏覑勰苤荒艽┰綍r空,去體味你當年的苦澀憂憤……
(三)花落人亡兩不知
暮秋的凄風冷雨敲打著漸漸泛黃的紙窗,可無人理解你愁腸寸斷的憂傷?!按饲闊o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是你伴著月色覓知音的心聲;“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是你強裝笑顏掩悲傷的思緒。
冷雨敲窗,醉賞芭蕉淚。
寒風扶雪,悄聽梅花香。
夜?jié)u深,淅淅瀝瀝的小雨滴在酥軟的泥土上,奏起美妙的樂音,這才喚醒我那穿越歷史的詩詞之夢。
昏黃的燈光依舊籠出一圈淡淡的光暈,徜徉在詩詞的夜空中,繁星璀璨。哦,詩詞,我終身的伴侶!愿明夜再借一葉扁舟,漾在心湖上擁你入懷……
讀罷此文,你的心靈深處是否已激起絲絲感動、微微漣漪?優(yōu)美的文字是否在你心中輕舞飛揚?若無真切感觸,何來妙語連珠,何以文采斐然?除此之外,母女之情,父子之愛,所有世間萬象穿越時空的隧道,天地萬物與我合一,眾多的內(nèi)容見諸于學生筆端,豐富的思想在文中縱橫馳騁。偶爾見兩情相悅之事,確也是青春少年之懵懂時期,何以大驚小怪?這大概就是人的本性使然,只有真性情的流露才能洞徹人的心扉。也許,這個題目讓學生燃起了寫作的欲望,激發(fā)了內(nèi)心蘊藏已久的情感,才使得他們敞開胸懷,暢所欲言,盡情抒發(fā)自己的個性,任性表達自己的體驗。我想,這樣的作文才是真實的作文。無病呻吟或千人一面之文,既不利于形成良好的文風,更害了自己創(chuàng)作的個性。文學家蘇軾曾主張“無意為文”“有為而作”,依我看來,其本質(zhì)便是外界事物不經(jīng)意地觸動于人的心底,激起創(chuàng)作的沖動,以致欲罷不能,因而是偶然得知、自然而生,這是勉強不來的。有了作文之意,于是發(fā)為詠嘆。通俗來說,便是為情思而文、為靈魂而作、為達意而發(fā)。但是在教學中,我們卻過多強調(diào)“為作而文”,這就使得作文在某種程度上沾染了世俗之氣,喪失了寫作之應(yīng)有的功能。“為作而文”固然有其長處,但核心應(yīng)該是“為文而文”。否則,“為賦新詞強說愁”,只能讓人感覺“夢里不識愁滋味”罷了。純粹的“為作而文”,除了空洞的內(nèi)容和一時的刺激還能剩下什么呢?好文章絕不是讓人讀后亢奮不已或消沉良久,而應(yīng)該是讓人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心如止水,空明如鏡。寫自己的文字,抒自己的思想,不因虛幻的浮華和世俗的功利所左右,這應(yīng)該是每個人所堅持的文學理想吧。
請不要埋怨學生寫作無話可說,更不要責怪學生作文言辭呆板,關(guān)鍵在于教師是否做到“心中有人”,切忌“目中無人”,而這務(wù)必要因勢利導,思學生之心,循學生之情,發(fā)學生之感,則其文可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