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蓉
(青海民族大學法學院,青海 西寧 810007)
婚前財產公證,是指對于即將結婚的男女雙方在婚前,針對各自的財產以及權利義務的歸屬問題進行協(xié)商并達成協(xié)議,在此基礎上由我國的公證機關依照法律對涉及內容的合法性及真實性予以證明,確定財產個人歸屬的一項法律活動?;榍柏敭a公證的產生,是在婚姻法規(guī)定的個人財產的基礎上,通過約定財產的方法實現財產的確權。一般而言,婚姻的締結是會形成一個穩(wěn)定的家庭關系,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這個長期的過程中,會出現共同使用、消耗等財產,導致財產內容的變更,使得認定婚前財產的范圍和權利義務的歸屬成為較為復雜問題?;榍柏敭a公證便是針對財產內容的較易變動,以公正的方式提前設定了個人的財產歸屬范圍。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物質上,個人的資產,如房產、汽車、金錢等,在不斷積累;思想上,當涉及婚姻時,人們逐步開始理性思考,在婚姻方面的法律意識進一步增強,在這兩方面的刺激下,我國的婚前財產公證也隨之產生并迅速發(fā)展。但是,當前我國的婚前財產公證尚未得到完全普及。相關數據表明,我國中西部地區(qū)的公證處一年內接到的財產公證案件數量也就幾十件。而在我國的東部地區(qū),如上海,其公證處一年內可接到幾百件的財產公證。
筆者認為,進行婚前財產公證主要在于四個方面。一方面是個人生產、生活資料的增加。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公民個人資產呈上升趨勢,尤其是東部地區(qū),個人資產數額較大。并且女性開始進入競爭市場,作為獨立的個體開始積累自身財富。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產不被他人合法剝奪,選擇進行婚前財產公證。另一方面,在于思想解放,西方個體獨立思想的滲入,使得個人對待婚姻更加現實,婚姻的締結不再是絕對性的束縛。此外,我們還應看到,通過婚前財產公證,確定個人財產歸屬,在婚后的生活中能減少夫妻之間的不信任,在一定程度上對婚姻有著穩(wěn)定性的作用。再者,目前結婚者獨生子女居多,父母出自為子女購置的財產,需要一公證的方式方能降低其內心對婚姻不穩(wěn)定的不安。最后,還涉及經濟相差懸殊者,較好一方不愿因為金錢而使得婚姻成為拜金主義,形成拜金婚姻,而對方不愿被理解為錢物而結婚,為了自己的名譽和聲譽,進行婚前財產公證也是情理之中。
1.婚前財產公證使得婚姻更加現實,產生情感與現實的矛盾?;橐龅木喗Y是男女雙方愛情持續(xù)發(fā)展的結果,是感情的交融,是心理上的信任。美滿的婚姻是每個人所向往的,婚姻不是一蹴而就,他需要雙方的共同呵護與培養(yǎng)。只是在婚前進行財產公證,這是在婚姻的初始,或是對正準備結婚的未婚夫妻之間產生懷疑,為以后的生活埋下不穩(wěn)定的種子,當出現影響相互信任的問題進一步加深時,便自然會使之前的財產公證成為對婚姻的信心喪失的導火索,導致夫妻之間感情的唯系與發(fā)展更為困難,更有可能會傷害到彼此之間的感情,最終導致分手或離婚。然而,隨著現實社會離婚率的不斷增長,不進行婚前財產公證又會有不安心理,如此便構成了最基本的矛盾。
2.婚前財產公證婚前財產公證的范圍過于狹隘。結合我國民法以及婚姻法相關內容,一般而言,個人財產分為有形財產和無形財產,有形財產包括房產、機動車、工資、資本收益或者其他的合法收入等,這些都屬于個人財產的婚前申請公證的范圍,同時也是目前公證機關進行婚前財產公證的內容;至于無形財產,即是以知識或信息形態(tài)存在的,能夠據以創(chuàng)造或產生財富的精神層次的內容,經法律上予以確認的財產權利,例如,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及肖像權等財產,應受到法律的保護。保護有形財產是法律創(chuàng)造自始的任務,無形財產屬于較為新型的財產模式,其所涉及的財產利益不僅不弱于有形財產,甚至還要有所超越。
3.婚前財產公證缺乏實際靈活,易導致公平正義的喪失。婚前財產公證的目的是保證一方不會因為在解除婚姻時,由于財產的區(qū)分不清而導致自身財產被合法剝奪,致使自身損失。在現實中,筆者認為其便產生一定的僵化,例如一方在解除婚姻時,以自己的婚前財產公證予以抗辯,導致另一方得不到絲毫財產或者是得到少量財產,明顯是對法律創(chuàng)制的初衷相違背的,顯失法律的公平和正義。
婚前財產公證的意義在于確定明確的財產歸屬,使得在家庭生活中能夠避免相應的經濟矛盾,產生實質對家庭關系的維系和發(fā)展。另一方面,是在家庭債務糾紛中,能夠避免使得個人財產為家庭債務充抵,保證家庭的基本生活能夠持續(xù)。此外,進行婚前財產公證還能夠為再婚者提供信心保障,不至于對婚姻失去信心。可見,婚前財產公證的意義還是很大的,通過我們實踐發(fā)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將一項制度不斷改良、優(yōu)化,使得更加適合社會的需要,積極利用其有利的方面,將不利之處拋棄,相信定能使得一項制度不斷進步。這里筆者針對上文提及的在婚前財產公證協(xié)議中亟待完善的問題提出相關建議以及相應的措施。
1.必須了解進行婚前財產公證的真實原因,將抵觸心理降到最低
在實踐中,筆者通過調查發(fā)現進行婚前財產公證的往往是資產較多的一方所進行的,另一方在態(tài)度上處于不冷不熱的形式,是由于資產較多一方或者其家庭的壓力不得不進行婚前財產公證。在這里,筆者認為這樣不情愿的進行婚前財產公證更容易導致婚姻的提前破裂,因為對于不平等的家庭關系中,弱勢的一方大多是忍受,當達到極限時甚至會產生家庭悲劇。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的組成部分,二婚姻便是促使其形成的關鍵,因此,倘使婚姻的不穩(wěn)定,自然導致家庭的破裂,引起社會的動蕩,所以對于這種情況,必須要讓弱勢一方理解婚前財產公證的意義,將其有益的方面進行解說,例如進行婚前財產公證能夠預防婚姻糾紛、保護夫妻雙方的合法權益,進而穩(wěn)定家庭關系和財產關系,促進社會的安定穩(wěn)定等等,將有利的信念灌輸其思想,將抵觸心理降到最低。
2.進一步加大權利憑證審查
試想,當一人憑借某些不易被人覺察的手段,將本屬對方的財產公證為自己的歸屬,那么對于對方將是一場災難,而現實當中這種情況確實時有發(fā)生的,所以加大審查力度是很重要的。公證人員在辦理婚前財產公證時,要對所涉及的財產憑證嚴格審查,尤其是當申請人所出具的權利憑證的記載權利人與申請人不相符時,必須要求記載人到場進行確定,做到防患于未然。
3.擴大法律保護的領域
正如上文所言,無形財產在社會財富中已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其有著巨大的經濟利益。隨著公民意識的不斷深化,對財產的重視程度不僅僅只集中在有形財產的范圍之內,并且隨著知識所創(chuàng)造的財富不斷增長,對于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等無形財產權利更為重視。同時,相對無形財產而言,其財富的產生是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逐步累積的,隨著時空變化,其很可能創(chuàng)造出更大的財富。所以,筆者認為針對無形財產設立婚前財產公證制度是在符合了社會發(fā)展趨勢之上完善了婚前財產公證制度,是時代與法律相互融合的結果。
4.針對婚前財產公證的有效年限進行規(guī)制
這個年限制度源于我國封建社會律法對婚姻 “七出”規(guī)則中“無子”規(guī)則的制約,其規(guī)定了當女方與男方共同生活達到一定年限,則不受此規(guī)則的約束,不可被男方合法拋棄。筆者認為,可以對婚前財產公證協(xié)議進行年限上的限制,而不是使其無限制的延續(xù),否則,這個所謂的婚前財產公證則成為一方可以肆無忌憚行為的保護屏障,使得另一方長期處于卑微的地位。這根本不能實現美滿婚姻的效果,反而加劇了婚姻的不平衡,甚至在更多的家庭糾紛中,弱者還得不到應有的賠償。這個年限,筆者認為應當是階梯型的,分別應當以五年,十年,十年,進行設定。當超過25年時,則此公證自然失效。這種分法,是在夫妻生活不斷磨合之下逐步實現夫妻財產的共同使用,在三個檔期內,當處于弱勢的一方無法忍受時不至于一無所有,同時也是對施暴者或者行為不端一方的懲罰,實現公平理念。
5.完善補償制度,實現對婚前財產公證的補強
當婚姻解除,分割夫妻共有財產是法官通常的行為,只是對于夫妻個人財產的處理略顯單薄。我國《婚姻法》規(guī)定了婚姻解除時的補償權,當夫妻之間屬于約定財產制時,當一方對家庭付出較多義務,有權向另一方請求補償,另一方也有義務進行補償,只是這項規(guī)定的局限性太過強烈,其一般僅限于撫養(yǎng)子女、照顧老人、協(xié)助另一方工作的情況。
這里我們可以借鑒《意大利民法典》中關于個人財產的補償制度,其包括個人財產對共同財產的補償和共同財產對個人財產的補償。前者是應個人支出而以共同財產支出的行為,后者是應以共同財產支出的以個人財產支出的行為。這樣便是實現了共同財產與個人財產的共同保護,將個人財產與共同財產相統(tǒng)一。筆者認為,結合我國現有制度和意大利民法中的個人財產補償制度,提出以下思路以期完善:在進行了婚前財產公證的家庭中,當涉及財產分割時,應當擴大我國個人財產補償的范圍,另外還需明確規(guī)定支出的類型,確定支出是屬于共同財產的范圍,還是在個人債務的范圍之內。
婚前財產公證制度是私有權利的體現,表明了在民法的“私法自治”理念。婚前財產公證屬于約定財產制,是意思自治范疇的擴大化,正如夏吟蘭教授所言,“我們可以看到現代婚姻法對公民私權的尊重和保護,看到意思自治原則在婚姻法中的逐漸擴張?!绷硗猓榍柏敭a公證制度也體現著我國由“夫妻一體主義”向著“夫妻別體主義”的轉變,同現代夫妻關系的夫妻人格獨立和人格平等相呼應,體現著個人權利本位的立法理念,是身份上的獨立在財產上的進一步闡釋。
我國處于社會深化改革的重要時期,如何制定相應的符合現代婚姻關系的規(guī)則是保證婚姻維系,家庭穩(wěn)定,保持社會安定的重大課題,婚前財產公證不僅為法官斷案,解決婚姻財產糾紛提供相關證據,還為財產的夫妻歸屬,維護公民個人財產權利提供了新的方式,是社會發(fā)展的新趨勢。
[1]孫艷軍.我國夫妻財產制的發(fā)展趨勢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博士論文.2012
[2]趙帆晴.尷尬的婚前財產公證——淺談婚前財產公證的倫理學解釋.中國市場.2011(14).
[3]徐敏.婚前財產公證的意義及完善.中國公證.2011(8)
[4]陳莉莉.淺議婚前財產公證存在的問題及其完善措施.法制與社會.2013(02)
[5]安之楠.論婚前財產公證制度.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