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立云
(山東商業(yè)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外語與國際交流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3)
當前的時代是“微”時代——微博、微信、微電影、微小說等成為盛行的信息處理方式,其特點便是信息量大而豐富,傳播及時而迅速。但是,大量良莠不齊的信息卻會給學生帶來負面的影響,大學生常常表現(xiàn)出時尚性、挑戰(zhàn)性、情緒化、易變性等特點。面對誘惑,他們稍有不慎,便可能被世俗污染,誤入歧途。當前的很多社會事件都值得我們深思。例如,時有發(fā)生的大學生自殺事件,大學生投毒殺害舍友事件等。面對學習,他們常想一蹴而就,多數(shù)學校里的理論式講座門可羅雀,而那些應試式培訓卻場場爆滿。由此可見,有些大學生的人生觀發(fā)生偏頗,人文精神缺失,人格殘缺,道德行為失范,而且大學生的心理尚未成熟,導致他們?nèi)菀自谇楦袘B(tài)度等心理上出現(xiàn)變化,甚至發(fā)生自卑、報復、人際關(guān)系困惑等,亟需引導。
人文精神是人們信念、理想和道德的結(jié)晶,核心就是要鑄造健全的人格,促進人才的全面發(fā)展。大學加強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是英語教學改革的要求,也是培養(yǎng)具有全面素質(zhì)人才的要求。教育部在《關(guān)于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zhì)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指出,“文化素質(zhì)教育— —重點指人文素質(zhì)教育,主要是通過對大學生加強文學、歷史、哲學等人文社會方面的教育,通過對文科學生加強科學的教育,以提高全體大學生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贝送?,大學生非常重視大學英語四六級,因此會把大學英語作為一門重要學科來對待,那么如果能在學生最關(guān)心、花時間精力最多的課程中貫穿和滲透人文精神,人文素質(zhì)教育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利用英語的文化背景知識傳遞人文精神。語言與文化背景之間的關(guān)系已為大家所認識,教師要善于將人文精神融入到背景文化當中,同時引導學生通過總結(jié)英語學習材料,理解所體現(xiàn)的文化背景,展示所反映的歷史知識,提煉所體現(xiàn)的價值觀。與學生共同探討文化背景、歷史知識、價值觀以及學習材料之間的關(guān)系,并且讓學生與自身的知識現(xiàn)狀對比,形成對文化和歷史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對社會、世界更深刻的理解;此外,了解東西方文化觀念和價值觀的差異,體會到人文精神的博大,對人文精神有了更為豐富的理解,從而提升對自身價值的認識,為塑造健全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提供原動力。
(二)從俗語、諺語和習慣用語方面入手。習語、諺語是語言的結(jié)晶,精辟地體現(xiàn)了文化的精髓。教師可以在每節(jié)課的開始設置這樣一個傳達人文素質(zhì)的課堂活動。例如,可以通過翻譯英語諺語和故事來讓學生切身感受哪些是才是恰當?shù)牡赖滦袨椤@?Forgive and forget(不念舊惡,不記仇)。這句話可以映射到當今同學、舍友間的相處之道。I am lucky.Though I lost my arms,I still have legs;I am lucky.Though my wings are broken,my heart can still fly."(我幸福,雖然斷了雙手,但我還擁有一雙腳;我幸福,雖然翅膀斷了,但心也要飛翔),提倡堅強與奮斗。One for all,all for one.(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這些語言恰恰道出了我們所要倡導的寬容、堅強、奉獻等優(yōu)秀品質(zhì),讓學生感到文化相通的同時也能重溫這些品質(zhì)帶給自己的感動。
(三)發(fā)揮英語教師的作用和人格魅力。作為大學英語老師,我們在課堂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肩負的責任,就是要利用好教材,研究學生的學習動機,重視學生的需求,讓學生感受到外語教師帶來的獨特的語言文化關(guān)懷,把人文精神潛移默化地傳達給學生。教師進行一系列的場景假設,讓學生們參與其中,以直接的方式讓學生選擇最合適的道德行為。此外,師生互為主體以對話的方式展開情感交流,評論生活百態(tài)、勵志人生、自然風光等,以心交心,以情怡情,達到潤物無聲的目的。
大學英語教材的內(nèi)容面很廣,實用性較強,人文知識點比較具體,既有文學、人物方面又有歷史、宗教、習俗等方面,從道德道義、法律、尊嚴方面都給讀者實例。以下將對本套教材中包含的人文內(nèi)容加以賞析?!缎乱曇按髮W英語預備級》第六單元的《The More You Give,the Happier You Become》。這一題目本身就體現(xiàn)了我們應該繼承和發(fā)揚的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給予比得到更快樂。通過文章中調(diào)查案例和個人感觸的講述更加印證了我們的選擇:應該樂于付出,助人為樂才是根本。同時,結(jié)合社會熱點,讓學生們親身體會:對于摔倒的老人我們要及時伸出雙手,對于落水的兒童我們要勇敢一躍,培養(yǎng)大家樂于助人,甘于奉獻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該教材第一冊第三單元《A Good Heart to Lean On》講述的是父子之情,是寬容。這對于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的學生們很有觸動。我們可以和學生共勉:百善孝為先,愛父母不要太遲,經(jīng)常給父母打電話,常回家看看,而且大學生更應該成為孝敬父母的榜樣。第二冊第一單元《Time-Conscious Americans》中美國人生活節(jié)奏快,時間寶貴,節(jié)省時間到了極致,我們亦是如此。大學期間,學生們自主時間很多,在沒有升學等的壓力之下,很多人會覺得無事可干,會變得懶散懈怠。懂得時間的珍貴并且養(yǎng)成合理安排時間的好習慣無論對于學習還是以后的工作都將是大有益處。第三冊第三單元《Where Principle Comes First》闡釋了培養(yǎng)道德更勝過傳授知識。這正與我們所宣揚的人文精神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會讓學生更加堅定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乃至弘揚人文精神。第四冊第一單元《Section C The Positive Meanings of Love》涉及愛情和婚姻這一主題。青春期的大學生憧憬愛情,然而現(xiàn)在“剩女”和“高富帥”成了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愛情卻漸漸成了奢侈品。愛情的回歸需要大家共同探討,要引導這些青春期的學生們成熟地對待愛情。因此,這一單元的現(xiàn)實意義不容忽視。
大學英語中傳遞人文精神是必要且可行的,作為優(yōu)秀教材之一的《新視野大學英語》便給我們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1]鄭樹棠.新視野大學英語(1-4冊)[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
[2]石亞軍.人文素質(zhì)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