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萍,王 蕾,和 堯
(1中國石油吉林化建工程有限公司 吉林吉林 132021;2河北大學管理學院 河北保定 071002;3河北大學工商學院 河北保定 071002)
開征社會保障稅后,可以營造一個良好消費環(huán)境,拉動經濟增長;還可以使得社會保障基金籌措獲得法律保障,充分體現了強制性、公平性、平衡利益等特點。同時將社會保障稅納入中央預算內管理,優(yōu)化公共財政結構,加快建立統一、完整的公共財政預算制度,完善監(jiān)督機制,將規(guī)范主體行為,增強抗風險能力,提高統籌力度,拓展保障覆蓋面,使得社會保障資金更加安全、透明、有效。所以開征社會保障稅是建設現代公共財政的內在要求。
開征社會保障稅不僅可以確保我國經濟持續(xù)、穩(wěn)定和健康發(fā)展,還可以保持社會長治久安。還有就是開征社會保障稅也是國際慣例,有利于國際間的交流。最后就是在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的今日,社會保障稅的開征有利于緩解貧富差距。
首先,開征社會保障稅可以保證我國的經濟持續(xù)、健康和穩(wěn)定的發(fā)展。對社會保障征收社會保障稅有利于充分發(fā)揮稅收的強制性和稅務機關專業(yè)化管理的優(yōu)勢,依據稅法的規(guī)定把社會保障稅及時、足額地征收起來,為社會保障提供了較為穩(wěn)定、可靠的資金給付保證,使得社會保障制度在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中,真正發(fā)揮出其“經濟內在穩(wěn)定器”的作用,確保我國經濟持續(xù)、穩(wěn)定、健康地發(fā)展。社會保障是啟動內需、解決整個社會經濟矛盾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其次,征收社會保障稅對國家的長治久安和社會和諧有利。社會保障將給我國就業(yè)環(huán)境帶來巨大壓力。這誘導著人們對福利價值觀念不當選擇,最終激化社會成員之間的沖突矛盾,形成“個人風險——群體風險——群體要求及相應行動——社會動蕩”的鏈條,從而嚴重威脅社會的穩(wěn)定和團結。根據世界各國的實踐經驗并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有效的社保資金籌集方法就是社會保障稅的開征,這樣就可以緩解以上問題,保障社會的長期穩(wěn)定。
再次,開征社會保障稅是國際慣例,利于國際之間的溝通交流。以征稅的方式籌集社會保障資金是目前國際上的普遍選擇。目前世界上一百七十多個國家中近有一百四十個國家開征了社會保障稅,有利于協調我國與其他國家之間關于社會保障資金的征收、抵免和社會保障支出的負擔的關系,維護我國主權和居民的利益,促進國際間的交流。
近些年來,雖然我國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在不斷提高,但是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也在不斷拉大,貧富差距懸殊。同時,我國城鎮(zhèn)居民人口老齡化、內部基尼系數大等問題也是嚴峻的考驗,因而,盡快開征社會保障稅,切實保障低收入人群及喪失勞動能力者的基本生活,強化社會保障功能,是緩解貧富差距、保證社會穩(wěn)定的一個基礎性的措施。
早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末的德國,就已經開始了對社會保障稅的征收,這之后就不斷有國家相繼開展了社會保障稅,到目前為止世界上一百七十多個國家中近有一百四十個國家開始了對社會保障稅的征收,其中尤以德國、法國和荷蘭為代表,因為在這些國家社會保障已經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所有開征了社會保障稅的國家不論是發(fā)達國家還是發(fā)展中國家都運行的很好,都有值得我國借鑒的地方。這些國家都呈現著這樣三個特點:第一,就是社會保障稅的征收范圍比較廣,社會保障稅的納稅人有依靠工資收入為主的員工還有一些自營人員和工人。第二點,由于社會保障稅在征管上的分離,由稅務部門來進行對社會保障稅的征收,而社會保障管理部門則對社會保障的資金使用進行管理,如此,社會保障資金被納入到預算管理體系之中,而社會保障資金在運轉時的收管用的分離,也有利于形成相互的監(jiān)督和制約機制,來保證社會保障資金的使用效率。第三點,社會保障方面的立法比較健全,這樣社會保障資金在籌集時就能夠有法可依,依靠法律來做保障,而且也使得社會保障稅的征繳更加規(guī)范化和制度化。這些國家依靠對社會保障稅的征收,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緩解了一部分由于老齡化、就業(yè)困難等社會問題帶來的社會壓力和養(yǎng)老的風險。如今國外的社會保障稅開征已經有很久了,我國在開征社會保障稅時,就可以充分考慮國外社會保障稅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吸收其中一些有益的部分,避免一些弊端的發(fā)生,發(fā)展符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保障稅收體系。
自1978年實施改革開放至今,我國的經濟在不斷地發(fā)展,GDP在國際上也是擠進了前五名之內,國內城鄉(xiāng)居民的平均收入也在逐步增長。所以說我國目前開征社會保障稅的經濟基礎有了一定的保證,并且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我國的企業(yè)單位與職工個人有了一定的經濟承受能力,可以負擔一部分的社會保障稅額,而不影響到企業(yè)單位的正常的運轉和員工的生活。其次,國有企業(yè)也通過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其基本上具備了納稅的能力。并且由于開征社會保障稅,把“三資”企業(yè)、個體私營企業(yè)和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都納入了納稅人范圍之內,使得國有企業(yè)的繳稅的負擔相對以前繳費時候的狀況有了很大的改變,國有企業(yè)在其運轉過程中,就可以有更加充裕的資金,來滿足企業(yè)經營中計劃的實施和企業(yè)的擴大經營,這樣就改善了國有企業(yè)在不同所有制企業(yè)中的地位,保證了國有企業(yè)的一部分的競爭力。最后,從長遠的角度來說,其實全體公民都應該是想被納入社會保障體系之中的,因為社會保障能夠緩解人們對于未來的養(yǎng)老、醫(yī)療、失業(yè)等的一部分的擔憂。現在對于社會保障稅的繳納,可以保證以后年老時在養(yǎng)老和醫(yī)療方面有一定的保障,社會保障基金的運行,也可以使得現在繳納的資金在以后不會有貶值的擔憂。所以,人們應該都是愿意參加社會保障的,因為社會保障可以使得人們的生活更加有保障,這些人都是潛在的參保者。這些愿意參加社會保障或者說潛在的參加社會保障者就是社會保障稅一部分稅源的來源。
我國的地方稅務部門由于長久的稅收征管方面的實踐,已經擁有了一個在稅收征管方面具有充足經驗的團隊,而且稅務部門還有設備功能齊全的設施和完善的報稅網絡,納稅人因此可以享受到全方位的服務。稅務部門熟知企業(yè)生產經營、職工的工資水平和企業(yè)的財務收支等情況,稅務部門就可以對稅源方面進行監(jiān)控,這樣就可以使得社會保障稅在征繳時漏繳和偷繳的情況減少。在1999年國務院頒發(fā)的《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中,曾經很明確地規(guī)定過:社會保障基金可由地方稅務機關代為征收。但是,目前并不是所有的地區(qū)都在用地方稅務機關來代為征收,各地對社會保障費的征收標準都有很大的不同。那些借助地方稅務部門來進行社會保障稅費的征收的地區(qū),在長期的實踐中已經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社會保障費征收模式。所以,在我國開征社會保障稅,就有了一定的組織基礎和管理方面的經驗。
目前在我國實行社會保障的費改稅,已經基本上形成了共識,這之前對于在我國開征社會保障稅的呼聲一直沒有停止過,直到近些年來,社會保障稅在中國開征已經被逐步的確定下來。其實學術界對于開征社會保障稅問題的研究一直沒有停止過,只不過是不同的時期研究的重點不同,目前專家對于如何在我國開征社會保障稅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方案,這些研究使得我國在開征社會保障稅上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第二,社會保障稅有其自身的特點,就是社會保障稅屬于稅收,就會具有強制性,這樣能夠保證充足的社會保障資金,但是社會保障稅又不完全具有稅收的特征,因為社會保障稅具有有償性,籌集的社會保障資金還是用在人民身上,社會保障稅在某些程度上來看是真正做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故而社會保障稅更容易被廣大的納稅人群所接受。第三,從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么多年來,城鄉(xiāng)居民對于市場意識和民主法制觀念已經逐步形成,城鄉(xiāng)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也得到較大幅度的提高,在社會的逐步發(fā)展過程中,人人逐步增強了抵抗風險能力和自我保障意識,這為社會保障稅的開征提供了一定的社會基礎。第四,近些年來社會保障制度也在不斷地完善過程中,包括城鎮(zhèn)居民的醫(yī)療保險、農村醫(yī)療合作社等措施,這些都為社會保障稅的開征提供了實踐基礎。此外,由于黨中央、國務院還有各級地方政府部門對于社會保障稅開征的重視,為社會保障稅的開征提供了有利的后盾支持。
由于我國的稅收方面法律法規(guī)尚算健全,稅務部門在征收社會保障稅時有嚴格的法律規(guī)范和嫻熟的實踐經驗,能夠保證社會保障資金的籌集效率。由稅務部門進行統一的征收管理,使得社會保障資金籌集更加的法律化和規(guī)范化。還有就是稅務部門的人力資源,由于稅務部門在稅收征管方面的充足的經驗,稅務部門的人員的稅法素養(yǎng)和稅收經驗相對來說比較優(yōu)秀,可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行政開支。這也為社會保障稅在我國開征提供了可能。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可以逐步實施開征社會保障稅,社會保障稅的開征實際上是適應我國目前的經濟社會發(fā)展狀況的,社會保障稅的開征不僅可以滿足人民大眾對社會保障的需求,并且可以推動城市化的發(fā)展進程,改善人民生活,促進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并不是說,在我國開征社會保障稅就沒有弊端,只能說,開征社會保障稅順應了中國的社會發(fā)展趨勢,是必然的選擇。在我國開征社會保障稅總的來說是利大于弊的,開征社會保障稅確實能減少一部分社會保障的行政開支;稅務部門進行征繳也能加強對社會保障資金的管理,避免拒繳、偷逃費的現象;社會保障稅歸為中央和地方共享稅時,不僅有利于國家對社會保障資金的統籌,也有利于國家把社會保障納入預算管理體系之中;稅務部門、預算部門、社會保障資金管理部門相互監(jiān)督、相互制約,可以保障社會保障資金的安全,避免腐敗和基金的使用不當等等。
我國從未有過開征社會保障稅的歷史,但是在國外,如19世紀初的德國就出現了社會保障稅;真正意義上可稱之為社會保障稅的并且開始征收社會保障稅的始于1935年的美國,距今也有78年的歷史;二戰(zhàn)之后各國也陸續(xù)開始實施社會保障稅。所以說,國外的社會保障稅的開征是比較成熟的,我國開征社會保障稅時應該借鑒國外的開征社會保障稅的經驗,揚長避短。
1.國際社會保障模式
國際上的社會保障模式主要有三種模式,依據承保項目和承保對象來進行劃分,分為對象型社會保障模式、項目型社會保障模式和混合型社會保障模式,混合型社會保障模式是指承保對象和承保項目并存設置的社會保障模式。
對象型社會保障模式是指按照承保對象來進行劃分的,運用此種模式的國家典型的有英國。采用對象型的社會保障模式管理的便利性和社會公平性都比較好。而以美國為代表的以承保項目和承包對象劃分的社會保障模式則在管理的便利和社會的公平上正好與之相反,這種混合型的社會保障模式的優(yōu)點就在于靈活性較好。至于項目型社會保障模式,德國、瑞典、法國、比利時、荷蘭、奧地利等國家都是采用的此種模式,其中典型的代表是德國,這種模式的優(yōu)點在于靈活性、管理的便利性以及返還性都很好,缺點就是社會公平性比較差?;趪H上的這三種模式,筆者認為可以借鑒這些模式中的優(yōu)點并結合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的實際情況,來找到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保障稅的開征方式。
2.我國社會保障稅的開征模式
我國開始征收社會保障稅首先要確定我國社會保障稅的開征模式,其次是社會保障稅的開征由哪些要素構成,再次如何對社會保障稅進行征收管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來推動社會保障稅的成功開征。下面將針對這幾點來具體闡述:
對于社會保障稅的開征模式,理想的狀態(tài)下是應該選擇德國的依承保項目劃分的模式,但是結合我國目前經濟社會發(fā)展現狀,我國實施的社會保障稅模式最好是以美國為代表的承保對象和承保項目相結合的保障模式。因為目前我國的經濟發(fā)展還是不均衡的,不僅是城鄉(xiāng)經濟差別很大,地區(qū)之間的經濟狀況也大不一樣。目前我國的農村經濟發(fā)展狀況還不是很好,經濟的發(fā)展水平偏低,農民的收入水平也還不高,所以要直接實行以德國為代表的項目型模式,很明顯農民尚不能承擔社會保障的稅負,在征收社會保障稅時就要考慮到城鄉(xiāng)人群的區(qū)別??紤]到這些情況,我國實施的社會保障稅還是暫時實行以美國為代表的社會保障稅模式更加合適。
至于構成要素,基本的應該要有納稅人、課稅對象、稅率、稅目。納稅人按理說應該是我國境內所有的企業(yè)和個人,但是考慮到我國農村經濟發(fā)展狀況、農民的收入水平,農民和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最好不要劃入納稅人之內。課稅對象則是單位和雇員的工資,對高收入者設立免征上線,對低收入者超過最低生活線一定標準的應該承擔一部分稅負。對于個體工商戶和私營業(yè)主,依據一定時期的營業(yè)額進行一部分扣除后來確定征收的金額。稅率的確定是一項稅收征收中最核心的部分,在制定時要充分考慮到納稅人和稅目。不同的納稅人征收的標準是不一樣的,最好還是實行比例稅率。對于自營人員進行定額征收。稅目方面,依據我國目前經濟現狀,先設立基本養(yǎng)老保障稅、基本醫(yī)療保障稅、失業(yè)保障稅和其他社會保障稅四項,以后如果還有需要加入的項目可以歸入其他社會保障稅之中。
對于社會保障稅的管理,首先由政府來進行管理,把社會保障稅納入預算管理體系之中并單獨設立一個項目,對社會保障資金進行??顚S?,不挪用擠占其他開支項目。依據屬地原則由各地區(qū)的稅務部門進行征收,由企業(yè)對納稅人進行自行繳稅和為雇員代繳社會保障稅。而自營業(yè)主則可以自行申報。
最后一點是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必須保證稅源,就是說只有中國整個大環(huán)境的經濟不斷發(fā)展,才能更好的開征社會保障稅。還有就是制度和法律,保障社會保障稅的開征有法可依,這樣可減少偷漏稅的狀況;文化方面需要有相應的宣傳來保障社會保障稅順利進行征收??傊鐣U隙惖拈_征需要多方協調配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