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淺析賀覺非之 《西康紀事詩本事注》

        2013-08-15 00:53:11
        四川民族學院學報 2013年3期
        關鍵詞:西康

        楊 藝

        19世紀末,隨著清政府國力的衰弱,邊疆危機爆發(fā),帝國主義列強侵略的觸角也伸向中國西部。除了常規(guī)的軍事武力侵略之外,部分列強,特別是英、俄、日等國懷著不可告人的目的對中國邊疆展開的長期深入的調(diào)查研究,其研究調(diào)查成果在一定程度上為帝國主義經(jīng)濟、政治、軍事侵略起了先導之旨,也讓國內(nèi)文人學者意識到自身責任之重,“吾國邊疆民族為數(shù)至眾,以所處地理環(huán)境之不同,其生活、思想、心理、語言、文化諸方面之萬有不齊,蓋有必然,非有專門調(diào)查,難得明其實況。以前少知注意,致現(xiàn)今并少專書,詳為記述,可資參考。學者中亦少專家,對于邊疆之某種民族,能詳明其狀況,通其語言、禮俗,悉其心理、思想,可以備政府之顧問。反之,在外人方面,則兼承各該國政府命令,由官吏、由學者、由軍官、由教士、由旅行家多方調(diào)查,盡獲其實況?!鋈酥畤?,先之以文化侵略,次之以經(jīng)濟剝削,次之以外交政治壓迫,最后以軍事征服,此近代帝國主義者不二之法門。言念及此,可不深懼哉!”[1]為了 “反對這種文化侵略,只有自己去調(diào)查,去研究”。[2]國內(nèi)文人學者懷著抵御外侮,鞏固邊疆的憂憤積極投身于邊疆問題研究的潮流中,潛心于邊疆史地學的研究。其中,賀覺非先生秉承清代絕句組詩加本事注以紀事的方式寫史記事,使其著作 《西康紀事詩本事注》在此時期諸多邊疆研究成果中獨樹一幟。本文擬就此書內(nèi)容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梳理,以便對清末及民國時期西康地區(qū)的人文社會、歷史文化有更為直觀的了解。

        一、賀覺非其人

        賀覺非 (1910-1982),亦名策修。湖北竹溪縣豐溪鎮(zhèn)人。幼年便喜讀史著,后入讀武昌中華大學,未畢業(yè)被聘為武昌三楚中學歷史教員,須臾考入國民黨中央軍校第十期。1934年黃埔畢業(yè)后,隨軍委會參謀團入川,后入劉文輝部。1936年秋,他隨軍入康,沿途留心考察西康地情,寄情篇什,不遺聞見,作七言絕句百余首,并加以博征地方文獻、傳說,每首詩后都加以考證、注釋和評議,撰 《西康記事詩本事注》1卷。該書內(nèi)容廣泛,凡康藏的政治、歷史、地理、軍事、文化、宗教、民情風俗、古跡、資源、軼聞、山川形勝等都有所涉及。此書于1941年問世之后,時人視為奇書。歷史學家顧頡剛為之撰序,贊其 “詩有文有史,不囿于中原,足跡及于邊塞,記注有裨于邊陲掌故,實為不易”。當時的學者名流如江西邵祖平、四川廖次山、貴陽何鴻章皆予以好評。

        1941年任理化縣縣長,實地勘察山水物產(chǎn),造訪當?shù)馗鹘缛耸?,搜集民俗佚聞,遍讀四川地方志,至1944年,終于獨力修成 《理化縣志》。此書被譽為 “本時期縣志中較好的本子,為西康志乘中之佳作”。

        抗戰(zhàn)勝利后,他擔任過漢口市政府秘書、三民區(qū)區(qū)長等職,還在家鄉(xiāng)竹溪縣當過縣長。1949年他任國民黨新編八軍少將高參,隨軍至成都,并籌劃了該軍起義。

        解放后,賀老先后任湖北省政府參事室研究員,中南工農(nóng)中學、華中師范學院附中歷史教員,1957年被錯劃為 “右派”,下放農(nóng)場勞動。是時,在艱苦的歲月里,他仍堅持收集整理武昌首義史的各種資料筆記數(shù)百萬字,為之后80年代整理、主編、著述及與他人合著的 《辛亥首義人物傳》《辛亥湖北人物傳》《辛亥武昌首義史》等大量辛亥首義相關書籍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成為近代史研究者的圭臬??芍^是辛亥武昌首義史研究當之無愧的權威專家。

        二、《西康紀事詩本事注》題材內(nèi)容

        《西康紀事詩本事注》一書收錄了賀老百余首紀事竹枝詞,并 “以紀事詩本事注的形式一冊見示,諷誦再三,若親到蔡蒙爐理之間,識其上下千年之事,曷勝欣快!”[3]可以說,賀老借詩記史、用詩紀事、取詩抒情,用詩歌的形式書寫了一部 “西康地方志”,并且在本事注中他大量兼采歷史文獻佐證其詩,其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提升了該書的學術價值。從其題材內(nèi)容上分析,大致可分以下幾類:

        (一)西康地區(qū)的歷史沿革

        “康”(Khams),是藏語的音譯,意指 “邊地”,系我國藏族三大聚居區(qū) (衛(wèi)藏、康、安多)之一,故又稱 “康區(qū)”、 “康巴”或康藏地區(qū)。西康,清末以前并未有其名,其地被廣泛稱作“川邊”或 “邊地”,即中國西部康藏地區(qū)的簡稱,其地域范圍大體包括現(xiàn)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涼山彝族自治州、攀枝花市、雅安市及西藏東部昌都地區(qū)、林芝地區(qū)等,基本相當于藏文化中的康區(qū),是歷來藏區(qū)傳統(tǒng)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核心區(qū)。

        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界于川藏之間,乃川省前行,為西藏后勁,南接云南,北連青海,地處高原,對于四方皆有建瓴之勢”,[4]是連接我國西北、西南地區(qū)的樞紐,又由于其位于西藏的東南邊緣,使它成為漢藏文化接觸交融的地帶。致使其成為歷代中央政權治理藏、彝等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軍事戰(zhàn)略要地,同時,因為該區(qū)域處在甘、青、川、藏、滇藏區(qū)的 “民族走廊”中段,是眾多民族北上南下遷徙的必經(jīng)之地,西北與西南各民族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孔道。從藏族聚居區(qū)的范圍和內(nèi)部關系上看,康地西連西藏,北接甘青,南達滇西北,聯(lián)系了各地藏區(qū)。從戰(zhàn)略意義上講,穩(wěn)定了康區(qū),即能有效地影響甘、青,進而影響西藏,視其為 “川滇屏障,藏衛(wèi)根基”。因此,“治藏必先安康”①清光緒三十二年六月,軍機處交部復議錫良等奏設川滇邊務大臣奏折時,“經(jīng)部復議:現(xiàn)西藏紛亂未清,邊境多事,所擬設置邊務大臣,駐扎巴塘練兵,以為聲援,事以可行”。時人簡稱之為 “治藏必先安康”。(見傅嵩炑:《西康建省記要》卷1)。的戰(zhàn)略構想成為歷代中央王朝控制西藏地區(qū)的不二法寶,紛紛銳意經(jīng)營康藏地區(qū)。

        賀覺非開篇用了十余首詩篇將西康歷史沿革盡數(shù)道來。漢代漢武帝元鼎六年 (前111年),于今阿壩州一帶置汶山郡,至此西康地區(qū)逐漸進入了中央政權的眼中。東漢益州守朱輔招徠遠夷,明帝永平時 (58-75年),今甘孜州境內(nèi)的白狼、磐木、唐菆諸部皆歸附中央王朝,和帝永元十三年 (100年),這里的白狼、樓薄等部又有17萬人口歸附漢朝。賀詩首篇即言:

        大漢天威懷遠夷,百余萬眾盡歸之。蠻荒莫道無風雅,信使東來解獻詩。

        此詩見證了大漢帝國之強盛,也考證了西康地區(qū)的歷史淵源。緊接著,賀詩又連接用12篇紀事詩將唐蕃會盟、唐兩公主下嫁、宋太祖玉斧大渡河、元、明之羈縻政策、清代康藏之設施、鳳全巴塘殉難、趙爾豐經(jīng)邊、傅嵩炑建省奏摺、尹昌衡西征、川邊改制、西康建省等重大歷史事件按年代順序分別敘詩作注,用大事紀的方式將西康地區(qū)的歷史發(fā)展脈絡交代清晰。譬如:

        元帝龍飛大漠中,兵威直到海天東。遺民淚盡冬青引,倚納僧猶效鄭風。

        元代,把全部藏區(qū)納入中央王朝的版圖,設立宣政院掌管政務。宣政院下設三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其中有兩個即為甘、青、川的藏區(qū)而設。在康區(qū)的朵甘思都元帥府轄區(qū)內(nèi),除了實行土司制度外,還由四川行省設了流官來進行治理。元末由于 “秘法”當?shù)溃西銧€,明逐而代之。此詩廖廖28字就再現(xiàn)了元代由盛及衰的整個歷史,并側面介紹了宗教在元明兩代治邊政策中的作用及利弊。

        創(chuàng)業(yè)何由御遠方,師人故智亦封王。西天佛子原清凈,此曰翻為朝貢忙。

        明太祖沿用羈縻政策,對于西蕃以弘揚佛法羈縻之,分其勢而殺其力,遂終明之世,無蕃患邊憂。

        書中歷陳清代至民國年間,發(fā)生在西康地區(qū)的各大政治事件,特別是清朝為抵制帝國主義的入侵,穩(wěn)定西藏局勢,加強了對康區(qū)的經(jīng)營。1903年到1906年間,川滇邊務大臣趙爾豐提出“平康三策”②“平康三策”:第一策是整頓治理西康與川滇腹地邊境野番地區(qū)?!皩⒏沟厝呏酪模杖氚鎴D,設官治理,……三邊既定,則越巂、寧遠亦可次第設治,一道同風”。第二策是將西康改土歸流,建為行省?!傲χ鞲目档貫樾惺?,改土歸流,設置郡縣,以丹達為界,擴充疆宇,以保西陲”。第三策是開發(fā)西康,聯(lián)川、康、藏為一體,建西三省?!案脑炜档兀瑥V興教化,開發(fā)實業(yè),內(nèi)固蜀省,外拊西藏,迨勢達拉薩,藏衛(wèi)盡入掌握,然后移川督于巴塘,而于四川、拉薩,各設巡撫,仿東三省之例,設置西三省總督,藉以杜英人之覬覦,兼制達賴之外附”。這是一個較為系統(tǒng)的經(jīng)營西康的計劃,其核心內(nèi)容是改土歸流,西康建省,衛(wèi)川圖藏御英。和 “經(jīng)邊六事”③經(jīng)邊六事:練兵、興學、通商、招墾、開礦、交通。,力主 “改康地為行省,改土歸流,設置郡縣,以丹達為界,擴充疆域,以保西陲”。[5]見詩:初設流官事更新,明天卜筮惠于神。年舊卷都翻閱,貞固難尋第二人。1911年,代理川滇邊務大臣傅嵩炑向清廷遞交的 《奏請建議西康省折》中指出:“查邊境乃古康地,其地在西,擬名曰 ‘西康省’,建設方鎮(zhèn),以為川滇屏蔽,藏衛(wèi)根基?!保?]重申了西康地區(qū) “守康境,衛(wèi)四川,援西藏,一舉而三善備”的國防戰(zhàn)略地位:

        群番納款噤無聲,改土歸流事竟成。寂寞西康三十載,初聞劃界卻爭名。

        西康省雖由此得名,但隨著清政府的崩潰,建行省一事不了了之。民國初年,西康設為 “川邊特別行政區(qū)”,直隸國民政府。但直到民國二十八年 (1939年)西康省方正式建省,西康歷史沿革盡悉述畢。

        建省功威喜固邊,藎籌碩劃幾經(jīng)年。更逢元旦開新府,勝事難能共一天。

        吉語嘉言賀電多,邊城也自覺春和。蠻王進貢翻新樣,姹紫嫣紅處處歌。

        自是訏謨寄意深,卅年初慰國民心。蘇聯(lián)此日吾朋友,萬水千山肯惠臨。

        (二)重大歷史事件

        康藏地區(qū)是所有藏區(qū)中社會形態(tài)和文化形態(tài)最復雜的地區(qū),既有 “政教聯(lián)盟”的土司制,又有 “政教合一”制和 “土流兼治”制,還有所謂 “不服王化”的部落,故而糾紛不斷,事故頗多。書中除了對西康歷史發(fā)展作詩梳理其脈絡外,還對在其區(qū)域發(fā)生的一些重大歷史事件和部分歷史名人作詩予以回顧。

        遠塞兵單鏖戰(zhàn)時,昌都不復漢旌旗。歸俘望斷成仁后,妻子飄零世莫知。

        詩中贊頌了一代忠將彭日昇,自清光緒以來就在川邊駐職,及至民國六年類烏齊戰(zhàn)事后,因不可敵藏軍進犯,自經(jīng)殉職,卻又被誣為降軍,忠魂含冤。賀覺非不僅在詩中為其平反,忠將死后遺孤飄零的凄涼更為世人所嘆。

        趙爾豐 “改土歸流”將巴安 (巴塘)、理化 (理塘)兩土司交界地設為 “立登三壩”,尹昌衡西征改其為義敦縣,民國七年失治,遂無所統(tǒng)轄,后經(jīng)國民政府反復商議,終在1939年7月完成義敦復治。賀覺非將義敦復治之經(jīng)過錄詩云:石棧天梯道路奇,一官遙領幾多時,憑君語我穹廬事,復治先安兩土司。

        (三)宗教信仰

        吐蕃王朝初期,佛教傳入西藏。元代,元世祖忽必烈冊封薩迦派主持人八思巴為 “帝師”,致使西藏政教合一制度的萌生,藏傳佛教開始走向全面興盛,并出現(xiàn)了諸多教派,在整個藏區(qū)呈現(xiàn)全民信教的宏大局面。因而,宗教信仰在賀覺非的西康考察中也留下重重的一筆。全書在這一題材的書寫中首先交代了康藏地區(qū)的宗教信仰源流及流派:

        深入雪山持志堅,創(chuàng)興黃教重師傳。一花五葉依稀說,特賜奔巴當魯連。

        西康不同于其他藏區(qū),因清政府的扶持,黃教占主導地位。在其域內(nèi),藏傳佛教五大教派均得到發(fā)展,并無主從之分,因而從學術意義上講,廣納百川,對藏文化的傳播有積極作用。

        教義紛歧各自夸,特開大會號僧伽。五明學院經(jīng)營久,無意徇人散綺霞。

        隨著五明佛學院在西康的創(chuàng)建、僧伽大會的召開,藏傳佛教在康區(qū)的傳播越來越廣泛,在此基礎上也奠定了康藏文化核心區(qū)的地位。此外,書中還用諸多篇章描寫中央政府對佛教的重視,藏傳佛教僧侶職務分工的不同以及因涉及藏傳佛教寺廟紛爭的大事件等,在此,因其均與藏傳佛教的傳播相關,遂歸于一類。

        如因 “大白糾紛”引發(fā)的大金之戰(zhàn)及戰(zhàn)后簽訂的 “岡拖協(xié)定”,詩中有述如下:

        瘴雨蠻煙望渡河,分明舊事記岡拖。大金僧眾無歸處,會議重開受惠多。

        再如 《定鄉(xiāng)噶布可條約》:

        三鄉(xiāng)獷悍號難治,親漢何人疏者誰?二十一條 “噶不 (布)可”,幾經(jīng)劫火即桑披。

        還有專述藏傳佛教僧侶職務中堪布、鐵棒喇嘛出行之威儀的作品:

        (堪布)儀仗輝皇堪布然,路人遙拜馬頭前。些須發(fā)爪爭求得,始信西來別有天。

        (鐵棒)鐵棒名稱亦太奇,兩肩高聳具威儀。僧民聞道夾絨至,避走奔藏不敢窺。

        (四)山川形勝

        賀覺非曾在書的自序中寫道:“余于二十五年秋隨軍入康,遍歷各地,見土地之平曠,牛羊之茁壯,蘊藏之豐富,列祖列宗所殆于后者,可謂厚矣”。西康地區(qū)處于青藏高原向云貴高原和川西臺地過渡地帶的橫斷山區(qū),因其地形的多樣復雜和渾厚的文化底蘊,造成了此地雪山、草地、森林、寺廟、佛塔穿叉交織的奇麗風光,既有高山峽谷的秀美,又有雪山草地的廣袤,更有奇山險峰的雋逸,賀詩既感悟于此雄奇蒼茫的地理風光,又拾趣于此訪古追憶其崢嶸歲月。

        野渡空濛浪拍堤,雅龍江上日平西。沉沙鐵索無消息,惆悵新詩石上題。

        當年空憶金莖露,此日真逢鐵水泉。說與旁人渾不解,一回掬飲一陶然。

        蔚藍天色接寒流,月小山高野徑幽。無語夜深人獨立,高陽帝后幾千秋。

        單單一座雅江縣雅礱江鐵索橋,一汪鐵水泉,卻被詩人帶入奇絕平逸的意境,從遠古高陽展開懷古,欣然于今平西橋破天險之豪情,嘆然渡江毀橋的惆悵無奈。

        又如 《原始森林》既有對西康豐富森林資源的贊譽,也有大量資源被閑置而發(fā)出的慨嘆:

        行盡荒原別境開,參天古木向人來??蓱z潦倒空山里,孤負千年廊廟材。

        此外,詩人訪古探幽,寫下了不少描繪康區(qū)名勝古跡的詩作。如 《德格印經(jīng)院》:巍然文物隱荒陬,佛法無邊于此求。經(jīng)版年深漸漫漶,十方募化事重修。介紹了藏區(qū)三大印經(jīng)院之一的德格印經(jīng)院歷史之悠久,文化傳播之廣遠,素以藏書豐富,門類齊全,各教派兼容并蓄而著稱于世。又如:

        《雅安漢碑考》:蔓草荒煙訪漢碑,年深剝蝕已垂危。孝廉鄉(xiāng)里無從識,細檢圖書手自破。

        (五)資源物產(chǎn)

        西康地域廣闊,物產(chǎn)豐富,在賀詩中也有摘錄。首當其沖的自然是作為茶馬古道立本之源的茶葉,西康雅安是川藏 “茶馬古道”的起點,在 “茶馬互市”的歷史上發(fā)揮了巨大作用,作為蜀茶的主要產(chǎn)地,雅安自唐宋以來,一直發(fā)揮著漢藏文化交流的天路作用,為藏族同胞發(fā)明了人工發(fā)酵的邊茶。見詩二首,一首寫的川西農(nóng)家采茶小景:

        綠樹叢中笑語嘩,山頭園戶一家家。提籠相顧遙相知,四月清和好采茶。

        另一首寫藏區(qū)茶文化風情,也是極有韻致:

        道路絡繹負茶過,西出爐關今若何。七碗盧仝風雨夜,此行惟見醬通 (漿桶)多。

        西康水果因日照時間長,汁多味甜,連沙漠植物仙人掌在此地也結出異果呈奇香,供人食用:林林總總傍江皋,夾路翹生一丈高。夏日炎炎花似錦,仙人掌上結仙桃。又如:漠漠荒山滿地金,出門一望一沾巾。誰知世上藏嬌客,不是溪邊濾土人。

        賀詩對西康物種之繁多,資源之豐富的描寫,打破了過去世人對西康 “窮山惡水”、“貧瘠荒蕪”的認知誤區(qū)。

        (六)民風民俗

        作為歷史學者的賀覺非,雖然關注民風民俗,但因其外來觀察者的身份和專業(yè)的限制,他只能用一些零星的詩篇選擇性地描寫一些代表性的民俗事象,而不可能形成系統(tǒng)的民俗志記錄。但通過這些代表性的民俗事象,也能為我們勾勒出一幅幅鮮活的民俗風情畫。

        如 《康人之衣食住》一詩便將清末民初康藏人民穿羊皮、吃酥油茶、糌粑、牛肉,喝青稞酒,住碉房和帳篷的習俗盡述其中:

        宜雨宜晴宜四時,不分晝夜此羊皮。腰圍五石驚肥碩,日用零星盡在茲。

        酥油茶熱糌粑香,手把牛胔引話長。自在生涯誰管得,穹通醉后走踉蹡。

        稜稜亂石砌高墻,上作人居下馬房。樓是單梯難駐足,室開小牖僅通光。

        兩三毳幕夕陽里,千百牛羊野草間。明日徙居何處好,半依綠水半依山。

        在 《得榮兒女》中,除了描寫得榮婦女的服飾、及笄禮俗 (十四五歲加 “任達”于首),還描繪了得榮歌舞這一民間歌舞民俗。

        腰圍差裸笑相逢,十五年華尚袒胸。任達加時婚事近,臨風揚袖傲吳儂。

        其時康人善跳鍋莊,賀詩有云:

        酒正酣時興正濃,褒衣長袖舞從容。幾番盛會成今昔,多少娥眉不再逄。

        對于西康地區(qū)的婚俗、葬俗,賀詩也有生動描述。此外,賀詩還用大量篇章描繪了與宗教信仰相關的一些民俗事象和節(jié)日民俗活動。如 《跑馬會與娘娘會》:

        綵仗云開紅轡影,平臺風送玉簫聲。娘娘會共兒童節(jié),此事何妨共舉行。

        年年盛會端陽后,馳騁如飛跑馬山。冀北宛西多駿物,歡呼看奪錦標還。

        又如 《跳神》:

        夜半喧闐說跳神,陸離光怪幻中真。從來宗教崇儀式,遐邇騰歡信有因。

        (七)民生疾苦

        西康和西藏一樣,在解放前一直處于封建農(nóng)奴制社會時期。人民資生之具,皆屬于土司頭人之手,一般民眾均對土司應服力役差徭。又因其地屬高原,牛馬為唯一交通工具,馬、牛、人支差皆稱烏拉。此苛政雖受其交通影響而不得不為之,但卻是封建農(nóng)奴制社會剝削制度強而有力的佐證,歷年來百姓在服烏拉之役的過程中死傷無數(shù),給邊疆人民本已貧脊困窘生活帶來了更為深重的災難。

        猶是幽荒閉未開,無知牛馬也當差。旅人莫作舟車想,但問烏拉來不來。

        欲罷烏拉創(chuàng)牧聯(lián),不能臺轍亦徒然。山窮水盡知難日,已費公家?guī)兹f錢。

        (八)軼聞雜事

        冬蟲夏草由來久,穴鼠枝禽氣味親。怪事縱多寧有此,男兒身變女兒身。

        此詩既介紹了康區(qū)特產(chǎn) “冬蟲夏草”這味名貴中藥材孕生的奇異,也談到康區(qū)鳥鼠同穴之天人合一的和諧美好,更道聽途說八卦起西康逸聞。

        《癩子雞》一詩,寫瀘定磨西麻瘋病院的由來,以及康人對麻瘋病傳染方式的認識誤區(qū):

        聞雞怕到磨西面,卜地休居雨灑坪。陵谷無常書簡在,州舊事記前明。

        三、《西康紀事詩本事注》價值何在

        (一)史學價值

        清末民國初期,清政府治藏政策的失誤,內(nèi)地辛亥革命的成功,中央政府與西藏地方關系的弱化,以及英帝國為首的西方列強制造的 “西藏問題”①所謂 “西藏問題”,是指在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中,帝國主義為了達到在西藏實行殖民統(tǒng)治的目的,操縱西藏大農(nóng)奴主階級上層中的一小撮地方分裂主義分子,利用清王朝與西藏地方政府之間的矛盾和藏族內(nèi)部的矛盾,以損害中國國家主權,制造民族分裂,使中國內(nèi)部的西藏地方政府與中國政權關系的糾紛,變成國際性問題的政治歷史事件。及 “西拉姆事件”使西藏地區(qū)陷入被分裂瓦解的危機,特別是1910年十三世達賴喇嘛出走印度,致使西藏政局錯綜復雜。于是加強西康統(tǒng)治、穩(wěn)定西藏等問題被中央政府提上議事日程。1939年西康省政府正式成立,定省會于康定,西康省省長劉文輝深感西康地區(qū)之重要戰(zhàn)略地位,廣邀專家學者,對西康各方面情況進行深入調(diào)查研究,為經(jīng)營、開發(fā)西康尋求理論上的支持和事實上的進步。繼而,關注西康這片土地的學者文人越來越多,林耀華、曾昭掄、任乃強、李安宅、莊學本、張大千等等紛紛涉足康區(qū),用筆墨書寫西康,用色彩勾勒西康,用詩歌傾訴西康,其中不乏涌現(xiàn)出眾多涉藏詩歌佳作。唯賀覺非卻獨辟蹊徑,由詩入史,由史敘詩,用紀事詩本事注這一晚清才誕生的詩歌形式,僅僅數(shù)十篇詩章便將西康地區(qū)自漢以來的悠久歷史娓娓道來,既不臃沓,卻又用簡短的筆墨將在西康發(fā)生的幾次歷史轉(zhuǎn)折性事件一一交代,仿佛為我們翻開了一部西康史卷,過往煙云,仿若歷歷在目。特別是這些紀事詩后的本事注,賀覺非盡量將主觀意惻拋開,采取用歷史文獻佐證其詩,還原史實的方法,讓讀者對西康整個歷史發(fā)展有了更為客觀全面的認識。在其詩歌中,還以一系列作品記錄了清末明初,西康地區(qū)因羈縻政策造成的封建農(nóng)奴制社會土司制度沿襲,而后又因趙爾豐 “改土歸流”、川邊改制所造成的種種社會遺留問題。如 《德欽汪母婚變始末》:

        宜美香根共一家,高涼老幼異矜夸。夕陽雖好黃昏近,零落諸酋更孔麻。

        土司家世舊門庭,有女承宗正妙齡。馳馬擎槍好身手,小姑獨處為誰醒。

        臘鼓聲喧諜報來,紅妝通使戰(zhàn)云開。寄人籬下偏多事,生者勞勞死者哀。

        被譽為藏區(qū)最后一位女土司——霍爾甘孜第九代孔薩安撫司德欽汪母,因與班禪行轅侍衛(wèi)隊長益西多吉的婚事,引發(fā)西康當局武裝沖突,釀成震撼西陲的 “甘孜事變”的始末在該詩中被作者由因及果地交代清楚,并對劉文輝對此事最終的妥善解決給予了高度評價。再如:

        弟兄異姓兩難安,解職猶封一品官。仁讓自能延世澤,至今依舊土司看。

        此詩描述的是德格土司兄弟多吉僧格爭襲事件,從表面上看,這一事件是清末川邊藏族地區(qū)割據(jù)政治勢力與宗教集團內(nèi)部的繼承權之爭,實質(zhì)上,卻成為了當時川邊藏區(qū)極其錯綜復雜矛盾的集中爆發(fā),既是當時川邊藏族地區(qū)割據(jù)政治勢力與宗教集團、西藏地方勢力、中央政府三方面斗爭的典型體現(xiàn),也是當時康藏民族關系、漢藏民族關系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

        諸如以上此類的詩歌作品在賀詩中屢屢可見,這對于我們今天研究歷史上不同時期不同朝代對于藏區(qū)的執(zhí)政方略和清末民國初期在西康地區(qū)爆發(fā)的幾次區(qū)域性戰(zhàn)役史實填補了史料不足的空白,也可作為研究川邊歷史、四川歷史、藏族歷史和漢藏關系史的重要資源之一,更能從詩歌中找到一些被史書遺落的部分,為我們還原一段生動而真實的歷史。

        (二)民俗學價值

        西康地區(qū)生活著眾多少數(shù)民族,其中以藏族、羌族和彝族居多,尤以藏族為主。因其生活在高寒地帶,艱苦的高原環(huán)境和濃郁的民族特色為這片土地賦以了與內(nèi)地漢區(qū)迥異的民俗文化。通過對賀詩的深入解讀,有助于為研究藏區(qū)的民俗風情提供一筆有價值的文獻資料。

        1.物質(zhì)民俗

        《西康紀事詩本事注》一書中從描寫康區(qū)人民最常見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習俗入手,用詩歌描繪了一幅幅活潑生動的藏族社會生活的風俗畫。“十丈朱繩盤發(fā)際,雙垂羅帶稱腰肢。歌聲宛轉(zhuǎn)春風里,世上莫愁信有之?!辈粌H將康定婦女以紅頭繩盤發(fā)之特殊裝束寫于詩中,更寫出了康藏人民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又如: “酥油茶熱糌粑香,手把牛胔引話長。自在生涯誰管得,穹通醉后走踉蹡?!?8個字詳盡地把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酥油茶、糌粑、牛肉、青稞酒(穹通)等常用飲食習俗,全包羅其間。由于藏區(qū)多河流,除了牛皮船和鐵索橋以外,在康區(qū)還有一種特有的渡河方式,稱之 “溜索橋”:“天邊邛筰通南北,腋下溜筒任往還。彼岸未登心力怯,津梁如此古難攀。”此外,還專門描寫了康藏地區(qū)特有的資源物產(chǎn)等。如:“道路絡繹負茶過,西出爐關今若何。七碗盧仝風雨夜,此行惟見醬通 (漿桶)多。”詩中既指出茶是康藏人民的主要食品之一,又點明了西康是歷史上 “茶馬古道”的要驛所在,其雅屬一地盛產(chǎn)茶葉,同時還對康藏人民與內(nèi)地不同的飲茶方式作以了特殊說明。

        2.社會民俗

        藏族用馬換取茶葉的交易在古代叫做 “茶馬互市”,歷經(jīng)一千多年,到了明朝,隨著茶馬交易的發(fā)達,“茶馬互市”的市場從雅安、碉門 (今天全)、蘆山西移 “打箭爐”(康定)??滴跞迥?(1696年),康熙準 “行打箭爐市,蕃人市茶貿(mào)易”。一紙王命,使康定成了著名 “茶馬古道”上的西陲重鎮(zhèn)。不包括其他物資,僅茶葉一項在康熙年間每年交易量就達八十余萬包。因為經(jīng)貿(mào)需要,茶馬古道川藏線上獨有的集貨棧、旅店、飯館、翻譯等多功能為一體的中介機構——康定鍋莊應運而生。

        “爐城四十八鍋莊,故事而今半渺茫。門內(nèi)標桿非舊主,木家有女字秋娘?!?/p>

        詩中就真實地記載了康定 (別稱爐城)在經(jīng)貿(mào)盛世時期,鍋莊林立的盛況以及康定鍋莊多女兒當家的特殊現(xiàn)象。

        因康區(qū)多信奉藏傳佛教,一些與佛教相關的紀念日、祭祀活動也成為了全民同慶的節(jié)日,因而康區(qū)的歲時民俗文化極為豐富。

        如 《擺花》中描繪了農(nóng)歷正月十五喇嘛寺的酥油花會盛況:“髡首三千禮若耶,人人稽首我觀花。觀君祈福休重過,一度巡迴已自奢?!笔迦諗[花,十六日便 《送神》: “四輪車上佛尊嚴,躋躋蹌蹌得近瞻。千百僧民歌一路,袒肩距踴徧閭閻?!?/p>

        三月十八 “康定娘娘會”,四月初八 “佛生日”,到得十月,為了紀念燃燈佛及其兩位弟子的示寂期,又要舉行 “燃燈會”:“燃燈會作元根會,一夜燃燈到曉明。個個兒童如度歲,梵宮處處唱經(jīng)聲。”

        此外,還專設篇章對人生儀禮中的婚俗和喪葬有所描繪,蓋因前章筆者已有所述,故不贅言。

        3.精神民俗

        前章已敘,書中對康藏地區(qū)的宗教信仰——藏傳佛教的歷史源流、傳承體系、傳播情況等均以詩論史,一一道來,且康藏人民對藏傳佛教的虔誠敬仰也在作者的細心觀察下被發(fā)現(xiàn)一二,并用詩詠之。如康區(qū)隨處可見的轉(zhuǎn)經(jīng)方式,路途中磕長頭祈來生的信徒。

        《轉(zhuǎn)經(jīng)方式》:“嘛呢旗兼嘛呢堆,轉(zhuǎn)經(jīng)一日幾多回。行人到此疑無路,躑躅山頭更水隈?!?/p>

        《磕長頭》:“道路高低塵土浮,可憐一步一長頭。膝穿手破無終止,祈得觀音保佑不?”

        書中對于一些民間禁忌也有所提涉。

        “到此神權漸式微,佛門無力格人非。男兒悻悻何為者,不許紅顏騎馬歸。”康區(qū)男女,人人平等,但到了定鄉(xiāng) (今四川省甘孜州鄉(xiāng)城縣)一地,女子卻無騎馬權利,連新娘子也不能例外。而且在此地,連覆蓋整個藏區(qū)的藏傳佛教的優(yōu)越性也找不到,寺廟無人供奉,堪布喇嘛紛紛出逃。作者也在本事注中分析了其原因所在,皆因交通比之其他城鎮(zhèn)便捷,又屢經(jīng)戰(zhàn)事,現(xiàn)實生活經(jīng)驗謂之神不足恃也。

        4.口承語言民俗

        書中還有少量篇章記載了作者入康途中所聽聞的軼聞掌故。見錄如下:

        《大相嶺上之忠孝故事》:“叱馭回車各有名,蠻坡九折古難行。扶筇直上云深處,丞相堂榱已半傾?!?/p>

        《漢源何叛官》:“山川形勝古黎州,韋李功名在上頭。世事從來公理少,一門忠孝冷松楸。”

        《郭達將軍》:“何日初名打箭爐,南征余事任人呼。祗今郭達將軍廟,多少游人拜虎符?!?/p>

        (三)文學價值

        1.詩歌內(nèi)容的廣泛性

        該書在前言部分,作為校注者的林超先生就談到,此書舉凡 “西康 (前為川邊地區(qū))的歷史、地理、政治、軍事、兄弟民族關系、歷史人物,以及資源、物產(chǎn)、貨幣、交通、教育、宗教、民情風俗和名勝古跡諸方面,都有所敘述。它可作為研究川邊歷史、四川歷史、藏族歷史和漢藏關系史的重要資源之一,也可供當前開發(fā)建設四川西部和西藏東部地區(qū)的參考。”何鴻章也在書序三中寫道:“世多游記之文,探僻志勝,讀之萬里外如親歷;兼及邊疆制度之沿革,風俗習尚之特異,更為言邊政者苦心搜求之寶材?!本C上,該書內(nèi)容涵蓋面之廣,知識信息量之大可見一斑。

        2.詩歌語言清新明快、朗朗上口

        賀覺非的詩,沿襲了竹枝詞一貫的風格,詞清蘊深,清新明快,朗朗上口。在該書中,賀覺非以詩論史而持論公允,語言平實,詩味醇郁。例如他所寫的 《西爐之役》,寥寥二十八個字,說盡平定 “昌側集烈之亂”事,充滿了歷史滄桑感。

        弱水東流不復回,大岡戰(zhàn)跡費人猜。深溝絕壁成天險,誰向山頭題句來?

        在其詩中,還采用了民族地區(qū)作品中歷來存在的當?shù)孛褡逭Z言和漢語在社會運用方面的雙語二元模式現(xiàn)象,巧妙地在詩中摻用了一些俚語土話和藏語詞匯,顯示出鮮明的地方特色?!八钟筒锜狒佤蜗?,手把牛胔引話長。自在生涯誰管得,穹通醉后走踉蹡?!痹娭?“穹通”一詞系藏語音譯,即為青稞酒,且藏語中提純酒精度數(shù)高一點的青稞酒謂之 “羌”,提純酒精度數(shù)稍低者謂之為 “穹通”,初入口口感醇香,仿若醪糟,然后勁十足。

        綜上所述,賀覺非作為一名史學家,以史入詩,以詩紀事,他在康期間所作的涉藏詩歌有其不可替代的歷史價值和獨特的風格,為今天研究民國時期川藏地區(qū)歷史、民族文化既提供了豐富可貴的歷史資料,同時也為后來者拓展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其次,由于其詩歌中大量篇章涉及川邊地區(qū)風土人情,民風民俗,不僅為當時未涉足藏區(qū)的人們撩開康藏神秘面紗的一角,讓大家更客觀地認識康藏,同時也為初探藏區(qū)的各界人士起到了一定的借鑒作用。由此可見,該詩作中對康藏歷史文化的記錄,對康藏社會生活、風土人情的記述使其在民國時期眾多涉藏詩篇中劃上了重重的一筆,其重要地位也就不言而喻了。

        [1]劉咸.國防建設與邊疆民族 [J].東方雜志,1935年第9期,p41-42

        [2]馬玉華.20世紀上半葉民國政府對西南邊疆少數(shù)的調(diào)查 [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5年第1期,p106

        [3]賀覺非.西康紀事詩本事注 [M].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年,顧頡剛先生題詞

        [4]吳豐培編.趙爾豐川邊奏牘 [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4年,p503、p504、p1-2

        [5]王川.西康地區(qū)近代社會研究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p55-56

        猜你喜歡
        西康
        林西康作品
        大眾文藝(2023年24期)2024-01-12 06:01:34
        建省前康屬地區(qū)司法制度沿革
        科學家(2022年3期)2022-04-11 00:56:01
        話語、權力與國家:近代川藏邊地的空間建構
        民國時期的西康問題研究
        ——以《邊事研究》刊載為中心
        近代西康移民浪潮與城市發(fā)展
        民族學刊(2020年6期)2020-04-06 04:05:22
        踐行民族政策:中央民族訪問團參與西康民主建設
        西部學刊(2018年8期)2018-09-30 09:05:40
        何為西康
        ——西康文物展覽會淺析
        淺談劉文輝在西康的民族教育政策及影響
        商(2015年51期)2015-05-30 10:48:04
        民國西康師范教育發(fā)展啟示
        黑龍江史志(2014年9期)2014-11-25 03:56:34
        甘孜事件對西康地區(qū)的影響
        国产免费丝袜调教视频| 色综合999| 91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男女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白白发在线视频免费观看2| 一二区成人影院电影网| 明星性猛交ⅹxxx乱大交| 亚洲色欲Aⅴ无码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综合综合在线| 日韩美女av二区三区四区| 日韩乱码精品中文字幕不卡| 美女射精视频在线观看| 全部亚洲国产一区二区| 人妻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网站| 最新国产成人在线网站| 国产一级一厂片内射视频播放| 麻豆国产精品久久天堂| 少妇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成人| 吃奶摸下高潮60分钟免费视频| a级特黄的片子| 无码中文av有码中文av| 国产黑色丝袜在线观看网站91| 涩涩鲁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 无码成年性午夜免费网站蜜蜂| 亚洲成av在线免费不卡|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在线成人影院国产av| 凹凸国产熟女精品视频app|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福利片无码区在线观看|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人妖熟女另类二区| 我把护士日出水了视频90分钟| 国产又黄又大又粗的视频| 国产96在线 | 免费|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区51区| 青青草在线这里只有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