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曉玲
(山西路橋集團國際建設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06)
水泥攪拌樁作為軟地基處理的方法被廣泛應用于工民建、公路、鐵路等工程建設中。常見的設計:樁徑為300mm,400mm,500mm,樁距為1100mm~1500mm,樁長為7m~18m之間,正三角形、梅花點布置。通過水泥攪拌樁的處理,地基的承載力有顯著的提高,工后沉降明顯降低。原地基承載力一般都小于90kPa,通過水泥攪拌樁處理后,復合地基承載力可提高到120kPa~150kPa。但是水泥攪拌樁在施工過程中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本人根據(jù)多年的施工實踐,對水泥攪拌樁在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逐一進行分析,并與有經(jīng)驗的施工操作手進行交流,現(xiàn)場解決問題,歸納預防措施和處理方法,為同類工程提供借鑒。
根據(jù)設計要求,樁位偏差應控制在5cm范圍內(nèi),但實際情況往往達不到要求。
1)對準措施不到位。目前深層水泥攪拌樁大多采用平鏟爬行式鉆機。鉆機在前進、倒退過程中,因溢漿漫流、視線阻隔,操作手根本看不到設計樁位點的位置,一切憑感覺操作。
2)因地質(zhì)情況復雜,鉆機下沉中途遇到較大粒徑的卵石、孤石難以下鉆,不得提鉆桿后移位重鉆,這種情況下,樁位偏差一般在20cm~30cm左右。
在鉆機操作平臺上焊接一根鋼筋,根據(jù)機型,一般來說從鉆桿距鋼筋控制點的位置為2倍的樁距。以1.5m的樁距為例,鋼筋焊接點距鉆桿中心的距離為3m,控制線的側面為兩排樁的距離。等邊正三角形的高為1.3m,兩排樁的距離為2.6m,用重線錘的方法對準。
如果因地質(zhì)原因,遇到孤石重鉆,本人認為這屬于補樁的特殊情況,在記錄中表述清楚即可,不可過分苛求。
根據(jù)設計要求,水泥攪拌樁垂直度不得大于1%,如果垂直度偏差過大,將影響地基的承載力,同時,如果樁的垂直度過大,在鉆芯檢驗時,可能取芯到樁體外,出現(xiàn)界限分明的芯樣,導致取芯不成功,也容易造成樁長不足的假象。
目前的鉆機大多采用支腿式機型,如果地形不平,四條腿支的不平或個別腿支撐不牢固,容易導致機架傾斜,機架傾斜則鉆桿不垂直。部分支腿不牢固,機架晃動大,也可導致鉆桿不垂直,垂直度偏差過大。
1)在機架上掛垂線,在機架橫梁上畫出中線,只有機架垂直才能鉆桿垂直,只有鉆桿垂直才能樁體垂直。
2)保證每條支腿都與地基充分接觸受力,只有支撐牢固才能保證機架穩(wěn)定,只有機架穩(wěn)定才能預防鉆桿傾斜。
1)注漿泵損壞。
2)注漿口被堵塞。
3)水泥漿中有硬結塊及雜物等,也可將管路堵塞,影響噴漿。
4)水泥漿的水灰比不對,稠度不適合,水灰比過大,成樁效果差,水灰比小,泵漿困難。
5)水泥漿泵的調(diào)速器運轉(zhuǎn)不正常,泵漿壓力不對。
6)水泥漿管道太長,中間彎曲度太大。一般來說管道的長度最理想的是不超過50m,中間盡量不要打彎,如果管道長度超過100m,甚至達到200m,壓力損失過大,噴漿就不正常。
1)施工前必須對注漿泵、攪拌機等機械進行試運轉(zhuǎn)。
2)班組工作結束時對注漿泵、注漿口等部位進行清洗。
3)噴漿口應安裝止回閥。
4)在鉆頭噴漿口上方,最好設置越漿板,防止噴漿口被堵塞。
5)在集漿池的上部應設置細篩過濾,以防雜物及硬塊進入管道中。
6)選擇合適的水灰比。設計要求水灰比為0.45~0.6之間,一般來說,選用0.5的水灰比既能保證樁體的質(zhì)量,又不影響噴漿,也能保證水泥用量。具體選用什么樣的水灰比應通過試樁進行對比試驗進行確定。
1)施工工藝選擇不當。
2)粘性土的顆粒之間的粘結力比較強。水泥漿與土不易均勻拌和,在攪拌過程中很容易出現(xiàn)抱鉆現(xiàn)象。
3)在地層中出現(xiàn)砂礫層,因攪拌振動,卵石擠在鉆桿的周圍。
4)發(fā)生機械故障,如鉆桿上的軸承損壞。
5)長時間停電達3h以上,導致水泥凝固,將鉆桿抱緊抱死。
1)對于不同的土層,選擇合適的對應的不同施工工藝。在正式開工前應對地層結構進行充分的了解,必要時做地質(zhì)鉆探。
2)攪拌機沉入前,樁位處要注水,使攪拌頭的表面濕潤。如果地表為軟粘土時,可適當摻加一定量的砂,從而改變土的粘度,防止抱鉆頭。
1)有些土雖然不是粘土,但上覆壓力大,持漿能力差,很容易冒漿。
2)鉆桿鉆進過程中遇到堅硬的持力層或孤石,進入緩慢,但漿液正常泵送,攪虛的土體中水泥漿達不到飽和狀態(tài)而溢漿。
3)鉆桿提升過程中,上升速度過快,攪拌不徹底,但水泥漿泵的壓力不減,還控制在0.4MPa~0.6MPa之間,出現(xiàn)冒漿。
1)對在輸漿過程土體的持漿能力的影響而出現(xiàn)的冒漿現(xiàn)象,導致實際輸漿量小于設計用量,可以采用如下辦法:輸水攪拌—輸漿拌和—攪拌的工藝。同時攪拌機的轉(zhuǎn)速提高到500r/min,鉆進速度降到1m/min,使土與水泥漿充分拌和,減少冒漿。
2)遇到堅硬的持力層或孤石時,減少泵漿壓力,保持鉆進與噴漿協(xié)調(diào),可以減少冒漿(溢漿)。
3)提升過程中速度不宜過快,泵漿壓力不宜過大。
產(chǎn)生樁頂強度低的原因比較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表層加固的效果比較差。
2)因地基表面覆蓋壓力比較小,在拌和過程中,土體上提,很難拌和均勻。
3)在樁頂處鉆桿的提升速度過快,注漿量不足(特別是存在虛樁的工程部位,其樁頭的位置不易掌握)。
4)水灰比過大。
5)水泥的質(zhì)量不高或者水泥的品種不同(對于礦渣水泥早期的強度比較低)。
6)清洗管道后,水未排除干凈,便注入樁體。
7)部分施工隊為提高生產(chǎn)效率,邊加水邊加水泥,邊攪拌邊使用。水灰比不均勻。
8)樁頂部位未用鉆頭壓磨。
1)從樁頂開始向下1m范圍內(nèi)做好加強段,進行一次復拌加注漿,同時提高水泥摻量15%左右。
2)在設計樁長及樁頂標高時,應考慮挖除30cm,以加強樁頂強度。
3)嚴格控制水灰比,在水泥用量可控、壓力允許的前提下,盡量選用水灰比小的水泥漿。
4)一次拌好一根樁用的水泥漿,拌好后再用,不能邊加水邊加水泥,邊攪拌邊使用。
5)從機架標志線上看到將到樁頭時,降低提升速度,保證足夠大的水泥量。
6)鉆頭在樁頂部位壓磨停留30s左右。
1)施工工藝不合理。
2)攪拌機械、注漿機械中途發(fā)生故障,導致注漿不連續(xù),注漿不均勻,使軟粘土被擾動無水泥漿拌和。
3)攪拌機械提升速度不均勻。
4)攪拌機的提升速度與噴漿壓力不匹配。
5)第一次下鉆時帶水下鉆。
6)清洗管道后,水未排除干凈,注入樁體。
7)制漿不規(guī)范,邊加水邊加水泥,邊攪拌邊使用。
8)噴漿過程中出現(xiàn)斷漿現(xiàn)象(如制漿不足、機械故障等)。
9)漿液離析。
10)每盤漿液的水灰比不同。
11)機械故障中途停鉆,修復后未向下延伸。
12)修復過程中注水,修后未復鉆,導致土體中水達到飽和。
1)選擇合理的施工工藝。
2)施工前對制漿設備、注漿設備、輸漿管道、攪拌機械、各種儀表等進行檢查和維修,保證其處于良好狀態(tài)。
3)水泥漿的攪拌時間一般不小于2min,如果條件允許,最好達到3min,增加拌和次數(shù),使?jié){液均勻,預防漿液沉淀。
4)提高攪拌轉(zhuǎn)速,降低鉆機速度,邊攪拌,邊提升,提高拌和的均勻性。
5)注漿設備保證完好,注漿速度盡量均勻,切不可忽多忽少,甚至斷漿。
6)如果在配合比設計中有固化劑添加,不得隨意加水,以防改變水泥漿的水灰比。
7)如果因機械故障中途停鉆,修復后定位向下延伸50cm,1m最佳。
1)鉆頭葉長磨損嚴重,超過了1cm。
2)水泥漿比重太小。
3)復攪不到位,甚至不復攪。
4)噴漿壓力太小,壓力小于0.4MPa,水泥漿泵的調(diào)速器轉(zhuǎn)速小于500r/min。
5)輸漿管道過長。
6)提升速度過快。
1)如果鉆頭葉片損壞嚴重,及時更換葉片。
2)水泥漿的比重宜大不宜小,對于0.5的水灰比,其對應的水泥漿的比重為1.823g/cm3,水灰比越大,水泥漿的比重越小,成樁效果越差,樁徑越小。
3)為提高成樁效果,保證樁徑,必須復攪,甚至三攪、四攪。
4)噴漿壓力一般宜控制在0.4MPa~0.7MPa之間,水泥漿的調(diào)速器轉(zhuǎn)速控制在500r/min~800r/min之間。
5)輸漿管道長度一般控制在100m以下,最好50m左右。
6)提升速度應適中,盡量控制在0.5m/min,保證足夠的漿液與土體混合。
1)水泥漿用量不足。
2)樁長不夠。
3)樁徑太小。
4)水泥存在嚴重質(zhì)量問題,水泥的早期強度偏低,水的ph值不對,利用河水、海水、湖水、污水等雜質(zhì)多,酸堿度不適宜,甚至與水泥發(fā)生不良反應。
5)樁底部位未壓磨。
6)樁頂部位未壓磨。
7)設計的樁徑、樁距、樁長、水泥用量不足以滿足地基承載力的要求。
1)保證單樁的質(zhì)量,從而保證復合地基承載力達到要求。
2)樁底、樁頂壓磨實踐不得小于30s。
3)選用合適的原材料。
深層水泥攪拌樁的質(zhì)量影響因素比較多,但歸納起來不外乎人員、機械、材料、工藝、管理五個方面,只有多管齊下、齊抓共管,才能保證工程質(zhì)量。俗話說“高樓萬丈平地起”,地基處理不好,怎么能保證上部結構的安全,五大因素存在問題,怎么能保證水泥攪拌樁的質(zhì)量,只有從基礎工作抓起,不放過每一個細節(jié),才能最終完成放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