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仙 張瑜 封秀蓉 韓立坡 王爭 劉秀平
新生兒淚囊炎是臨床常見眼病,表現(xiàn)為出生后分泌物增多,結(jié)膜囊內(nèi),尤其是內(nèi)眥部可有黏液膿性分泌物,伴溢淚,壓迫淚囊區(qū)可有黏液膿性分泌物自淚小點流出,部分患兒淚囊區(qū)腫脹。按摩淚囊部位、淚道沖洗、淚道探通及淚道插管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對于一些殘膜較厚、黏液膿性分泌物較多的患兒及年齡較大的患兒,即使行淚道探通術(shù)后,部分患兒仍有溢淚和(或)分泌物,沖洗淚道仍有沖洗液全部或部分反流。對此類新生兒淚囊炎患兒,我們采用Ritleng淚道插管術(shù)治療,效果滿意,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0年4至10月就診于我院66例86眼新生兒淚囊炎患兒,其中男30例38眼,女36例48眼;年齡4.5~42個月,平均年齡 8.20個月;采用 Ritleng淚道插管治療。
1.2 方法 淚道插管術(shù):對患兒患眼側(cè)下鼻道填充麻黃素和鹽酸丙美卡因混合液棉片20 min進行局部麻醉;用消毒布巾包裹患兒四肢及軀干,助手用雙手固定患兒頭部,消毒棉球置于患眼顳側(cè);75%乙醇消毒患眼側(cè)皮膚,范圍達鼻翼下方;蓋無菌洞巾,淚點擴張器擴張上、下淚點后做好術(shù)前準備;從上淚點將特制漏斗狀中空的探針插入淚小管,當探針進入鼻淚管有突破感后,再將l根直徑0.40 mm深棕色聚丙烯軟引導系統(tǒng)插入中空的淚道探通針內(nèi),軟引導系統(tǒng)后端與直徑0.64 mm空心淚道硅膠管光滑連接,順中空的淚道探針將藍色聚丙烯軟引導系統(tǒng)輕柔插進淚道;當軟引導系統(tǒng)的藍色導絲進入探針約30 mm時,用Ritleng特制淚道鉤經(jīng)過下鼻道將軟引導系統(tǒng)的聚丙烯導絲從鼻腔鉤出,將空心探針從淚道輕輕拔出,并將聚丙烯軟引導系統(tǒng)經(jīng)過特制的淚道探針凹槽軌道中退出,之后順鼻腔將引導導絲牽出;因聚丙烯引導系統(tǒng)與硅膠管連接光滑,故硅膠管可輕松滑入淚道,之后從鼻腔引出。采用同樣的方法將硅膠管經(jīng)過下淚點、淚小管、淚囊、鼻淚管從鼻腔引出。在鼻腔外方用6-0黑絲線結(jié)扎U型硅膠管的兩個下端,用6-0聚丙烯線將硅膠管縫合固定在鼻翼外側(cè)。手術(shù)結(jié)束,患兒鼻腔滴用麻黃素1滴,患眼滴用妥布霉素滴眼液1滴,不用包扎術(shù)眼。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噴霧器噴鼻,3次/d,噴鼻,保持鼻腔清潔通暢;鼻翼根部涂抹氧氟沙星眼膏,2次/d,預防感染。根據(jù)患兒具體情況,3~6個月拔管。
1.3 隨診時間 術(shù)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1個月、3個月、6個月隨診,隨診時根據(jù)患兒情況行淚道沖洗等檢查,總隨診時間3~12個月。
1.4 療效判斷標準 治愈:硅膠管拔出后,無溢淚,無分泌物,淚道沖洗通暢,2個月內(nèi)無復發(fā);好轉(zhuǎn):偶有溢淚,淚道沖洗通而不暢,有一定阻力或有少量液體反流;無效:仍有溢淚,有分泌物,淚道沖洗不通暢。
4~6 個月患兒,34例46眼行Ritleng淚道插管術(shù),治愈34例46眼,治愈率100%;6個月~1歲患兒,24例30眼行Ritleng淚道插管術(shù),治愈22例28眼,好轉(zhuǎn)2例2眼,治愈率93.33%;1~3歲1月患兒,8例10眼行Ritleng淚道插管術(shù),治愈7例8眼,好轉(zhuǎn)1例2眼,治愈率80.00%。共治愈63例82眼,好轉(zhuǎn)3例4眼,總有效率100%,總治愈率95.35%。
對于先天性鼻淚管阻塞的治療,傳統(tǒng)方法采用淚囊區(qū)按摩、淚道沖洗、淚道探通。對于治療時間和治療方法的選擇有所不同。有人認為鼻淚管阻塞在1歲左右會自行消失,因此可先行保守治療,有人認為6個月以后可考慮淚道探通術(shù),有人主張2~6個月之間治療效果理想。Kashkouli等[1]對患兒淚道阻塞的位置與年齡進行了相關(guān)分析,認為導致大齡患兒探通失敗率高的原因除了慢性炎性病變及隨年齡增加的纖維化作用外,延誤治療導致的患兒病情復雜化,成為探通術(shù)失敗的主要原因。根據(jù)我們的臨床觀察,認為新生兒淚囊炎應盡早診治,以防病程拖延增加治療難度,在臨床治療中,單純鼻淚管阻塞,采用傳統(tǒng)的淚囊區(qū)按摩、淚道沖洗、淚道探通等治療方法,大多數(shù)病例治療效果理想,但鼻淚管阻塞合并淚囊炎患兒經(jīng)上述治療后復發(fā)率仍較高,甚至經(jīng)多次淚道探通后仍失敗,我們采用Ritleng淚道插管系統(tǒng)行淚道插管術(shù)對此類病例進行治療。
Ritleng淚道插管系統(tǒng)是將直徑0.40 mm聚丙烯軟引導系統(tǒng)與一種直徑0.64 mm中空的硅膠管連接起來,并與中間有直徑0.30 mm軌道的特制不銹鋼空心漏斗式探針共同組成獨特的淚道引導與插管系統(tǒng)。在淚道軟引導絲的光滑連接下,柔軟的淚道硅膠管可順利地插入淚道。這套特殊設計的插管裝置使淚道探通和淚道硅膠管植入同步完成,避免了多次探通對淚道造成的損傷。由于Ritleng淚道插管系統(tǒng)具有獨特的淚道軟引導系統(tǒng)、連為一體的硅膠管設計體系以及帶有能退出軟引導系統(tǒng)的特殊漏斗狀淚道中空探針,所以其能夠適用于低齡的淚道阻塞患兒[2,3]。
本研究中66例86眼新生兒淚囊炎患兒中,年齡大的患兒較年齡小的患兒治療效果差,且治療難度增加。研究結(jié)果提示,新生兒淚囊炎治療年齡越小,治療難度越小,對于2個月以后的患兒如按摩、淚道沖洗、淚道探通術(shù)無效,年齡5個月左右可行Ritleng淚道插管術(shù)治療,淚道阻塞治愈率明顯提高。本研究采用術(shù)后3~6個月拔管,絕大多數(shù)患兒在拔管后流淚癥狀消失或好轉(zhuǎn),手術(shù)效果理想。3~6個月拔管既減少了由于硅膠管保留時間過長引起的硅膠管脫落、斷裂或粘連的風險,又減少了患兒長期護理及多次復診帶來的不便,為患兒家長減輕了負擔。
總之,采用Ritleng淚道插管治療新生兒淚囊炎的優(yōu)點:(1)手術(shù)操作簡便易行;(2)患兒痛苦小,術(shù)中無損傷;(3)可用于癥狀重的嬰幼兒;(4)將硅膠管固定于鼻根部,明顯降低了硅膠管脫落的可能性,護理簡單;(5)本手術(shù)采用局部麻醉的方法,降低了患兒家長的經(jīng)濟負擔和手術(shù)風險。本研究中淚囊炎患兒行Ritleng淚道插管術(shù)治療,總有效率100%,治愈率達95.35%。對淚道插管治療后好轉(zhuǎn)患兒,仍待進一步研究。
1 Kashkouli MB,Beigi B,Parvaresh MM.Late and very late initial probing for congenital naso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what is the cause of failure?Br J Ophthalmol,2003,97:1121-1153.
2 于剛,吳倩,藺琪,等.Ritleng淚道插管術(shù)在兒童淚道手術(shù)中的應用.中華眼科雜志,2008,44:887-891.
3 Yalaz M,Ozcan AA,Akcali C,etal.Lacrimal intubation with the Ritleng system in recurrent congenital naso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 in children.ORLJOtorhinolaryngol Relat Spec,2004,66: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