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 慧
遲慧/東北師范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在讀碩士(吉林長春130000)。
黨的核心價值觀,是黨的價值體系中最深層次的價值觀念,是黨的價值體系的集中反映和最終歸宿,是黨的性質、宗旨、最終奮斗目標、指導思想最本質的體現(xiàn)。黨的核心價值理念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解決了為誰培養(yǎng)人的問題,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調整的根本指針。
具有開放性特征的中國共產(chǎn)黨的價值觀,是以批判地繼承和發(fā)展人類價值思想優(yōu)秀成果為基礎,而逐漸產(chǎn)生、發(fā)展和完善的,它是一種科學的價值觀念形態(tài)。然而,在繼承和發(fā)展的同時,我們也要正視傳統(tǒng)價值觀和西方價值觀的關系。一方面,我們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繼續(xù)堅持弘揚和培育團結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偉大精神,并以此為強大的精神動力,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黨性修養(yǎng)和抵御風險能力。另一方面,吸收和借鑒西方價值觀的積極方面,如資本主義的法制觀念、誠信觀念、民主意識和競爭意識等積極方面。吸收和借鑒西方價值觀中的一些執(zhí)政新思想,讓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建設理論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和完善。
綜觀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以來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調整和完善與黨對人才的培養(yǎng)方針、尤其是大學生人才培養(yǎng)戰(zhàn)略呈現(xiàn)出正相關。重新確立和調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是新中國成立后黨一貫堅持的方針。1950年5月,通過了《高等學校暫行規(guī)程》,列在高等學校具體任務第一條的就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被看作是實現(xiàn)高校培養(yǎng)目標的重要任務之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被列在黨的人才培養(yǎng)計劃的重要位置。1957年,毛澤東明確提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fā)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1]這就要求大學生“思想上要有所進步,政治上也要有所進步。這就需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學習時事政治。沒有正確的政治觀點,就等于沒有靈魂”[2]。黨對人才培養(yǎng)方針的全面論述,奠定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調整的理論基礎,使目標開始由培養(yǎng)革命者向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綜合人才轉變。
改革開放后,鄧小平反復強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他說:“十年最大的失誤在教育,這里我主要是講思想政治教育。”[3]至此,黨開始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人才培養(yǎng)的首位,并反復提出“學校應該永遠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盵4]1989年,江澤民同志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0周年的講話中,針對淡化和模糊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問題再次強調指出:“各級各類學校不僅要建立完備的文化知識傳授體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盵5]1993年2月頒布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明確指出:“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擺在首位,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是學校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根本任務?!盵6]
所謂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高揚科學精神,運用科學的理論和規(guī)范去揭示、掌握和運用思想政治教育相關規(guī)律,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盵7]科學的目標調整與選擇一直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發(fā)展的有力支撐。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有效調整對于加強、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具有積極作用。
綜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調整的歷史可以看出,目標的調整始終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發(fā)展為支撐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發(fā)展實質上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內容、原則、方法等諸多教育綜合發(fā)展的結果,而只有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確立之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才能得到準確歸納,亦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確立,決定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發(fā)展的基本要素。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要對應與之相適應的內容、教育方法和原則來構建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在保證目標調整合理的前提下,才能根據(jù)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要求,科學地將教育的內容、教育的方法以及必要的適用原則分別確定和制定出來。沒有確定的目標,這些受目標制約和為目標服務的教育要素應有的作用便難以得到發(fā)揮。即目標一旦確立,就成為整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軸心和靈魂,不僅決定著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內容,而且從根本上規(guī)定了整個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方向,制約著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決定著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追求,自始至終發(fā)揮導向的作用。
[1][2]毛澤東文集(第七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6
[3][4]鄧小平文選(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4
[5]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27
[6]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77
[7]劉建軍.論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化[J].教學與研究,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