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 科
全民健身運動視角下高校學生網球學習動機的修正與規(guī)范
耿 科
本文運用文獻綜述法,對全民健身運動視角下高校學生網球學習動機的修正與規(guī)范的重要意義進行闡述,對其相關的途徑進行探討。其目的在于凸顯學習動機的重要功能與作用,為促進高校學生在網球學習過程中樹立正確、規(guī)范的學習動機提供參考。這對于推動高校網球教學的實際效果,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與指導價值。
全民健身運動;高校學生;網球學習動機;修正;規(guī)范;途徑
耿科/東北財經大學體育部講師,碩士(遼寧大連116025)。
學習動機是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的重要驅動力,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具有規(guī)范、引導與促進作用。在傳統(tǒng)的高校體育教學中,由于受“唯成績論”思想的束縛,高校學生的體育學習動機普遍變現為“通過達標測驗,修足學分,進而為順利畢業(yè)打下基礎”。這種凸顯功利性的體育學習動機,易于誘發(fā)學生體育學習價值取向的偏失,使得學生專注于對達標測驗內容的學習與把握,而不能從理性認知上對體育學習的內涵與作用達成深刻的體會與感悟,因而,學生在其體育素質能力體系的構建上存在著明顯的漏洞,致使學生體育學習效果的社會實效性較為低下。由此可見,學習動機的正確與否將對高校體育教學的發(fā)展以及學生體育學習的效果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
網球是一項兼具健身性、時尚性、休閑型以及觀賞性等特征的運動項目,自被引入到高校體育教學后,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成為高校體育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高校學生的網球學習動機未能達成有效的一致性,這對于獲取高校網球教學的整體效果、推動高校網球運動的健康發(fā)展,產生了較為嚴重的負面影響。基于此,本文以素質教育理念為導向,對全民健身運動視角下的高校學生網球學習動機的修正與規(guī)范的重要意義及相關途徑進行闡述與探討,旨在于整合學生不同的網球學習價值取向,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動機,對其網球學習行為產生正確的規(guī)范與正向促進,進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網球學習的效果。
所謂學習動機是指推動學習活動開展的內在動力,是引導與規(guī)范學生實施學習行為的內在誘因,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具有重要的激勵與促進作用。學習動機是由與學生學習活動相關的各種動力因素所引發(fā)的心理活動,其構成主要包括學習需求與目標導向兩大部分,其中,學習需求是指學生對于學習必要性的認知水平以及興趣、愛好與習慣等等;而目標導向則是激發(fā)學習需求的重要原因,對于學習活動的開展具有引領、促進與規(guī)范作用。因此,正確的目標導向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學習需求,是學生產生正確學習動機的必要條件。
學習動機是基于學習需求與學習目標有機結合基礎上而形成的一種動力基因,對于學生的學習行為具有喚醒、促進與強化的作用。相對于學生群體而言,具有較高學習動機水平的學生,其學習成效較為突出;而突出的學習成效同樣會促進學習動機水平的提高與發(fā)展。由此可見,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成正相關關系。但是,這種正相關關系存在的基礎條件在于對“度”的正確把握。心理學家認為,中等程度的學習動機的激發(fā)或喚起,有利于獲取最佳的學習效果。學習動機過弱不能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而學習動機過強反而會造成學習效率的降低,同時,兩種狀態(tài)下的學習動機水平不利于持久性的保持。因此,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動機的過程中,必須要遵循“適中”的原則。
“唯成績論”是在應試教育理念引導下而形成的一種狹隘的教學思想,它忽視了學生自身的素質基礎,脫離了學生自我發(fā)展的需求,以達標檢驗為唯一標準,并運用強制手段來規(guī)范與約束學生的學習行為與發(fā)展取向。在高校網球教學中,由于受到“唯成績論”思想的影響,致使學生為達到達標測驗的要求,將其學習的主要精力專注于達標測驗的內容,將網球學習的目標局限于通過達標檢驗,以便于獲取必要的學分,由此誘發(fā)了學生功利性學習動機的形成。這種狹隘的功利性學習動機違背了開設網球教學的初衷,極易導致高校網球教學的發(fā)展步入歧途,造成高校網球教學的實際效果與社會發(fā)展需求間形成極大偏差的嚴重后果。
學習興趣是產生學習動機的基礎條件,濃厚的學習興趣易于形成正確并能夠持久性保持的學習動機。相對于高校網球教學而言,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在于教學模式的構建是否具有實效性與適應性。目前,高校網球教學沿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現象還比較嚴重,主要表現:首先,在內容選取上主要還沿用傳統(tǒng)教學大綱的體系要求,強調對學生基本網球技術的傳授,而缺乏對學生日益提高的學習需求的應變手段。其次,在教學方法的擇用上,主要還是沿用傳統(tǒng)的“三段式”教學方法,即“教師講解→學生練習→教師總結性指導”,這種機械式的教學方法,會導致學生的學習行為呆板而枯燥,學習興趣索然,學習效果低下。致使學生在面對達標測驗與自我發(fā)展的抉擇時,產生迷茫與困惑。
素質教育的普及引發(fā)了高校體育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以促進高校體育教學與社會發(fā)展需求間達成有機相融、相互協(xié)調、相互支撐發(fā)展態(tài)勢的教學發(fā)展取向已基本確定。尤其是在全民健身運動推廣與發(fā)展的社會背景下,提高高校體育教學與全民健身運動的相互適應與相融的程度,已成為高校體育教學發(fā)展的主流形式。相對于學生網球學習動機的建立而言,在素質教育思想的引導以及全面健身運動的感召下,有效地修正自身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依據自身的發(fā)展需求來制定自我發(fā)展的取向,并以此為基礎來端正自身的網球學習動機,彰顯其適應性與實效性,進而有效地規(guī)范自身的學習行為,這對于高校學生網球綜合素質能力的提高與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促進與維護作用。
目前,高校學生具有功利性特征的網球學習動機產生的主要誘因在于傳統(tǒng)學習思維的束縛,以“唯成績論”為主要導向的學習行為,誤導了學生正確發(fā)展取向的選擇以及具有適應性發(fā)展目標的確定,因而,使得高校學生網球學習的實際效果極為低下,無法切實滿足未來實現自我發(fā)展的需求。而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為高校體育教學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的導向,促進了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發(fā)展。受此影響,高校學生在網球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徹底打破傳統(tǒng)思維方式的束縛,有效的喚醒自我發(fā)展的意識,依據全民健身運動發(fā)展的需求,結合自身的素質特征,建立起滿足自我發(fā)展需求的全新目標,進而有效地端正自身的學習動機。
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推動了我國大眾體育運動的蓬勃發(fā)展,有效地詮釋了體育所蘊含的本真含義,消除了人們對于體育運動的偏見與誤解,從而激發(fā)起極大的參與熱情。高校學生是一個具有較高認知水平的特殊群體,肩負著推動社會未來發(fā)展的歷史使命。他們在校學習期間所建立起的體育綜合素質能力體系,將是其未來參與社會體育實踐活動的基礎。因此,在高校學生進行網球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實現自身網球素質能力體系構建的發(fā)展與完善,同時更要承擔起促進我國大眾網球運動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責任。這就要求高校學生必須強化對網球運動的深層次理解,不斷提高自身的認知水平,尤其是要加強對大眾網球運動本真含義的理解,進而規(guī)范自身網球素質能力體系的構建,已達成與大眾網球運動發(fā)展需求的有機相適與相融。
學習動機的產生基礎在于學習需求與目標導向,只有在彰顯適應性目標導向的引領下而產生具有實效性的學習需求,才能夠促使正確的學習動機的形成。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為高校網球教學的發(fā)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與大好的契機。這就要求要積極引入大眾網球元素以充實高校網球教學的內容體系,實現高校網球教學與大眾網球運動的有機融合,進而提升學生對于大眾網球運動的感悟與理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產生實效性與針對性并存的學習需求,以此來促進與維系學生網球學習動機的規(guī)范與發(fā)展。
啟發(fā)式教學是一種以情境創(chuàng)設為手段,以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為基本目的的教學形式,其最大的功效在于通過引導學生的體驗意識來促進其感悟水平的提升,進而形成強烈的學習需求。因此,在高校網球教學中,必須徹底摒棄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手段,以全民健身運動為背景,為學生創(chuàng)設與提供具有適應性的網球教學情境,使得學生在身臨其境的行為過程中,達成對大眾網球運動的體驗、理解與認知。有效地修正自身學習動機的偏差,建立起既適應全民健身運動發(fā)展趨勢,又滿足自身發(fā)展需求的網球學習動機,用以維護與促進自身網球素質能力體系的構建、發(fā)展與完善。
:
[1]H.C.林格倫(美).課堂教育心理學[M].章志光等,譯.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
[2]王程.和諧視野下我國高校體育與社區(qū)體育的融合與發(fā)展[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8,22(3)
[3]曲宗湖,楊文軒.現代社會與學校體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李永平.析學校體育與終身體育的教育銜接問題[J].體育學刊,2000(2)
[5]袁廣鋒.終身體育動機、興趣、習慣和能力的培養(yǎng)[J].體育學刊,2000(3)
G812
B
1671-6531(2013)18-0109-02
責任編輯:郭一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