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愚
新聞綜述:
媒體報道,一些地方改革,編制減少了,“正式工”精簡了,但“臨時工”隊伍卻越來越龐大。某大城市一位局長稱,目前局里有200 多個編制,臨時工50 人。東部沿海一縣的農(nóng)業(yè)局則更夸張,正式編制只有40個,但“臨時工”有100 多人。在特定情況下,“臨時工”還成為政府的“擋箭牌”。比如,遼寧西豐縣委書記日前涉嫌違規(guī)坐豪車、套用武警部隊假車牌,豪車還出入高檔酒店,而書記事后回應稱“司機只是臨時工,已主動辭職”。
評論員觀點:
吳思《白員的勝局》一文,將非官身而做官事的“編外差役”和編制外官吏白役稱為“白員”,這種臨時工在明末甚至達到 “一役而恒六七人共之”規(guī)模。舊時“白員”擾民亂法,以對百姓的傷害權獲利或以混入官場的身份逃避官家加向一般平民的禍害,使“良民”也競爭加入“白員”隊伍,形成“良民淘汰,白員勝出”、“官場繁榮而商場凋敝”的亂象。吳思感嘆說:白員興則社稷衰。
而今,官場臨時工仍有不小規(guī)模,上述新聞報道中列舉有臨時工為正式工四分之一甚至兩倍多的個案。李昌平在 《我向總理說實話》 稱,2000年,一個鄉(xiāng)級財政所的正式編制為30 多人,實際工作人員140 多人,編外人員是編內人員的三四倍。我們還經(jīng)??吹?,執(zhí)法中鬧出亂子,常有臨時工出頭“頂杠”,也反映了臨時工在官場中活躍程度。
政府部門使用大量臨時工,當下還不至于有古時那么大的危害,但也并非國家之幸事。臨時工沒有固定財政撥款,主靠收費、罰款分成和參與市場活動創(chuàng)收維持人頭經(jīng)費和辦公費用,擾民坑民行為難保不在這一群體中發(fā)生;今天基層社會各種矛盾糾葛,臨時工沒有公務員身份的剛性制約,自身對制度和法律的理解不夠全面,辦理公務特別是在參與執(zhí)法時常常行為失范,侵犯群眾人身和財產(chǎn)權利,引發(fā)矛盾沖突,損害普羅大眾對基層政府信任;正式工有了大量的臨時工幫手,本該自己干的活兒,都讓臨時工干了,更容易變得高高在上、脫離群眾,懶政怠政之風漫延,責任心喪失;新聞中列舉的遼寧西豐縣委書記日前涉嫌違規(guī)卻拉臨時工當替罪羊,更是一些官員和部門常玩的把戲,這樣做降低了他們作惡的風險,助長了他們作惡的習氣??梢哉f,過多使用臨時工是一些政府部門危險性很大的病癥。
政府帶頭大量使用臨時工,這也有違現(xiàn)代社會的一些核心價值觀。人人平等,同工同酬的原則在臨時工身上常常無法兌現(xiàn),他們還常被推出來作為頂罪工具,臨時工這一群體的權利和法律的嚴肅性都因此受到損害。從公共治理角度看,編制本應法定,政府規(guī)模必須受到嚴格控制,豈能用臨時工的方式隨意擴張?
政府大量使用臨時工存在的種種弊端說明,這一群體本不應存在。民間普遍認為,我國公共部門冗員過多,精兵簡政一直是政府努力的方向,李克強總理也承諾任期內財政供養(yǎng)人員只減不增。這也說明編制內吃財政的人本已過多,是政府和民間社會的共識,何必還要大規(guī)模使用臨時工呢?
政府使用勞動力,要嚴格遵循編制法定的原則,一個部門、一個領導隨意擴大雇員規(guī)模不應容許,還應明確執(zhí)法部門每一位執(zhí)法人員都須持證執(zhí)法。在法定的條件下,要增加政府雇員,也應納入《勞動合同法》和政府雇員的有關規(guī)定,切實保障每個公民都平等享有勞動權,真正做到同工同酬。對于政府機構改革中精減人員,應隨著政府職能的剝離,將他們納入企業(yè)和社會組織的用工范圍,使他們不賴著“吃定政府”,讓他們成為堂堂正正的社會“正式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