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新轉(zhuǎn)
(賀州學院 外語系,廣西賀州 542800)
校名是一種無形資產(chǎn)。隨著教育國際化的發(fā)展,我國高校國際上的校際交流日益增多,英文校名就成為交流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校名翻譯的重要性也逐漸為人們所認知。“校名英譯在大學的形象塑造中占據(jù)門戶的地位并體現(xiàn)大學的品牌形象?!保?]不僅學校這個“主人”對校名擁有專屬權,而且城市雙語標識也分享其歷史與文化。上海、深圳、廣西等地相繼頒布實施的地方標準都對高校校名的英文譯法進行了規(guī)約。通過對我國高校英文校名的觀察分析,發(fā)現(xiàn)我國高校的校名翻譯存在縮略現(xiàn)象。探索縮略的規(guī)律及其特征,尋找縮略翻譯的緣由動機,對校名翻譯有積極的參考意義。
在高校“專名+通名”的命名模式中,通名常為“大學、學院、書院、學校”,學校會根據(jù)自己的特色和屬性,在“university,college,school,institute,academy,conservatory”中選取其英文譯名;而專名的翻譯則略顯復雜。在現(xiàn)行的高校英文校名中,縮略現(xiàn)象主要存在于專名的翻譯中。通過對教育部2011年8月公布的我國高校英文目錄并結合相關高校網(wǎng)站上的英文校名進行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主要有兩類縮略翻譯現(xiàn)象:(1)專名構詞上的縮略,如“武漢生物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Wuhan Bioengineering Institute)和“江西生物科技職業(yè)技術學院”(Jiangxi Biotech Vocational College),專名“生物工程”在譯入英語時,通過構詞的方法把“biology and engineering”合成而縮略為一個詞“bioengineering”,而專名“生物科技”的翻譯也采用了此方法,把“biology and technolgy”縮略合并譯入英語“biotech”;而在Jiangxi Biotech Vocational College中則出現(xiàn)了由bioengineering和biotech截短建構的縮略語Biotech。(2)專名組合上的縮略,如職業(yè)技術學院通用的專名“職業(yè)技術”。屬性專名“職業(yè)技術”(Vocational and Technical)譯入目的語后呈現(xiàn)有三種縮略形式:Voc.& Tech.——North China Baoding Electric Power Voc.& Tech.College(華北保定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Voc-Tech——如 Lanzhou Voc-Tech College(蘭州職業(yè)技術學院)、V&T——如 Jiangxi V&T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江西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
在縮略譯入目的語的過程中,專名譯名表現(xiàn)出來的縮略組成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種:(1)首字母縮合,即把專名中詞的首字母縮略合成一個詞以來代替原來冗長的詞組,如Guangdong AIB Polytechnic College(廣東農(nóng)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中AIB為Agriculture、Iduststry和Bussiness三個詞的首字母縮合而成。而Henan University of TCM(河南中醫(yī)學院)中TCM則為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詞組首字母縮合而來。(2)截短縮合,以音節(jié)為單位,把專名中多音節(jié)詞的首部或尾部略去而構成新詞。如Xi’an High-Tech University(西安高科職業(yè)技術學院)中的tech則由technology截短縮合而來,Lanzhou Resources& Environment Voc-Tech College(蘭州資源環(huán)境職業(yè)技術學院)中的Voc-Tech則由vocational and technical截短縮合并由連接符號“-”連接為一個詞。(3)拼綴縮合,即對專名原有詞組進行剪截,把剩下的部分綴合為一個詞。如Jiangxi Biotech Vocational College(江西生物科技職業(yè)學院)中的Biotech是由Biology的bio-按詞綴化截出與由technology截短出的tech拼綴而成。而Polytechnic則由詞綴ploy-與technical相結合而成,如Beijing Polytechnic College(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4)語音拼寫縮合,即保留專名中一個或兩個字母并由此縮合成一個新詞。如The Guangdong ATV Professional Academy for Performing Arts(廣東亞視演藝職業(yè)學院)中ATV由Asia,Television通過語音拼寫縮合而成。
從校名的譯文分析來看,其譯文體現(xiàn)的主要有以下兩種翻譯策略:(1)原語縮略譯出。這種譯法主要體現(xiàn)在 Shougang、Beihang和 Xidian上。“首鋼”為“首都鋼鐵公司”簡稱,在全國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而固化為一個特有的詞。校名“首鋼工學院”(Shougang Institute)中的專名“首鋼”是經(jīng)原語縮略后直接音譯入目的語。而“北航”和“西電”的翻譯則略有不同。它們是在原語文化語境中經(jīng)過原語受眾文化選擇而固化并滲入到目的語文化語境中的校名簡稱,并建立在在目的語受眾中能產(chǎn)生與原語讀者相同的反應的基礎上?!氨本┖教旌娇沾髮W”原譯為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英語縮寫為 BUAA。由于校名縮略化后簡稱為“北航”,它在受眾中能建立概念與實體的同一指歸,因而把原語校名經(jīng)縮略直接音譯為“Beihang University”?!拔靼搽娮涌萍即髮W”的英文譯名Xi’dian University亦同此理。(2)符號化縮略譯出。這種譯法主要體現(xiàn)在專名詞組連接詞and的處理上。&和連接符號“-”是and的符號化,在行文組合的視覺效果上具有美觀、節(jié)省空間的優(yōu)點。它多連接具有并列性質(zhì)的屬性專名并呈現(xiàn)多種變化,有單詞連接: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Business(河北經(jīng)貿(mào)大學),縮略詞連接:North China Baoding Electric Power Voc.& Tech.College(保定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首字母連接:Zhejiang A&F University(A&F——Agriculture and Forestry)(浙江農(nóng)林科技大學),Huanghe S&T College(黃河科技學院)等形式。連接符號“-”在譯文中則略微復雜。在連接內(nèi)容上主要有單詞連接: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中南民族大學),截短詞連接:ZhejiangSci-Tech University(Sci-Tech-Scienceand Technology)(浙江理工大學),拼音連接:Yang-En University,詞綴化連接:Hubei Vocational College of Bio-Technology(湖北生物科技職業(yè)學院)等。而通過“-”的合成構詞,則可以體現(xiàn)原語專名間的某種關系。如動賓關系——Institute of Disaster-Preven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防災科技學院)(注:學校網(wǎng)頁譯名為Institute of Disaster Prevention)和并列關系——Tianjin Economic-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rea Polytechnic(天津開發(fā)區(qū)職業(yè)技術學院)(注:學校網(wǎng)頁譯名為TEDA Polytechnic)。但是在并列關系的連接中,我們認為譯語在目的語中會部分地失去意義,如Xi’an Jiaotong-Liverpool University(西交利物浦大學),校名無法體現(xiàn)兩個教育實體強勢聯(lián)合辦學的視覺意向,而在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United International College(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lián)合國際學院)校名中則宣示了這種意向,但又使雙語校名略顯冗長。
通過對高校校名翻譯中存在的縮略現(xiàn)象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譯本中縮略的構成方式及其翻譯策略。不同的翻譯行為或譯本背后隱含著譯者、贊助者等方面的不同訴求。在現(xiàn)代大學體系的管理中,大學形象識別系統(tǒng)(UIS——University Identify System)是管理者必然考慮的因素之一。校名是UIS系統(tǒng)中視覺識別系統(tǒng)(VIS——Visual Identify System)中的必要要件,校名英文文本的應用場合、UIS訴求及視覺美觀就成為翻譯實踐中譯者采取縮略策略的主要動機。因此,校名翻譯必須顧及贊助者的這些UIS訴求,即中英文校名應用的場合:徽章——?;铡⒍芘坪推矫婷襟w——校旗、名片、信箋、國際信封、PPT樣式以及校車等。譯文文本要通過VI設計者之手進行字形上的多樣設計,以產(chǎn)生更好的視覺效果而符合校名的不同應用場合。校名英譯文本有著形體和顏色上的多端變化,設計組合的空間限制和視覺美觀則是主要的約束。因此,中英文校名能否在UIS中成功推出,就必然是贊助者(校方)、譯者、VI設計者和受眾四方互動的結果。校名翻譯的難處在于除語言外還有要兼顧VI設計和視覺效果。不像書刊、報紙等承載媒體有較大的空間,在徽章、牌匾等主要應用載體上,校名及其譯語的獨享空間有限,譯者不能采用像“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GlobalPositioning System)”的手法來“兼顧漢語文本全譯,縮略詞和原語文本對應”而使縮略詞既便捷使用又使原語文本得以保全[2],而且譯者也無法使用同一語境對縮略詞進行進一步補充和闡釋。
從UIS的角度出發(fā),我們發(fā)現(xiàn)校名縮略化翻譯容易產(chǎn)生一些問題:(1)相似校名在目的語中難以達到有效識別。如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 Beijing(北京科技大學)和University for Science&Technology,Beijing(北京科技職業(yè)學院),兩個所學校的譯文極為相似,僅僅是介詞of和for以及是否有逗號的區(qū)別。它們的區(qū)分度比較小,不利于校名概念的外向識別。(2)過長的校名譯文給VI設計者和受眾的理解帶來難度。如TianjinUrbanConstructionManagement& Vocation Technology College中,通名 college被 urban、construction、management& vocation和 technology四個名詞性部分修飾,而這些詞之間及其與中心詞的關系很難被譯文受眾理順;而且,要在空間有限的?;盏容d體上排列出文本并關照中文校名、主題圖案等元素和突出視覺效果,對VI設計者的壓力也很大。這對于大學形象的外向構建極為不利。若把原語縮略再行譯出或干脆在關照原語的情況下在目的語中另行取名,淡化修飾部分間的關系與譯文組合矛盾,則不失為良策。(3)原語地名專名以信息化代碼符號呈現(xiàn)在目的語中不利于意義的構建。如Civil Aviation College GZ(廣州民航職業(yè)學院),GZ是地名“廣州”(Guangzhou)的漢語拼音縮略,但從GZ不一定就能還原到Guangzhou,因為贛州、貴州也常使用縮略拼音GZ作為省份或城市的身份信息。在我國的國家標準中,則規(guī)定CAN作為廣州的行政區(qū)劃代碼[3]。GZ作為城市指代在校名譯文中的實際上意義稍顯模糊,因為它的意義構建應使受眾明了這種代碼實際代表的含義。地名作為專名在校名中出現(xiàn)比較頻繁,我們不贊成地名代碼化縮略出現(xiàn)在譯文中,因為它對語際交流和純潔性都可能造成影響。(4)“職業(yè)技術”專名的縮略翻譯問題。雖然在“職業(yè)技術學院”翻譯上譯文多種多樣,但在“職業(yè)技術”專名的縮略化翻譯處理上主要呈現(xiàn)為三種:Voc.&Tech.、Voc-Tech和 V&T。三者通常都指稱為“vocation and technology”或“Vocational and Technical”,而V&T就完全被符號化了。雖然,譯者為追求目的語與原語一一對應以圖達到受眾對文本的功能對等并達到VI設計者的空間、視覺審美等要求而為之,但在一定程度上卻在目的語中帶來了符號化的傾向,不利于語言文化的交流。在公共場所雙語標識英文譯法的相關省市地方標準中,and的符號化“&”被接受,但是“vocation,technology”或“Vocational,Technical”的縮略或符號化卻沒有被接受。上海標準有比較詳細的規(guī)定:職業(yè)技術學院可譯作Polytechnic College(理工科性質(zhì)較強)或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職業(yè)教育性質(zhì)較強),而深圳標準則對“職業(yè)技術學院”有不同的理解,其規(guī)定:“技術職業(yè)學院,Technical&Trades College”。在我國臺灣地區(qū),多所類似于“職業(yè)技術學院”高校,其通名多數(shù)譯為“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以與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相區(qū)別,也不失為一種方便簡潔的方法。由此可看出,把“職業(yè)技術學院”作為一個通名使之泛化并以標準加以規(guī)約,是一良法,也是一種趨勢。
總之,校名翻譯中的縮略化現(xiàn)象是UIS的一種訴求,或要求行文簡潔經(jīng)濟,或要求文本在其載體視覺審美上美觀,但是縮略后則產(chǎn)生了識別區(qū)分度、譯本符號化、代碼化不利于譯本在目的語中的意義構建,而且綜觀“職業(yè)技術”專名譯語,它們在一定程度上顯得些許混亂。在相關網(wǎng)絡搜索引擎中展開搜索,發(fā)現(xiàn)除Voc-Tech有少量相關度外,Voc.& Tech.、V&T和 S& T的相關度幾乎為零。而對于這樣的縮寫方法“在英語中能否接受有待進一步考察”[4]。由此說明有些專名縮略方式有一定的非通用性。而Electric Power Occupational Technical Institute of SEPC則很難讓讀者理解SEPC的真正含義,把它準確歸指為Shanxi Electric Power Company(SEPC)則有些難度,而從作為國家電網(wǎng)公司下屬的“山西電力公司”目前網(wǎng)頁譯名Electric Power of Shanxi來看,就意味著校名中的SEPC會隨著“山西電力公司”的譯名變化而失去關聯(lián),代碼或符號化帶來的可能會是譯名的拼盤化。若縮略形式無法與原詞或原成分詞進行意義聯(lián)通,則有可能使譯本符號化、代碼化,最后喪失在目的語受眾中的意義附著[5]。當然,“名從主人”原則和創(chuàng)新可以使之強勢地創(chuàng)造譯本的可接受性。
高校校名是大學的文化名片,是一種無形資產(chǎn),是UIS構建中的一個要素,也是城市公共場所雙語標識的一部分。對校名翻譯的縮略現(xiàn)象的研究有助于對校名乃至組織機構翻譯的深度探究。我們發(fā)現(xiàn),校名翻譯的縮略現(xiàn)象主要出現(xiàn)在職業(yè)技術學院這一類校名和原語校名由多個專名構成的其他院校校名中,在表征上呈現(xiàn)出專名縮略或組合縮略,在縮略詞構成上主要表現(xiàn)為首字母、截短、拼綴、語音拼寫等縮合方式,譯者主要采取原語縮略譯出和符號化縮略譯出兩種策略,UIS構建是譯者縮略翻譯行為的主要動機。雖然校名翻譯中的縮略可以造就在VI設計和視覺效果的便利,但不容忽視的是它也可能造成譯名難以區(qū)分和識別、譯本符號化、代碼化以及同一通名譯名的混亂等問題。
[1]麥新轉(zhuǎn).中國民族院校校名英譯研究[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11(2):62.
[2]麥新轉(zhuǎn).淺議縮略詞、語言凈化與翻譯[J].嘉興學院學報,2011(1):125.
[3]公安部科技局.公安信息化標準匯編:國家標準部分[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1:105.
[4]龍海平.我國職業(yè)技術學院校名英文翻譯分析[J].職業(yè)技術教育,2006(16):13.
[5]張慧仁.辨異、求同、變異——談翻譯的思維結構[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