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慧
(福建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福州350007;廣西民族師范學院 外語系,廣西 崇左532200)
會話分析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90年代以來,會話分析取得了越來越多的成果。會話分析研究主要是圍繞著機構性談話展開的,最熱門的研究課題就是醫(yī)患交際和電話談話。John Heritage認為,今天的會話分析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把交際的開展當作是一個實體來進行研究,另外一種則探討社會機構是如何在交際過程中被處理的。而Paul ten Have把前者稱為“純粹會話分析研究”,后者稱為“應用型會話分析研究”[1]。著名的學者們Sacks,Schegloff及Jefferson都認為會話分析研究是互動式言談,具體地說,就是對人們日常交際中的言談進行系統分析。會話分析揭示了言語交際中的信息理解與推導,以及各種社交語言能力[2]。
謙虛自古以來就是華夏民族的傳統美德,被視為高尚的品德之一,知識越多的人往往越謙虛。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人們更趨于通過貶低自己或抬高他人的方式來加深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好印象,從而維持一種和諧友好的人際關系[3]。在我們的日常交際過程中,人們已習慣把謙虛視為美德,像模因一樣,一個人影響著另一個人,一代傳給下一代,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一個人在交際過程中表現得非常謙虛,并不一定就說明他不行,沒有自信等等,實際上只是一種尊重他人的謙虛的表現行為。因此,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人們之間的會話內容總是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體現出某種形式的自我表揚。在這里要區(qū)別自我表揚和吹牛的差別:自我表揚是指對自己中肯的承認,沒有夸大事實;而吹牛是指說話不事實求是,夸大或縮小實際情況。Ruey-Jiuan Regina Wu指出,自我稱贊的方式有3種:自我稱贊加修改(self-praise plus modification)、極致表達(disclaiming an extreme case situation)、通過抱怨來稱贊(treating the matter ostensibly as complainable)[4]。他這種分類并不全面,并沒有針對具體的場合及年齡段的人來分析自我表揚的行為。本文對日常會話中的語料進行分析,旨在探討我們日常的交際用語中還存在其他類型的自我表揚行為,不同場合和不同年齡段的人其自我表揚的方式也是不一樣的。
一直以來,中國人認為在交際過程中要遵守一個非常重要的準則,那就是謙虛,但是在實際的生活交往過程中,并不總是按此規(guī)則行事的,有的人表現出很謙虛,但實際上只是一種假象,并不代表說話者真的很謙虛,在會話的過程中說話者總是想表現自己,讓聽話者被動地接受說話者所陳述的內容,從而達到說話者的目的。下面的一段對話是選自兩個一般關系的同學之間的QQ對話。
sweet 16:38:32
啊啊啊啊
sweet 16:39:06
是不是看不懂我要報告的文章?其實,我也不懂。
bonjour 16:46:29
期待你明天perfect performance!
sweet 16:47:13
唉。得對得起我的50+PPT
sweet 16:48:33
今天摔得踝骨真痛,明天還得崴著去講??拥?。
bonjour 16:49:48
堅強的學姐。
Sweet 16:50:48
謝謝你的encouragement.
以上是sweet和bonjour之間的QQ聊天對話,sweet是話題的發(fā)起者,目的是為談話尋找可能的話題。從“堅強的學姐”可以看出她們是學生身份,她們雖是同學,但是實際上她們的關系并不是很好,只是一般般而已,不然的話就不是稱sweet為學姐了?!笆遣皇强床欢乙獔蟾娴奈恼?”這句話可以體現出她們都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對這群人來說,她們是有知識涵養(yǎng)的,同時也深受中國儒家思想的影響,都認為謙虛是不可缺少的美德,要想自我表揚,就得通過委婉間接的手段進行。我們再來分析一下Sweet的話語。這里sweet通過前面一句問話“是不是看不懂我要報告的文章?”來引起話題,“唉,得對得起我的50+PPT”其實就是sweet在這里表揚自己很厲害;“今天摔得踝骨真痛,明天還得崴著去講?!边@句話字里行間體現出了sweet很堅強的性格,讓bonjour覺得這位學姐真是很了不起。Sweet通過引導式的手段順利地達到了自我表揚的意圖。
筆者通過觀察日常生活中人們之間的對話,對此進行記錄分析,發(fā)現不僅兩個人之間的對話會有自我表揚的行為,在三者甚至是多人的對話過程中也存在自我表揚的行為。我們在交流過程中不僅有極致的自我稱贊,這種自我表揚是很明顯就可以被聽話者意識到的,而且還有另一種隱含意義的自我表揚,這就是隱形的自我表揚,它是需要聽話者讀出其言外之意的間接言語行為。間接言語行為是由searle在1975年提出的,其主要解決的問題是:說話人如何通過字面用意來表達間接的言外之意?;蛘哒f,聽話人如何從說話人的字面用意中推斷出間接的言外之力,也就是語用用意[1]。下面將用一個實例來說明什么是隱形的自我表揚。這個對話發(fā)生在課間休息時間,老師在課間放了一段梁靜茹的MV,對話如下:
A:這個女歌手長得不怎么樣?
B:你知道她是誰嗎?
A:我不知道。
B:哈哈,你居然不知道她是誰?她很有名的。
A:那她是誰啊?
B:哈哈……(沒吱聲,走開了,找C說去了)
B:她說她不知道這個歌手是誰(大聲地說),你說她是誰啊?
C:我也不知道哦!
A:你干嘛那么大聲地說我不知道啊?
B:(笑了笑)這就是很出名的歌手梁靜茹啊,這都不知道!
以上是發(fā)生在A、B和C三個人之間的對話,雖然對話很簡短,但我們仔細分析一下就可以發(fā)現其間的隱性含義。由A引發(fā)話題,這時B就抓住這個機會想來表現自己,B問A,又找C問話,而且還大聲地對C說A不知道這位女歌手是誰這件事情,這充分體現出了B很想去表現自己,此時的“哈哈”和“笑了笑”這種行為更是起到了無聲勝有聲的作用,都可以推斷出B是想要向C甚至周圍更多的人炫耀自己在這方面懂得比A多。在這段對話的過程中,B并沒有直接地自我表揚自己懂得比別人多,而是通過如“居然”、“哈哈”、“大聲地對C說”、“笑了笑”這些言語行為來體現B的這種隱性的自我表揚。
(1)這一例是筆者通過對自己孩子語言習得的觀察,發(fā)現小孩子在言語對話過程中也會進行自我表揚。
媽媽:貝貝,你今天乖不乖啊?還咳嗽嗎?
貝貝:貝貝很乖,媽媽,貝貝今天好勇敢哦!
媽媽:怎么勇敢啊?
貝貝:貝貝今天喝藥不哭,貝貝很勇敢,還厲害!
媽媽:嗯,貝貝真的很厲害,不錯!貝貝最棒啦!
這是一段母親和孩子之間的對話,母親下班之后問自己的孩子今天表現得怎么樣,這時小孩子就說出了今天他的勇敢行為?!柏愗惤裉旌糜赂遗?”這句話就是孩子對自己今天的行為的一種直接的自我表揚,與此同時,他又得到了媽媽的表揚,這就肯定了孩子的這種自我表揚的行為,從而進一步地加深了母子之間的感情。
(2)在課堂上只有兩種身份:老師和學生。由于教師在課堂上是傳道授業(yè)解其惑者,扮演著主要的角色,老師的行為、能力、情緒等等對學生知識的獲取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師的行為對學生的學習動機有著直接的影響[5]。
老師:告訴你們一件開心的事情。
學生:什么事情啊?
老師:這周末真是開心!有份兼職——法語口譯,一個小時200元!
學生:哇!這么多啊!具體是干什么呢?
老師:是簡單的口語啊,給一個法國客戶翻譯機械使用方法方面的東西,對我來說還是輕而易舉的。老板開價150元一小時,我說要200元一小時,而且是從我出門那刻開始計時的哦!最后達成協議。
學生:哇,學好法語還有這么大的經濟價值啊!哈哈!
老師:是呀!你以為啊!上幾屆我還有學生去機構兼職法語老師呢!她們還時不時地拿問題來問我呢!
學生:哇噻!這么好啊!
老師:是呀!你們也要好好學哦!
這是一段老師和學生之間的對話,在課堂上老師不僅起著傳道授業(yè)解其惑的角色,給學生傳授課本知識,老師還可以給學生講講一些課外知識或傳授一些社會經驗,這將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這段對話中,老師說“有份兼職——法語口譯,一個小時200元!”“對我來說還是輕而易舉的。老板開價150元一小時,我說要200元一小時,而且是從我出門那刻開始計時的哦!”“她們還時不時地拿問題來問我呢!”從中我們可以得知老師給學生講她的開心事,是通過自我表揚的形式表現出來的。這里老師的自我表揚的行為要區(qū)分自我虛夸的行為。在學生面前,老師若喜歡自我虛夸的話,會引起學生的反感,給教學帶來負面的效果。而老師的自我表揚是要有真實經歷的,若老師真的很厲害,在學生面前自我表揚就會激起學生對老師的好感,學生會認為老師很有水平,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給教學帶來良好的效果。
從會話分析的角度來分析我們日常的談話,揭示了言語交際中所傳達的信息。在日常交際中,中國人一貫認為謙虛是一個重要的準則,能拉近交談者之間的距離。本文從其相反的角度來觀察并分析日常談話中的自我表揚行為,主要是在Ruey-jiuan Regina Wu所提出的3種類型的自我稱贊的基礎上,通過對日常會話進行分析,進一步提出了另外三種自我表揚的形式,即引導式的自我表揚,隱性的自我表揚和顯性的自我表揚,旨在探討在我們日常的交際用語中還存在其他類型的自我表揚行為,以及不同場合和不同年齡段的人其自我表揚的方式也是不一樣的。
[1] 于國棟.會話分析[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2] 何自然,冉永平.新編語用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3] Bond Michael H,Leung Kwok Wan,Kwok-Choi.The social impact of self-effacing attributions:the Chinese case[J].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1982,118:157-166.
[4] Ruey-jiuan Regina Wu.A conversation analysis of self-praising in everyday Mandarin interaction[J].Journal of Pragmatics,2011,43:3152-3176.
[5] 吳霞輝.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行為對學生學習動機的影響[D].廣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英語語言文化學院,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