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舉
河南省新鄉(xiāng)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普外科 453000
下肢靜脈曲張是臨床上常見病多發(fā)病,靜脈腔內激光治療術(EVLT),因簡便、安全、有效及痛苦小得到廣泛應用[1]。小切口聯合靜脈腔內激光治療下肢靜脈曲脹創(chuàng)傷小,痛苦小,不留手術疤痕,微創(chuàng)等優(yōu)點,我院自2010年5月-2012年5月共手術54例,58條下肢,均取得良好效果,無1例復發(fā)及死亡,現總結分析如下。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大隱靜脈曲張患者54例,男36例,女18例;年齡27-75歲,平均63.6歲;病程5-31年,平均18年;左下肢38條,右下肢20條,雙下肢8例,共有患肢58條。主要臨床表現為患肢淺靜脈曲張(44條,81.5%);腫脹(23 條,42.59%);脹痛或沉重感(22 條,40.74%);小腿下段營養(yǎng)障礙性病變,包括皮炎、濕疹、色素沉著等(16條,29.63%)。全組54例均無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史和手術史。
方法:①儀器設備:德國 Dornier公司激光治療儀,波長810nm,長約2.5cm,激光纖維導管。18G套管穿刺針,手術器械,導管及導絲。②手術方法:首先從內踝后方開一1cm小橫口,找到大隱靜脈,遠端結扎,近端放置0.035導絲,至大隱靜脈主干,然后到腹股溝韌帶下方,切一1-2cm的小橫口,找到大隱靜脈及導絲,近端結扎,并且結扎其五個分支,通過導絲放置導管,退出導絲,經導管置入激光纖維。開始用激光治療。關閉無影燈,可見紅外光閃爍。參數設置功率為14W,間斷脈沖,每個脈沖時間1秒,間隔1秒,將光纖與激光主機相連,以光纖頭部光源作定位指示,并距靜脈結扎處約1cm,發(fā)射激光,以5mm/s的速度將光纖和套管同步緩慢后撤,同時用手緊壓紅外光閃爍處,使光纖末端與血管壁緊貼。小腿曲張靜脈設定功率為12W采用多點穿刺,間斷脈沖治療。③術后處理:術后待患者麻醉清醒后即可下床活動,常規(guī)口服腸溶阿司匹林100mg/日,還可應用低分子肝素鈣針5000IU/日,皮下注射,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彈力繃帶包扎半個月后,改用彈力襪3個月。手術時間20-80min,平均50min。
54例均順利手術,切口Ⅰ期愈合。術后當天或第1天均能下地活動,術后住院4-6天,平均5天,患肢潰瘍,色素沉著等癥狀好轉率98.27%(57/58);與手術有關的皮下淤血,隱神經損傷、血栓性靜脈炎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2.06%(7/58),經對癥處理后用均得到緩解,無手術致深靜脈血栓形成病例,半年隨訪期內未出現靜脈曲張復發(fā),無死亡病例。
原發(fā)性下肢淺靜脈曲張發(fā)病機制為靜脈壁軟弱,靜脈瓣膜功能缺陷及靜脈腔內壓力升高三大因素。靜脈腔內激光治療是目前大隱靜脈曲張最新的微創(chuàng)手術方法之一[2]。靜脈腔內激光治療下肢曲張靜脈的作用機制是利用激光產生的瞬間高熱能效,誘導靜脈全程血栓形成,并造成血管內皮細胞、內膜廣泛損傷,使管壁增厚、纖維化,靜脈腔縮小,最終達到使靜脈閉塞的治療效果[3]。手術微小化的目的在于減少患者的病痛,降低住院時間、手術風險及病死率,追求外觀美容及時效。
通過本組研究我們發(fā)現小切口聯合靜脈腔內激光治療下肢靜脈曲脹應注意以下幾點:①大隱靜脈兩頭行小切口手術,快捷方便,出血少,導絲及導管進入順暢。②皮膚小切口皮內縫合,盡量不留或少留瘢痕,達到美觀效果。③結扎大隱靜脈近端后,避免激光損傷深靜脈。④避免隱神經損傷,小腿膝下部及內踝上隱神經與大隱靜脈伴行較近,故適當降低功率到10-12W。⑤避免靜脈壁穿孔,導致皮下淤血,減少應用激光功率。⑥激光治療后下肢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易誘發(fā)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4]。本組做到提前預防,應用腸溶阿司匹林或低分子肝素鈣針,有效地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綜合所述,EVLT已將治療大隱靜脈曲張帶入了微創(chuàng)時代,取代傳統(tǒng)手術是未來的必然趨勢,小切口聯合激光腔內治療手術,效果更趨于完美。
1 蔣米爾,張培華.血管外科發(fā)展的挑戰(zhàn)和機遇[J].外科理論與實踐,2004,9(1):2.
2 崔彥收.腔內激光治療下肢靜脈曲張68例[J].疑難病雜志,2007,6(8):498.
3 潘修勇,夏子泳,郭居.靜脈腔內激光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臨床研究,2012,25(2):138 -139.
4 史建中.大隱靜脈高位結扎聯合腔內激光閉合術治療下肢大隱靜脈曲張319例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1,14(10):828-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