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賢英
(山西職業(yè)技術學院,山西 太原 030031)
旅游教學的關鍵,就是學生在深入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能不斷地在實地進行鍛煉,這樣才能做到工學結合。目前教學中采用的是在景區(qū)實習以及畢業(yè)實習。但是這兩種方式都有很大的局限性,景區(qū)實習時間短,大概一星期,學生還沒有掌握基本導游技能,實習就結束了;學校對于學生的畢業(yè)實習安排不盡合理,通常的做法是讓學生單獨在景區(qū)實習,但學生初涉社會,遇到種種在學校沒有碰到的問題,在工作中得不到及時解決,沒有老師協(xié)助解決,從而受到挫折,使自己身心受到傷害,甚至對旅游這項事業(yè)失去熱情和信心,從而放棄努力,這是我們旅游教學工作者最不愿意看到的。
“課堂進企業(yè)”是“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一種具體實踐形式,這種模式是將課堂搬到企業(yè),教師跟隨學生到企業(yè)上課,學生在企業(yè)半工半讀,使學生既對旅游相關工作任務有基本了解,同時也鍛煉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了業(yè)務水平,從而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為將來畢業(yè)后的就業(yè)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知識積累和經驗財富,也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山西職業(yè)技術學院進行了課堂進景區(qū)的教學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課堂進企業(yè)的教學實踐要求學生所學專業(yè)課程要在喬家大院景區(qū)完成。學生在企業(yè)學習時,學校教師跟隨學生到企業(yè)上課,周課時保證為30學時,最低標準是周一到周四每天6學時,晚上上自習。教學內容則按照教學計劃進行,期末進行考試。教師既要承擔理論課程的教學,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工作和生活狀況,為學生排憂解難。學生在企業(yè)上崗中遇到的問題可以在課堂上得到答案,同時將學到的理論課程又運用到導游活動中。從學生反饋來看,他們覺得這樣學習很有效果,他們都積極地、主動地想要了解更多知識。這樣將學生實踐與理論學習很好地結合,從而改變傳統(tǒng)教學法以教師和教材為中心,學生理論與實踐相脫節(jié)的現象。這就要求專業(yè)課程的教學方式應當適應課堂進景區(qū)的要求,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
《旅游法律法規(guī)》是旅游管理專業(yè)的一門必修的專業(yè)基礎課,導游資格考試必考的三門理論考試課程之一,首先,教學應該強調使學生獲得職業(yè)資格的能力,這一過程也是培養(yǎng)學生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的過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教學的目的旨在培養(yǎng)學生運用旅游法律法規(guī)分析、解決旅游管理和經營活動中遇到的法律問題的能力。其次,旅游法規(guī)這門課程綜合性、應用性很強,講授時必須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學生才更容易理解。這些特點決定了這門課程的教學不能單純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而必須借助案例教學的方式完成,促使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的實務技能。
旅游法規(guī)涉及的知識點內容很多,既包括《旅行社管理條例》《導游人員管理條例》等與旅游相關的法律條款,又包括合同法、公司法等法律知識,雖然法規(guī)內容比較枯燥,但它是旅游專業(yè)基礎課之一,也是導游考試必考科目之一。這門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就要求教師在講授時,必須多用案例來鞏固所學知識。案例教學法是一種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系的教學方法,比起單純的課堂講授法更生動有趣,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以往選取案例不同,筆者在講授課程中結合學生在喬家大院講解時所發(fā)生的案例,這些都發(fā)生在他們實習過程中,是學生親身經歷的,將這些典型案例與所學內容相結合,能使他們對知識點的了解更加透徹,能起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案例教學法在《旅游法律法規(guī)》教學中的實施應用包括以下兩個環(huán)節(jié):
1.案例引入
筆者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由小組長負責搜集案例材料。每天實習結束后,由小組長匯報每個學生一天的實習情況和在實習中遇到的典型問題,然后篩選出適合課堂教學的案例。在選擇過程中,必須遵循針對性原則。學生通過典型案例積累的經驗越多,分析和聯想的思路就越寬,理解和認識的能力就越強,處理實際問題的水平就越高。例如在講到《導游人員權利與義務》一節(jié)時,以案例:趙某等人在喬家大院參觀結束時,導游將其帶到一商店買犀牛望月鏡,商店服務人員聲稱犀牛望月鏡是采用東南亞的鐵梨木雕刻而成,導游也證實確實如此,游客欣然買下。在回家不久去鑒定得知是贗品,遂與商家和導游人員交涉。這個案例對學生具有啟發(fā)性,使學生綜合運用合同法、《導游人員管理條例》、《旅行社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guī)分析解決旅游合同方面的問題。
2.案例分析與討論
這是案例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這個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鼓勵他們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教師則起引導學生的作用。筆者非常注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案例分析完后,請在實習過程中發(fā)生過類似情況的同學發(fā)言,讓學生思考他們當時如何處理,是否存在欠妥之處,解決他們的疑惑。
1.情景表演法:變抽象為具體,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情景表演法既可以調解課堂氣氛,把學生引入學習過程,又可以化解課堂難題,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比如合同的撤銷和無效行為是學生最容易混淆的,教師可采用情景表演法,要求學生扮演在簽訂合同過程中商家和顧客存在具體違法行為,而導致合同無效或可撤銷。學生們長時間實習,可能對上課有一些厭煩情緒,這樣就會影響上課的效果。采用情景表演法,既活躍了課堂氛圍,也使同學們產生了學習的興趣,加深對知識點的記憶。
2.故事串講法:變抽象為具體,加深對知識點的記憶
《旅游法律法規(guī)》是導游資格考試必考的三門理論考試課程之一,學生在喬家大院實習的同時,還要加緊復習考試內容,在很短的時間里要將涉及到的很多法律條文背會,學懂,不是易事。故事串講是很有效的學習方法,它以故事的形式將知識點羅列起來,對于記憶和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導游資格考試考察《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消費者權利這一節(jié),教師可采用故事串講法,要求學生設計關于游客在喬家酒店消費的情節(jié),將消費者的安全權、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求償權、結社權、獲得知識權、受尊重權、監(jiān)督權設計在內。這樣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把握會更準確,也不容易忘記。
1.豐富了教師的旅游實踐經驗
從事旅游職業(yè)教育的教師最大的不足就是缺乏工作經驗,教學內容只能局限于書本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結合不夠?!罢n堂進企業(yè)”的實踐模式,要求教師在企業(yè)給學生上課。《旅游法律法規(guī)》教師,因為搜集案例的需要,每天會掌握大量學生景點講解的信息。在上晚自習時,法規(guī)老師除進行專業(yè)課輔導答疑外,還要及時解決學生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特別是導游與游客間糾紛的處理問題,這樣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就能避免。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幫學生解疑答惑,更豐富了教師的旅游實踐經驗,為以后的教學提供很多現實案例。
2.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技能
《旅游法律法規(guī)》這門課程應用性很強,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在旅游實踐過程中遇到的法律問題的能力。“課堂進企業(yè)”的工學結合模式,使教師能夠及時地搜集到他們實習過程中親身經歷的一些典型案例,這樣在講授時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既加深了對知識點的理解,也提高了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韓黃英,郭娟.“課堂進企業(yè)”模式下工學深度融合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18).
[2]劉雪梅,張虹薇.高職旅游法規(guī)課程教學法的創(chuàng)新方式研究[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1,(3).
[3]王麗.案例教學法在《旅游法規(guī)》教學中的應用[J].管理學刊,2010,(4).
[4]熊禮明,唐躍工.案例教學法在旅游法規(guī)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