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華
山東省濱州市勝利石油管理局濱南醫(yī)院檢驗科,山東濱州 256606
隨著社會發(fā)展,醫(y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臨床醫(yī)生在對疾病診斷過程中不在是單一的依靠臨床經驗診斷,而是結合各種檢查指標,綜合判斷,檢驗標本的質量保證關系到臨床醫(yī)生在診斷中的準確性,提高檢驗的準確性,可以減少了誤診率,提高臨床診斷率,避免了醫(yī)療糾紛的發(fā)生,標本的正確采集,這需要臨床醫(yī)生、檢驗人員以及患者三者配合完成[1]。本次主要針對標本采集以及送檢過程中出現的狀況進行總結,加強檢驗人員與護理人員的協(xié)作和溝通,對相關部分及人員作好專業(yè)培訓,引起標本條碼系統(tǒng),明顯提高了臨床檢驗標本采集質量和合格率。
對標本檢查的準確性主要受到實驗人員對標本的采集、患者的自身情況、選擇標本容器、檢測分析、發(fā)放報告等環(huán)節(jié)的影響,所以在采集中各環(huán)節(jié)對質量的保證都起到關鍵作用,需要各環(huán)節(jié)人員的相互配合、共同參與。
對質量不合格的標本有時做不到及時發(fā)現,一般在重新采集標本進行復檢和檢測結果極度異常時才被發(fā)現,但臨床上仍存在一些缺陷標本,如采集細菌培養(yǎng)陰性標本在使用抗生素后。
責任鑒定及原因調查存在著一定困難,很難估計對患者造成的不利影響。
①患者在采集過程中的配合:只有患者在采集過程中嚴格按照醫(yī)生的囑咐配合檢驗人員采集標本才能使檢驗質量得到保證。②患者的狀態(tài):采集標本時患者應在平靜、休息的狀態(tài)下進行,尤其是血液標本。③飲食:體內許多化學成份在進食后一定時間內會發(fā)生變化,血糖、甘油三酯、尿酸、尿素酶在餐后均會增高,對檢驗結果的正確性造成了一定影響。④藥物的影響:在檢驗時,如果患者服用某些藥物對檢查質量也有影響,有些影響是物理性的,如甲狀腺素類制劑對糖的吸收起到促進作用,增加糖元分解,使膽固醇轉化加速,導致血糖增高和膽固醇降低,藥物的影響包括物理反性和化學反應。
對檢驗標本的質量的保證是目前對醫(yī)療質量管理的重要部份,醫(yī)院所有工作者應該積極配合檢驗科工作人員,醫(yī)院領導應該針對檢驗科具體情況制定相關考核標準,提高檢驗科工作員的積極性、責任性以及對檢驗標本的采集的重視性。對于檢驗標本的質量保證,除了需要檢驗人員具有專業(yè)的檢驗技術,還和管理和意識相關。
對《臨床檢驗標本采集質量保證手冊》進行編寫,其內容包括:采集何種標本、檢驗項目的內容、患者做何準備、試管類別、何種抗凝劑及是否需要抗凝劑、標本采集最佳時間及采集量、保存及運送時間和方法,特殊項目及其要求和注意事項等。向醫(yī)護人員進行培訓,及時把臨床檢驗標本質量出現的問題及時向相關科室反映,開辦溝通交流會,持續(xù)改進質量。在全院開展檢驗項目條碼系統(tǒng)化,實行電子檢驗申請單,真空采血管等措施,提高患者檢驗項目與基本信息的正確率,可自動組合生成針對一個檢驗項目的對應條碼。
①向患者進行健康宣教 向患者解釋標本采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患者積極主動配合,保證檢驗結果反映患者的真實情況,包括在采集標本前患者應注意的休息運動、生活起居、常用藥服用等,做好飲食指,依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是否空腹進行標準采集,指導患者依據標本的類型進行合理用藥,發(fā)現問題進行持續(xù)質量入近[2]。②標本的采集 把條形碼整齊牢固的在采集前貼在真空采血管上,為便于觀察采集的量,應留出能看到液面的空隙,防止條形碼的脫落和錯貼。應仔細對檢驗單在采集標本前、后及送檢前進行核查,應按著規(guī)定對標本進行采集,采集量要正確。注意好標本采集的時間,選擇陽性檢出率高的時間,如血液培養(yǎng)在停用抗生素24 h后或使用抗生素前、菌血癥期。對腎上腺皮質功能進行判斷的可的松測定,可對當日上午8:00至下午4:00進行分別采集雙份血標本。瘧原蟲在寒顫和高熱時采集。糖類抗原125測定應避開患者月經期。選擇最具診斷價值的時間:懷疑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宜在胸痛3~24 h進行肌鈣蛋白采集,在胸痛2~6 h進行肌紅蛋白采集,在胸痛7~24 h進行肌酸激酶同工酶的采集。應按藥代動學對對藥物監(jiān)測進行采樣,如環(huán)孢霉素A濃度測定取樣時間一般在藥物達穩(wěn)態(tài)后,采血應在早上服藥前或服藥后2 h進行,氨茶堿濃度測定在達到穩(wěn)態(tài)后,并在口服后1~2 h或注射后1 h采血,必要時要對采集時間進行注明。③檢本選擇:若標本采集順序混亂,臨床診斷的價值就會受到不利影響,如對疑似傷寒的患者,血液采集培養(yǎng)應在第1周進行,糞、尿培養(yǎng)應在第2周進行,可采骨髓對傷寒的檢測進行培養(yǎng)。多項檢測同時進行標本采集,應按著順序進行。在特殊標本的采集中,應采用EDTA抗凝對腦鈉肽進行測定,采集微量元素時不能戴乳膠手套,應用PE塑料手套。腎素,醛固酮應注明飲食情況和抽血體位,厭氧菌和血氣分析培養(yǎng)應防止接觸到空氣。④采集標本的運送和保存醫(yī)院應該針對檢驗標本的特殊性制定出運送和接收相關計劃,當標本采集對標本的保存有許多特殊性,如時間、溫度、光照、濕度等。在標本采集后原則上應立即送檢,避免在室溫中地久放置,使一些血液成分發(fā)生變化,避免放于陽光直射及暖氣片附近的地方,使水分流失,溶血或濃縮,特別是血氨、血凝、血氣、細菌培養(yǎng)的標本。對于急診的標本,可建立特別的綠色通道進行明顯標識,優(yōu)先檢驗和報告。在對檢驗標本的送交過程中應該對標本的容器特別注意,應該避免容器的損壞以及丟失,應設專人運送,并對相關人員進行專業(yè)培訓,檢驗科人員對標本接受時,應該對檢驗標本進行審核,如果檢驗標本不符合檢驗要要,應該直接退回,并且需要說明那些地方不合格。并有時間記錄,送檢和接收都進行雙簽名制度。
通過對臨床檢驗標本采集中對質量造成不利影響的因素分析,有針對性的建立質量保證規(guī)范,加強檢驗科與醫(yī)護人員的溝通和學習,做好標本采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4],正確采取和處理臨床檢驗標本,為質量提供保證。才能確保臨床醫(yī)師得到的檢驗報告的可靠性,得到臨床的認可和患者的信任,便于臨床診斷和治療。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和合理的工作流程是對質量進行保證的前提,將臨床檢驗標本采集的質量保證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日常工作中落實,護理人員積極對檢驗標本采集質量和檢驗質量管理進行參與和控制,才能確保臨床檢驗標本采集的正確性。
[1] 覃瓊芬.護理因素對血液標本采集質量的影響及對策[J].護理研究,2005,19(9):1883-1884.
[2] 袁慧,曾小麗,蔣朝輝,等.2003-2006的北京安貞醫(yī)院檢驗科標本不全格的特點分析及對策[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7,30(6):692-693.
[3] 趙立銘.臨床標本的采集質量對檢驗結果的影響分析[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06,27(10):954-956.
[4] 繆麗娟,曾憲芳.影響血液標本取材質量因素的調查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1):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