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佳 王軍
〔新疆塔河種業(yè)阿拉爾加工廠,新疆 阿拉爾 843300〕
2003年成立的新疆阿拉爾市,是中國最年輕的城市之一,隨著近幾年市政規(guī)劃發(fā)展的需要,從安全、環(huán)保、交通及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身處市中心區(qū)域的塔河種業(yè)阿拉爾加工廠搬遷勢在必行,那么如何在搬遷中抓好棉花加工廠的改擴建技術項目改造呢?根據這幾年我廠的搬遷項目建設經驗,下面談一談自己的看法和體會。
阿拉爾加工廠目前隸屬于新疆塔河種業(yè)公司,原建于1986年,占地4.33 hm2(65畝),是依據國家農業(yè)部引進的“世界銀行投資貸款項目”而建設,項目名稱為“棉種過量稀硫酸脫絨生產線”。搬遷前擁有20臺100型滾刀皮輥軋花機生產線、6臺90A鋸齒軋花機生產線、12臺160型剝絨機生產線、日處理棉種60 t生產線4條,是集棉花加工、短絨加工、種子加工一體的綜合加工廠。
2007年阿拉爾市政府從城市發(fā)展角度出發(fā),用正式公函通知公司,阿拉爾加工廠必須在2009年9月以前搬遷至3 km以外的一號工業(yè)園區(qū),否則就關門停產。公司領導經過緊急協商,于2008年8月1號由公司牽頭成立了“阿拉爾加工廠改擴建技術項目籌建小組”,小組成員由主管副總、項目部、加工廠領導組成。小組成立后,根據公司領導的設想和塔河種業(yè)的遠景規(guī)劃,即建設一個國內、外技術設備一流的集棉花、短絨、棉種加工的綜合生產線。主要工作:一是組織專業(yè)人員撰寫改擴建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二是組織專家、技術骨干繪制工藝流程圖、設備配置圖;三是聘請兵團設計院進行廠房、土建基礎方面的設計、拿出建筑立體效果圖;四是根據工藝和建筑設計做出項目的投資預算,約6200 萬元。成員們經過3個月努力,根據整體工藝設計,拿出一份立項報告,上報阿拉爾師市發(fā)改委審批。同時,根據工藝設計,提出搬遷后的用地計劃上報師市土地資源局。公司領導經過多次與阿拉爾師市領導、部門進行溝通、協商,師市發(fā)改委與2009年1月批準了“阿拉爾加工廠改擴建技術項目”的立項報告,師市土地資源局于2009年2月批準了13.47 hm2(202畝)項目用地報告。
由公司主管副總經理任組長,成員有項目部、財務部、生產部及加工廠領導、技術骨干組成,組長負責全盤協調、安排,財務部負責資金預算、籌措、支付,項目部負責對上面的聯絡、對下的實施,生產部負責工程實施的監(jiān)督,加工廠作為一線對現場的工藝設備安裝、基礎建設負責監(jiān)督。
項目小組積極與阿拉爾師市發(fā)改委聯系,于2009年3月組織進行了招投標工作,在“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下,經過激烈的交鋒爭奪,軋花、剝絨二條工藝生產制作、安裝流水線項目被阿克蘇裕平棉機公司奪標;種子工藝生產制作、安裝流水線項目被石河子市天佐種子機械公司奪標;剝絨、種子生產線廠房基建項目、種子庫房及辦公室基建項目被青松塔建公司奪標;軋花生產線基建項目、外場地坪、自來水、暖氣、消防管道基建項目由南口建筑公司奪標;分電器項目安裝由各個生產線的制作、安裝單位負責。
3天以后,由項目領導小組與各個中標單位正式簽訂合同書,并且召集所有人員開會,進一步強調:所有中標單位一定要認真履行合同技術要求,按時、保質、保量的完成“棉花加工廠改擴建技術項目建設”,同時必須虛心接受公司項目小組和昆侖監(jiān)理公司的監(jiān)督,確保在2009年9月15日前通過阿拉爾師市發(fā)改委、質檢站的驗收,9月16日正式交付加工廠進行生產運行。
項目領導小組積極組員奔赴內地棉機廠家考察,貨比三家后,正式簽訂合同,訂購優(yōu)質合格生產設備。并按照合同及時支付設備款,確保設備準時到廠。
根據合同要求,中標基建項目的單位在一周內迅速到廠,并展開工作,待人員、材料進廠以后,廠里馬上預付30%的啟動資金。在基建項目建設的過程中,加工廠項目現場負責人每天親臨現場,和監(jiān)理公司一道,對每一道施工工序進行查看,使土建工程有條不紊的順利進行。負責人主動與現場施工單位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操作人員進行溝通、交流,碰到問題及時解決,解決不了的及時向上級請示,提出可行性建議,詢求解決方案,確保了整個基建項目的順利進行。同時,每天把項目的進展情況向領導匯報。
3個月以來,工人們克服各種困難,加班加點,在各個中標基建項目的單位共同努力下,基建工程已經完成了100%,經過項目小組初步驗收合格,通知財務部支付工程款40%,同時為后序安裝提供了寶貴的時間。
聯系各個制作、安裝單位,及時把土建工程的進度通報給他們,讓他們做到心中有數,按照計劃準時在6月1日前進廠,人員、材料到位后,廠里馬上預付30%啟動資金。
等待制作安裝單位迅速展開以后,項目小組馬上與棉機廠電話聯系,催促訂購的生產設備及時發(fā)貨、到廠。已經到廠的設備,廠里組織叉車立即卸車,并將設備及時鏟運的各個車間生產線旁邊,便于安裝,為安裝隊提供最優(yōu)質的服務。
在6~8月這3個月里,加工廠項目現場負責人每天在現場與安裝單位的人員一起,早起晚歸、加班加點,想了很多的辦法,克服了天氣炎熱等各種困難,在項目經理的帶領下,使制作、安裝設備的項目工作迅猛發(fā)展,使工期按照預期的日程得以圓滿完成。經過項目小組初步驗收合格。
由中標的兵團昆侖監(jiān)理公司負責整個項目的監(jiān)理工作,由公司項目領導小組負責整個項目的監(jiān)督管理工作。在項目建設的整個進程中,雙方都能夠本著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精誠合作,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每天及時出現在現場一線,查看工程進度、工程質量、設備生產線安裝質量,出現問題及時與施工單位溝通、協商,不符合合同技術要求的工序,一律要求強行拆除、限期整改、重新返工,比如說:提升機地坑、攪籠地坑、設備基礎螺栓的澆注等等,任何一道施工工序都必須經過監(jiān)理、項目小組的嚴格檢查,確保合格,從而使整個工程順利進行。同時,做好記錄,注意基礎資料和圖紙的搜集和保存,存和樣品,把監(jiān)理、監(jiān)督工作做到極致。
2009年9月1日~10日,對軋花、剝絨、種子加工三條工藝生產線進行整體調試,根據檢測到的各項技術數據表明,基礎工程項目、制作和安裝項目、設備的性能和生產能力都達到了設計要求,產品的產量、質量都有了本質的提高,圓滿完成了公司領導的設想和塔河種業(yè)的遠景規(guī)劃,即建設一個國內、外技術設備一流的集棉花、短絨、棉種加工的綜合生產線。
根據設備生產廠家、安裝單位、加工廠共同調試的數據結果顯示,三方一致同意驗收合格,即自檢合格。同時阿拉爾師市發(fā)改委、質檢站遞交申請驗收的報告。9月15日,發(fā)改委、質檢站組織現場聯合驗收,各項技術指標合格、達標,并頒發(fā)合格證,允許生產加工。項目余額20%立即支付給各建設單位,最后10%資金等一個加工周期后項目無質量問題再進行支付。
各個單位正式把項目及技術資料、圖紙移交給加工廠和公司項目部。
項目完成以后,公司邀請阿拉爾師市領導、企業(yè)和商界代表、電視臺等一同前來現場剪彩,并且在市電視臺做了大量報道。
搬遷改造后的“新疆塔河種業(yè)阿拉爾加工廠改擴建技術項目”,擁有40臺100型滾刀皮輥軋花機生產線、15臺160型鋸齒剝絨機生產線、日處理棉種100 t生產線三條,是集棉花加工、短絨加工、種子加工一體的綜合加工廠。年棉種稀硫酸脫絨加工能力達1萬t。
2009年以來,加工廠從美國、丹麥、英國、日本引進的高技術棉種生產篩選設備,在生產布局、工藝流程、加工能力上位居全疆乃至全國同行業(yè)具有領先水平。特別是種子精選設備、三個滾筒低溫摩擦技術、色選工藝的廣泛應用,對提升種子加工質量、實施精良播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1年度,阿拉爾加工廠全年完成加工:1)皮棉加工5323 .49 t;2)棉短絨加工530.38 t;3)棉種加工4868 .72 t。其中皮棉品級一、二級品率達90%以上。目前,全廠有員工80人,管理人員8人。
經過這幾年的良好運營,我廠加工的棉花質量受到了阿拉爾市發(fā)改委和質量檢測中心的表彰,生產的“塔里木牌”棉種獲“中國名牌”、“新疆弛名商標”稱號。2010年、2011年、2012年連續(xù)三年被阿拉爾市授于“文明單位”稱號,連續(xù)三年被塔河種業(yè)公司評為“先進單位”、“文明單位”、“先進黨支部”。
實踐證明,2009年建設的“新疆塔河種業(yè)阿拉爾加工廠改擴建技術項目”是成功的、優(yōu)質的。經驗是:一領導重視、項目小組組織健全、分關把口;二招投標規(guī)范;三項目監(jiān)理、監(jiān)督有力;四建筑、安裝單位認真負責;五是資金保障及時到位;六是各種設備及時購置到位;七是項目綜合驗收嚴格有效。
總之,筆者認為上述6條是棉花加工廠改擴建技術項目建設的設想與實現的關鍵因素,只有做好了,項目建設才能夠順利進行,才能切實抓好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