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浙江海洋古文獻考略

        2013-08-15 00:43:20程繼紅

        張 杰 程繼紅

        (浙江海洋學院,浙江 舟山 316022)

        浙江地處東海之濱,擁有遼闊的海域面積,海岸線總長度和海島數量均居全國首位,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海洋資源格外豐富。幾千年來,無數浙江海洋人在這片沃土上創(chuàng)造了不可估量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鑄就了獨具特色的海洋風格,孕育了歷久彌新的海洋文化,其中就包括數量眾多、包羅宏富的海洋古文獻。浙江海洋古文獻指產生于1911年之前反映浙江海洋文明的文獻,涵蓋兩個方面:一是浙江籍人士著述的海洋文獻,二是非浙江籍人士撰寫、內容涉及浙江古代海洋文明的古代文獻。回顧學術史,當前全面系統(tǒng)的相關研究一直較為沉寂。鑒于此,筆者翻閱了正史藝文志、大量的目錄著作和沿海方志,檢得浙江海洋古文獻共160種,其中現存132種,散佚28種,試從海洋交通、海關邦交、海防海戰(zhàn)、海洋建設、海洋地理風教等五個方面對兩千多年來的浙江海洋古文獻進行初步梳理,力圖摸清存量,稽考版本,探討其歷史地位及現實意義。希望以此拋磚引玉,引起學界對海洋古文獻研究的關注。

        一、古代海洋交通文獻

        古代海洋交通文獻,即記敘海上交通、港口及其海運等情況的文獻,共11種。①

        《扶南異物記》和《吳時外國傳》,三國時期吳國域外地理著作,保存了三世紀中葉柬埔寨的珍貴資料。前者朱應撰,是書為其出使扶南(今柬埔寨)的見聞記錄;后者康泰著,泰曾和朱應一道出使。為清陳運溶《麓山精舍叢書》收錄,近人盧松鶴《康泰吳時外國傳輯本》,1971年許云樵《康泰吳時外國傳輯注》。

        《諸蕃志》二卷,南宋趙汝適撰。汝適(1170-1231),字伯可,鄞縣(今屬寧波)人,曾在泉州任職兩年。上卷志國,下卷記物產風土,反映了南宋時期我國與海外諸國交往的詳情。有《函海》本,《學津討原》本,《四庫全書》本。1956年馮承鈞《諸蕃志校注》列入《中外交通史籍叢刊》,1996年楊博文有《諸蕃志校釋》。

        《嶺外代答》十卷,南宋周去非撰。去非(1135-1189),字直夫,永嘉(今溫州)人,淳熙五年(1178)完成此書。該書反映了我國南宋時期與海外諸國的交通、貿易等情況。有《永樂大典》本,《四庫全書》本,知不足齋本。1999年楊武泉《嶺外代答校注》列入《中外交通史籍叢刊》。

        《真臘風土記》一卷,元周達觀撰。達觀(約1266-1346),字草庭,號草庭逸民,永嘉(今溫州)人,于元貞元年(1295)奉命出使真臘(今柬埔寨地區(qū))。該書記述了真臘的山川、物產、社會生活及當時海外華人的狀況。有百川學海本,《古今圖書集成》本,《四庫全書》本。

        《瀛涯勝覽》一卷,明馬歡撰。歡,字宗道,會稽(今紹興)人,是我國著名航海家、翻譯家,隨鄭和三下西洋。該書紀錄沿途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地理位置、氣候、政治經濟、風土等狀況。有《藝海匯函》本,《國朝典故》本,《廣百川學?!繁尽?935年馮承鈞《瀛涯勝覽校注》,1955年萬明校注《明鈔本〈瀛涯勝覽〉》。

        《殊域周咨錄》》二十四卷,明嚴從簡撰。從簡,字仲可,號紹峰,嘉興人。該書前九卷涉及海外交通,事關東北亞、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qū)的人文、山川﹑風俗等方面,反映了明朝與海外諸國交往的概況,清代被禁。有明萬歷刻本,1920年故宮博物院圖書館排印本,1993年余思黎點校本。

        《海運志》二卷和《海運詳考》一卷,明王宗沐撰。宗沐(1523-1591),字新甫,號敬所,臨海人。兩書考述了前代至明初海運的情況,分析其利弊得失及當時開展海運的可行性,提出了詳細的造船通運計劃。有隆慶六年刻本、崇禎平露堂刻《明經世文編》本。

        《鄭和航海圖》不分卷,收錄于明代茅元儀編《武備志》。元儀(1594-1640),字止生,號石民,歸安(今屬湖州)人。該圖全名《自船廠開船從龍江關出水直抵外國著番圖》,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海圖,包含500個地名,針路航線109條。有天啟刊本,道光木活字本,日本刊本,1961年向達整理《鄭和航海圖》列入《中外交通史籍叢刊》。

        《皇輿考》十二卷,明張?zhí)鞆妥?。天復?513-1573),字復亭,號內山,山陰(今紹興)人。該書增刪前人成果,內容涉及我國沿海地區(qū)及安南、占城、暹羅等東南亞海上諸國的情況。天復子元忭對該書進行增補,成《廣皇輿考》二十卷。有明張象賢遐壽堂刻本,1981年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版,1996年齊魯書社版。

        《皇明象胥錄》八卷,明茅瑞徵撰。瑞徵,字伯符,歸安(今湖州)人。該書取材精詳,涉及東亞各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沿革、地理、民俗風情及與明朝交往的情況。崇禎二年刻本,收入《四庫禁毀書叢刊》和《國立北平圖書館善本叢書》。

        二、古代海關邦交文獻

        古代海關邦交文獻,即記敘海關條約、海國交流等文獻,共39種。②

        《渤泥入貢記》,明宋濂撰。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明初詩文三大家”之一。該書記述了洪武三年(1370)秋,沈秩與張敬之等出使渤泥國(今文萊)一事,包括出使經過、行程及當地氣候、物產、風俗等。有明平露堂刻本,《五朝小說》本,《說郛續(xù)》本,收入《歷代邊事資料輯刊》。

        《朝鮮紀事》一卷,明倪謙撰。謙(1415—1479),字克讓,號靜存,錢塘(今杭州)人,景泰元年(1450)出使朝鮮。該書記錄了出使的經歷、見聞,著重記述了使團在平壤的外交活動,開創(chuàng)了我國外交使節(jié)著述紀行的先河。有《國朝典故》本,《玉簡齋叢書》本,常熟翁氏藍格鈔本。

        《奉使錄》二卷,明張寧撰。寧(1426-1496),字靖之,號方洲,海鹽人,天順四年(1640)受命出使朝鮮。上卷為奉使召對、奏稿,下卷為朝后的詩文、行紀。有《鹽邑志林》本,涵芬樓影印本,《叢書集成初編》本,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使琉球錄》不分卷,明陳侃撰。侃(1489-1538),字應和,鄞縣(今寧波)人,曾奉命出使琉球。該書由冊封詔書、祭文、使事紀略、群書質異、天妃靈應記等多個部分組成,涉及山川、風俗、人物、起居等。有嘉靖刻本,《紀錄匯編》本,《國朝典故》本,《說郛》本,朝鮮銅活字本,清藍格鈔本。

        《朝鮮國記》一卷,明黃洪憲撰。洪憲,字懋中,號葵陽,秀水(今嘉興)人,隆慶五年(1571)進士,萬歷間奉旨出使朝鮮。有《學海類編》本,涵芬樓本,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安南供役紀事》一卷,朱之瑜撰。之瑜(1600-1682),字魯嶼,號舜水,余姚人,明末清初著名愛國學者、思想家。該書記述其抗清活動和在安南的遭遇,反映了當時安南的政治、文化、語言等方面的具體狀況。有1712年日本刻本,1968年陳荊和《朱舜水〈安南供役紀事〉箋注》,收入《臺灣文獻史料叢刊》。

        《續(xù)琉球國志略》五卷,清費錫章撰。錫章,字煥槎,歸安(今湖州)人。嘉慶十三年(1808),費氏為副使奉詔冊封琉球中山王尚灝。是書為進呈之復命書。有嘉慶木活字印本,收入《故宮珍本叢書》。

        《日本近事記》一卷,清陳其元撰。其元(1812-1882),字子莊,海寧人。有《小方壺齋輿地叢鈔》本。

        《使東詩錄》一卷,清張斯桂撰。斯桂(1816-1888),晚清秀才,慈溪人,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光緒三年(1877)訪日。該書是洋務運動時期產生的重要涉海游記,內容涉及赴日行程、習俗、教育、軍事、商業(yè)等領域。有《小方壺齋叢鈔》本,1985年費成康校注本收入《走向世界叢書》。

        《瀛海采問紀實》一卷,清袁祖志撰。祖志(1827—1898),字翔甫,號枚孫,錢塘(今杭州)人,光緒初奉使訪歐美諸國。另有《西俗雜志》一卷。有《小方壺齋輿地叢鈔》本。

        《出洋瑣記》一卷,清蔡鈞撰。鈞,字和甫,仁和(今杭州)人,外交官,光緒七年(1881)出使美國、西班牙、秘魯三國。有鐵香室本,光緒十年鉛印本。

        《歸國日記》一卷,清王詠霓撰。詠霓(1838-1915),字子裳,號六潭,黃巖人,外交官,光緒十三年(1887)游歷英、美、日諸國。有《小方壺齋輿地叢鈔》本。

        《游歷圖經》六種及《不易介集詩稿》,清傅云龍撰。云龍(1840-1901),字樓元,號醒夫,德清人,光緒十三年(1887)受命赴日、美等六國考察。圖經包括《游歷日本圖經》三十卷、《游歷古巴圖經》二卷、《游歷美利加合眾國圖經》三十二卷、《游歷巴西圖經》十卷、《游歷秘魯圖經》四卷、《游歷圖經馀紀》十五卷及《不易介集詩稿》九卷,涉及六國家地理、政治、外交、經濟、軍事等方面。有《籑喜樓叢書》本,光緒十五年日本鉛印本。

        《東游日記》一卷,清黃慶澄撰。慶澄(1863—1904),字源初,平陽人,光緒十九年(1893)赴日本考察。該書記載黃氏赴日兩月間的行程、見聞及日本的風土民情。光緒刊本。1983年王曉秋點?!对缙谌毡居斡浳宸N》,2005年陳慶念點?!稏|游日記》。

        《中亞美利加五國政要》一卷,清鄭昌棪撰。昌棪,海鹽人,光緒間曾參與翻譯大量西方科技著作。有《小方壺齋輿地叢鈔補編》本。另有《暹羅政要》一卷、《喀納塔政要》一卷、《科倫比亞政要》一卷、《智利政要》一卷等。有《小方壺齋輿地叢鈔》本。

        《中國海島考略》一卷,清龔柴著。柴,寧波人。全書篇幅精煉,概述我國東南沿海諸島。另有《朝鮮考略》一卷、《越南考略》一卷、《暹羅政略》一卷、《日本考略》一卷、《臺灣小志》一卷等與地著作。有《小方壺齋輿地叢鈔》本。曾參與編譯《五洲圖考》,光緒二十八年排印本。

        《朝鮮八道紀要》一卷,清薛培榕撰。培榕,字梅溪,平湖人。另有《朝鮮與地說》一卷、《朝鮮會通條例》一卷、《朝鮮風俗記》一卷。有《小方壺齋輿地叢鈔》本。

        《癸卯旅行記》和《歸潛記》,錢單士厘著。錢單士厘(1856-1943),字受茲,蕭山人,曾隨夫游歷日俄等國,以女性的視角觀察域外世界。前者有北京圖書館藏稿本,光緒三十年日本“同文印刷舍”刊本。后者僅存一部未完成的家刻毛本。兩書收入《走向世界叢書》。

        三、古代海防海戰(zhàn)文獻

        古代海防海戰(zhàn)文獻,即記敘輯擊海盜、海上戰(zhàn)事與保衛(wèi)海疆等文獻,共70種,其中現存47種,散佚23種。③

        《??茏h》一卷,明萬表撰。表(1498-1556),字民望,號九沙山人,鄞縣(今寧波)人,長期在江浙抗倭,功績卓著。該書概述了以汪直、許二等人為首的倭寇團伙的發(fā)展始末及其帶來的嚴重危害。有《金聲玉振》本,《叢書集成初編》本。

        《備倭記》二卷,明卜大同撰。大同(1509-1555),字吉夫,號監(jiān)泉,秀水(今嘉興)人,曾任福建巡海副使,頗有建樹。上卷分制置、將領、戰(zhàn)舸及邊儲等八篇;下卷分奏牘、策議兩篇,言頗簡略。有《學海類編》本,《四庫全書》本。

        《嘉靖東南平倭通錄》一卷,明徐學聚撰。學聚,字敬輿,蘭溪人。該書是其《國朝典匯》中的一篇,通述明嘉靖間倭寇擾亂東南沿海及平倭經過,可作一部明代倭患史略觀。有《國朝典匯》本,1943年盋山精舍影印本,收入《中國歷史研究資料叢書》。

        《倭變事略》四卷,明采九德撰。九德,字常吉,海鹽人,親歷倭亂。是書記載嘉靖三十二年至三十七年江浙沿海平定倭患的具體事件,著重記述海鹽的倭亂詳情及王直、徐海等倭寇團伙的覆滅過程。有《鹽邑志林》本,《叢書集成初編》本,收入《中國歷史研究資料叢書》。

        《嘉靖平倭祗役紀略》六卷,明趙文華撰。文華(?-1557),字遠質,號梅村,慈溪人,事嚴嵩為父。該書是趙氏主持抗倭間的疏奏、表文、書札及咨、諭等資料的匯集。有嘉靖刻本,1959年揚州古舊書店據明嘉靖本重校本,1961年江蘇人民出版社線裝本。

        《兩朝平攘錄》五卷,明諸葛元聲撰。元聲,號味水外史,會稽(今紹興)人。該書詳細記述了萬歷間明朝兩次出兵與朝鮮軍民共同擊敗日本侵略的經過,兼述日、朝的歷史、疆域、港口、風俗等。有萬歷三十四年刻本,1980年書目文獻出版社影印本。另有《三朝平攘錄》六卷,事關嘉靖、隆慶、萬歷三朝,較前書增加了《海寇》一卷,記載嘉靖年間擊敗海盜、??苁录?。有清抄本。

        《日本考略》一卷,明薛俊撰。俊,字梓山,定海(今寧波鎮(zhèn)海)人。該書是中國人第一部研究日本的專著,成書于“寧波之亂”后,專為海防所作,兼及日本國土風俗。有嘉靖四十四年刻《蓬窗日錄》本,得月簃初刻本,《叢書集成初編》本。

        《靖海編》八卷,明錢人楷輯。人楷,字世為,余姚人,崇禎間編纂成書,清乾隆間被列入《四庫全書禁毀書目》。

        《靖海紀略》一卷,明鄭茂撰。茂字士元,號壺陽,莆田人,嘉靖間曾任海鹽知縣,御倭有功。有《鹽邑志林》本,道光二十二年楚香書屋《勝朝遺事》本。

        《浙江海防兵糧疏》一冊,明嘉靖四十二年兵部奏疏。嘉靖間刻本。

        《攜李記》一卷,明王樵撰。樵(1521-1599),字明逸,號方麓,江蘇金壇人,曾任浙江按察副使,兼治兵事。是書凡二十一則,作于萬歷間,所紀多及抗倭備倭。有《鹽邑志林》本,明刊本。

        《溫處海防圖略》二卷,明劉方譽修,蔡逢時纂。劉氏時任溫州知府。逢時,字應期,宣城人,萬歷間曾任海鹽知縣、溫處兵備副使等職,參與籌劃海防。是書記載溫處海防、備倭、抗倭事宜,頗為詳盡。萬歷二十四年刻本。

        《海防纂要》十三卷圖一卷,明王在晉撰。在晉(?-1643),字明初,號岵云,江蘇太倉人,萬歷間進士,官至兵部尚書。萬歷十一年刻本。

        《籌海圖編》十三卷,明胡宗憲修、鄭若曾等纂。宗憲(1512-1565),字汝貞,號梅林,安徽績溪人,抗倭名將。是書結構嚴謹,系統(tǒng)全面,征引詳實,圖文并茂,為海防著作的集大成者。有明嘉靖間刻本,隆慶間刻本,天啟間刻本,清康熙間刻本,《四庫全書》本。

        《籌海重編》十二卷,明鄭若曾撰。鄭若曾(1503-1570),昆山人,字伯魯,號開陽,著名布衣軍事家、戰(zhàn)略家。明鈔本。另有《萬里海防圖說》二卷,1932年陶風樓石印《鄭開陽雜著》本。

        《兩浙海防類考》四卷,明謝廷杰撰。萬歷三年刻本。

        《兩浙海防類考續(xù)編》十卷,明范淶編。淶,字原易,好希旸,萬歷進士,曾任海道副使。該書以《籌海圖編》、《海防類考》、《海防考》等書為基礎,增補而成,征實詳備。萬歷三十年刻本。

        《海防圖議》一卷,明張兆元撰。兆元,號蓮汀,烏程人,曾在天津、淮安任職,主持抗倭,頗具才干,有戰(zhàn)功。萬歷間刻本。

        《兩浙兵制考(全浙兵志考)》四卷,明侯繼高撰。繼高(1533-1602),字龍泉,金山衛(wèi)人,長期在江浙閩粵沿海地區(qū)任總兵等職,參與指揮抗倭。有日本內閣文庫藏明刻本,日本抄本,《續(xù)修四庫全書》本。

        《東倭國考》一卷,清金安清撰。安清(1817-1880),字眉生,號儻齋,嘉善人。《小方壺齋輿地叢鈔》本。

        《海防總論》一卷,清姜宸英撰。宸英(1628-1699),字西溟,號湛園,慈溪人,史學家、書法家。該書系姜進呈海防策,論海防沿革,概述明代抗倭經過及策略得失。有《學海類編》本,《小方壺齋輿地叢鈔》本。另有《日本貢市入寇始末》一卷,簡述自漢武帝至康熙年間日中間的朝貢、貿易和倭患,指出疏導是杜絕倭患的最好辦法?!端膸烊珪繁?,收入姜氏《湛園集》。

        《閩粵巡視紀略》六卷、清杜臻撰。臻(1633-1703),字肇余,秀水(今嘉興)人。該書記載了杜臻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收復臺灣之后奉命赴福建、廣東、江浙等沿海地區(qū)察視展界情況以及澳門史料。《四庫全書》本。另有《海防述略》一卷,自南到北介紹粵、閩、浙等地區(qū)的海防歷史、事件,提出海防策略。有《學海類編》本,涵芬樓影印本,《叢書集成初編》本。再有《澎湖臺灣紀略》一卷,簡述了臺灣及澎湖列島的地理位置、歷史沿革、風俗、物產等,著重介紹康熙收復臺灣的過程。收入《臺灣文獻叢刊》和《臺灣文獻史料叢刊》。

        《靖海志》四卷,彭孫貽撰。孫貽(1615-1673),字仲謀,號茗齋,海鹽人。該書采用編年體例,以《明史紀事本末》和《海上見聞錄》為底本增訂而成,記述臺灣鄭氏四世近六十年始末。清抄本。收入《續(xù)修四庫全書》和《臺灣文獻史料叢刊》。

        《海防經略纂要》二卷,章錀輯。錀,字鳴山,會稽(今紹興)人。該書主要收錄了前人海防典籍的中散佚篇目,包括御倭方略、海防圖錄、沿海方志,水戰(zhàn)訓練、沿海通界等軍事資料,風濤占驗、風汛潮侯等海洋科技資料。清會稽章氏鋤經堂刻本,收入《清代兵事典籍檔冊匯覽》。

        《防海輯要》十九卷,俞昌會撰。昌會,紹興人,該書道光二十二年(1842)付梓,內容包括海防地圖、策略、海戰(zhàn)武器等,頗為詳備,保存了大量海防文獻,對鴉片戰(zhàn)爭時期清軍事技術與軍事思想的研究頗有價值。道光百甓山房刊本,光緒星沙明遠書局刻本。

        《英吉利廣東入城始末》一卷,清趙之謙撰。之謙(1829-1884),字益甫,號冷君,紹興人。該書為趙氏編《仰視千七百二十九鶴齋叢書》之一種,記載道光二十七年(1847)至咸豐九年(1859),廣東軍民抗擊英法聯(lián)軍情形,及英法聯(lián)軍入城后燒殺搶掠的暴行等史實。《叢書集成初編》本,收入《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

        《臺灣鄭氏始末》六卷,清沈云撰。云,字舒白,號間亭,德清人。該書采用編年體,記載自鄭芝龍起兵至鄭克塽降清,凡六十余年鄭氏史實。有《傳經堂叢書》本,《嘉業(yè)堂叢書》本,《叢書集成續(xù)編》本,收入《臺灣文獻資料叢刊》,2007年黃胡群《臺灣鄭氏始末校釋》。

        《浙東籌防錄》四卷,清薛福成編,福成(1838-1894),字叔耘,號庸庵,無錫人,晚晴思想家﹑外交家。此書收錄1884年中法戰(zhàn)爭間浙東沿?;I防的文牘、電文等資料。有光緒十年刻本,光緒《庸庵全集》本。

        《臺海事略》四卷,清洪其紳修、陳錦堂編。其紳,字敬書,號敬山,貴州玉屏人,任臺州知府六、七年。是編多關海防事宜。嘉慶二十一年刻本。

        《來復堂海防私籌》一卷,清丁大椿撰。大椿,字椿巖,號小仙,山東諸城人,同治間曾佐理兩江總督軍務。道光二十年刻本。

        《英夷入浙事務奏稿》一卷,輯錄鴉片戰(zhàn)爭期間有關浙江沿海防務的奏稿。清鈔本。

        《世界海軍現狀》七章,丁士源撰。士源(1879-1845),字問槎,號藹翁,吳興(今湖州)人,1932年投靠日本成為漢奸。該書系清宣統(tǒng)初年丁氏應清肅親王善耆興復海軍之議,結合自己的見聞及各種相關資料編纂而成,流布未廣。宣統(tǒng)二年鉛印本。

        《乾坤一統(tǒng)海防全圖》一軸,明徐必達制。必達,字德夫,秀水(今嘉興)人,萬歷間進士。該圖萬歷三十三年制,高170厘米,長605cm,彩繪絹本,繪明了自廣西欽州灣至東北鴨綠江口沿海地區(qū)的地理特征、行政建置、海防設施等方面的概況。

        《萬里海防圖》一卷,清朱子庚制。子庚,號秋舫,仁和(今杭州)人。該圖為道光二十三年據明崇禎年間刻本摹刻而成,紙質彩繪本,高34.6厘米,長393厘米,地理范圍起自欽州,訖于鴨綠江,詳細注明了沿海海防備倭情況。

        《福浙兩省江海炮臺式樣圖》一卷,清彩繪絹本,高30厘米,長890.8厘米。

        《浙江海防要口隘詳考全圖》一幅,清光緒間官修彩繪本,清李鴻章進呈,高31.5厘米,長271.5厘米。

        《浙江海防圖(浙江沿海圖)》一幅,清光緒間彩繪本,高49.5厘米,長467厘米,詳細繪制了浙江沿海關隘、布防情況。

        《浙江省全海圖說》一幅,清嘉慶間彩繪本,高42.2厘米,長519厘米,描繪清初浙江島礁、水軍建制等情況。另有光緒《浙江省全海圖說》一幅,高47厘米,長569厘米。

        《浙江沿海圖》一幅,清光緒間彩繪本,高31.7厘米,長65.5厘米。

        《定海鎮(zhèn)海沿海形勢圖》一幅,清光緒間彩繪本,高65厘米,長120厘米。

        《浙東鎮(zhèn)海得勝圖(浙防紀實圖)》十一幅序兩篇,清光緒彩色刻印本,內容為清末中法戰(zhàn)爭期間鎮(zhèn)海防務情形。

        海防著作中,明代沈有容《舟師占驗》、梁文《定海備倭紀略》、李賢《備倭考》、茅坤《海防事宜》、采士英《海寧衛(wèi)乘》、王文祿《海寧衛(wèi)志》、張延登《晏海編》、李釜《兩浙戰(zhàn)船則例》、盧鏜《浙洋哨守冊》、劉畿《海防考》、徐一鳴《東?;I略》、張遇《浙西海防稿》、官修《兩浙海防考》、佚名《海防圖論》及清代錢薇《海防略》均已散佚。海圖方面,明代李如華《溫處海防圖略》、郭仁《兩浙海邊圖》、周倫《浙東海邊圖》、秦忭《浙東海邊圖》、俞大猷《浙海圖》、黎秀《浙海圖》、盧鐘《浙海圖》及清代黃爵滋《海防圖》亦不復得見。

        四、古代海洋建設文獻

        古代海洋建設文獻,即記敘海洋科技,海塘水利工程等方面文獻,共22種,現存17種,散佚5種。④

        《海濤志》,唐竇叔蒙撰。叔蒙,浙江人,該書約成書于八世紀中后期,為我國現存最早且完整的潮汐研究專著,探討了潮汐的成因,總結了潮汐漲落規(guī)律,并首創(chuàng)潮汐表。有《藝海珠塵》本,《叢書集成初編》本,收入《中國古代潮汐論著選譯》。

        《海潮論》一卷,五代邱光庭撰。光庭,烏程(今吳興)人。該書以問答的形式總結了前人經驗,對海潮成因、名稱、漲落規(guī)律、影響等進行了科學的闡述,形成了當時較為成熟潮汐理論。收入《全唐文》,《中國古代潮汐論著選譯》有節(jié)選。

        《海塘錄》十卷,明仇俊卿撰??∏洌炙瘁?,海鹽人。該書是修筑海塘的專書,記載萬歷十五年海鹽縣重修海塘工程的情況,包括海鹽地勢、災后景象、災害波及范圍破壞程度,重修方案,砌石方法,石料、木樁數量及各種物品價格等。明刻本,2003年《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叢刊》影印本。

        《閩中海錯疏》三卷,明屠本畯撰。本畯,字田叔,號漢陂,鄞縣(今寧波)人。該書為水產專書,記福建水族,約成書于萬歷二十四年(1596),是中國最早的海產動物志。有《藝海珠塵》本,《學津討源》本,《明辨齋》本,《珠叢別錄》本。另有《海味索隱》一卷,亦為水產專書,為訂正張九嵕《食海味》的漏誤而作,記載海產動物16種,為我國海洋動物的研究開發(fā)提供了寶貴的史料?!墩f郛續(xù)》本,收入崇禎二年《廣快書》。

        《海潮說》三篇,清周春撰。春(1729-1815),字芚兮,號松靄,海寧人。該書是我國古代潮汐研究的重要文獻,列舉了前人關于潮汐成因的不同觀點,科學分析了錢塘江潮獨具特色的成因。有《藝海珠塵》本,《拜經樓叢書》本,《叢書集成初編》本?!吨袊糯毕撝x譯》有節(jié)錄?!逗幬氖焚Y料專輯》點校收錄。

        《海潮輯說》二卷,清俞思謙輯。思謙,字秉淵,號潛山,海寧人。該書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系統(tǒng)的潮汐學史專著,上卷主要論述潮汐成因,下卷論述河口潮汐和安南、扶南等東南亞諸國的潮汐概況,及應潮泉和應潮物等。有《藝海珠塵》本,《叢書集成初編》本。

        《浙江海塘全圖》一幅附楊昌浚跋,清同治十三年胡钁拓本,高83厘米,長177厘米。

        《浙江省海塘沙水情形圖》一幅,清光緒七年彩繪本,高17厘米,長67厘米。

        《光緒二十七年二月份浙江省海塘沙水情形圖》一幅,清光緒二十七年彩繪本,高18.6厘米,長67厘米。另有《光緒二十七年十月份浙江省海塘沙水情形圖》一幅,清光緒二十七年彩繪本,高18.3厘米,長66.4厘米。再有《光緒二十九年二月份浙江省海塘沙水情形圖》一幅,清光緒二十九年彩繪本,高18.2厘米,長67厘米。

        《浙江江海塘工統(tǒng)塘柴埽石塘簍坦盤里頭各工形勢字號丈尺里堡地名全圖》一幅繕折一冊,清光緒二十一年彩繪本,高19.5厘米,長1332厘米。

        《浙江海塘工程全圖》一幅,清光緒間彩繪本,高12厘米,長828.8厘米。

        《浙江海塘新圖》一幅,清浙江官書局制,光緒間刻印本,高52.5厘米,長62厘米。

        《浙江海塘圖》一幅,清光緒末年彩繪本,高34.4厘米,長960厘米。

        海洋建設著作中,元代葉晉《海堤錄》,明代宣伯褧《浙江潮候圖說》,清陳敬禮《潮候圖說》,清于敏中《國朝宮史正續(xù)編》中著錄的《雍正十三年浙省海塘安瀾圖》和《乾隆二年浙省海塘安瀾圖》均已散佚。

        五、古代海洋地理、風教文獻

        古代海洋地理、風教文獻,即海洋地理、社會、風土、民情、宗教等文獻,共18種。⑤

        《越絕書》十五卷,東漢袁康、吳平輯。袁、吳,均為會稽(今紹興)人。該書有“地方志鼻祖”之譽,記載吳越早期歷史,時間起于夏禹,終于兩漢,以吳越兩國的爭霸戰(zhàn)爭為主線,兼及同時代部分國家史實。有正德刊本,嘉靖陳塏刊本,《漢魏叢書》本,《小萬卷樓叢書》本,1956年張宗祥《越絕書校注》,1985年樂祖謀《越絕書點校》。

        《臨海水土異物志》,三國吳國人,沈瑩撰。沈瑩(?-280),吳興武康(今湖州)人。該書堪稱我國古代東南沿海的小百科全書,成于東吳末期,包括民族史和物產兩部分,介紹了浙江東南沿海的海產鱗介、禽鳥等物產,尤其保存了世界上關于臺灣的最早記載。有《說郛》本,《叢書集成初編》本,1981年張崇根《臨海水土異物志輯?!?。

        《浙江沿海圖說》二卷附海島表,清朱正元著,為《江浙閩沿海全圖》之一。該圖運用當時先進制圖技術,經實地勘測繪制。有光緒二十五年鉛印本,收入《中國方志叢書》。

        《江浙外洋山島說》一冊,清李鳳苞撰。鳳苞(1834—1887),字??停柕ぱ?,崇明人。清抄本。

        《浙江省沿海全圖》一幅,清彩繪綾本,高35厘米,長58厘米。

        《浙閩沿海全圖》一幅,清彩繪紙本,高57厘米,長78厘米。

        《浙江海洋圖說》一幅,清繪本。

        《山東江南浙江福建四省沿海圖》一幅,清彩繪絹本,高163.2厘米,長462.9厘米。

        《寧波府鎮(zhèn)海縣所轄洋面圖》一幅,清光緒間彩繪本,高62厘米,長68厘米。

        《亨溫至東海圖》一幅,清彩繪紙本,高103.2厘米,長159.9厘米。

        《象山港圖》一幅,清光緒間彩繪本,高37.6厘米,長63厘米,以山水畫技法繪象山港地形。

        《象山縣洋圖》一幅,清光緒間彩繪本,高43.4厘米,長46厘米。

        《溫州外洋圖》一幅,清光緒間彩繪本,高63厘米,長95.2厘米。

        《溫州內洋圖》一幅,清光緒間彩繪本,高47厘米,長45.7厘米。

        《平陽外洋圖》一幅,清光緒間彩繪本,高41.6厘米,長48.2厘米。

        《浙江定海圖》一幅,清彩繪紙本,高103.2厘米,長115.6厘米。

        《浙海舟山形勢圖》一幅,清彩繪紙本,高長均為103.2厘米。

        《定海廳洋面島嶼表》一卷附《定海全境輿圖》一卷,清錢增勛撰,清光緒三十三年鉛印本。

        綜上,浙江海洋古文獻是海洋文明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呈現鮮明特征:第一,出現時間早,歷時長,從東漢時期直至清末,從未間斷,歷代均有海洋文獻問世;第二,內容涵蓋廣泛,包括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地理、歷史等諸多方面;第三,著作體裁多樣,有游記、詩歌、地圖、專題論著等多種形式;第四,編著者身份呈多樣性,有官員、學者,還有錢單士厘這樣的外交官夫人;第五,從數量上看,明清時期著作較多;從內容上看,海防海戰(zhàn)文獻所占比重最大。

        注釋:

        ①資料來源:(清)永瑢:《四庫全書總目》,中華書局1965年版;(明)陳子龍等編:《明經世文編》,中華書局1962年版;洪煥椿:《浙江方志考》,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②資料來源:《歷代邊事資料輯刊》,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5年版;《叢書集成初編》,中華書局1985年版;(清)王錫祺:《小方壺齋輿地叢鈔》,光緒十七年刊本;鐘淑河主編:《走向世界叢書》,岳麓書社1980年版;中國古籍總目編纂委員會:《中國古籍總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③資料來源:(清)嵆曾筠:《(雍正)浙江通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續(xù)修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北京圖書館善本特藏部輿圖組:《輿圖要錄》,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7年版;洪煥椿:《浙江方志考》,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鄧衍林:《中國邊疆圖籍錄》,商務印書館1958年版。

        ④資料來源:(清)于敏中:《國朝宮史正續(xù)編》,學生書局1965年版;洪煥椿:《浙江方志考》,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版;北京圖書館善本特藏部輿圖組:《輿圖要錄》,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7年版。

        ⑤資料來源:《叢書集成初編》,中華書局1985年版;北京圖書館善本特藏部輿圖組:《輿圖要錄》,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7年版。

        久久亚洲色www成人欧美| 亚洲av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片| 亚洲最新版无码AV| 亚洲高清自偷揄拍自拍| 国产av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不卡电影| 亚洲福利av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一区在线直播| 国产精品成人aaaaa网站| 亚洲国产18成人中文字幕久久久久无码av |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高清|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 亚洲女同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男女后入式在线观看视频| 午夜dv内射一区二区| 纯爱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播放| 亚洲大片免费| 麻豆视频黄片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老妈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三区| 北岛玲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久久丁香五月| 另类内射国产在线| 亚洲精品成人网线在线播放va|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精品电影| 久久精品一区一区二区乱码| 亚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东京热| 4444亚洲人成无码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乱码一区| 国产嫩草av一区二区三区| 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99JK无码免费| 五月婷婷开心六月激情| 亚洲人成77777在线播放网站| 中文字幕经典一区|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在线| 国模精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