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亞麗
(定西市安定區(qū)北關小學,甘肅 定西743000)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基本要求》指出:小學英語教學要把教學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和興趣上。因此,優(yōu)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切實提高小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是廣大英語教師面臨的一個共同課題。小學英語情景教學模式是以設計教學情景為基礎,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為目標來組織實施課堂教學過程的。教師應善于利用各種方式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多方面地調(diào)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在情境中交流、發(fā)展,從而使學生較快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和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很多,現(xiàn)從課堂教學和課外教學兩方面進行作以淺談。
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案例:《Where is the…?》(導入環(huán)節(jié))
1)教師把鋼筆放在一個學生的筆盒里,用動作表示他在“找”筆,邊找邊說“Where’s the pen?”
2)學生從教師的動作中猜出句子“Where’s the pen?”的意思。
反饋:S1:我放在筆盒里的鋼筆為什么不見了?
S2:我怎么找不到鋼筆了?
S3:我的鋼筆就在筆盒里,為什么看不見了?
……
反思: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體驗和學習語言。”正如此只有當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相符合時,才能激起學生的生活體驗,使他們從各自的生活背景出發(fā),迅速投入到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準確地體驗和理解語言。案例中的情境創(chuàng)設,教師充分利用了教室里的實物,讓學生從教師的表演中理解語言,這種情境創(chuàng)設簡單、方便。但這種情境的創(chuàng)設基本是從教師的主觀愿望出發(fā),它不符合我們的生活真實。因為教師自己剛把鋼筆放入學生的筆盒后馬上就開始尋找鋼筆,而且有個別眼尖的學生已經(jīng)看到鋼筆就擺在筆盒里,而教師仍找得滿頭大汗,這與現(xiàn)實生活脫節(jié),不能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致使學生誤解,答非所問。如果把這一情境改創(chuàng)為:(課件或表演)冬冬:Mum,I want to play basketball.Mum:OK,but you must come back earlier.(畫面)冬冬滿頭大汗地尋找籃球,邊找邊說:“Where’s my basketball?”這個情境,是現(xiàn)實生活的真實再現(xiàn),符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因此學生能自然而然地回答出 “我的籃球在哪里”。故創(chuàng)設情境必須貼近現(xiàn)實,要從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和已有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讓學生觸景生情,誘發(fā)學生英語思維的積極性和濃厚的學習興趣。
案例:
1)CAI課件出示square,triangle,circle的圖形及單詞,每個圖形旁邊各有學生喜歡的動畫人物:拉拉、丁丁、皮皮。
2)師點擊鼠標,出示一個正方形,問:“What shape is this?”
S1:拉拉。
師又點擊鼠標,出示一個圓形,問:“What shape is this?”
S2:皮皮。
反思:真實的教學情境不是為了觀賞,它不在于刻意制造些什么,更不在于額外添加了些什么,因為真實的課堂就應該展示學生真實的學習過程。教學就如平常生活,簡單有效才是真。案例中選用學生喜愛的動畫人物拉拉、丁丁、皮皮,成功激起了學生的興趣,但須知情境不是裝飾,也不只是單純?yōu)榱思ぐl(fā)學生的興趣,裝飾過于華麗,學生的興趣往往也被轉(zhuǎn)移,從而疏忽了真正需要思考的英語元素、英語內(nèi)涵,出現(xiàn)上面的尷尬。因此,不要為了追求表面熱鬧和某種形式而把簡單的東西人為搞復雜了,我們應該讓學生“學簡單的英語,學有趣的英語,學鮮活的英語”。
案例:《I love animals!》
T:同學們,現(xiàn)在我們來做一個很有趣的游戲。(邊說邊演示課件)小精靈聽說我們班的同學很聰明,就想請大家?guī)兔?,他這里有不少動物的叫聲和它們喜歡吃的食物,你能猜出是哪種動物嗎?(教師開始演示課件,并指名回答。)
這時有同學小聲議論“又是猜動物,一點也不有趣”,教師似乎聽見了,但還是堅持一一指名回答。
反思:創(chuàng)設情境的目的之一在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語活動中。故我們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就應該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征,突出童趣。但同時也應該注意到任何情境在初始出現(xiàn)時都是新鮮的、有趣的,如以上這個guessing game,再如其他的小小采購員、小小設計師等,但如果重復次數(shù)太多,同樣會使學生生厭。因此任何情境一旦使用次數(shù)過多,就不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以致在課堂上出現(xiàn)“多情反被無情惱”的尷尬。
案例:《There is a…》
T:Can you use the sentence pattern “There ia a…”to say a sentence?
反思:創(chuàng)設情境應能促進學生思考。上述案例畫面生動,顏色鮮艷,但僅僅以畫面吸引學生,而不是以知識本身的思考性、開放性、挑戰(zhàn)性來吸引學生,不利于引導學生探究,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不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創(chuàng)設情境應蘊涵豐富的信息量:一是讓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學習;二是給予不同程度的學生適合自己的學習和思考內(nèi)容,讓每個學生都能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問題,并通過觀察、思考、討論、交流等活動,在獲得、鞏固知識的同時,產(chǎn)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及學好英語的愿望。上述案例可將情境改創(chuàng)為:在一個房間里擺放不同的物品,先讓學生觀察幾分鐘,而后將畫面切換為空白,以小組競賽的形式,讓學生憑記憶說出房間內(nèi)物品的擺放,這樣既可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記憶能力,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一展身手的機會;同時由于相對性的原因,一種位置關系可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表達,可去掉案例中的箭頭,進而拓展學生的思維。
課外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
1)編排英語短劇。老師可讓學生編排一些比較簡單的英語短劇,在英語活動組織學生參加英語短劇表演比賽,讓學生在全校師生面前充分展示學習成果,體驗會說英語的樂趣,激發(fā)他們進一步學習英語的欲望。
2)開展“英語角”活動。利用每周1課時,開展“英語角”活動,在活動中讓學生按某個話題或者復習一周口語,自由地說英語,鼓勵他們多說,以此達到訓練說的目的。
3)見面口語化。我要求學生課后見到同學、老師用英語向他們問好。哪怕最簡單化的一句問候語Hi!Hello!等都可以融化學生學習英語的氣氛,堅決杜絕學“啞巴英語”。
4)課后英語歌曲化。讓學生在課本上或光碟、英語磁帶中所學會的英語歌曲,課前或課后教給大家,讓大家在歌曲中激化學習英語的興趣。讓英語的歌曲永遠在寬闊的校園中回蕩,給學生營造一種學習英語的良好氣氛。
5)觀看錄相。下載一些少兒英語、童話英語等簡單的英語節(jié)目,作為每周的英語課外活動,讓同學們觀看,從而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同學們的英語興趣。
總之,教師要從現(xiàn)實性、效用性、趣味性、思考性這四個維度來創(chuàng)設有效的情境,盡力提高情境創(chuàng)設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價值,幫助學生更好地自主地學習英語。
[1]陳琳,王薔,程曉堂,主編.英語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李煌娟.小學英語教學的課外延伸[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4(5).
[3]何建靈.開展英語課外教學 拓展學生發(fā)展空間[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 2004(8).
[4]陳賢德.什么是小學英語課堂最實用的教具[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 2006(1).
[5]陳琳,王薔,程曉堂.英語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