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評論員 郭林濤
八月底,我的外甥女小升初,在一個地級市,前后托了三四個人的關系,歷時近一年,花了幾萬元,終于辦成。當從網上看到她被錄取的信息,家人歡呼起來,去飯店慶祝了一番。因為在家人看來這已是非常好的結果,畢竟孩子上了理想中的學校。但也有沒辦成的,花的錢打了水漂,最后還弄得孩子沒學可上。而我自己也經歷了一件事:審車。去年年底到鄭州市白沙鎮(zhèn)審車,想著這個車管所離市區(qū)遠,審車的人可能不多,早上6點半出發(fā),到地方才7點多,但等著上臺檢測的車已經排了20多輛。一邊填表一邊等,等到中午了,工作人員也下班了。下午上班,說數(shù)據(jù)要傳到其他中心等審核通知,沒辦成。第二天早上又去,辦了一上午才審完車。親身體會到審車的艱辛,聽其他審車的同志議論,連續(xù)跑三四天的也有,大家怨聲載道。而近年來“兩會”關注的熱點問題,無論是會上或會下每年幾乎都是“四難”:上學難、就醫(yī)難、住房難、就業(yè)難?!八碾y”年年說,但解決起來舉步維艱。
老百姓通過哪些事情和政府部門打交道?就是上學、審車、辦戶口等這樣的“小事”?!靶∈隆逼鋵嵅恍?,辦不好也會釀成大事。而各級政府也常說:“服務百姓無小事,百姓再小的事也是大事?!笨蓪嶋H上呢?在這些所謂的“小事”上,我們還是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夠完善,不夠有耐心、處理得也不夠及時和到位。審車的確事不大,可它關乎政府的形象和誠信。恰恰是這些“小事”難辦、工作人員臉難看,構成了老百姓對政府不滿的根源,而政府的形象也體現(xiàn)在這些“小事”的辦理過程中。
老子說:“治大國若烹小鮮?!痹谖铱磥淼拇_如此,我們常說,“轉變觀念、解放思想、改革創(chuàng)新”。口惠而實不至的多,我們要把這些口號落實到每個具體的小事上,在當前我認為應借鑒風靡于西方管理界的“精細化管理、人性化服務”的先進理念,用“精細化管理”促服務型政府建設。尤其是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民群眾對政府的公共服務、社會管理和與自身利益密切相關的問題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各類宏觀調控與實時管理的任務也越來越重,突發(fā)事件、應急事件頻發(fā),要求政府部門必須快速作出反應,若再不及時轉變政府管理方式,使政府的行政職能向精細化、法制化、流程化等方面轉變,有力化解社會矛盾,勢必將影響黨和政府的形象與公信力。所以,大力推進政府職能“精細化管理”與流程再造是轉變政府職能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大勢所趨?!熬毣芾怼笔欠椒ā⑹沁^程,“人性化服務”是目標、是結果。將“精細化管理”理念引入政府職能部門,精細化管理民生,不放過小矛盾、小問題,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群眾滿意度。對于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構建和諧社會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奔毼⒅幰姽Ψ颍澜缟吓戮团隆罢J真”二字。此次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關鍵是“洗澡和治病”,前提就是找準病因,敢于真亮丑、真揭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組長劉云山指出,“四風”問題不是有沒有的問題,而是多和少、重和輕、深和淺的問題。是的,“四風”問題解決得好,“四難”問題就解決得快。當前,尤其要梳理出百姓最亟待解決的問題,與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多想想老百姓的感受,多想想老百姓的冷暖,多想想老百姓的所思所想。管理者心里裝著民生,民生問題就不難解決。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解決“四難”等問題雖然緊迫,但也很難一蹴而就。只要我們能在教育實踐活動中敢于以“勇士斷腕之勇氣,動真格,刮骨療毒”,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從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具體問題改起,從一點一滴做起,細致入微,精益求精,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會取得讓人看得見、感受得到的實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