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存孝 鄭麗萍
(包頭師范學院 內蒙古 包頭 014030)
學科館員是圖書館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的發(fā)展也是動態(tài)的,由開始的了解用戶需要和指導館藏等,逐步拓展為全方位多層次的信息服務。具體做法是需要有熟悉某一學科背景的圖書館員為依托,借助于圖書館的文獻和網上優(yōu)勢,往往以科研項目、課題為導向,一路跟蹤服務,將某一學科和圖書館對接產生出成果。把服務延伸到系里,和舊機制相比,彌補了客戶上門再服務的缺陷。把這一機制正常化,就是學科館員制度。這一制度最早產生于上個世紀70年代末的美國、加拿大等大型研究型圖書館,20多年前就傳入我國,并被一些名校所采用,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這就向人們歷史性提出了作為全國普通院校圖書館,下一步該如何改進為學科服務的大問題?在非名院校將來也要實行學科館員制度的背景下,我們采取積極態(tài)度,先解放思想,先設立學科館員制度初級階段,把一步分成兩步走。本著盡力而作的主旨,利用現有的人力物力,職責不必分的太清太細,以我校各級個別項目為突破點,組織服務團隊,不斷積累經驗,自覺地適應這一制度。我們是西部普通師范院校,因為人才和物力的不足,現在還嶄不能實行學科館員制度,但我們經過不斷努力,在個別環(huán)節(jié)也能起到學科館員的作用。特別是以后不管誰來做這項工作,都得從零開始?,F在我們做一些必要的嘗試是非常及時的,隨著這一機制的深化,勢必大大縮短實現學科館員制度之路,并以實際行動去推動學科建設,迎接學科館員制度的到來。
從圖書館的發(fā)展史上看,“清華大學建立了中國科學史數字圖書館;燕山大學建立了礦業(yè)工程數字圖書館;上海交大建立了孫中山數字圖書館;上海市海關高等專科學校與上海市中心圖書館聯合建立了上海市中心圖書館海關分館;使上海市海關高等教育的影響力和輻射力有效地擴大到海內外。”[1]以上學校發(fā)展證明,他們就是依托獨特的地域優(yōu)勢和本校的學科建設特色,充分利用館藏資源和實地資源,建立起具有地方特色和歷史統一的數據庫。為我館下一步的發(fā)展,提供了很強的借鑒意義。
我院是傳統的師范院校,歷史文化與管理學院和政治法律行政學院等實力較強,都有碩士授予權。前者不但有中國古代文化等眾多碩士點,近幾年來那里的研究項目很多特別是學科帶頭人王煒民教授的《陰山文化研究》獲國家社科項目基金支持。另一學科帶頭人郝建平在此基礎上,又申請下了國家社科項目《陰山文化保護》,保持了陰山文化研究聯續(xù)性。哪里還設立陰山文化研究中心。近幾年來隨著草原文化黃河文化的啟動,深人這一學科的人也越來越多,陰山文化的前景被看好。
陰山,即大青山地區(qū)。它東起烏蘭察布盟集寧市,西至烏海市,南界伊克盟,北達固陽、達茂草原,廣袤數千里。這里是中華民族發(fā)祥地,距今十萬年前的河套人就出自這一地區(qū),考古學上稱之為舊石器中期。其后又有許多先民在這塊土地上生活,他們主要是土方、鬼方、玁狁、匈奴、樓煩、鮮卑、柔然、高車、烏桓、蒙古等族,他們在陰山地區(qū)留下了許多活化石,如巖畫等,待我們去開發(fā)利用。但陰山文化作為一個學科提出來進行研究是近二、三十年的事?!皬?0世紀后期開始,重視區(qū)域歷史研究成為我國當代學術研究的特征,正是順應這一學術發(fā)展趨勢,我們以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陰山文化研究》為契機,對陰山文化展開探討,以祈對中國文化史有所補益。目前對陰山文化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人物、風俗習慣等研究已取得一定的進展,但還比較孤立、零散,缺乏民族性,沒有上升到綜合性探討一種文化類型的高度,也沒有較全面的陰山文化研究成果面世。因此,把陰山文化作為一個專業(yè)學術研究課題,從整體上進行把握與研究,編撰一部陰山文化史,具有填補空白的意義。而全面研究陰山文化,首先需要清理陰山文化的文獻基礎及研究現狀?!盵2]
我們把這一現狀作為為學科服務的切入點,由擅長文史的王曉麗付研究館員牽頭,向學校申報科研項目《建設圖書館特色數據庫服務陰山文化研究》,并于2009年榮獲立項。建設“陰山文化資源庫”,填補了內蒙自治區(qū)知識工程的空白。為了保持為陰山文化服務的連續(xù)性,我館今年又由副館長紀小麗牽頭,成功申請了內蒙古自治區(qū)教育廳項目《陰山文化文獻資源建設與研究》。下一步我館準備和某些旗縣志史辦聯合開發(fā)一些項目,也邀歷史系有關人員一起參加。通過以上這些活動,不斷增強我們?yōu)閷W科服務的意識和能力。
為了把服務于陰山文化工作做好,除了實施以上搶占學術制高點諸措施之外,5年之前,我院辦起了內蒙古唯一的圖書館專業(yè)。開始由圖書館主辦,后來、到了歷史文化與管理學院?,F在需要的學科館員是復合人才,在學習和培訓過程中,我們要利用圖書館學專業(yè),打造好“學科館員”園地。
把近幾年來館的高學歷人員,集中到圖書館專業(yè)進行培訓,特別是沒有學過圖書的專業(yè)的人員,經過情報和數字圖書館的相關知識的學習,把原專業(yè)和新學到的知識相結合,以課題為突破點,使自己掌握做好學科館員的本領。經常由圖書館專業(yè)的老師,來館里講最新圖書專業(yè)動態(tài)。
樹立與時俱進和終身學習的理念,建立促進學科員學習機制,讓學科館員不斷加強自學,不斷提高學業(yè)層次,如文科學科館員,可以一篇文章,一個項目為切入點。在此基礎上,不斷擴大相關知識,就是了解本學科比較好的方法,就能為本學科提供最新的國內外學術研究動態(tài)和前沿信息,只有學科館員真正參與了科研,成為科研的向導,才能取得他們的信任,才能促進科研的發(fā)展,成為該學科的信息專家。同時,還讓相關人員積極參與專業(yè)成果的立項與申報,也是圖書館對學科的具體支持。不足之處是理科人才匱乏,這方面無法開展工作。這也提示我們,以后圖書館引進人才,應首先考慮填補這個缺口。隨著高學歷人才的向下流動,非名校實現學科館員制度也為期不遠了。我們這些不完善的做法和不成熟的想法,勢必縮短了實現學科館員制度之路,或許對非名校、尤其是西部師范院校、職業(yè)技術學院具有戒鑒意義。